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貿那邊新開了一家長沙臭豆腐連鎖店,女朋友每次逛街都拉著我去吃,一次就買一大碗。」海南省海口市市民張瓊騰向記者反映,「可我對那東西實在不感冒,聞起來太臭了,吃多了會不會對身體不好啊?」這是一種與榴槤一樣有著濃烈氣味的食物,喜歡的人形容它香味撲鼻,厭惡的人說它臭氣燻天。儘管有著極端的兩種評價,不過依然不影響臭豆腐風靡大江南北。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被關注的今天,「臭豆腐到底是如何製作的」、「吃臭豆腐會不會影響健康」等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記者實地探訪,並請教了相關專家,為你還原真實的臭豆腐。
椰城臭豆腐賣得火
張瓊騰所說的臭豆腐店位於金龍路。對於這位新鄰居,附近的商鋪有些皺眉頭,「那氣味有些聞不慣」,不過,也令他們頗為眼紅,「生意火得很啦」。
3月9日,記者來到這家長沙臭豆腐連鎖店。店面上方有著醒目的紅色招牌,一臺電視正在不斷播放關於這家連鎖店的臭豆腐製作工藝與特色,比如「改良方法免除一鍋臭豆腐臭一條街」「長寬各為4.5公分」等。在僅兩米來寬的店面前,不少顧客在排隊等候。
記者注意到,買臭豆腐的市民以女性和孩子居多。一位在等候的小朋友說:「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周末只要他和母親來到這,一定會來買這家的臭豆腐。老家是湖南的付阿姨說:「這家店的味道比較正宗,特別是多放辣椒之後,有老家的味道,在海口難得吃到。」
這家連鎖店的臭豆腐並不便宜,小份(5片)需要5元,而大份(11片)則需要10元。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市民的購買熱情。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店裡的生意一直很好,一般一天可以賣到300碗左右。
有人喜愛有人厭惡
比起擁有店面的連鎖加盟店,其他在大街小巷流動的臭豆腐攤在海口更是隨處可見。記者走訪國貿大道、南沙路、義龍路、五指山路、海秀路等多處路段,發現打著諸如「海南臭豆腐」「長沙臭乾子」「湖北臭豆腐」「紹興臭豆腐」等招牌的流動小攤同樣大受市民的歡迎。在海秀路明珠廣場前,就有不少於5家的臭豆腐攤在經營。這些攤前,很多人吃得津津有味,也有不少人掩鼻而過。
家住南寶路的吳小姐告訴記者,賣臭豆腐的攤一到樓下,她就受不了,連窗戶都不敢開。「那味道,太臭了。」她搖著頭說,「反正我是不會吃的。」採訪中,像吳小姐這樣對臭豆腐敬而遠之的市民還有不少。
儘管臭豆腐讓很多人不能接受,但它還是憑藉獨特的魅力打響了招牌,火遍了全國。今年3月初的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上,轉播鏡頭除了拍攝球員們的擊球畫面外,還拍攝了包括炸臭豆腐和烤魷魚等場外小吃,讓這些中國美食「揚名國際」。韓國JTBC電視臺轉播到炸臭豆腐的畫面時,意外地引起主播的好奇,甚至在網站上形容臭豆腐是「特別的棒球場點心」。
網絡傳言引發擔憂
「臭豆腐最大的特色就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不吃的人,不懂。」一位嗜愛臭豆腐的市民這樣評價。臭與香的奇特組合,或許就是臭豆腐的最大魅力。不過,針對臭豆腐的臭,網絡有曝光稱「長沙臭豆腐用糞水二次增臭」,並表示「糞水增臭的臭豆腐,生的易辨別,油炸可亂真」。
對此,儘管官方闢謠稱從沒這碼事,也有一些製作臭豆腐的老師傅表示「這是無稽之談」,但還是引起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和擔憂。據媒體報導,一些小販在臭豆腐的加工中,不重視衛生安全,還有一些唯利是圖的作坊主要通過青礬來縮短發酵時間,用腐爛的肉類來讓豆腐變得更臭。對此,自稱正宗長沙臭豆腐第四代傳人的從業者痛心疾首:「經過類似工藝生產的臭豆腐吃多後會致癌。」
據報導,一些黑心作坊染黑臭豆腐用的是化工用硫酸亞鐵,而硫酸亞鐵對呼吸道有刺激,吸入可引起咳嗽和氣短,同時對眼睛、皮膚和黏膜有刺激性,不慎食用會引起虛弱、腹痛、噁心、便血、肺及肝受損、休克、昏迷等,嚴重者可致死。
市民郭健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知道這種油炸的食品對健康不好,但就是偶爾吃一下,應該影響不大。說到危害人體健康,主要是看製作過程規不規範。」
是否安全取決工藝
記者聯繫海口市工商部門得知,目前海口市暫未接到關於臭豆腐的投訴。不過,工商執法人員建議欲食用臭豆腐的市民,最好選擇有資質或衛生保障的店家,儘量不要選擇路邊流動攤。
那麼,食用臭豆腐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記者就此諮詢了海南省中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符光雄。「臭豆腐好吃,但不宜多吃。」符光雄說,據他所知土法制臭豆腐的過程一般是先將大塊豆腐煮熟再分成小塊後一層層放入容器中,然後再密封發酵。這種密封會為一種厭氧菌———「肉毒梭菌」提供生存繁殖的環境,從而大量繁殖,使致毒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所以,有經驗的作坊一般不會用塑料薄膜之類不透氣的物品來密封,而是使用一些通氣好的物品,如荷花葉等。
符光雄介紹,如果食用臭豆腐後,出現全身無力、頭痛、頭暈、食欲不振、視力模糊、眼瞼下垂、說話受阻時,就可能是中毒了,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防發生生命危險。
符光雄建議,市民可先將臭豆腐放入鍋內蒸煮數十分鐘,利用高溫將其中的致毒菌殺死後再食用。(記者 鄧宇)
(責任編輯: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