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金管會草擬新電子支付條例 Line Pay、街口支付將可互轉

2020-12-26 行動支付網

Line Pay帳戶未來也可以與街口支付相互轉帳!臺灣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6日表示,正在草擬新的電子支付條例,將電子票證與電子支付業務合併,未來只有「電子支付業」,分不同資本額,承作不同業務,同時電子支付業可加入財金公司,未來不同電子支付平臺間也可相互轉帳。

臺灣「立法院」財委會26日初審通過銀行法47條之3,將現行「經營銀行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的字眼,修正為「經營金融機構間」,顧立雄表示,這就是因應未來要擴大開放電子支付業者可以成為財金公司的會員,也可直接加入資金移轉清算平臺,否則現在電子業者都要透過銀行作為管理行,才能進行資金移轉的清算。

同時金管會也要將現有的電子票證條例與電子支付條例,合併為一部法規,最快在「立法院」下一會期,也就是農曆年後,送立法院修法,以後無論是作儲值、小額支付、轉帳或第三方支付等業務,都是叫「電子支付業」。

顧立雄也說,先前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資金清算平臺,即財金公司的會員應擴大,這次銀行法修法也是呼應楊金龍的說法,且電子業者加入此平臺後,未來在不同電支業者間也能進行資金移轉;至於未來電子業者依不同資本額,開辦不同業務,這也是「世界的趨勢」。

目前如一卡通已從電子票證業者擴充電子支付業務,成為電票與電子業者,悠遊卡也有意從電子票證擴大到電子支付功能,未來若金管會將二項法規合併,則Line Pay、街口支付等未來也可跨交通票證功能,跨平臺資金移轉等,消費者真的就可以一支手機走天下。

相關焦點

  • 臺灣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條例將二合一 金管會:新增十大效益
    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不再分不清。臺灣金管會主委顧立雄30日宣布,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條例將二合一,留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將有四大效益,即儲值與支付工具虛實整合、創造以電支為核心的支付生態圈、開放跨機構互通金流服務、與營造友善產業發展的法規環境。新的電子支付條例修正條文將預告60天後,送「行政院」審議,再送「立法院」修法,顧立雄表示,仍難預估上路的時間。
  • 百Pay齊放 臺灣金管會促今年電子支付達52%
    2019年上半年全民使用臺灣電子支付消費的比重為41%,對此金管會設下了2020年達到52%比重的目標,在政策的鼓勵下,今年行動支付市場可以預期將出現百家爭嗚的競爭,隨著支付的類別跟方式選擇更多,使用的便利與範圍擴大,消費者勢必也因為使用便利而隨手Pay下去。
  • 「臺灣版餘額寶」街口支付被金管會盯上
    街口支付要推臺版餘額寶「街口託付帳戶挑戰LINE Pay,由胡定吾兒子胡亦嘉創辦的街口支付,因要發展臺版餘額寶「街口託付帳戶」,被金管會盯上,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說,若確實違反相關規範,會要求街口支付改正。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一):LINE Pay、街口支付兩虎相爭,PChome...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年1月公布的資料顯示,臺灣民眾使用的行動支付方案前五名依序為Line Pay(25.2%)、Apple Pay(17.9%)、街口支付(10.9%)、G Pay(9.9%)以及玉山Wallet(5.2%)。
  • 街口支付獲批准 成臺灣第6家獲準的電子支付專營機構
    街口網絡以「街口支付」經營第三方支付,目前每月交易金額已超過1億元,此次投資設立「街口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營電子機構業務,獲金管會許可。(翻攝街口支付官網)  臺灣金管會表示,核准「街口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許可,成為第6家獲準的電子支付專營機構。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街口在取得專營執照後,必須在半年內開業。  銀行局官員指出,街口母公司為「街口網絡」,經營第三方支付的代收代付業務,目前每月交易金額已超過1億元。
  • 臺灣電子支付用戶數首次突破千萬 街口支付居首
    臺灣金管會6日公布電子支付機構最新概況,到8月底止,使用者人數有1008萬人,首度突破千萬人大關。 金管會主任秘書陳開元表示,電子支付使用人數突破1000萬人大關,代表電子支付邁向新的裡程碑。
  • Paymentwall新增臺灣地區Apple Pay、Line Pay等電子支付渠道
    2020年7月3日,全球領先的支付科技公司Paymentwall近日宣布在中國臺灣地區新增Apple Pay、Line Pay、JKoPay(街口支付)、EZPay(簡單付)、Taiwan Pay(臺灣Pay)支付渠道,中國大陸地區及全球各類遊戲、社交及虛擬服務類企業現在可以通過Paymentwall平臺快速開啟臺灣本地電子錢包收款,觸達更多當地年輕消費者,提高臺灣市場營收
  • 臺灣電子支付要追上大陸恐比登天還難
    臺灣「行政院會」30日通過了「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希望整合行動支付與悠遊卡票證系統。這意味著未來「修法」通過,各電子支付機構未來可以相互移轉款項,也可透過電子支付工具儲存外幣。  據報導,這次通過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要將原本行動支付(電子支付)系統與悠遊卡票證系統(電子票證)二元化管理的法制統合為一,擴大電子支付機構的業務範圍,開放跨機構間互通金流服務,增加民眾支付的便利性,為臺灣儲值支付工具發展提供便利。
  • 臺當局審第三方支付條例 網友:臺灣還在地上爬
    原標題:臺當局審第三方支付條例 網友:臺灣還在地上爬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電子支付管理條例臺當局「立法院」預計到29日再逐條審查。部分網友在「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臉書反映:大陸的電子支付已經在天上飛了,臺灣還在地上爬,請加快審視進度。
  • 臺灣電子支付用戶數達726萬 一卡通、街口支付佔54.2%
    臺灣金管會公布電子支付機構最新業務表現,到今年1月底為止,電子支付使用人數達726萬人,一舉衝破700萬人次關卡,其中民眾最愛用的是一卡通與街口支付,合計會員數佔54.2%。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截至今年1月底止,有5家專營電子支付業者(街口、歐付寶、橘子支付、國際連、簡單行動支付)以及兼營則有23家(銀行、中華郵政及電子票證發行機構),總使用者人數約726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278萬人,成長62.05%。
  • 從「法令」整並談臺灣電子支付競爭力
    臺灣「金管會」日前決定,將整並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法制,合為一法,雖說這只是法規上的一個小小調整,對臺灣金融科技發展卻是一個正確的決策,甚至整並的速度應該要再更快。以亞洲國家及地區為例,韓國電子支付比重已經高達77%,中國大陸的行動電子支付更是高達八成;反觀臺灣地區,大約只佔二成左右。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每2.8人就有1人用LINE Pay
    10月14日消息,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8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人,截至今年7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2991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156%,第3季可望突破3000億大關。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曾表示,臺灣行動支付在今年上半首度超越信用卡。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 每2.8人就有1人用LINE Pay
    來源:DoNews文/劉文軒據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8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人,截至今年7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2991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156%,第3季可望突破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 每 2.8 人就有 1 人用 LINE Pay
    DoNews 10月14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 8 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 1000 萬人,截至今年 7 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 2991 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 156%,第 3 季可望突破 3000 億大關。
  • 淺析臺灣地區的行動支付
    數據表明,滲透率排名靠前的分別為LINE Pay(59.6%)、街口支付(40.7%)、全聯PX Pay(32.6%)、臺灣Pay(27.3%)。截止2020年1月,臺灣電子支付使用人次為726萬,Line Pay有210萬,街口有183.5萬。本文主要介紹上述四種行動支付。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 奮勇爭先根據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統計,其中,臺灣行動支付專營共有6家,包含國際連、智付寶、歐付寶、橘子支、臺灣 Pay以及街口支付,由銀行兼營的電子支付則有25家。算上來自境外和大陸的競爭,僧多粥少,「支付大戰」一觸即發。
  • 街口支付創始人胡亦嘉:做大臺灣版支付寶
    街口集團創辦人胡亦嘉不受對手影響,保持自己步調,打造他的金融王國電子支付市場競爭激烈,LINE pay、街口支付爭奪市場霸主地位。胡亦嘉畢業於臺灣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之後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取得財務數學碩士學位,他曾在紐約華爾街工作,也曾在中國大陸創建貿易公司,在中國大陸期間正好是微信和支付寶壯大的時期,讓他感受到了行動支付的商機與未來趨勢,因此在2015年時,他決定回臺創立「街口金融網絡」,致力打造出臺灣版的支付寶。
  • 臺灣地鐵加入掃碼大軍,Line Pay下半年進入高雄捷運
    據了解,預估待LINE Pay與一卡通合作的電子支付服務上線後,就能無縫直通高捷,搶在北捷前成為臺灣首家支持掃碼的大眾交通系統,也意味「掃碼」將是行動支付的主流之一。   去年LINE Pay宣布入股一卡通公司,為電子支付市場投入震撼彈,預計今年下半年就會推出相關應用。其中,即把高雄捷運納入首波支持網絡,用戶可使用LINE Pay中的一卡通,以手機QR Code掃碼進出高雄捷運閘機。
  • 街口支付不參與臺灣二維碼支付標準制定
    街口支付今表示,公司配合政府產業發展推廣,但不參與「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計劃。街口支付執行長胡亦嘉指出:「為了不要混淆店家,街口支付鄭重澄清絕對不會加入任何共用QR Code機制,對於店家若接受臺灣Pay共用QR Code或其他電支業者QR Code時,絕對不會包含接受街口支付。」類似共通QR Code的模式早已有多種方案在市場上,但都並未真的增進行動支付的普及度。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奮勇爭先
    八仙過海  奮勇爭先根據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統計,其中,臺灣行動支付專營共有6家,包含國際連、智付寶、歐付寶、橘子支、臺灣 Pay以及街口支付,由銀行兼營的電子支付則有25家。算上來自境外和大陸的競爭,僧多粥少,「春秋戰國」式的「支付大戰」一觸即發。今年農曆年節期間,臺灣行動支付平臺上異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