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奇故事裡彰顯正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3 光明數字報

    作為一位從事小說創作長達40年之久的作家,張平近年來在創作上再掀高潮,繼2018年出版《重新生活》之後,新近又推出長篇小說新作《生死守護》。在40年的創作歷程中,張平已經形成鮮明的創作風格:熱情表現現實,直面現實中的矛盾,展開這些矛盾衝突中的各種層面,最終彰顯正義的力量。他塑造過多個好幹部形象,而這些形象又都是在解決矛盾、面對衝突中樹立起來的。飽滿的人物形象,鮮明的主題表達,讓張平的小說每每在社會上、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

    主題上的鮮明亮色,對現實生活的近距離觸及,對基層政治生態的深入描寫,讓人們總結評價張平小說時既找到方便的角度,又形成固化的認識。張平小說在藝術上所做的努力以及鮮明的藝術風格,在人們的評價中似乎沒有得到充分的總結與闡述。《生死守護》的出版應是一個契機,讀者在領受其一以貫之的主題品格的同時,也可以感受和欣賞張平在藝術上的匠心與風格。

    生動的故事,繁複的線索,構成一個立體的網絡,這正是當代小說創作特別需要強化的「小說性」。《生死守護》有其集中的一面。小說以一條道路、一個人物切入,展開一個立體的社會空間,打開一個豐富複雜的現實世界。位於中國北方的龍興市,要建造一條重要的城市要道——龍飛大道。為了讓這條位於市區核心地段的大道修建開通,一位被認為特別能戰鬥的幹部辛一飛被委以全面負責的重任。消息傳出,引起各方不同反響。省、市、縣三級政治機構,各種社會階層,各種利益集團,圍繞一條尚未修建的大道,交織成一個複雜的、立體的社會生活空間。建造一條大道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來自組織的力量。然而由於這條計劃中的大道必須要「穿越」若干利益集團的「封地」,阻止的力量一樣非常強。從辛一飛的上任,到他試圖進入指揮建設的現場,種種阻力撲面而來,矛盾衝突一波接著一波。緊張的故事和複雜的線索,讓小說變得非常好看,引人入勝。這種組織架構故事的能力,其實正是張平一直以來在創作上的長項。

    故事的傳奇色彩,不但讓小說故事散發出某種特殊的意味,而且,在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中彰顯正義的力量,可以見出張平在小說技法上的成熟老到。在阻止龍飛大道的各種勢力中,既有在大道上瘋狂佔有各種商業場所的靳如海,也有崔銘化這樣的文物大盜。靳如海想盡一切辦法阻止辛一飛成為龍興市副市長的任命,而且也達到了目的。因為大道的建設將直接摧毀他的商業堡壘。如果說這還是利慾薰心者並不鮮見的舉動的話,崔銘化的行動就足可稱傳奇了。原來,這個文物大盜正在龍興市進行著一項匪夷所思的「工程」,通過挖掘一條漫長的地下通道,朝著自己最大的盜竊目標邁進:有著數百年歷史、珍寶無數的皇家佛地通天寺。崔氏父子要打通的這條暗道,恰恰也是在龍飛大道的地面之下。而居住在其間的那位叫賈興昆的小市民,也在悄悄地挖掘著,企圖在地下增加出一個私家空間,卻又不小心撞上了崔氏父子的暗道。辛一飛的努力,靳如海的阻止,崔銘化的瘋狂掘進,賈興昆的挖牆腳行為,構成表面上看似無事、平靜,事實上卻山雨欲來、暗流湧動,明暗之間的較量。隨著故事的推進而逐漸明朗化、公開化,這成為一場一觸即發的殊死較量。戲劇性的情節,傳奇化的故事,碰撞出的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正是這種傳奇色彩與道義力量的奇異結合,構成了《生死守護》突出的敘述策略,顯示出張平一向擅長的故事敘述能力。這種敘述方法,也特別符合長篇小說在結構上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讀出一點現代小說的荒誕色彩和誇張味道,卻又是真真切切的現實。

    《生死守護》關於政治文化的描寫也頗具特色。由於張平自己曾經有過長期的親身經歷,他的小說裡對省市縣各級政治生活的描寫十分準確且專業。程序、決議,規則、執行,秩序、流程,機構配置及功能定位,會議規則及議事要求,這些看似非文學元素的精準描寫,大大增加了小說故事的真實性和主題的可信度。《生死守護》自覺而精細地處理著這些「俗事」,讓小說人物的作為和互相間的對話、對質變得更加紮實可信。與此同時,張平特別注意小說語言的文學性。《生死守護》在語言上沒有大話套話,也無機械式的長篇大論,倒是時有揮灑自如的表達,也不乏詩意化的描寫,讀來生動可感,頗覺動人。

    《生死守護》是張平小說創作道路上的最新收穫。通過這部作品,既可以看出他在小說創作上的新追求,又可以讀出他一以貫之的藝術風格。在張平的創作歷程中,《生死守護》的代表性、成熟度都值得探究。

    (作者:閻晶明,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相關焦點

  • 在傳奇故事裡彰顯正義
    在40年的創作歷程中,張平已經形成鮮明的創作風格:熱情表現現實,直面現實中的矛盾,展開這些矛盾衝突中的各種層面,最終彰顯正義的力量。他塑造過多個好幹部形象,而這些形象又都是在解決矛盾、面對衝突中樹立起來的。飽滿的人物形象,鮮明的主題表達,讓張平的小說每每在社會上、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
  • 傳承與發展書院文化意義重大-光明日報-光明網
    據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統計,近一個月來,相關話題討論量近2萬條。    多數網友認為,古代書院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與現代大學所追求的辦學理念一致。網友「用裡先生」表示,書院具有極強的社會開放性和包容性,它能夠接納各種身份、不同學派的人群,促進思想碰撞,相互借鑑經驗。    部分網友提出,「千年書院」為中國文脈傳承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光明網-《光明日報》
    既然屬於本能性的心理狀態,那麼,發怒也就是習見的現象,其中有正當的,有乖戾的,有積極的,有消極的,有的是伸張正義,有的屬於發洩私憤,所產生的結果也因其性質、動機而各有差異。殷燕召繪前賢往哲對於發怒採取分析態度,宋代哲學家朱熹所言「血氣之怒不可有,義理之怒不可無」(《朱子語類》)是頗具代表性的。這裡提出一個衡量的尺度,即唯義是從,屬於正義行為應予肯定。
  • 用「有血有肉」的文字記錄時代-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是張璋,一個大學畢業剛滿兩年的光明網編輯。很多媒體人知道我,是從去年9月6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喊著「下盤石」,我們哭了!》開始的;很多讀者、觀眾知道我,是從今年5月由社科院林燕平老師和我發起的「援夢西海固」活動開始的。
  • 報社概況_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2012年12月,光明網被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評為「輿情工作先進集體」,光明網員工榮獲「先進個人」稱號。2012年12月,光明網榮獲黨的十八大網際網路宣傳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吳小京同志榮獲黨的十八大網際網路宣傳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2年12月,光明圖片和《光明日報》軍事版聯手合作。
  • 再現馬克思正義論的思想原像-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種歷史原則超越了從「自然狀態」角度理解正義的傳統觀念,使人們在現實語境中確認「何為正義」與「誰之正義」,進而把握理解正義問題的實質。因而,將與一個時代的生產方式相適應作為衡量正義的標準,同時深思這種正義的有限性,追尋面向理想社會的高階正義,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義觀念。形成理解馬克思正義論的這種辯證視角,是一項正本清源的研究,由此方能形成面向時代的創新探索。
  • 徵文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系列徵文活動的基礎上,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與光明日報社決定聯合舉辦第三屆「孔學堂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徵文活動
  • 水生態治理的傳奇-光明日報-光明網
    於丹用30多年的努力,譜寫了一部知識分子痴心於水生態治理的傳奇。站裡建起了大大小小400多個水泥實驗池,建設了實驗樓和宿舍樓,配備了各種精密儀器,還有了專門用於外出考察的汽艇。歷任湖北省委書記、省長都曾上過島,關心支持生態站的研究工作。     條件改善了,於丹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全國各地採集水生植物標本和珍稀水生植物樣本,不遠萬裡帶回站裡,細心呵護培育種植。
  •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本報北京12月29日電(光明網記者趙豔豔)12月29日,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京揭曉。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承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廣泛關注。
  • 第二屆「中國十大婦幼天使」徵選揭曉-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3月17日電(光明網記者李然、李丹)由光明網與搖籃網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十大婦幼天使徵選活動」,17日在光明日報社揭曉結果。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在致辭中談道:「在大家抱怨掛不上號、排不上隊、看不起病的同時,也該替這些看似穩如泰山、實則心力交瘁的醫生想一想,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脫下白大衣之後,一樣是為人妻、為人父、為人子女,我們每年做這個活動,就是要讓廣大受眾能夠更加關注、理解和愛護這個群體。
  •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光明日報有個大動作
    作為一張有著72年光輝歷史的中央黨報、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怎麼做?答案來了——今天上午,「文化強國」光明日報協同推廣平臺正式上線!立足思想文化大報的歷史定位,光明日報對內依託全媒體傳播矩陣,對外,組織高校、智庫機構,整合專家資源,提供學術支撐;協同博物館、展覽館、縣級融媒體中心,整合文化資源,強化內容支撐;聯合網際網路平臺,整合媒介資源,成為傳播支撐;發動文化企業、設計機構、研發單位,整合創意資源,成為產業支撐,不斷放大協同推廣傳播的影響力。
  • 基層是記者的福地-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來光明日報工作後了解到,莊電一同志作為光明日報這支優秀記者編輯隊伍中的佼佼者,實際上很早就開始關注環境問題。1998年從黎明村發出的第一篇報導,並不是他關於生態環境的最早報導;對黎明村的系列報導,也不是他對環境問題的唯一報導。在此前後,他還採寫了大量揭露環境問題、呼籲保護環境的稿件。其中,《濫挖甘草事件》《甘草瀕危,沙暴頻來》等重點稿件還在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也曾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 香港:報紙閱讀呈「三足鼎立」之勢-光明日報-光明網
    從本期開始,光明日報新傳媒版將通過《環球新媒體使用掠影》欄目刊發一系列文章,向廣大讀者展示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地區)民眾對於新媒體的選擇與偏好、理性與情感、堅守與創新——請記住,在新媒體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更有責任、素養和價值。     一直以來,香港人都有著深厚的讀報傳統。
  • 當代中國正義理論的建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探究建構當代中國正義理論的思想資源與可能路徑,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編輯部和《學術月刊》雜誌社聯合主辦的「當代中國正義理論的建構」學術研討會近期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20餘位學者圍繞當代中國語境中的社會正義、正義理論的源流與建構模式、當代西方正義理論的啟示等議題展開深入的學術對話。
  • 追憶父親主持《光明日報》橫排版設計-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曾於1949年《光明日報》創刊至1961年在該社擔任編輯工作,每日晚飯後上班,直至次日凌晨看到報紙的清樣沒有問題後才能回家休息。    1992年夏天,父親80大壽。全家子女到天津父親的寓所聚會表示慶賀。其間,我們問起父親《光明日報》是怎樣從豎排改為橫排的。通過父親興奮的講述,我們了解到了當時的情況。
  • 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選人產生-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張玉玲)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已產生30位提名候選人,現向社會公示。近日,經過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投票、評議,活動組委會綜合考慮候選人區域、類別、構成等多種因素,充分衡量候選人的標誌性、引領性、創新性、示範性及年度代表性,從100位候選人中確定了3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傳承人22位,研究者5位,管理者、策展人、企業家各1位。22位傳承人涵蓋非遺十大類別中的八類,國家級傳承人18位,省、市級4位。
  • 手機光明網開通
    本報北京9月27日電光明網在國慶節前夕正式推出手機光明網。從今天起,手機用戶可以通過訪問手機光明網(網址:wap.gmw.cn),隨時隨地了解當天發生的國內外大事,掌握思想理論學習最新動態。手機光明網的推出是光明網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上的一份禮物。
  • 光明網啟用新域名全新改版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14日,光明網正式啟用我國國家頂級域名www.gmw.cn,與此同時,網站原來的www.gmw.com.cn、www.gmd.com.cn、www.gmdaily.com.cn 繼續保留,並能正常使用。
  • 用生命書寫十八洞村的故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2年秋天,李迪跟隨北京日報到中石油新疆塔裡木油田採風。經過塔裡木沙漠公路時,路邊一座不起眼的水井房「絆住」了他的腳步。    塔裡木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是塔裡木油田的生命線。2004年春天,鄧東平帶著愛人谷花來到塔裡木油田工作,把家安在了004號水井房: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矮桌,兩張單人床,地上擺著三個裝水的大號塑料桶。
  • 咖啡的傳奇之旅-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是充滿艱辛傳奇和豐富多彩的1500多年。公元525年,第一株咖啡樹在阿拉伯半島種植。直到11世紀左右,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13世紀時,衣索比亞軍隊入侵葉門,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因為伊斯蘭教義禁止教徒飲酒,有的宗教界人士認為這種飲料刺激神經,違反教義,曾一度禁止。但埃及蘇丹認為咖啡不違反教義,因而解禁,咖啡飲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區流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