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寫下「味極天下」的窯灣船菜,和新沂美景,你去過嗎?

2020-12-11 小布行路上

淡月傾雲曉角哀

小風吹水碧鱗開

此生定向江湖老

默數淮運十往來

說不清,當年的蘇東坡,為何而作此詩,是淡淡的哀傷,又或默默的喜歡。那宋時的京杭大運河前身的繁盛,那古時鐘吾古城的興榮,似乎跨越時空的承載,更名為「心怡」(新沂)之地,伴著一山一湖,帶著古鎮的韻,回望前世。

古鎮窯灣 船幫漁火

走進新沂,起初是帶著吃貨的心。

忘了總喜歡探知小眾目的地的我,又有多長的時日,不再走進江浙兩省的古鎮。這一次,卻是尋著窯灣船菜,意外的收穫了我喜歡的這樣一個古鎮。

或許,去往窯灣古鎮的交通略顯折騰,從徐州轉了去往新沂的客運巴士,再打車到窯灣。但恰恰因為幾經周折的交通,反倒讓這裡帶著古鎮本該有的靜謐。

龍舟驛,是同行小夥伴選擇的住宿。你說不得酒店的老闆花了多少心思又或多少時間,將它裝點成了蘇州園林式的亭臺樓閣。一晃神,竟有點穿越回到古時,住進大戶人家的感覺。

到窯灣的日子,下著雨。陰雨天的出行,有多少人感到陰鬱。

可陰雨天的古鎮,帶著些許水漬的石板街道,卻更添古韻。仿若小橋流水,仿若輕吟江南。又或,因為恰逢雨水,三三兩兩並不多人的街道,更顯得靜謐舒適。

從龍舟驛放完行李出來,踱步出來,那一份靜,就宛若雨水細落,撫過黛瓦,悄無聲息。

即使靜謐的窯灣,本不該讓我有如此多的喜愛。

因為初始,我總會習慣性的覺得古鎮千篇一律,又或者失去了原有生活的模樣。只是逛著逛著,卻不經意間,聞到空氣中飄散著濃鬱的醬油香。那股醬香,讓我尋著味,走進了這樣一家醬油坊。

雨落無聲,過而天青色。這意外的醬油坊,算是帶給我濃厚的興趣。選料、制胚、蒸煮、制曲、發酵、曝曬、沉澱去浮、低溫消毒……那許許多多的工序,緩緩慢慢,一切都照著傳統手工釀造醬油的方式來。

這樣的匠心,是勞動者投入心血的認真。

後來才知道,這樣製作出來,香氣四溢的醬油,在窯灣被喚作甜油。也算是窯灣當地知名的東西了。

因為醬油坊的遇見,續而改變了我每每到古鎮遊玩走馬觀花的方式。

那一抹天青色,似乎只為配著甜油香,轉而天空又飄起了雨。和小夥伴們走散的我,為了避雨,躲進了一家老宅。

一牆灰白,一縷新綠。

說不來,是偶然,還是註定,冥冥中的老宅,竟帶著故事相遇。走進它,巧遇了一行遊客和解說導遊,這原來是窯灣古鎮最最出名的吳家大院。

老宅裡略顯熟悉模樣的灶臺。

老宅裡略顯熟悉的閨房布置。

原來,那一份熟悉的感覺,源自吳家大院的故事。

原來,這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的吳家人,原是福建人,與我這個來自福建的遊客,跨越時空般相遇,也無怪於那些許熟悉的感覺。吳家人當初官至四品,奉旨來窯灣賑災,將這行政衙門設在此,才有了吳家大院。

而吳家人當年創立的「吳洪興菸絲館」更是讓他們富甲一方,據稱當年他們最鼎盛的時候,擁有500多間房屋,被當地人譽為「吳半街」。

走出吳家大院,因為醬油坊和來自福建創業、為官的吳家人,窯灣,似乎一瞬間親切又更加喜愛了起來。畢竟那充滿生活味的匠(醬)心,畢竟這歷史沉澱的過往。

一瞬間,仿佛明悟,境由心生是為何。

也許曾經,走過的古鎮,不外乎都有著值得記憶的點,只是自己帶著牴觸覺得每一個古鎮的大同小異,才導致了如此吧。

直至窯灣一遇,放下預設的心,悠閒的逛起。

如此這般,才能遇見打綠豆燒的酒家,才能知曉綠豆燒並不是因為綠豆釀酒而得名,卻是源於白酒酒色卻似綠豆湯色而得名。

也如此這般,才會巧遇到在窯灣也很知名的雲片糕。品嘗到和廈門雪片糕樣貌相似,味道卻有些微差別的當地美味吧。

閒逛間,也會遇見這源於京杭運河而成,從南方傳來的關帝廟文化,和山西會館竟然能遙相呼應。

又或你能靜靜讀懂,貿易繁盛,帶給這裡甚至更多的信仰模樣。

一如在這我們認為並不為世人熟知的窯灣,竟然還藏著天主教堂。

可其實,走過石板道的古街,一步一步緩緩登山窯灣的城門。

歷史,就仿佛天氣,撥雲見日。你就會明白,天主教堂,也並不會讓人驚訝。驚訝的只會是我們孤陋寡聞的「本以為」。窯灣這座古鎮,歷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時期,它與宿遷、睢寧、邳州三地相連,又在京杭大運河和駱馬湖交匯處。在清朝鼎盛時期,有8個省的會館和10多個國家商業代辦處,也因此有美、英、法、意多國的傳教士來傳教,設立教堂也就不足為奇。

走過了窯灣的生活,穿越了古鎮的歷史,卻又怎能忘了來到這裡的初衷——品嘗美味的窯灣船菜。同行的小夥伴中美問我們,為什麼為了吃,要不遠萬裡。

身為美國人的她,或許不懂,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何況窯灣船菜,可是當年貴為「天子」的乾隆,揮毫潑墨寫下「味極天下」,這樣的美味,對於作為吃貨的我們,又怎麼能錯過。

窯灣船菜源於明,盛於清。因為它臨近駱馬湖,又伴以大運河,這樣的原因,讓它水產豐富,在船幫漁火宛若繁星的年歲裡,一代又一代的漁民,將船菜改良。更因為明末清初的朝代更迭,不乏朝中御廚流落至此,讓窯灣船菜更添色香味。

而且,作為江蘇的北大門,臨近山東,讓窯灣這座古鎮的船菜,不僅僅帶著江南的秀美,也包羅了北方的面點,讓這一桌船菜在水產豐桌之外,更添了魯菜的大刀闊斧。

當然,這裡必須推薦一道能讓你「腰纏萬貫」的菜。

相傳當年乾隆到新沂也吃過這道菜——魚湯泡米飯。在當地人的說法裡,「腰纏萬貫,都不如魚湯泡米飯」,可以看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和「靠水吃水」的說法,在新沂得到了很好的驗證。或許古時的新沂人就知道「授人予魚和授人予漁」的道理了吧。

待得窯灣船菜上滿桌,再配上窯灣特色的綠豆燒,古鎮夜色的韻,在唇齒間縈繞,在舌尖上起舞。

酒過三巡的晚餐,也因為這乾隆欽點的船菜,變得更加熱絡,談笑間同行的小姐姐們也顧不得形象,風捲殘雲起來。

是夜,窯灣古鎮,更顯靜謐,小橋流水,淡然入夢。

馬陵仙境 駱馬漁歌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你乘著一縷清風,走進乾隆賜名的第一江山,目光深處,便是馬陵山巍峨的身影。蒼松圍著它的頭,翠柏裹著它的身,正昂首挺立,雲霧山嵐間,述說千年往事,走進歷史縱深。

如果不說,我是真的不知道,新沂這裡,還藏著蘇北第一名山。

如果不問,我想我們一行人在窯灣之後,會錯過仙境般的際遇。

翠竹薄霧,不似人間。

對於山水,我向來都是隨性。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智之間,其實不需要取捨。所以到這樣的景點,我便不想被攻略,被地圖牽著鼻子走。你問我何處為美,我只回「只緣身在此山中」。

所謂「蛤蟆石」、所謂「群龜探海」,哪一個不是一念思量間的遇見。

那又何必,失卻了自身的想像,去追尋他人的足跡。

恰因為此,每一處遇見,都成了驚喜。

一如那瀑布飛流直下,揮灑如仙俠般的勝境。

一如山澗清泉,潺潺之聲,化不盡人間山嵐,流不盡暖陽暮光。

待我拍下這張照片,同行的兩位小姐姐這哪還收得住啊。

臭美的自拍開始了。

嗯哼,是不是,隨心而走,反而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穫?

如此仙境一般的照片,該取什麼名字呢?

你說了算!

當然,到了馬陵山,有一處地,非去不可的,那就是三仙洞。

風見春山景

崎嶇路不迷

五華芳樹北

三洞碧雲西

說不來三仙洞到底是哪三仙,但在當地人口中,這地方卻是不得不來的所在。仙已隨風而去,留下半洞空茫,未了卻殘局的幾枚棋子,借洞前碧綠清幽,彼此含笑。

一如時間匆匆,臨時起意的馬陵山,不著痕跡的遇見,這一份如仙境般的美,期待下一次再相聚。

不知道從何時起,旅行的意義,變成了體驗當地的的隨性而走,於是,在窯灣睡到了自然醒,才去了當地人口中推薦的馬陵山。以至於離開馬陵山,已近傍晚。

走過駱馬湖畔,霞光點點的。

你自難忘,這漁歌唱晚的夏,這又會是一時飢腸轆轆的理由。

於是,大家似乎不約而同,說著找個能吃水產的店家,祭奠一下五臟廟;於是,就有了這樣一晚,在閘頭魚湖濱漁村生態美食園隨心而至的晚餐。

當然必須特別提到的是這道在窯灣忘記點上的銀魚煎蛋。

為什麼要提它,是因為乾隆當年第四次南巡之時,到了窯灣,吃到了這道菜,並問此菜為何。紀曉嵐回道:「銀魚爆蛋。」乾隆自覺美味異常,菜名卻不夠文雅,於是便開了金口說:「就叫金銀滿貫吧。」由此,雅名流傳至今。

最美盛夏 果蔬成熟時

晨起的新沂,初醒的味蕾,在新沂,怎麼能錯過夏天去火避暑、冬天開胃避寒的姜家辮子辣湯呢?這是在當地麻辣鮮香的特色早餐。

清光緒年間,姜洪俊扎著一條大辮子,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叫賣辣湯。由於辣湯味道鮮美,被當地人稱為「辮子辣湯」。因名聲遠播,於1885年被聘於宮廷御膳房,專職湯類。直到1900年前後,離京回鄉。

1940年左右,辣湯手藝傳承到第二代姜懷遠的手中。因連年戰事,他先後在徐州、邳州、南京、蘇州等地靠賣辣湯為生。1980年前後,重返新沂,在今天建鄴路附近的兩間瓦房內再次經營其辣湯。姜家辣湯歷經百年發展,2001年,姜家辣湯應邀參加在徐州市舉辦的彭城美食節。活動期間,創紀錄地每天銷售近3000碗,獲「最受消費者歡迎獎」;2006年,在新沂接受臺灣天森電視臺「中華名小吃」專題攝製組採訪;其間,又接待了《揚子晚報》、《徐州日報》、徐州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採訪。如今新沂姜家辮子辣湯以麻、辣、鮮、香四大特色蜚聲海內外。

在新沂的時光短暫,卻也歡笑頗多。

或許是因為一行人都不太循規蹈矩的旅行。和當地人打聽到了一處叫踢球山的所在,那還不說走就走?

你以為踢球山就是去踢球的?no!no!no!你一定是想多了。

那是因為,踢球山有盛夏的果實!這樣誘人的桃子,你不會口水直流嗎?

同行的小姐姐,我很想說你是蟠桃園的小仙女。

但你那看到桃子那垂涎欲滴的模樣,你一定是偷菜遊戲玩多了!一定是!

當然,這裡除了桃子,還有這幾年從新沂走出甚至聞名江浙滬的葡萄。

你要是熟知葡萄品種的,那麼,巨峰、維多利亞這些品種在這裡都能找到。突然覺得,新沂這個我只知道窯灣船菜的地方,除了水產豐富之外,在鮮美大餐後,來場水果盛宴也是不錯的。

當然,水果盛宴後,回到新沂城區,來一頓大餐,反其道而行也是極好。

新沂味道,就是家不錯的選擇。

只是在新沂千萬不容錯過這樣一道美味——攤煎餅。

煎餅,相傳發源於山東泰安;後來傳於各地。在新沂,當地人管它叫攤煎餅。煎餅是小麥經水充分泡開後,碾磨成糊狀,攤烙在鏊子上成圓形而成,這薄如蟬翼的煎餅,在新沂需得包上水產河鮮的小魚,讓在山東習慣於煎餅卷大蔥的方式,在蘇北這片土地上,由辛辣嗆爽,變成了鮮美絕倫。讓人愛不釋口。

後記

有時候,旅行總顯得匆匆。卻也會一場恰如其分的遇見。心怡(新沂)的古鎮,心怡的山水,心怡的美食,心怡的點滴。

你可能會錯過些什麼,卻成為留有遺憾的再次到來的理由。

你不可能會錯過些什麼,因為一切都是心怡(新沂)間最好的邂逅。

旅遊小帖士

交通:徐州長途汽車總站,有發往新沂城南汽車客運站的旅遊大巴。最早一班早上6:30,最晚一班21:20,車程約2小時。

新沂前往窯灣古鎮,在新沂汽車站外,多數公交車可到達,票價約在RMB5~7元/人。

住宿:新沂推薦住宿戴斯酒店,這應該是新沂當地條件最好的酒店。當然如果前往窯灣古鎮遊玩,又想要在窯灣古鎮感受氛圍,可選擇入住窯灣古鎮的龍舟驛酒店。

諮詢處:在新沂,對旅遊有不了解的,可到新沂遊客服務中心諮詢。在遊客服務中心諮詢期間,也可以到其附近的馨園走走逛逛,感受下當地的公園文化。

新沂可逛推薦:在傍晚時分,新沂當地可以走走逛逛。如果入住戴斯酒店,可以在沐河之光逛一逛,感受下當地人生活。

作為新沂的賓館,你也可以到迎賓公園走走。

推薦美食:窯灣船菜、攤煎餅、姜家辮子辣湯

相關焦點

  • 「小七旅繪」被乾隆臨幸的千年古鎮,不能錯過的心怡的新沂
    是怎樣靈性十足的地方,讓乾隆爺念念不忘,六度南巡多次親臨,興之所至御賜「第一江山」名號。蒲松齡先生寫就《聊齋志異》中的《三仙》,讓三仙洞成為眾人至此祈福求金榜題名的熱門地。清宰相劉墉揮毫題寫,讀書煮春茶。清風徐來,書卷墨香同茶香繾綣氤氳。經歷過明前迷濛細雨,脆嫩茶尖兒在沸水中恣情舒展開來,滿透生活雅趣。
  • 窯灣船菜迎賓客,蘇北水鄉勝江南——值得你去的運河小鎮
    「窯灣船菜迎賓客,蘇北水鄉勝江南」,窯灣鎮位於新沂市西南部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全鎮總面積116平方公裡,轄21個行政村,人口6.8萬人,與宿遷、睢寧、邳州三市縣一水相連,三面環水,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素有「黃金水道金三角」和「蘇北小上海」之稱,是蘇北重要的商貿物流節點和旅遊勝地
  • 不妨來憶一憶、品一品那些記憶中的船菜
    【不妨來憶一憶、 品一品那些記憶中的船菜】導語:記得兒時曾讀過這樣一首詩:「 遊山畫舫泊河塘,簏籟湘簾四面張。不待小舟能送酒,調羹妙手愛船娘。」雖說日子比以往過得更舒坦,但那些記憶中的美味卻是欲食而不得。6月,趁著這夏日之風,也踏著孩子們「六一」歡快的步調,不妨來憶一憶、 品一品那些記憶中的船菜。船菜,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們是較為陌生的兩個字,其至許多80後也不見得知其所以然,但對一一些曾在海邊或湖邊生活過的長輩而言,船菜並不是什麼新鮮詞。
  • 《中餐廳4》船宴來襲,讓你一秒穿越回前朝!
    然後這種玩法,在古代許多地方早已試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餐廳4在船上飲食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相傳吳王夫差與愛妃西施,喜歡遊湖,常在船上開宴,如今大名鼎鼎的「太湖船菜」即來源於此。太湖船菜到了明清時期,窯灣船菜以其「精細」的菜色也小有名氣,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私訪窯灣時吃的就是窯灣船菜,據說當時店家上了一道色澤鮮明的「銀魚炒雞蛋」乾隆問「何菜?」紀曉嵐道「這是銀魚保蛋」。
  • 江蘇新沂:這個十一,等您來嗨
    >每年九月馬陵山金秋菊花節都如約而至這個中秋國慶就和小編一起去馬陵山看花海吧!依水而生的窯灣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烹飪方式,經過一代代人的改良,窯灣船菜已成為蘇北廚藝一絕。,讓你完成真正的航拍新沂。,一覽湖光美景陪你度過最炫酷的國慶隨便來個視頻,就能秒殺朋友圈安全高效的飛行能夠讓你隨時隨地輕鬆愉快的享受衝上雲霄的體驗!
  • 三進徐州新沂窯灣古鎮
    元代京杭大運河開通後,使窯灣段這一狹窄的河灘空間上出現了許多建築,供過往行人住宿、飲食、娛樂等,加之周邊窯場較多,所以就有了「窯灣」的地名。如果講「建置」史,將窯灣古鎮定格在公元1279年的元代京杭大運河開通,似更為確切。我還是十多年前到過窯灣鎮,品嘗過那裡的甜油、領略過那裡的「綠豆燒」。
  • 醉美新沂,心曠神怡
    (秀美新沂)新沂市的一山一湖一古鎮,是新沂旅遊的精髓,一山指的是馬陵山,發脈泰嶽,綿延數百裡,號稱"八百裡馬陵",是蘇北大富盛名的遊覽觀光勝地、道家休閒之地和佛門坐禪之淨地。景區風光山水秀麗,氣候怡人,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更有宿北大戰紀念亭、三仙洞、七真巖洞、司吾驛、乾隆行宮等多處名勝古蹟。
  • 窯灣三寶,宋莊民宿……文旅局長推介這樣的新沂,誰不嚮往?
    5月1日上午,第五場直播地點選在了擁有「一山一湖一古鎮」的新沂。我為徐州代言·新沂篇·為新沂代言·逛窯灣古鎮,感受千年運河文化!新沂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卞光明為新沂旅遊代言。直播的第一站,一行人來到窯灣古鎮。
  • 「抖音網紅音樂人」集體空降,懂你心意,自在新沂
    這一次,卸下包袱、將身心全然放鬆,帶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去馬陵山音樂節狂歡吧,2020中國馬陵山音樂節期待你的到來。,給你一種非常踏實和親切的享受。這個中秋國慶,就和小編一起去馬陵山看花海吧!在窯灣古鎮的街巷中穿行,和家人朋友肆無忌憚的談天說地,感覺心與心就此貼近。
  • 遇見新沂,從此心怡!
    還不知道去哪裡玩耍?叮……新沂旅遊攻略,請查收!山中蒼松翠柏、茂林險峻,怪石嶙峋、鬼斧神工,盡顯大自然造化之妙,形勝之美,稱於江淮,被巡遊江南的乾隆皇帝稱為「第一江山」。不僅有秀美的山水風光,更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芳草萋萋,清風習習,是難得的休閒佳地。窯灣古鎮窯灣古鎮,千年水鄉,昔日之勝景猶在。
  • 「旅遊達人」乾隆皇帝遊江蘇新沂馬陵山路線
    那乾隆皇帝絕對數一數二,他還真是一位閒不下來的主兒,喜好遊山玩水。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乾隆帝到江蘇新沂都遊玩了哪些景點吧!乾隆一生至少有154次出巡。在乾隆察吏官民的六度南巡中,曾三次駕幸江蘇新沂馬陵山,還留下了「三度觀民駕幸吳,春風又復過司吾」的詩句。「第一江山」扇形石碑上鐫刻著「第一江山」四個大字,為乾隆皇帝御題,在它的下面還有一首提名為「麥」的御詩,也是乾隆皇帝所寫。《麥》盼從冀兗寒遲茁,看到徐淮綠滿田。第一江山春好處,十分梅柳色徒傳。
  • 「旅遊達人」乾隆皇帝遊江蘇新沂馬陵山路線
    那乾隆皇帝絕對數一數二,他還真是一位閒不下來的主兒,喜好遊山玩水。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乾隆帝到江蘇新沂都遊玩了哪些景點吧!乾隆一生至少有154次出巡。在乾隆察吏官民的六度南巡中,曾三次駕幸江蘇新沂馬陵山,還留下了「三度觀民駕幸吳,春風又復過司吾」的詩句。
  • 從古鎮到楓葉的徐州新沂,真的是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
    看慣了南方秋季的內斂含蓄,何不來徐州新沂,感受下北方秋季的磅礴大氣。看:從古鎮到楓葉的徐州新沂,真的是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天氣早已轉涼,路邊的楓葉熱情待你。窯灣古鎮的秋,美輪美奐,讓人心醉。這裡既有北方秋天的寧靜、沉穩;又具南方的纖弱、豔麗。
  • 江蘇新沂「窯灣」古鎮遊記
    窯灣古鎮位於江蘇新沂市,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秦漢時,作為軍需品燒窯處。千年運河百道灣,黃金分割在此,所以叫《窯灣》。窯灣古鎮門樓窯灣依託水的優勢,逐漸發展成為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碼頭和商業重鎮。鎮上原有駐美、英、法、俄、意、荷蘭、加拿大等國家的商人和傳教近百人。現在又見外國商鋪......鎮上有江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福建等8省商會館。窯灣特產《綠豆燒》有500多年的歷史,原是明朝皇宮御酒 ,用幾十味中藥釀製而成,曾被乾隆皇帝定為貢酒。古鎮有徽派建築,也像山西的平遙。
  • 第一江山,江蘇北大門,江蘇新沂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新沂古稱鍾吾,位於江蘇省北部,地處江蘇、山東兩省交界處,華北平原南端,系徐州市下轄縣級市,是江蘇的正「北大門」,1952年以境內新開闢的新沂河得名。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花廳古文化就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發祥,這裡是北方大汶口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交流融匯的重要區域。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多次下榻於此,留下了「第一江山」的讚譽。
  • 窯灣古鎮,傳說中的「蘇北小上海」 ,你真的了解它嗎?
    新沂地處魯南丘陵與蘇北平原的過渡帶,因新沂河而得名。與江南城市的婉約秀雅不同,這裡有著屬於北方的粗獷和大氣。水系縱橫、山林掩映,讓人們在三伏酷暑之際,也能尋覓到一抹清涼。一山一湖一古鎮,成為新沂最著名的三張旅遊名片。
  • 江蘇新沂窯灣古鎮國家級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徐州市質監局副局長宋欣、標準化處處長高闊葉、副處長杜靚婧,新沂市政府副市長張丙飛、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李超、新沂質監局局長陳平、窯灣鎮黨委書記吳軍、新沂市旅遊局副局長宋劍峰等領導陪同驗收活動。   在評估驗收會上,新沂市政府副市長張丙飛首先代表新沂市委、市政府致歡迎詞,並簡要介紹了窯灣古鎮的歷史淵源和景區建設情況。
  • 【他山之玉】徐州窯灣古鎮,去過便印在了記憶裡……
    窯灣這座運河小鎮,不僅有流動的河水、古老的石橋、明清的老宅、狹長的幽巷,更有醬香濃鬱的甜油、醇馥幽鬱的綠豆燒、香甜軟潤的桂花糕、久負盛名的窯灣船菜,以及星夜趕集、黎明結束的「夜貓子集」。斑駁的老牆和光滑的石板路,低調地書寫出小鎮歷經的滄桑;而那工藝精美的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的亭臺樓閣、飄在簷角的旗幌、飛過屋簷的大紅燈籠,無不彰顯出小鎮當初的富庶與繁華。那裡的一磚一瓦、一街一巷,都雕刻著古韻清幽的歲月痕跡,散發著古樸典雅的文化氣息。
  • AAAA景區窯灣古鎮景美免門票,酸甜的米酒你能喝幾碗?
    窯灣古鎮歷史上溯於春秋,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置,已有1300多年歷史。據典籍記載,秦漢時,這裡作為軍需品燒窯處。唐時,位於邳州、海州交界處,因周邊窯多,又依傍運河而生,水灣蔓延,故稱窯灣。窯灣古鎮西依大運河,東臨駱馬湖,三面環水,為南北水運樞紐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 乾隆六次南巡住清江浦哪兒?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來過清江浦。老百姓會問:在清江浦住哪兒?筆者根據史書和資料的記載,略作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