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2020-12-17 騰訊網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夷陵之戰後,蜀國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佐幼主劉禪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終於在公元228年的時候,諸葛亮認為伐魏的時候到了,於是兵分三路,揮師北上。眾所周知,此戰中曹魏名將曹真派張郃迅速攻下了街亭,迫得蜀軍撤退。此戰之後,鎮守街亭的蜀將馬謖被斬殺,其屬下除了沒有任何損失的王平之後,也大都下場悽慘,後世之人在分析此事的時候,也大都認為如果馬謖不敗,歷史可能會改寫。然而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蜀軍真的就不會被迫撤退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另一路大軍同樣敗了,這就是由趙雲統領,鎮過箕谷的一路。

為什麼會說趙雲之敗,也會導敗諸葛亮被迫退兵呢?當時趙雲接到的任務是守箕谷,並佯攻魏國的郿縣,目的在於吸引魏軍主力。結果他對上了魏國名將曹真,很快就被擊敗了。這個時候,因為街亭已失,諸葛亮已經在退兵了,所以曹真沒有繼續追擊,但是如果街亭不失呢?曹真一定會繼續進攻的,因為過了箕谷,便是褒中和南鄭,是蜀軍運輸糧草的必經之路,就算曹真無法拿下,只要簡單的包圍,諸葛亮就得乖乖撤退。所以如此算來趙雲的失誤並不比馬謖小太多,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在戰後總結的時候,才會說「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那麼同樣的失誤,為什麼馬謖被斬殺,趙雲卻只是被貶職呢?

有人說,趙雲所率的軍隊,只是作疑兵,人數較少,對上魏軍主力必敗無疑,所以他的失敗非戰之罪;有人說,馬謖失街亭之後,趙雲被暴露,根本起不到疑兵的作用了,所以被擊敗,錯誤的根源在馬謖身上;也有人說,馬謖失街亭損失慘重,趙雲卻幾乎沒有損失任何人手輜重。這些說法看起來都很在理,但是如果細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事情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

先說兵少一條,趙雲所在的箕谷易守難攻,士兵完全可以以一當十,他卻立馬被曹真擊潰,只能重新集結兵力應戰,實在是不應該;再說疑兵暴露,難道街亭不失守,以曹真之能就無法看破這是疑兵嗎?作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他卻沒有未雨綢繆,這是失誤之二;再說幾乎沒有損失一事,當時魏軍本是倉促應戰,以退敵為目的,既然諸葛亮已經撤退,曹真也不必再追,否則的話,他能否安全撤退,實在難說。那麼為什麼趙雲的結局完全不同於馬謖呢?

一、趙雲是老臣,而且護主有功

趙雲是劉備時期的老臣,效忠這個陣營已有三十餘年的時間,而且曾經兩次救過劉禪,不管是論資歷,還是論功勞,諸葛亮都不能輕易動他。就算他想動,劉禪也不會同意。所以為了避免蜀漢的朝堂再次發生動蕩,諸葛亮直接不提重懲趙雲之事,只是象徵性的將其貶官。不過經過此事之後,諸葛亮也不敢再對他委以重任了,只是將他供著罷了,這一點從趙雲未能參加第二次北伐可以證明。

二、趙雲在兵敗時親自斷後,馬謖則率先逃亡

同樣是兵敗,趙雲和馬謖的反應是不同的。馬謖一看街亭守不住了,於是選擇了逃跑,作為一名主將,卻帶頭放棄,這不只是怯懦的表現,還會動搖軍心,所以諸葛亮在此之前再賞識他,都必須重懲,否則的話,誰還會為國死戰呢?趙雲的反應則不同,他在軍隊被曹真擊潰之後,及時將軍隊重新組織起來,進行反抗,接到撤退的命令之後,也是親自斷後。他雖然敗了,卻也體現了對蜀漢的忠心。諸葛亮不但不重懲,反而要對他進行物質上的獎勵,這本身就是進行一場很明顯的對比,只有這樣才有更多人有願意為蜀漢奮戰到底。

三、為了穩定軍心

諸葛亮準備了整整五年,信心滿滿的率軍出徵,結果悻悻而歸,受打擊的不僅是他一個人,蜀軍的士氣也非常的低落。這個時候,馬謖的失誤最突出,於是他斬殺了馬謖,並重懲了其屬下的將領,使大多數人都認為此戰之敗,只因馬謖一人。為了表達誠意,他自貶三級,明言自己用人不當。如果這個時候再重懲趙雲,把趙雲的失誤也攤開在明面上,士氣絕對會受到更大的打擊。所以為了穩定軍心,為了下一次北伐的順利,他不敢也不能重懲趙雲,反而還要因為他幾乎沒有損失而獎賞他。

有「常勝將軍」之稱的趙雲,實非大將之才,雖然他武藝高強,但是論起獨當一面的能力,他不及關張,甚至比不上曾為馬謖副手的王平。只不過術業有專攻,我們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他。畢竟不是誰都能在曹操的虎豹騎中殺進殺出,也不是誰都敢在劉備悲憤難當,要發兵徵討東吳的時候,勸其以大局為重。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北伐,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守街亭,姜維和趙雲難道不夠格?
    前言:諸葛亮在率兵第一次北伐的過程中,街亭之戰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場戰爭也是劉備去世之後,蜀漢第一次和曹魏拉開戰爭的序幕,所以這一場戰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可誰曾想還是馬謖失了街亭,導致這一次北伐的失敗。但在當時諸葛亮能夠動用的大將並非只有馬謖,比如說姜維和趙雲。但在最後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呢?其一,姜維剛剛投降歸順諸葛亮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一直講究謹小慎微,從來都不可能貿然出兵,也不可能不按常理出牌。
  • 守街亭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不用趙雲,而是用沒有經驗的馬謖?
    諸葛亮守街亭,不用趙雲,魏延,姜維,而用沒帶兵經驗的馬謖,其實是當時諸葛亮覺得派以上三人都不合適,派馬謖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佔據箕谷,吸引了曹真的主力,諸葛亮才得以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也就是說趙雲在箕谷大戰曹真,沒有在諸葛亮身邊,《三國演義》裡趙雲在諸葛亮身邊,但三國演義是根據正史演義的,派趙雲守街亭就篡改歷史了,所以不能派趙雲守街亭。
  •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導語:三國時期蜀漢的創立可以說是所有勢力裡面最艱辛的一個,因為當時的諸侯都有身家背景,而劉備這邊只能白手起家,經過幾十年南徵北戰終於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或者趙雲去守街亭,反而派馬謖去呢?
    除此之外,北伐大軍約十萬人,其動員規模僅次於漢中爭奪戰與夷陵之戰,也是劉備駕崩以後,蜀漢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作戰。就這樣,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正式率領大軍,北伐曹魏!(二)兩路出擊 決戰祁山此次北伐,大軍分為兩路,其中,諸葛亮親自統率眾將並約八萬大軍,直接前往祁山,目的是切斷隴右,進取關中。一路以鎮東將軍趙云為主將,率領中監軍、揚武將軍鄧芝,大軍約兩萬作為疑兵,從漢中出發,前往箕谷,假意從斜谷出發,進取郿縣。
  • 馬謖失街亭之謎:失敗的原因在哪,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
    說起來馬謖此人,大多數人對於此人的印象其實大都是紙上談兵。因為他在街亭之戰當中的失誤,直接斷送了蜀國的國運,同時也辜負了諸葛亮對於他的信任,最後被「揮淚斬馬謖」,那麼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下,馬謖和街亭之戰,以及為什麼說他斷送了蜀國的國運?諸葛亮的北伐戰略諸葛亮的北伐戰略,其實整體來說就是一個以攻代守的方略。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蜀國經過了夷陵之戰已經元氣大傷,而且北伐之際的西蜀人才匱乏,五虎將中的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已全部作古,僅存常山趙雲這一顆碩果。縱觀蜀國40多年來的所有武將,其中只有五虎將、魏延以及後來的姜維可以算一流武將。第1次北伐時,起初姜維還未投降,蜀只有魏延、趙雲2位一流猛將,因此這2人應該是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卻不知其子會成馬謖第二,徹底葬送蜀漢國祚
    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儘管諸葛亮當時含淚應允,但是沒多久他就忘記了劉備的囑託,任命馬謖為丞相參軍,經常召見談論軍事戰略,甚至到了徹夜長談的地步。諸葛亮沒有想到,重用馬謖會成為他人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
  • 為何一定要殺馬謖?其實諸葛亮還有個目的,讓趙雲都感到心寒
    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裡,出於戰爭的需要,謀略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史書對於謀略的描寫,大多都較為淺顯和簡單,實際上,很多謀略都是錯綜複雜的,遠不像史書上簡簡單單的記載的那樣,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 諸葛亮和馬謖之前都沒帶過兵,為何孔明武廟十哲,馬謖言過其實?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而馬良可以算是諸葛亮的高徒,由於馬謖善於軍事理論研究,因此深得諸葛亮的信任,馬謖因為:「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但是諸葛亮在劉備死之前,並未完全掌握蜀漢權力巔峰,大小事務基本還是劉備做主,馬謖的發揮空間並不大,主要原因就是劉備看不上馬謖。但是劉備在伐吳之戰敗北後,就一命嗚呼了。
  • 諸葛亮英明神武,為何卻攻不下陳倉?韓信逆襲項羽神話或不可複製!
    文:幽谷(作者原創授權) 馬謖在街亭被魏國名將張郃擊敗,蜀軍戰略主動權完全喪失。為避免更大損失,諸葛亮只好收集殘兵退回漢中。就這樣,形勢最好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
  • 諸葛亮北伐窮兵黷武,導致蜀漢民有菜色,到底怎麼回事?
    諸葛亮北伐並非窮兵黷武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北伐次數及其頻繁,有說「六出祁山」,有說「七出祁山」,總之似乎每年都在用兵,出兵次數十分頻繁,多次因為糧草不是退兵,簡直是徒勞無功,虛耗國力,諸葛亮北伐其實並不是窮兵黷武,而是穩紮穩打,準備充分的北伐,窮兵黷武,意為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然而歷史上諸葛亮五次北伐並沒有隨意使用武力
  • 馬謖痛失街亭,街亭又是現在的哪裡?位置為什麼如此重要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同樣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 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故意說自己要從斜谷取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
  • 秦國據關中擁巴蜀出函谷而統一天下,為何蜀漢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
    ,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食呢?先說說諸葛亮五次北伐的大概情況,再看一看從漢中到關中的地圖就明白了。歷史上的諸葛亮北伐一共有五次,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出祁山,讓趙雲在箕谷擔任疑兵,讓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本人率領主力攻打隴右五郡,結果馬謖在街亭沒守住,張郃率領魏軍突破街亭,魏軍一部進入隴右支援作戰,一部南下祁山準備切斷諸葛亮歸路,諸葛亮只得退兵,否則就全軍覆沒,所以第一次北伐不是因為糧食,而是因為馬謖戰敗。
  • 為啥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害怕
    諸葛孔明一生運籌帷幄,為蜀漢江山的建立嘔心瀝血,但是諸葛亮也犯了許多大錯,失荊州,失街亭都和諸葛孔明有不小的干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更是廣為人知,但是諸葛亮斬馬謖的原因卻十分複雜。 馬謖的失誤
  • 為何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這一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心寒
    諸葛亮,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謀略家。諸葛亮原本深居於隱蔽之處,後被劉備的三次登門拜訪而打動並最終決定出山幫助劉備完成宏圖大業。諸葛亮跟隨劉備期間,鞠躬盡瘁,為劉備忙前顧後,成為劉備建功立業的一大功臣。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要是關羽遵照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決策,與東吳搞好關係,就不會有後面的被偷襲了,再有如果關羽一心一意坐鎮荊州,而不去打襄樊,那也沒事。加上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沒有出手救援,多個因素疊加,最終導致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 諸葛亮首次北伐遭遇慘敗的街亭,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司馬懿得知諸葛亮派馬謖搶佔街亭後,司馬懿感嘆諸葛亮的智慧。此時,司馬昭告訴司馬懿,馬謖在山上紮營,只有王平率五千兵馬當道駐紮。司馬懿大喜,命張郃率軍擋住王平,又命申耽、申儀兄弟圍住馬謖駐紮的小山,切斷水源。
  • 諸葛亮6次北伐為何都失敗,曾給司馬懿送過女裝?
    諸葛亮6次北伐為何都失敗,曾給司馬懿送過女裝?我們知道當初諸葛亮接受遺命之後辦的第一件事,其實就是恢復和吳聯合抗擊曹的方針。這個問題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它關係著當時的戰略全局的一項非常重大的措施。而且他當時所採取這項措施什有根據的。
  • 如果諸葛亮率兵攻打東吳,夷陵之戰還會慘敗嗎?
    這句曹丕的評價,個人認為其實很合適,從劉備整個的作戰經歷來看,前期被曹操壓著打,後期又諸葛亮、龐統、法正這樣的定級謀士作為輔佐,才逐漸擴大地盤。益州之戰先有龐統,後有諸葛亮,漢中之戰又有法正輔佐,頂級名將就更多了張飛、黃忠、趙雲、馬超、魏延等。
  • 司馬懿都知道馬謖徒有虛名,諸葛亮為何還要重用他?說明當局者迷
    如:司馬懿與諸葛亮就是人們耳熟能詳三國故事中智慧與謀略的化身,特別是諸葛亮,在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幾乎把他描繪成了神人。為什麼如此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軍事家,智慧之神人,會看錯和用錯人,難道有識人的障礙?非也,俗語常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局者為什麼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