守街亭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不用趙雲,而是用沒有經驗的馬謖?

2020-12-24 鮮花暢談歷史

諸葛亮守街亭,不用趙雲,魏延,姜維,而用沒帶兵經驗的馬謖,其實是當時諸葛亮覺得派以上三人都不合適,派馬謖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佔據箕谷,吸引了曹真的主力,諸葛亮才得以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也就是說趙雲在箕谷大戰曹真,沒有在諸葛亮身邊,《三國演義》裡趙雲在諸葛亮身邊,但三國演義是根據正史演義的,派趙雲守街亭就篡改歷史了,所以不能派趙雲守街亭

姜維是剛剛投降的將領,街亭的重要性,讓諸葛亮不得不對姜維有所防範,畢竟姜維剛剛投降,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不考察一段時間就把這樣的重任交給他,外一姜維是假投降,諸葛亮不就被坑慘了。姜維不能作為守街亭的人選。

魏延有豐富的帶兵經驗,在北伐時提出了有名的「子午谷奇謀」,這個計策能不能用咱們不討論,但因為諸葛亮沒有採納魏延的計策,導致兩人將帥不和,魏延在軍隊裡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可以說是自成一個派系,諸葛亮也總想培養新的軍事人才,避免魏延一家獨大,比方說張苞,關興,包括後來培養姜維,都是出於這個考慮,諸葛亮最早培養的人是馬謖。

馬謖也不是一無是處,自幼熟讀兵書,頗有才氣,諸葛亮對馬謖十分敬重,諸葛亮平定南中,馬謖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諸葛亮按照這個策略,七擒孟獲,保障了南方邊界的長治久安。

北伐前,諸葛亮用馬謖的計策,成功離間了魏主司馬懿和曹睿的關係,蜀軍平定三郡,大敗魏軍,馬謖有很大功勞,在諸葛亮眼裡,馬謖是個人才,只是缺乏到戰場上歷練,如果馬謖成功守住街亭,那馬謖就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了。

魏延很會打仗,但缺點也不少,他非常高傲,又和諸葛亮不和,諸葛亮安排工作,事無巨細,如果安排魏延守街亭,魏延本就對諸葛亮心存不滿,諸葛亮也擔心,魏延會按照他設定的計劃執行嗎?不按計劃執行能守住街亭嗎?諸葛亮對派魏延也心存顧慮。

而這時馬謖主動請令,鎮守街亭,並以身家性命擔保,打仗本來就有賭博的成分,想當年劉邦任用沒有帶過兵的韓信,他怎麼知道韓信能打勝仗,不也是賭一把嗎?而馬謖的表現也很不錯,所以諸葛亮最後還是派馬謖守街亭,為了保險起見,安排王平做副將,把魏延安排在第二線的位置,諸葛亮的安排還是很周密的。

綜上所述:趙雲當時在箕谷大戰曹真,是不能分身來守街亭的,而在諸葛亮眼裡,魏延和姜維守街亭也不是合適人選,馬謖主動請戰,正好派馬謖去守街亭了。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北伐,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守街亭,姜維和趙雲難道不夠格?
    可誰曾想還是馬謖失了街亭,導致這一次北伐的失敗。但在當時諸葛亮能夠動用的大將並非只有馬謖,比如說姜維和趙雲。但在最後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呢?其一,姜維剛剛投降歸順諸葛亮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一直講究謹小慎微,從來都不可能貿然出兵,也不可能不按常理出牌。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這個時候,因為街亭已失,諸葛亮已經在退兵了,所以曹真沒有繼續追擊,但是如果街亭不失呢?曹真一定會繼續進攻的,因為過了箕谷,便是褒中和南鄭,是蜀軍運輸糧草的必經之路,就算曹真無法拿下,只要簡單的包圍,諸葛亮就得乖乖撤退。所以如此算來趙雲的失誤並不比馬謖小太多,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在戰後總結的時候,才會說「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或者趙雲去守街亭,反而派馬謖去呢?
    同時,南中地區發生叛亂,丞相領益州牧諸葛亮因劉備駕崩,國內不穩,未便加以徵討,而是深耕巴蜀,恢復實力。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六月至十二月,諸葛亮南徵南中,平定而還,並且派遣費禕東聯孫權,進一步鞏固蜀吳聯盟。
  • 司馬懿都知道馬謖徒有虛名,諸葛亮為何還要重用他?說明當局者迷
    三國故事幾乎沒有中國人不知道的。如:司馬懿與諸葛亮就是人們耳熟能詳三國故事中智慧與謀略的化身,特別是諸葛亮,在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幾乎把他描繪成了神人。為什麼如此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軍事家,智慧之神人,會看錯和用錯人,難道有識人的障礙?非也,俗語常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 為何一定要殺馬謖?其實諸葛亮還有個目的,讓趙雲都感到心寒
    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裡,出於戰爭的需要,謀略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史書對於謀略的描寫,大多都較為淺顯和簡單,實際上,很多謀略都是錯綜複雜的,遠不像史書上簡簡單單的記載的那樣,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導語:三國時期蜀漢的創立可以說是所有勢力裡面最艱辛的一個,因為當時的諸侯都有身家背景,而劉備這邊只能白手起家,經過幾十年南徵北戰終於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
  • 為啥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害怕
    諸葛孔明一生運籌帷幄,為蜀漢江山的建立嘔心瀝血,但是諸葛亮也犯了許多大錯,失荊州,失街亭都和諸葛孔明有不小的干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更是廣為人知,但是諸葛亮斬馬謖的原因卻十分複雜。 馬謖的失誤
  • 為何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這一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心寒
    諸葛亮,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謀略家。諸葛亮原本深居於隱蔽之處,後被劉備的三次登門拜訪而打動並最終決定出山幫助劉備完成宏圖大業。諸葛亮跟隨劉備期間,鞠躬盡瘁,為劉備忙前顧後,成為劉備建功立業的一大功臣。
  • 諸葛亮和馬謖之前都沒帶過兵,為何孔明武廟十哲,馬謖言過其實?
    說白了,劉備的技能就是識人善用,但是這樣一個人物在白帝託孤的時候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諸葛亮並未相信劉備說的話,反而讓馬謖擔任參軍,相當於幕僚一類的職務,幹的工作跟後來的參謀長有些相似。正是由於這個緣故,馬謖經常與諸葛亮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到黑夜。
  • 如果諸葛亮率兵攻打東吳,夷陵之戰還會慘敗嗎?
    這句曹丕的評價,個人認為其實很合適,從劉備整個的作戰經歷來看,前期被曹操壓著打,後期又諸葛亮、龐統、法正這樣的定級謀士作為輔佐,才逐漸擴大地盤。益州之戰先有龐統,後有諸葛亮,漢中之戰又有法正輔佐,頂級名將就更多了張飛、黃忠、趙雲、馬超、魏延等。
  • 馬謖失街亭之謎:失敗的原因在哪,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
    說起來馬謖此人,大多數人對於此人的印象其實大都是紙上談兵。因為他在街亭之戰當中的失誤,直接斷送了蜀國的國運,同時也辜負了諸葛亮對於他的信任,最後被「揮淚斬馬謖」,那麼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下,馬謖和街亭之戰,以及為什麼說他斷送了蜀國的國運?諸葛亮的北伐戰略諸葛亮的北伐戰略,其實整體來說就是一個以攻代守的方略。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卻不知其子會成馬謖第二,徹底葬送蜀漢國祚
    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儘管諸葛亮當時含淚應允,但是沒多久他就忘記了劉備的囑託,任命馬謖為丞相參軍,經常召見談論軍事戰略,甚至到了徹夜長談的地步。諸葛亮沒有想到,重用馬謖會成為他人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
  • 諸葛亮要負人才凋零的責任?了解再多的表面,也不等於看清了本質
    而諸葛亮的出現並不是劉備本人發現的,而是聽說了諸葛亮的名氣才慕名拜訪,其實,劉備請出諸葛亮的最大收穫,不在於用了諸葛亮,而是通過三顧茅廬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劉備剛請出諸葛亮時,對諸葛亮並沒有如《三國演義》所說的信任和重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對諸葛亮並不了解。
  • 馬謖痛失街亭,街亭又是現在的哪裡?位置為什麼如此重要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同樣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 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故意說自己要從斜谷取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
  • 秦國據關中擁巴蜀出函谷而統一天下,為何蜀漢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
    ,就得通過八百裡難走的秦嶺,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諸葛亮還得時時防備敵人切斷自己的糧道,這一點就比秦國難得多了。諸葛亮北伐圖除去這些原因之外,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的原因,其實不是沒有糧食,而是糧食無法運到前線。
  • 諸葛亮的最大敗筆!劉備為何瞧不上趙雲?只是因為3個原因!
    這一點到了劉禪時期更加明顯,後主劉禪完全就將趙雲救命之恩忘得一乾二淨!在《三國志·趙雲傳》中,從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到30年之後,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終於下詔冊封,這還是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為什麼蜀漢壓根瞧不上趙雲,說起來不過是3點原因!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要是關羽遵照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決策,與東吳搞好關係,就不會有後面的被偷襲了,再有如果關羽一心一意坐鎮荊州,而不去打襄樊,那也沒事。加上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沒有出手救援,多個因素疊加,最終導致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 馬謖為什麼去山下有水源的地區而執意要在山上安營紮寨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馬謖為什麼放棄有水源的地區而選擇去山上安營紮寨,而且還不聽軍師王平的苦苦勸告,最後被敵人斷了後路,來了個甕中捉鱉。
  • 為什麼說魏延是三國演義沒有主角光環的大將
    按道理講這次劉備能取長沙城魏延的功勞應該在黃忠之上,可是在關羽引見魏延給劉備和諸葛亮見面時,諸葛亮上來就要將魏延處斬,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諸葛亮觀察魏延有「反骨」。後來在劉備的請求之下魏延才得以活命。赤壁之戰之後魏延追隨劉備入川伐蜀,在此後的入蜀作戰和漢中大戰魏延雖然有功,但其光芒遠不及張飛和黃忠,到了後來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權之後魏延的苦逼武將生涯才正式開始,魏延雖然多次被諸葛亮任命為先鋒大將,但相對於小說中的趙雲 張飛等人,魏延的這個先鋒大將當的卻是相當憋屈。
  • 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諸葛亮一臉懵圈,趙雲眼角帶淚
    即便諸葛亮深得劉備信任,但是在關鍵時刻劉備也得打一個馬虎眼,畢竟這關係到自己兒子的繼承問題,也關係到自己兒子能否活命。畢竟在三國亂世的時候,一味的去講仁義道德,一味的去講禮智信,這些玩意兒好像不頂用,只有實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