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關乎全局的重大理論創新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觀察)解讀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關乎全局的重大理論創新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 題:解讀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關乎全局的重大理論創新

  中新社記者張蔚然

  18日出爐的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備受矚目的重大判斷——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自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以來,中共對社會矛盾判斷所作的首次重大調整。此間黨建專家表示,這一重大政治判斷和理論創新關乎全局。

10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中新社

記者 劉震 攝

  一些學者認為,十九大這一論斷值得被放到建黨96年的框架下觀察。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共建政之前,目標是推翻三座大山、奪取政權;1949年後,經過「三反」「五反」運動,社會主義改造等階段,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將社會主要矛盾確立為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但這一正確判斷未得到堅持,直至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中共「撥亂反正」,將主要矛盾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此後直至十八大報告中,相關表述都未變化。

  汪玉凱說,從上述脈絡可以看出,重大理論判斷的轉換與新發展階段的開啟往往同時發生,其重要性關乎全局。隨著中國由生存權社會轉入發展權社會,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要標誌,首先就體現為正確認識當下的新矛盾。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副會長楊永純說,十九大對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主要基於三點考慮:一是中國發展的歷史情境,中國經過改革開放,發展成果極大豐富,改革分享機制基本健全,社會生產局面全面提升,人民總體生活水平要求已從對物質文化的基本需求轉變到對美好生活追求;

  二是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這對現階段人民公平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有重大影響,報告平和理性地首先回答了中國自己的問題,也是以尊重歷史現實和展望未來發展的抱負與眼光回應各方期待;

  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全新階段,中國夢的時代使命和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要求客觀判斷社會變革面臨的矛盾和挑戰,並為建設美好中國提供思考範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解釋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表現為需求和供給的矛盾。美好生活拓展了物質文化的外延,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納入其中,同時也提升了其內涵和質量,不平衡指的是發展的領域範圍,不充分則指發展的層級和質量。

  汪玉凱提出,尤其需要滿足的,是民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環境、安全等各方面的需求,以利於人們追求更高的生活境界。

  對新矛盾的論斷在十九大報告中佔據重要位置。汪玉凱總結道,它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後三者所依據的現實基礎。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中新社

記者 毛建軍 攝

  圍繞破解新矛盾,報告已經提出,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而在具體部署上,專家認為十九大不少提法值得重點關注。

  比如,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延長三十年,外界高度關註上述新動向。

  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對本社記者說,發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現就是城鄉差異,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城鄉差異,扶貧攻堅的重點也在農村。抓住農村,等同抓住了新矛盾所包含的重點問題。

  再如,報告將「綠色」置於更重要位置,不僅將綠色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章節予以論述,還把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內容寫入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可見,主要矛盾變化後,發展的側重點肯定也會變化。報告體現的這些新思維意味著,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前提下,中國已決心進一步解決好瓶頸問題,為化解新矛盾規劃好路線圖。」戴焰軍說。(完)

相關焦點

  • 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重大判斷 要堅持兩個「必須認識到」
    原標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重大判斷 要堅持兩個「必須認識到」 為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判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兩個「必須認識到」的要求: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
  • 王偉光:科學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如何科學認識和把握今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這一重大變化,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王偉光。  對於社會主要矛盾判斷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的問題,從而關係到黨和人民事業的前途命運  記者: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重大判斷,立即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您如何理解?
  • 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如何認識並概括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只有正確認識社會主要矛盾,才能確定正確的戰略、策略、政策和辦法,促進社會矛盾解決,推動社會進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實現了社會主要矛盾理論的與時俱進和重大創新,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許多新要求。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理論實踐依據及其政策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個新的重大政治判斷, 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分析、闡釋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的依據。
  • 辯證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轉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對我國發展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和理論創新。
  • 科學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原標題:科學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入領會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是準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邏輯前提,也是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
    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實踐基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問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基石。這就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促成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社會主要矛盾以一種集中、凝練、典型的形式,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基本關係、核心要素、關鍵問題,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轉化,意義非同尋常,它表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當代中國,表現為新的性質、新的內容、新的水準,實現了人民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躍升。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內在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讀懂主要矛盾,也就讀懂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內涵深刻、意蘊深遠。
  • 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看新時代中國改革發展
    再啟歷史新局的時代擔當——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看新時代中國改革發展  新華社記者  當歷史長河跨入新時代,處在嶄新歷史方位的中國,又一次發出時代強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浙江日報·報告深讀 | 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特點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鮮明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舉旗幟、指方向、明方略、繪藍圖,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肖貴清:科學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矛盾觀點和矛盾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精髓。正確分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充分掌握基本國情,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有效完成歷史使命的前提條件。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屬性透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動態把握矛盾轉化規律和社會主要矛盾發展態勢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意味著什麼
    原標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意味著什麼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問題。
  • 劉須寬: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原因及其應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十八大的「三個沒有變」到十九大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恰恰說明這5年的不平凡。這個轉化既是中國生產力發展的階段性成就的確證,也是對未來中國優化生產力發展方向和格局的正確把握。
  • 「黨建治學」趙周賢: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意義重大而深遠
    十九大報告作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斷,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黨的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過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重點論,及蘊含於其中的矛盾發展不平衡性思想,列寧在此基礎上提出帝國主義矛盾發展不平衡理論。
  •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邏輯與現實依據
    原標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邏輯與現實依據 黨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論斷。這是一個重大的新判斷,是我們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一個新的認識起點。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這一重大轉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為什麼說作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論斷是適時的?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陶文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新的重大論斷,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再啟歷史新局的時代擔當——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看新時代中國改革...
    ,處在嶄新歷史方位的中國,又一次發出時代強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它的背後,正是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革。  這是時代變遷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我國雖然還沒有達到發達的水平,但用『落後』來衡量我們的社會生產,顯然已經不符合實際了。這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一個重要依據。」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歷史性變化
    【學原文 悟原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他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及其影響。之所以如此強調,是由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它對黨和國家工作會提出許多新要求。社會主要矛盾,在本質上就是圍繞需要和供給之間的矛盾關係來確定的。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就是在揭示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和供給之間的關係及其內在矛盾運動過程中發現的。
  • 十九大報告深讀之三丨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0月19日,習近平同志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