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靈性十足的地方,讓乾隆爺念念不忘,六度南巡多次親臨,興之所至御賜「第一江山」名號。
蒲松齡先生寫就《聊齋志異》中的《三仙》,讓三仙洞成為眾人至此祈福求金榜題名的熱門地。
清宰相劉墉揮毫題寫,讀書煮春茶。清風徐來,書卷墨香同茶香繾綣氤氳。經歷過明前迷濛細雨,脆嫩茶尖兒在沸水中恣情舒展開來,滿透生活雅趣。
就這樣懷著滿腔期許,踏上了前往新沂的旅途。新怡地處蘇北,即使搭乘高鐵前往徐州後還得輾轉搭車轉往,也抵擋不了非得前往探尋一番的決心。
前往新沂的路途景色乏善可陳,所以當車窗外突然閃現過護城牆,我的精神頭突然就提起來。又駛過一座高聳眺望臺,兩面石壁上分別書:東望於海,北瞻泰岱,頗有幾分磅礴氣勢。
正歡喜觀望,車輛嘎吱停下,抵達龍舟驛,是第一晚停留的地方——龍舟驛。
踏進大門,是照壁旁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錦鯉遊弋。簷角飛翹,黛瓦磚牆躲在枝繁葉茂間,竟生了恍若身在江南的錯覺。
房間名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驛站地名,我住宿遷驛,不知夜晚會不會做一個鏢師俠客的江湖大夢。
放好行李,閒閒到近旁的窯灣古鎮溜達。
這座古鎮的命運同京杭大運河緊緊聯繫在一起。建制於唐,明清興盛,曾是運河航段重鎮,如今的自在安然是因為有這般底蘊託底。又穿行過樓舍林立的街巷,兜兜轉轉到窯灣碼頭,牌樓靜默昭示著往日的輝煌萬丈。
也是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將建制風貌、人文風情、民俗禮儀,歲時節令等一併吸取包容,造就了文化融匯奇景。
這也讓新沂人的性格裡承繼了包容性,古鎮內山西會館旁的廟宇是道教的式樣,卻跟關公也有關聯,也存在彩色玻璃在陽光下好看得耀眼的天主教堂,也就不甚稀奇了。
晚餐食用船菜。窯灣船菜連同淮揚菜和福建菜並稱窯灣菜餚三大菜系,尤以獨具特色的船菜不可錯過。
顧名思義,靠水吃水,船菜定然是與船只有關。舊日船菜是在船舶上享用。船夫在船頭撐竿,槳聲驚破月影。有人在撈新鮮河魚用於烹飪,旁側是貌美聲清的歌姬悠然吟著歌謠。佳餚除卻新鮮美味,還以色彩搭配美妙的高顏值取勝,更遑論加以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原理,入藥膳補氣養生,大有裨益。隨著運河漕運的興盛,享譽宮廷及海外,收到交口稱讚,流傳至今。
而今在同一輪明月下,我們就餐的地點從水上換至樓閣,不變的是一如即往鮮美誘人的佳餚,和推杯換盞言笑晏晏的融洽。
次日再赴古鎮,比昨日看得更詳盡了些。
看清眺望臺的另兩面石壁,寫的是「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加之「東望於海,北瞻泰岱」,簡明扼要道明地理位置。
鑽進眺望臺的肚子,竟然通往另一條街巷,也是窯灣主幹道。
宅院、會館、作坊、商行、貨棧、典當、碼頭……「日過檜帆千竿,夜泊舟船十裡」,昔日風貌穿越千年襲來,繁華不負「黃金水道金三角」和「蘇北小上海」的名號。
吳家院子、醬園店、大清窯灣郵政、民俗館,山西會館、典當鋪等一字排開,待我一一探訪。
吳家大院內,鮮活復刻許多清朝生活圖景,是尋覓舊時光模樣的好去處。
彼時甚少人能得見的閨閣,見證過多少少女的情懷和心事,現今卻能了了好奇的願。木床雕花精美,器具精巧,正豔羨不已,可當聽說昔日小姐幾乎不能隨意下樓,自在慣了的我也省了嚮往的心。
廚灶整潔好看,從前慢,劈柴生火,烹煮流香,對一蔬一食認真對待,一如對待人生一般。
吳家大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吳家祖籍福建,後遷至窯灣,創立「吳洪興菸絲店」,憑藉經營菸絲發家,最為家大業大之時持有房屋五百多間,「吳半街」的名號可不是浪得虛名。
吳家老三當時在京城官至四品,曾奉旨前來窯灣賑災,特設行衙於此。便也得窺行衙風貌,忍不住輕輕拉長了音喚出「威——武——」
陳設有民俗禮儀模型,婚喪嫁娶,各色都能一一受教。
旁側不幾步是趙信隆醬園店。「前店後坊」的四進院落,備顯恢弘。
這裡製作甜油、醋、甜麵醬、醬菜等,尤以甜油為優。調料品們上至宮廷,下入尋常百姓家,在調劑口味的同時,也調劑了日子。
院落中堆砌好多巨大的缸,讓我不厚道地想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
有的缸內是排列得整整齊齊的醬胚子,有的漚了滿缸黃豆,有的許已發酵完畢,透過缸上龍頭,深棕醬料就溪澗一般汩汩流淌出來。
我們日常唾手可得的醬料們,也是要歷經反覆工序,從選料、制胚、蒸煮、制曲,到發酵、曝曬、沉澱去浮、低溫消毒,每一步都馬虎不得,才得以以大功臣的身份輔助我們的飲食文化有滋有味,源遠流長。
若問起窯灣特產,不得不提及綠豆燒和雲片糕。
初聽綠豆燒以為是甜品,不想是酒,還是一款有故事的酒。
相傳清康熙年間,窯灣有萬茂酒坊,產「老瓦縫綠酒」。
時光白駒過隙流轉來到乾隆年間,皇宮後宰門守將馬從凱傳授秘方,加入多種珍貴藥材,有延年益壽保健功效。
釀出的酒曾金波綠色,進貢乾隆帝,帝心甚喜,賜名曰「綠豆燒」。
雲片糕則屬甜點了。口感同名字一樣綿軟如雲,滋潤細軟。絲絲甜卻不膩,是款很討喜的特色小食,一口一片根本停不下來。
下午前往馬陵山。
我要找的乾隆皇帝冊封「第一江山」和蒲松齡的三仙洞都在這裡,劉墉當年寫「讀書煮春茶」,也是在馬陵山頂乾隆行宮內宜園中,如今哪怕行宮不復,宜園不存,這段佳話確是千古流芳,美譽至今了。
「鍾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幾分」,是乾隆大大眼裡的馬陵山。
三仙洞中有蟹、蛇和蛤蟆三種靈物,最為靈驗,三仙劇透作文題目替寫精妙文章助錦鯉少年金榜提名,是蒲松齡大大的馬陵山。
在茶香散溢中開卷有益,嘖嘖實名為自己點讚,是劉墉大大的馬陵山。
那我的馬陵山呢。
陽光透過枝葉的罅隙,數道金光杵一般射下,整個人就籠罩在宛若恩賜的金色光暈裡。
光影本是幻術師。不知哪位妙人兒心念一動,造霧系統便在馬陵山安營紮寨,隔幾分鐘便會啟動一次。啟動之時,霧靄將道路充盈,濃度大時可見度甚至只有腳下。
搭配絕配的丁達爾光,很適合拍仙氣繚繞,小仙女和天兵天將下凡的大片兒啊。當姑娘似精靈若隱若現在霧裡,便一腳踏入幻境。
有一處鋪滿蓮花的小池,噴霧起時白茫茫將整池出水芙蓉隱沒。廊橋彎折橫跨,牌匾上寫「瑤池仙境」。嗯,就是同《新白娘子傳奇》裡為救許大官人白娘子擅闖求藥的西王母宮的煙霧繚繞雲遮霧罩一毛一樣呀。
再到駱馬湖看一場小日落,至閘頭魚湖濱漁村生態美食園享用好多魚的美味晚餐,回到氣派的戴斯酒店,便可以完美地結束這一天了。
第三天是奔跑的吃貨的一天沒錯了。
早餐地點選擇在了百年老店姜家辮子辣湯。
清光緒年間,扎著大辮子的姜洪俊還是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叫賣辣湯的小夥子。因辣湯鮮美而聲名遠揚,人稱「辮子辣湯」。更是憑藉著這門手藝榮升御廚。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辣湯便經久流傳下來。
時至今日,還是能嘗到許是同過去味道相同的那碗辣湯,令人震驚的是辣湯的價格竟是親民便宜得惹人髮指。只需三元,便能享用到百年前的古早滋味哦。
辮子辣湯得用現金換小牌兒,換到手一元兩元三元五元價格不等的小牌子,再去換取食物。
性價比高到爆棚,不足十元,便能飽餐一頓,開啟元氣滿滿都一天。
隨後前往踢球山水蜜桃產業園。
水蜜桃林裡樹木約一人多高,踮踮腳便可摘到心儀的那枚桃子。
我的感受大概就跟進到蟠桃林裡的孫大聖差不多吧,就是這個也喜歡,那個也喜歡。
因為新沂水蜜桃個大形美,色豔味佳,富含多種維生素,且是被認證的「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呀。
阿湖葡萄園裡同樣碩果纍纍,紫紅寶綠的各色葡萄珠串一樣懸在藤架。
巨峰、夏黑、維多利亞、金手指、醉金香、巨玫瑰……品種同名兒一樣可迷人。
這是我的新沂。那你打算何時將新沂列入心願清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