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檔口,跌落神壇的聯華超市如何找回當年風光?

2020-12-18 劉曠

上月22日,易果與百聯集團籤訂股份轉讓協議,至此,易果持有的聯華超市股份僅餘0.0018%。早在2016年6月,易果便轉讓了聯華超市20%的股份。易果因何急速撤退,聯華超市真就成了扶不起的阿鬥了麼?接盤的阿里又能否妙手回春,去其頑疾?

聯華超市算是個老牌企業了,1991年建立於上海。隨著國內經濟的增長,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競爭少的原因,聯華超市迅速打開了市場,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繼而借著中國加入WTO的東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可謂是一時風頭無倆。然而市場風雲變幻的打擊,再加上自身的隱疾,使得聯華超市一再出錯,已經不復當年的風光。

什麼原因讓聯華超市跌落神壇?

聯華超市風光了二十年,但從2012年起,業績就開始呈下跌態勢。有數據顯示,2012年聯華超市全年營業額為289.9億元,同比增長約為5.33%,淨利潤約為3.399億元,同比下降45.7%。2013年公司全年實現營業額303.83億元,同比增長4.8%,而淨利潤卻大跌至5295萬元。2014年,聯華超市的淨利潤更是下跌到了3103萬,一年不如一年。

接著就是連續三年的虧損:聯華超市2015年虧損約4.97億元,2016年虧損約4.5億元,2017年虧損約2.83億元,三年間總共虧損了人民幣12.3億元。什麼原因讓聯華超市跌落神壇?

其一為自身原因,聯華超市善於整合資源,卻不擅長應對多變的市場和激烈的競爭。早期,聯華超市通過統一化的採購和經營方式,以本地化的商品和人力培養,攻城略地。以合資、加盟、收購等方式擴張,輸出自己的經營管理模式、物流優勢、資源共享,得以少投入獲得高收益,擴張成功。

然而,粗放型發展導致如今尾大不掉,模式多年不變,業態定位陳舊,同質化下競爭力不斷降低,市場逐漸被侵蝕。除此以外,公司管理市場化不足,導致管理層問題頻頻,屢次更換管理層使其發展戰略無法從一而終,因此,聯華超市在變革方面總是慢人一步,要不就是半途而廢,發展受到限制。

其二為市場的原因,社會主流消費群體逐漸集中於千禧一代,這類人群對商品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對購物方式、體驗的要求也不同以往。網購的優惠價格也吸引著這部分消費者。相比之下,傳統超市的營銷方式、產品價格就越發失去了競爭力。不過這是市場之殤,非一家之禍,據統計,從2012年到2015年,全國有138家百貨關閉,262家超市關閉,6209家體育品牌店市場關閉,實體零售迎來關店潮。

其三為競爭的原因,越來越多新興業態的出現和分流,其中尤其以電商威脅最大,實體零售業不斷衰退,電商卻蒸蒸日上。如果說在這之前是實體零售的時代,那此後的十年間就是電商的時代。電子商務無論是產品的多樣化、支付方式的便捷性,還是全時段營業等特點,都給了消費者一種全新的消費體驗。再加上價格優勢,線上零售搶奪了巨大的流量,實體零售日漸難過。從艾瑞網統計的數據來看,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已從2011年的6.4萬億增加到2018年的24.2萬億元。

非但電商在分流,更多的實體業態也在搶佔資源。專業店和購物中心等業態的競爭越來越大,聯華超市卻固守著大型綜合超市、超級市場、便利店三種業態。同為國有控股的王府井百貨從2014年起就實施了「全渠道建設」的戰略,現在已形成綜合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生活超市、電商等多種業態結合的布局。去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了「2016年中國連鎖百強」名單,王府井集團排在了第一。

聯華超市遇到的挑戰是普遍存在的,因為時代在進步,不跟上腳步將會被人踩在腳下。正如蘇寧的張近東說的:「向網際網路轉型是找死,不向網際網路轉型是等死,蘇寧寧願在找死過程中尋找新生,而不是坐以待斃」。

已經錯過了電商這列快車的聯華超市,如今又面臨一次零售業的轉折點。它是選擇「等死」還是「在找死過程中求生」呢?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求生之路,聯華超市尋聯盟

2015年4月,永輝超市受讓聯華超市21.17%的股權,可以看做是聯華超市對資源、管理模式和服務的引進。然而並沒起到明顯的效果,2014年尚且有盈利,合作後直接虧損了兩年。顯然與同是實體零售巨頭的永輝合作並不能成為聯華的轉機。

2016年12月,永輝超市將全部股份轉讓給易果生鮮,易果與聯華達成合作,這是一次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對於聯華超市來講,生鮮電商正是薄弱的一塊,生鮮市場前景可觀,正是線上渠道的突破口。而對於易果來講,將聯華超市作為自己的前置倉再合適不過了。兩者的結合正是對時下興起的新零售的實踐,雙方在渠道及供應鏈、倉儲資源方面的共享應當能讓彼此如虎添翼。然而未過多久,易果便讓出了所持的聯華超市股份,與其說是失敗,更像是讓賢。

6個月後,阿里巴巴集團與易果生鮮籤訂《股權轉讓合同》,阿里巴巴集團向易果生鮮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股權,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也與聯華超市所屬的百聯集團籤訂了新消費合作協議。聯華遍布全國19個省份和直轄市的3618家門店是阿里的目的所在,而阿里的新零售模式也是聯華超市在意的地方。但多方勢力先後加入都未能激活聯華超市,阿里能扭轉乾坤嗎?

2017年10月,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前三季度,聯華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約為208.54億元,同比減少6.32%;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約為1.95億元,同比增長3.7%。同時,聯華依然延續上一年的關店步伐,前三季度淨關店共104家。

看起來似乎是聯華超市改革失敗了,但是或許我們可以稍微寬容點看待,聯華超市很龐大,很難在一朝一夕就面目一新。而從成績來看,較2016年同期同比減虧約人民幣1.67億元,這或許是個好兆頭。

堅持新零售改革是聯華超市的最佳選擇

聯華超市能否重回巔峰不好說,但現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扭轉盈虧。同為阿里的盟友,大潤發目前已經完成100家門店的新零售整改,而聯華超市進度卻相對緩慢、動作也相對溫和。

筆者認為,結合自身情況,堅持深化新零售改革,是聯華超市最佳的選擇。聯華超市真有意進行新零售的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首先,是解決自身人才引進的問題。在實體零售衰退時,也有不少逆流而上的例子,說到底落後就是無法應對新挑戰導致的。且不說過去,聯華超市在傳統業態的經營上或許有些經驗,但新零售的改革就不得不引進更專業的人才。與此同時,引進資本,參股重組,由資本推動產業升級,提升運營管理能力,高效的管理層將成為聯華強大的後盾。

其次,是迎合市場,優化供應鏈。從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出發,提升消費者體驗。反向要求於供應鏈已成為新零售的一個重要改革方向,零售行業已逐漸由以產品為中心轉為以消費者為中心。永輝超市、天虹股份等公司正在積極整合上遊供應商,提升採購規模水平的同時,又通過自身平臺優勢反哺供應端,互相賦能提高整體供應鏈運營效率。這些企業能夠在行業頹勢下實現逆增長,離不開對供應鏈的優化,對供給的精準匹配。

再次,全渠道建設。線上渠道是不能放棄的,哪怕開始會有點磕磕碰碰。京東從一個電子產品經銷商做到如今中國最大的零售商,正是成功走到線上的原因。蘇寧、國美等企業能更上一層樓也得益於全渠道的建設。雖然聯華超市也曾建立線上商城,但終究因為經驗不足、物流等業務落後的原因,沒有大的作為。現在有阿里的助力,正好可以打開線上渠道,擴大規模。

最後,是業態重構。聯華近幾年大賣場的銷售額連年下降,有自身業態老化的原因。現在中國的百貨企業正呈現「去百貨化」的現象,在租金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小業態因靈活、便捷、親民、個性化、成本低等優勢而越來越受歡迎。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中,百強便利店企業2017年銷售增長率達到16.9%,門店數量增長18.1%,成為實體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減少老舊業態的拖累並優化改進,因地制宜增設新生業態,是聯華超市刻不容緩的任務。

除此以外,跨行業合作,多業務協同也是新零售的一種趨勢,正如超級物種和盒馬鮮生的「超市+餐廳+電商」形態一樣。電商的一站式購物實體店很難做到,但實體店的體驗更優是不爭的事實。其實,自從聯華的大型綜合超市和超級市場兩種業態增加了生鮮業務後,其毛利也增加了不少。

曾經作為中國零售企業領導者的聯華超市,其盛衰是中國零售行業轉變的體現。實體行業隨電商時代的到來而衰退,如今又迎來新的變革時刻,聯華能否重拾昔日的榮光,取決於其能否抓住機會,擁抱新零售。結合自身與市場資源,勇敢接收挑戰,聯華或許會有一番新的面貌。

相關焦點

  • 聯華超市:風光無限是你,跌落塵埃也是你
    中國連鎖超市的鼻祖,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中國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超市企業之一,常年位居中國連鎖百強前列,這些都是貼在聯華超市的標籤,當年聯華超市連續十年在連鎖百強中排名第一,可謂是風光無限。然而風光20年,頹勢難掩。2012年,聯華超市業績開始呈下跌;2013年淨利潤大跌至5295萬元;自2015年連續三年虧損;2017年,關店492家。
  • 易果生鮮調整新零售渠道布局 聯華超市難成「終身伴侶」
    6月26日消息,在新零售謀求渠道轉型的易果生鮮,此前不斷尋求加碼同線下零售企業的合作。不過隨著戰略調整以及業績等諸多因素,在同線下商超合作方面,易果也正不斷作出取捨。   6月22日,聯華超市發布公告稱,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百聯集團有限公司訂立股份轉讓協議,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同意向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出讓其所持該公司約1311萬股內資股股份。
  • 中國最大零售連鎖企業聯華超市在香港上市
    東方網6月17日消息:中國最大零售連鎖企業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聯華超市」或「該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該集團」;股份編號:980)今天宣布計劃以H股形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主板上市。
  • 阿里入股聯華超市 全家、羅森等便利店成新零售新寵
    馬雲又吹響了新零售的號角,近日宣布拿下上海聯華3600多家超市。無論是馬雲的淘寶便利店,劉強東的百萬便利店,還是像全家和羅森一樣快速擴張的連鎖巨頭,便利店這門慢生意確實出乎意料地,火了!   近日,2017中國便利店大會在上海舉辦。羅森、7-11、全家、快客等便利店大佬齊聚一堂,而臺下則是已經或非常想進入便利店行業的投資者和加盟商。
  • 新零售賺錢、舊零售退場?連鎖超市「人人樂」樂不起來
    所謂新零售,就是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重新整合線上流量與線下場景,實現獲客、用戶體驗、物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隨概念而來的是新零售的獨角獸們。盒馬鮮生、無人超市、多點、美菜網紛紛上線博得眼球。隨後,在與家樂福、沃爾瑪這些國際零售巨頭的鬥爭中,人人樂不僅頑強的活了下來,而且愈戰愈勇,並立足深圳,紮根廣東,面向全國,將連鎖超市開到了西安、成都、天津。2010年1月,人人樂在深交所上市,門店數量過百家,當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利潤總額2.79億元。
  • 澳大利亞最大食品零售品牌,如何一步步「跌落神壇」?
    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閱讀導航前言經營模式特許方花式收費不重樣強制高價裝修----「你的店,我說了算」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巨人跌落神壇鼎盛時期更是擁有逾2500家加盟店以及超過8億澳幣的市值,一躍成為全澳最大食品零售品牌。2014年底,RFG集團更是財大氣粗地出資$1.63億澳幣收購知名咖啡連鎖品牌Gloria Jeans,使得這家全國最大食品零售之王如虎添翼。而就在投行和個體投資者將看漲目標定在$8澳幣時,一場悄無聲息的血雨腥風即將來襲。
  • 從零售業的宏觀層面來看,阿里入股聯華超市意味著什麼?
    「百聯集團」,2017年2月阿里與百聯集團進行了高規格的新零售戰略發布會,這次阿里入股百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聯華超市,是進一步推動新零售的落地實施,這對百聯集團旗下的另外幾個控股上市公司都是利好。歸納而言,資本市場看好新零售,很有想像空間。阿里入股聯華超市,從零售業的宏觀層面來看意義重大,其一是推動了國企混改,其二是加速商超三大業態擁抱新零售。
  • 超市+餐廳+社交跨界融合 新零售又有新玩法
    導讀:是超市,是餐廳,更是社交跨界融合的新平臺。 這是新零售的又一新玩法。年輕人在超市裡辦派對、吃火鍋,是一種什麼體驗?位於國大城市廣場的聯華旗下精品超市Green&Health店可以給出答案。
  • 聯華華商打造全球供應鏈 快速布局精品生活超市
    聯商網消息: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電商的衝擊,傳統超市的大賣場業務受到不小衝擊,如何突出重圍,進行轉型升級?成為不少零售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浙江最大的傳統超市,聯華華商面對挑戰從未止步,並一直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不斷進行著自我迭代和升級。
  • 大熱的「新零售」 將如何整合線上與線下
    大熱的「新零售」,將如何整合線上與線下   「新零售」這個名詞近期又被馬雲帶火了一把。  何為「新零售」   自從「新零售」這個概念在2016年被馬雲提出之後,「新零售」這個名詞就走入公眾的視線,那麼何為「新零售」?
  • 聯華超市推出新業態「鯨選未來店」 定位仍是線下超市
    如果拋開零售大風口-便利店,剩下的實體超商甚至經歷了業績下滑。   幾家大型超商的財報數字都不太好看。擁有大潤發、歐尚的高鑫零售去年同店銷售下降0.34%,家樂福在中國仍舊在虧損,百聯集團旗下的聯華超市去年的營業額下降了2%。永輝是為數不多逆勢增長的,但是永輝的模式本身和傳統的超商不太一樣。   新消費趨勢之下,傳統零售領域的網際網路改造在這幾年層出不窮。
  • 連虧五年仍欲開千家小店,聯華超市如何破解「便利店虧損」魔咒?
    持續虧損的老牌商超聯華今年有了新動作。4月7日,據大河網報導,上海聯華的小店業態已經進入鄭州,正努力打通社區服務,並計劃未來3年在河南開出100家聯華小店,5年開出1000家店面。在此之前,聯華超市(0980.HK)發布了未經審計的2019年年報。
  • 聯華超市「封殺」卡夫
    因為在扣點等問題上分歧頗大,「超市大腕」上演了一場和「食品巨頭」死掐的戲碼。近日,聯華超市下達封殺令,將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旗下包括奧利奧、達能、太平蘇打等餅乾品牌進行全線下架,涉及聯華旗下2000多家直營門店。
  • 上海聯華超市即將入駐濰坊新華路樂天瑪特超市原址
    2015年7月7日,位於奎文區勝利東街與文化路交叉口的樂天瑪特(需求面積:30000-40000平方米)超市宣布閉店停業,正式退出濰坊市場,原址一直閒置。今年12月11日,記者了解到,大型兒童主題購物中心羅森兒童購物廣場即將入駐樂天瑪特超市原址,而中國商業零售巨頭上海聯華超市也將同步入駐。
  • 十年浮沉 世紀聯華超市準備撤離濟寧
    12月2日,在位於濟寧城區建設路與太白樓路的交叉路口,曾經在濟寧商圈紅極一時的世紀聯華超市已大門緊閉數日,停止對外經營,引起了許多市民的猜測。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經多方證實,世紀聯華超市已準備撤出濟寧,太白樓路核心商圈商業競爭的加劇,是其撤出濟寧的主要原因。
  • 2018UBDC聯華超市: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重構消費場景
    在智慧零售分會場,聯華超市總經理徐濤做了大數據在智慧零售中的應用和聯華如何重構消費場景的分享。大數據時代,只有用大數據分析更好的去創造需求,將數位化分析和人類智慧相結合,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轉型中的聯華在積極擁抱數位化,實現在每個細微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致力於真正回歸消費者的本質的場景需求,保留住零售的人情味。
  • 全國開了哪些新零售超市 盒馬、超級物種領先
    聯商網消息:在被稱為新零售元年的2017年,各種新零售創新業態迎來集中爆發。線下永輝超級物種、天虹sp@ce、新華都海物會、步步高鮮食演義、百聯RISO、大潤發優鮮、世紀聯華·鯨選等相繼出爐;線上美團掌魚生鮮、蘇寧蘇鮮生等也紛紛亮相。
  • 全國連鎖聯華精品超市雲南首店入駐昆明金地蘭亭廣場
    ,提升商業品質,讓昆明的零售商業再上新臺階。   市場細分消費升級   昆明亟需精品商超   經歷傳統百貨、連鎖超市、電商等形態後,零售行業面臨的新一次更新迭代,永輝超市、阿里系和京東等三方新零售市場格局雛形初現。
  • 聯華超市4.92億元全面合併華聯超市
    收購完成後,聯華超市的門店總數將達到5268家,其中標超門店達到3184家。  公告顯示,根據併購協議,聯華超市將有條件同意以488,831,631.05元人民幣,向百聯集團收購華聯超市的99.4%股權;及聯華超市附屬公司上海聯華超市發展有限公司有條件同意以2,950,693.95元人民幣向百聯集團的附屬公司百聯置業收購華聯超市的0.6%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