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城市裡,誰還在騎自行車?

2020-12-11 央視網

繁華的城市裡,誰還在騎自行車?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誰還在騎自行車?

過去一二十年裡,年輕人不騎車了,其實年輕人不是一開始就不騎車的,他們在學校裡的時候是天天騎的。但大學生們畢業之後到社會上就覺得別人開車我騎自行車,很沒面子。

 

最近,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街頭,人們經常能夠看到這種樣子時尚,又帶著點未來感的自行車。它停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您只需要打開手機APP,用手機掃一下車身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解鎖把車騎走了。還車的時候隨便停,只要不影響交通、不停進小區就行。這樣的共享單車正在成為很多人短距離出行和解決最後一公裡難題的新選擇。

低碳出行 緣何從共享單車引爆

其實,近十年來,很多大城市都先後發出過綠色出行的倡導,但是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而今,經過移動互聯技術加持的共享單車,正在使低碳出行成為一種風尚。業內人士和相關專家指出,除了方便、經濟等因素,滿足青年人的社會心理需求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摩拜單車CEO 王曉峰:誰不騎車了呢?過去這一二十年裡,年輕人不騎車了,其實年輕人不是一開始就不騎車的,他們在學校裡的時候是天天騎的。但我們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是,大學生們一畢業之後做了幾個事,眼鏡換了、手錶換了,衣服換成職業裝了,但是自行車本來天天騎的,但是到社會上說,憑什麼呀,你就開個車我騎個車,多沒面子。

科技感單車捕獲年輕人

為了讓年輕人重新愛上騎單車,研發人員動足了腦筋,首先從外形上來看,就得足夠時尚。他們把輪轂做成橙色,使用智能鎖和GPS等技術,使單車擺脫停車鎖柱的束縛。

時尚好玩成為重要推動力

很多年輕人還把自己的騎行記錄、減排成績單分享到社交圈裡,互相比拼運動成績,這些基於社交軟體的分享也讓騎行變得更加有趣。有一些用戶還搞起了騎行睡衣趴等趣味活動,為騎行注入更多的時尚元素。

有學者研究指出,從可持續發展看分享經濟,有經濟、環境、社會三方面參與動機。大家認同環保但不是行動出發點,省錢對參與者有正向影響但不是分享經濟主要動力。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表示,國內外都做過實證研究,真正行為出發點第一點權重比較大的是好玩。所以我們現在經常講,環保不要拉人家做苦行僧,不要說去勒緊褲帶去做環保,環保一定要變成一種大家感到的舒適時尚,非常新潮的東西,這樣的環保才能夠在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當中流行開來。

都是公共自行車 共享單車為何更受歡迎

其實在共享單車推出之前,很多城市都有城市公共自行車,並且收費還低於共享單車。城市公共自行車第1小時一般免費,全天10元封頂;共享單車收費:每小時1元-2元,每日不封頂,高校師生有優惠。

但在不少地方,城市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效率並不高。這是為什麼呢?

上班族:市政的自行車太麻煩了,主要地鐵門口沒有。 

遊客:(城市公共自行車)我還得找固定的地兒停,比如這兒滿了,我想還還還不上。有的地兒是沒有車,我想取取不到。 

不僅如此,在一些獨立運營的區域,城市公共自行車還不能跨區騎行。而與之相比,共享單車沒有停車樁、可以隨停隨取,也不用到指定地點辦卡,通過手機註冊就可以使用單車,並且全天「不打烊」。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解決著當下的問題,也在影響著人們未來的出行方案。

選擇共享單車會帶來什麼改變?

業內人士算了兩筆帳,首先跟開汽車相比,每輛自行車能給路面省下9個平方。如果有100萬人選擇騎車,900萬平方米的路面就被省下來了。

第二,如果把自有自行車換成共享單車,又能節省出來一部分土地。以上海為例,目前全市1200萬輛自行車佔地要1200萬平米,如果把200萬輛自行車換成20萬輛共享單車,就可以省出180萬平方米的土地。

「橙黃」大戰 帶來服務升級

在共享單車領域,目前市場佔有率最大的有兩款,黃色的OFO單車和橙色的摩拜單車,這兩個一個起源於校園,一個發端於城市,但都是針對短距離出行的社會問題。

OFO聯合創始人 張巳丁:丟車一直是困擾著大學生的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對於學校來說,有很多廢舊的自行車。所以我們當時就想,有沒有一種方式,一方面解決學校的自行車管理難題,另外一方面給同學們提供短途的代步出行解決方案,讓同學們不再買車。

OFO共享單車就是幾位創始人想出的兩全其美的辦法。在創立初期,他們號召北大畢業生和老師將自己的單車共享出來,他們為這些單車塗上了醒目的黃色,加裝了機械密碼鎖,同時推出了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用戶輸入車牌號就可以獲得密碼,來解鎖單車。

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OFO隨後也推出了自己的單車,小黃車和一般自行車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多了機械密碼鎖和共享平臺。不少用戶反映,小黃車騎著輕便,但缺點是密碼鎖容易被破解、也不能在線找車。而首先在城市推出的摩拜單車則剛好相反。它配備了智能電子鎖、GPS定位系統以及發電裝置,支持在線找車,車身也更堅固,但缺點是車身較重。

摩拜單車創始人 胡瑋煒:我們當時用了免充氣的輪胎,你就不需要打氣,沒有鏈條,這樣的話也不會有掉鏈子的問題,但是最初的時候可能太過於強調免維護性,在用戶體驗上稍稍有一些犧牲。

針對各自的問題,橙黃兩家都在努力升級換代。二者都希望成為更加先進的公共自行車。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諸大建:由企業盈利的部門來搞公共服務,這個應該是非常鼓勵的。因為私人的非常關注效率。它對整個經濟的成本收益是計算的很好的。它也必須去滿足消費者,消費者的口碑對它的很重要,這樣比政府去幹,內在的激勵機制要深刻的多

橙的、黃的、綠的… 哪種共享單車能笑到最後

瞄準城市出行難題,看似不起眼的自行車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為市場空間巨大,已經成為最近投資領域的熱點。

據業內人士估算,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每天都有幾千萬人次的出行,其中三成左右為五公裡以下的短距離出行,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繼OFO和摩拜單車之後,又有優拜、小鳴、騎唄紛紛推出共享單車,他們有的和傳統自行車企業合作,有的結合自身的信用體系進行制度創新,也都先後獲得投資。

資本的注入會帶來規模的擴張,將會使共享單車觸手可騎的夢想變成可能,但其中也有一定的隱憂。比如,當造好車和迅速佔領市場之間發生衝突時,迫於投資回報的壓力,創業者有可能會退而求其次。

據了解,目前已有十幾家公司進軍共享單車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中,服務會進一步提升,也會帶來兼併、重組或者淘汰。可以預期的是,在此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浪費。專家指出,這也是創新的一種成本。

研究人士指出,任何一個新技術從產生到被市場接受會歷經三種用戶,即吃螃蟹的人、早期採用者和早期大眾。他們對新技術的態度是越來越苛刻的,前兩者可以寬容使用中的問題,但早期大眾則要求新技術比過去的技術要能解決問題,而且不要有任何新問題出現。共享單車目前還處於第二階段。

共享單車是不是足夠經濟、足夠方便、足夠省力、足夠抗偷等等。如果沒有解決好這些問題,就會像很多科技產品一樣,就會在火了一段,從此就銷聲匿跡了。(央視記者 梁錚錚)

相關焦點

  • 騎自行車在城市穿行
    誰家要是買了新自行車,總喜歡用彩色塑料皮把它全身能纏的地方都纏起來,把它打扮得花花綠綠的,以此為時尚。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不會騎自行車很不方便,出門要是沒有人騎車帶就得靠步行。同齡的孩子早早都學會了騎自行車,我因為個子小,手腳笨拙,總也駕馭不了那麼個大傢伙,上學二十幾裡路每周都是步行來回,為此也很是苦惱。
  • 城市裡騎自行車究竟有多難
    城市裡騎自行車究竟有多難   水易寒  今後,新建或改擴建的城市主幹道、次幹道,要設置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區道路要設置步行道。
  • 印度遊客:中國果然落後,我們騎摩託車,他們卻還在騎自行車
    印度遊客:中國果真落後,我們都騎上摩託了,他們還在騎自行車​正因為這樣,才鬧了這麼一個笑話,有一位印度遊客來到中國後,看到我們很多人使用共享單車,就嘲笑說中國太落後了,他們都早就騎上摩託車了,中國還在騎自行車,對於這個我們還真不好怎麼回答,要知道以前我們也是摩託車王國,但是隨著近些年來多地開始禁摩,再加上很多人把「坐騎」升級到了轎車,所以我們路上很少看到摩託車,反而近些年共享單車發展迅速,在擁擠的城市,自行車也是十分方便的,於是就有很多人開始使用起了自行車了
  • 印度遊客:中國果然很落後,我們騎摩託車,他們卻還在騎自行車
    旅遊,嘗試著走出去,你才會發現,世界遠不是你在出生的城市一呆幾十年所看的那樣,你會結識不同的人、聽到各種曲折的故事、交到一輩子的朋友。然後就出現了這樣一幕,印度遊客表示,中國果然很落後,我們騎摩託車,他們卻還在騎自行車。
  • 北京歷史上第一位騎自行車的人是誰?
    自行車作為綠色出行的方式之一,越來越受到青睞。其實,中國曾被稱為自行車大國,1995年北京的自行車多達831萬輛,居全國各城市之首。那麼,北京歷史上的第一輛自行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京城第一位騎自行車的人是誰? 清同治七年張德彝第一次提到「自行車」 「自行車」一詞出現在我國,不過百餘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腳踏車」,而第一個將其稱為「自行車」的是清末人張德彝。張德彝,又名張德明,滿族人,祖籍盛京鐵嶺(今遼寧鐵嶺河西蔡牛鄉),清初編入漢軍鑲黃旗。他一生八次出國,在國外度過27個年頭。
  • 話題| 香港很少人騎自行車,是因為……
    然鵝,在香港繁華街道,四個輪倒是常見,兩個輪的車卻非常罕見。去過香港多次的波妹,是真沒見過有人騎自行車,騎共享單車就更是沒看到過。網友們各抒己見:香港騎單車其實很常見,只不過都是集中在郊區,繁華地區是很少有人騎單車的。因為香港面積不大,且山多平地少。
  • 共享單車無法普及的城市,經濟超一線城市,當地人卻不會騎自行車
    共享單車無法普及的城市,經濟超一線城市,當地人卻不會騎自行車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那你知道新時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嗎?這個很難普及共享單車的城市就是重慶了,是不是很意外,重慶的經濟那麼發達,2017年的GDP總量就達到了19530億元,在中國排第5位,要知道前4名是我國非常發達的4個一線城市,這麼發達的城市怎麼可能沒有共享單車。要知道共享單車已經普及到農村了,甚至在國外都有我國共享單車的身影。
  • 女人騎自行車,在過去很邪惡?
    作為「自行車大國」的居民,你可能以為,騎自行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一些國家,女性被禁止在公開場合騎自行車;或者規定,女性必須在男性親屬的陪伴下,才能在戶外休閒場合騎車。那會兒的自行車速度並不能太快,普通市民根本不羨慕富人階層的「玩具」。怎麼辦呢?這優越感得發揚出來才行啊,於是,富人階層想到了把自行車前輪加大,並將後驅動改為前驅動,果然騎得更快更舒服。巴黎的梅耶爾還在車輪上加入可拆卸的輻條,加大了車輪的穩定性。很快,自行車進入工業化生產。
  • 韓國人興騎自行車
    韓國人為應對危機掀起自行車熱,推動當地自行車業發展。   興騎車  韓國是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但能源大部分依賴進口,因此受油價波動影響相對較大。為應對危機,越來越多韓國人選擇騎自行車出行。   這是韓國人生活觀念的一個重大轉變。
  • 電影《老師好》中的自行車 很多年輕人現在都沒有騎過
    近期看了喜劇電影《老師好》,一部國產青春電影,還不錯,影片中佔有很大位置的道具自行車卻勾起了一代人的回憶。這樣的自行車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騎過了。說起自行車,誰都不會太陌生,電影中的時代正是自行車開始普遍的開始,後來的十多年,這種自行車成了普通人重要的代步工具。在農村的話,還是重要的載物工具,有時候一輛自行車可以載很多重物,趕集,辦事都需要,可以說在農村是普遍的。
  • 5分鐘就學會騎自行車,這位青運會自行車冠軍是怎麼做到的?
    有誰會想到,她在接觸自行車運動之前,居然還不會騎車;又有誰會想到,她當初只用了5分鐘,就學會了騎自行車。沒錯,她就是宋超,剛剛在青運會女子2公裡個人追逐賽上獲得冠軍的一位上海自行車選手。圖說:宋超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李元春 攝對於宋超來說,和自行車運動結緣純屬偶然。當時她才10歲,還在上小學五年級,有一天浦東三少體的自行車教練王海利來小學選拔小隊員,她也湊熱鬧參加了測試。在完成立定跳遠、摸高跳以及60米跑之後,王海利覺得宋超的爆發力、速度和耐力都不錯,很適合從事自行車運動,於是就這樣把她挑走了。
  • 全世界最適合騎自行車的8大城市
    如果以嚴格的視角來看待世界自行車最友好城市的話,那麼其最終名單則主要集中於歐洲西北部的一小片地區。該評級表是由丹麥自行車倡導組織Copenhagnize推出的,從該評級表中看,在排名前20的自行車最友好城市中,超過一半的地區都集中在荷蘭,法國,德國和丹麥等地。
  • 為何騎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少
    曾幾何時,擁有一輛自行車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70多歲的陳大伯說:「上世紀70年代,誰要是騎一輛鳳凰牌自行車,無異於現在開著私家車,讓人豔羨不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渴望使用高效、快捷的代步工具——汽車。在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唐先生,從他居住的地方到單位騎車不過15分鐘,可他寧願擠公交車,也不願騎著自行車風裡來雨裡去。
  • 市政廳|在中國城市,騎自行車出行有多難
    如果是開車,算上停車、堵車的時間,很可能還沒有騎自行車快。」丁明認為,這些私家車車主,完全有條件轉化成騎行者。 「公評城市」項目的前負責人陸晨丹認為:「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優勢還是很明顯——它集健身和環保於一身,靈活性、可達性都非常強。天氣晴好的時候颯爽騎行,本身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 西安「阿甘」騎自行車半年縱貫陝西(組圖)
    騎車成了他一種生活方式  今年55歲的王相賢「迷」上騎自行車還在五年前。2005年,從小喜好寫作的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寫作計劃,其中一項就是要為西安的168處景點寫歌,為此,他一有時間就騎上自行車到西安的各景點旅行採風,並開始越來越喜歡上騎自行車。  「開始只是覺得方便,後來越來越喜歡上騎自行車。」
  • 在日本騎自行車
    有不少朋友後臺留言,希望了解關於在日本旅行騎自行車的事兒。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二。        來日本第二天,就立馬在亞馬遜上下單買自行車,次日一早,還沒起床快遞就送上門來了,,簡單一組裝即可上路。作為遊客隨意遊覽的話,自行車絕對是首選,碰到好的景色,隨時停下。                日本城市居民幾乎人手一輛自行車,對於自行車的配套服務因此也比較完善。無論是便利店還是一些商業區域,都能很方便地找到限時免費停車的場所。除了專業的自行車店,百元店裡也有各種各種自行車維護修理配件,一般的自行車店都有對外的免費加氣服務。
  • 中國最不適合推廣「共享單車」的城市,會騎自行車的都是「怪人」
    然而,在中國,卻有一座大城市最不適合推廣「共享單車」,這座城市就是位於我國西部地區的直轄市重慶。重慶被大家稱之為「山城」,顧名思義,重慶整座城市就是依山而建的,去過重慶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重慶簡直是一座「魔幻3D」城市,幾乎沒有什麼平地,永遠在上坡、下坡,爬山、下山,你從這棟樓的1樓進去,再從10樓的另一個門出去,發現自己竟然還在地面上,而且各種公共運輸都好像在天上飛,實在太神奇了!
  • 這些是世界上最適合騎自行車的城市,盡享親密的城市之旅
    您可以在大多數城市租用自行車和腳踏車,但是有些騎行方式不方便使用兩個輪子進行探索。但是在哥本哈根,寬闊的自行車道與道路平行,這使騎自行車比敲打人行道或叫計程車更有效。在巴黎,騎著城市腳踏車在小鎮上騎車比坐地鐵或在地鐵裡待上幾個小時要有趣一百倍。另外,通過選擇兩個輪子,您將有機會與當地人一起巡遊,享受自己親密的城市之旅。
  • 越來越多韓國人選擇騎自行車出行
    為應對危機,越來越多韓國人選擇騎自行車出行。這是韓國人生活觀念的一個重大轉變。韓國聯合通訊社10月27日援引網絡會所「自行車出行者」組織者崔永松(音譯)的話報導:「會所成員單是過去一年就增加一倍。」他說:「自行車既能鍛鍊身體、保持健康,又能促進經濟發展,這很少見。韓國人開始理解這一點。」他同時認為,自行車運動有益健康,這也是人們愛騎自行車的原因之一。
  • 在日本如何騎自行車?
    那麼大家知道在日本騎自行車的話,需要在車道靠左側行駛,如果逆行的話,違者處以3個月以下拘留或5萬日元以下罰款嗎?!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果在日本騎自行車的話,有哪些注意點!自行車原則上應在行車道上騎行。特殊情況下在人行道。*自行車屬於【輕型車輛】,原則上請在行車道上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