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廈門的鷺島情懷,從大生裡到藝術西區,從茶到酒的悠然時光

2021-01-09 鴨鴨愛生活

隨著廈門旅遊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這座美麗的城,鼓浪嶼、廈門大學陸續推出限客政策,曾經那個滿是琴聲的鋼琴之島,文藝聖地正在悄然遠去,人聲鼎沸的曾厝垵、中山路以找不到兒時的痕跡,對於廈門人,是喜是悲,也說不清吧?

拓寬的街道,不斷崛起的高樓大廈,鋼筋水泥城市裡忙碌的人群,這或許是當今社會的真實寫照。那些記憶中的老廈門正在不斷遠去,有多少記憶等我們去追尋。

大生裡,可能是一個頗具年代感,又頗令人感懷的地方。大生裡最早叫鎮南關,是個亂葬崗,到民國這兒就變成了妓院一條街,俗名「花柳街」,達官貴人常來次尋歡作樂。街上設有崗亭,有警察站崗維持治安。老廈門人說:人的一生就是一條思明南路,從婦幼保健院到大生裡。1967年到2013年,46年間,大生裡這個地方漸漸成了殯儀館的代名詞。而隨著殯儀館的整體搬遷,有人感嘆有人慶幸,唯留這斑駁的牆體在訴說著無言的歷史。

大生裡旁邊的鴻山公園,也是最有歷史感的一個公園,其存在歷史甚至比中山公園還長。明末清初,這裡是鄭成功屯兵的山寨,叫嘉與寨,遺址尚存。後人還在半山巨石上分別刻「延平郡王園」五個摩崖大字。現闢為公園,四周遍種花木,石磴小路環繞峨巖峭壁和林陰之中。

而現在這邊也成了周邊居民晨練、泡茶的好地方。對於老廈門人來說,這裡也是變化不大的一個後花園了。

每天早晨八九點鐘,就會有市民來這裡爬山休閒,尤其周末更加熱鬧。她雖然處於市中心,也是往廈大南普陀的必經之路,但很少有遊客會選擇探訪這裡,因此在上山的路上,你可能聽到最多的還是熟悉的廈門話。

山腳下的鴻山寺,是廈門島內第二座以寺命名的寺廟,幾經興廢,於2014年重建到如今的規模。

寺廟廊柱上的對聯寫道:「鴻圖紀鷺江勝地平分八景,山光聯碧海慈航普渡眾生」。與一般寺廟的層層疊進的格局不同,鴻山寺整體是一座綜合性大樓,建築總高度四十餘米,建有山門、山門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六和樓、四恩樓等。

鴻山寺左側巖壁有明天啟二年(1622年)攻剿「紅夷」石刻,共6行60個字,均為楷書。當年荷蘭殖民者派兵船侵擾閩南沿海地區,福建都督徐一鳴等帶兵駐防中左所,抗擊「紅夷」後登鴻山遊覽,題刻紀念,留下了中國人民早期反抗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的重要實物見證

燃香祈福後可以從後門通往上山的路。織雨亭,山上原有一座鴻山寺, 寺前因地勢獨特,風向多變,降雨時雨絲縱橫交織,所以有「鴻山織雨」奇觀,為廈門八大景之一。只可惜現在因地勢和建築變遷,這一奇景已經看不到了。

鴻山書院,就在鴻山寺後門再往前走一點,通過長長的階梯可以上到半山腰。在這清幽的綠樹之中懷抱著這樣一個書院,真的是讓人感覺非常好。

山勢平緩,走到半山腰便可以看到一塊巨石,在這裡便可以遠眺雙子塔和鼓浪嶼了。

鴻山公園跟鄭成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年,從鴻山嘉興寨起,向東經碧山巖、澳仔嶺、五老峰,一直綿延到胡裡山一帶都是鄭成功駐軍之地。現今半山腰上也修建有延平郡王祠,用以紀念這個民族英雄。

茶歇園,這個可能是凝聚老廈門人最多情懷的地方,在我小時候就有,如今30年過去了,很開心,她還在。

準確的名字是叫嘉爾園,可以說是在鴻山公園的第二至高點了,視野格外開闊。

抱金魚的石娃娃還在,還記得小時候跟表姐在這邊合影過。

租個茶具,帶上茶配泡茶,這是廈門人最愛的休閒放鬆方式,微風習習,眼前是開闊的視野,而茶歇園裡放著懷舊的歌曲,頗有感覺。甚至是一個人也會經常自己上來這邊坐坐,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邊泡茶邊吃小零食,基本可以從早上10點鐘消磨到午後2點,甚至你也可以在這裡安逸的打個盹。

茶歇園旁邊在登上一個陡峭的階梯,便是鴻山的最高點了。海拔125米,比對岸鼓浪嶼日光巖還高,登高遠望,東望御屏山,西觀鼓浪風光,南眺大擔、二擔諸多島嶼,北看中山公園,是市內上佳的登高望遠處。

午後再慢慢下山,沿途還是可以看到很多鄭成功的痕跡,寨門、郡王池等等,都令人不禁遙想當年歲月。

穿過居民區便又回到了大生裡的路上。

這個出口正對面的也是廈門近些年新修建的鐵路文化公園的一段。

作為鷹廈鐵路延伸線,這段老鐵路荒廢多年,不過,它雖然被人們淡忘,但某種程度上也保留了廈門交通發展的最初記憶,有著悠久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獨特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便捷的交通條件,是城市中心區一塊不可多得的寶地。廈門市鐵路文化公園東起金榜公園(文屏路),西至和平碼頭,全長約4.5公裡,廈門市鐵路文化公園沿線兩側分布有萬壽片區、萬石山風景區、虎溪巖景區及廈港老城區。如果走完全程大概需要2-3個小時,我一般從鴻山公園下來後就走從大生裡到和平碼頭的這一段。這也是穿過廈門最老城區的一段。

沿途綠樹環繞,百花盛開,而且整個配套措施也做得比較好,幾百米就有洗手間。思明南路至和平碼頭段為「都市休閒區」,長550米。一路下來,有些疲憊,那就在這裡休憩放鬆一下吧。

老鐵路也非常適合拍照,尤其是在春季花開的時候,可以拍出不一樣的小清新感覺。走到終點處就又可以靠近另一個老城區。海風拂過的沙坡尾大家都知道,但沙坡尾旁邊的民族路卻更為低調,這裡保留著老廈門的騎樓,也有被炒熱的烏糖沙茶麵等等美食。

慢慢晃慢慢逛,民族路的盡頭便是沙坡尾了。沙坡尾也是新一代的網紅根據地,廢棄的避風塢港灣內,現在擺上了可供遊客拍照的漁船,沿岸各種顏值頗高的店面林立。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夕陽下的沙坡尾,那一抹餘輝落在海面上,特別有感覺。

這裡可以看到廈門新地標雙子塔,高聳的兩柄尖刀,也是輿論爭議中心。當然如果要拍雙子塔最好的角度還是在演武大橋觀景平臺。

藝術西區是廈門沙坡尾避風塢邊上興起的年輕文化藝術區,這裡經常有各種市集活動,入駐了大批文創、美食商戶,比起沙坡尾上的網紅美食店,這裡的東西更有內涵和感覺一些。而一些小角落也被布置成創意的拍照角。

各種節日還有不一樣的主題,比如最近的萬聖節,那可真是「萬鬼出沒」呀~

而在西區的最裡面,隱藏著一家好玩的「釀酒廠」——胖胖啤酒馬。這也是每逢周末我們幾個死黨的最後約會勝地。前身是廈門冷凍廠,老廈門人多少還有點情懷的感情在內。

而第一次走進裡面,除了驚嘆,就是驚訝。不曾想像這些錯雜的鋼管,巨大的鐵藝龍頭,居然打造了廈門第一家德式精釀啤酒。

這裡真的非常適合拍照,另類工業風,隨手拍出ins大片~

而我們最愛的便是她的這個天台了,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在這上面總有種人生幾何,對酒當歌的好爽感。

店內的每一款啤酒,都是在自己釀造。前店後廠的格局,從第一款楊梅啤酒到沙坡尾,再到現在的蘋果蛋糕酒、攪拌機等等,每一款都是精心挑選麥子與啤酒花等原料用心釀造而成,每一款都代表了啤酒馬獨特的味道。

逛了一天,晚上6點在天台等落日餘暉,映著手裡的美酒,真的是一大享受。

從黃昏到天黑,這裡有說不出的愜意。不會喝酒也沒關係,店內的美食也是我多次到訪的重要原因。

德國什麼最出名,必須是烤豬肘啊。胖胖啤酒馬完美的將這道美食帶到了廈門。一個「巨大」的豬肘子,上桌就讓人感到非常驚豔,大廚凹得一手好造型吶!

豬肘醃得入味,尤其是皮,烤的很香脆,這道菜建議要提前兩個小時預訂哦,因為烤制需要1個小時左右時間。值得等待。而搭配的德國酸菜也頗有來頭。13世紀蒙古鐵騎橫掃歐洲大陸的同時,也把中國的酸菜帶到了歐洲。這也是德國酸菜與中國東北地區的酸菜在醃製方法和味道相類似的歷史根源了。酸菜留在了歐洲,開始是在東歐盛行,猶太人的遷徙又把酸菜帶往了西歐,於是酸菜在歐洲北部高寒地區的一些國家紮下了根,成為德國、荷蘭和波蘭等過成了冬天必備的食物。吃德國烤豬膝、德國香腸時,配上酸菜不僅會增添風味,還能去除豬肉油脂帶來的油膩感。

帕爾瑪火腿披薩,來自歐洲的頂級帕爾馬火腿,刨削成片,輕覆在烤好的麵餅之上,隨後點綴上芝麻菜的綠,奶酪的白。如此浪漫有格調的比薩,看起來就有食慾,味道就甭提有多棒了。火腿的鹹鮮,鮮酪的醇香,混合著麵餅的韌勁,一口咬下去,舌尖又多了一份牽掛。

小食一定要推薦這款魔鬼烤雞全翅,真的是令你著了魔一樣,瘋狂愛上。一口雞翅一口酒,令人忘卻煩惱。

德國人骨子裡的愛玩會玩也在這裡得到體現,從周一到周六,每天晚上有不同的節目,或是有情調的詩朗誦,或是外國段子手雲集的脫口秀……真的是很會玩吶!忙碌了一天,晚上來這裡放鬆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沒有酒吧的嘈雜,涼爽的風,好喝的酒,好吃的美食,愛上廈門,總有這麼一兩家私藏好店,適合約上閨蜜來坐一坐。

一早鴻山公園泡茶聊天話仙,下午走走老鐵路和民族路,夕陽西下之時來沙坡尾看那最美餘暉,晚上在胖胖啤酒馬吃豬肘子配精釀啤酒,一個老廈門人的周末最愛路線,你會愛麼?

相關焦點

  • 從鼓浪嶼的寧靜到藝術西區的時尚,一起來看看
    走過廈門富貴的鬧市街區,有著這麼一處避風塢,是老廈門漁平易近餬口的縮影,周邊高樓聳起,默默保管著老廈門最後的面貌,舒適做著「給我一方寰宇,我便與世無爭」的沙坡尾。有本身的文藝範也有屬於本身的老廈門滋味。當然幾經砥礪,但沙坡尾的文藝氣味還是不減。偶見路邊小店,可以翻翻書本,坐上去曬太陽泡茶話仙。
  • 網紅八市邊上的這個百貨大樓,裝進了老廈門舊時光,來了不想走!
    問起老廈門人,最愛吃的茶配是什麼?很多人的答案都是餡餅。在還沒有流行蛋糕、慕斯、咖啡的年代,一塊餅配一壺茶就是日常。廈門的老字號餅鋪不少,位於老城區的「阿吉仔」應該算是最出名的一家,排長隊是日常,而且來買餅的大部分都是上了歲數的老人家,可見這家老餅鋪在廈門人心中的地位。
  • 一日一茶|在茶香四溢的鷺島城市裡呷茶話仙
    而在飛快建設的都市中心裡,雖然已經遍布咖啡館、飲品店,但仍見得許多茶館林立其中。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擋不住廈門人愛茶之心,即使是在餐飲店,不管大大小小,總會留一個泡茶的區域。品茶的道理千千萬,在廈門人這裡的作用反而不大,廈門人泡茶是有匠人精神的,更注重泡的過程,把自己的真誠也一起泡進了茶裡。
  • 不想說「再見」,這裡是老廈門的搖籃,這裡是沙坡尾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仿佛柳暗花明,我們在一片紅紅綠綠的網紅店中,尋找到了沙坡尾的蹤跡。老廈門裡的「月牙灣」從前從前,在廈門的一大段沙灘的最末端,細膩柔軟的沙子隨著潮汐堆積成淺灘。
  • 廈門中山路邊上,「美璋影像館」帶你走進鷺島百年時光,太復古
    在中山路邊上的「八閩特色美食廣場」內,居然藏著一家「老照相館」,將百年老廈門的回憶藏了進去。而今天我們在這裡看到的「美璋照相館」當然不是原版,但卻將老廈門的記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廈門老照片收藏中,「紫日」這個名字大都不陌生,這個有點奇怪的年輕人,費盡心思,耗費大量精力財力收集了大量的廈門老照片,將歷史濃縮到這些泛黃的老照片中
  • 秋冬到廈門看海,沉醉鼓浪嶼
    廈門島位於我國福建省的東南沿海,宛如一顆自山海間拱出的明珠,它四季溫暖如春,花開不敗,灘涂溼地吸引白鷺造訪,因此也被稱為鷺島。 廈門的旅遊資源開發相當完備,但老廈門的煙火氣並未因商業化而消失,小清新情調自市井街巷中誕生,普通話、閩南方言與各種世界語言夾雜,「愛拼」的當地人找到了與遊客相處的最佳方式。
  • 詩詞與酒,是文人一種如詩如畫的藝術情懷
    說到酒,我首先想到的是詩詞,雖說他們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酒與詩歌,酒與文人墨客自古就有著不解的淵源。在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大多是滿腹文採的性情中人,他們因為讀書多,對環境的觀察與人生感悟更加深刻,情感也更加敏感與豐富。
  • 感受老廈門情懷!小小白、小小鷺本周帶您開啟沙坡尾之旅
    鬧市裡的沙坡尾避風塢是老廈門鄉愁文化的初始記憶,如今,漁舟唱晚的繁忙景象已然遠去,岸邊錯落有致的小樓換了新顏,唯有水面沉睡的斑駁漁船、角落裡布滿鐵鏽的船舵、牆上泛黃的老照片,供人窺探過去的光陰。本周,小小白、小小鷺就帶您一覽沙坡尾的韻味。打開 " 廈門市民卡 "APP 點擊 " 信用乘車 " 功能,乘坐公交車至廈大西村站 / 廈大醫院站 / 沙坡尾站 / 理工學院思明校區站,就可開啟一段文藝之旅。
  • 一壺酒裡見天地,一杯茶中見人生:人生活到最後,不過是一茶一酒
    人生前半場,就像酒一樣,濃烈而又醇香,可喝多了,終究會覺得「淡」。人生後半場,就像茶一樣,平淡而又清香,品嘗得多了,便會覺得「甘香四溢」。一草一木一世界,一茶一酒一人生。人生最大的樂事,莫過於年輕時像「酒」,酒過三巡人不醉,莫過於「不惑」之年後像「茶」,茶過半杯需慢品。
  • 老廈門遇見新文藝,鬧市中的避風塢——沙坡尾
    地址:思明區沙坡尾66號△藝術西區藝術西區這裡廈門首個年輕文化藝術園區,免費開放,絕對是文藝範的最愛。記得穿的好看點,女生記得給自己化個美美的妝,因為這裡隨手一拍就是大片,是個非常絕佳的場所。超大的自行車雕塑,流動的推車商店,滑板街道,特色的塗鴉和建築等比較新潮的元素,都會讓你的照片稱霸「朋友圈」。
  • 酌酒品茗|古風·酒與茶 上篇·茶韻悠然
    古代的詩意,總是與酒和茶脫不開關係。茶是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酒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其實古人的酒與茶,連名字都格外的動人。【上篇·茶韻悠然】透天香——————————「未嘗清甘味,先聞透天香」屬烏龍茶,因其湯色金黃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又稱黃旦)。
  • 旅遊:沙坡尾——老廈門港的避風塢,有「玉沙坡」的美稱
    其名來源是因為這是一大段沙灘的最末端,而且各處的沙子都會流到這裡來。沿海漁船「朝出暮歸,在大擔南北採捕,風發則魚貫而回」,街巷裡飄著的海鮮香氣是許多廈門土著兒時的回憶。左手傳統,右手新潮,就是沙坡尾鮮明的個性。在這裡,你可以去避風塢一條街喝茶喝咖啡,可以去藝術西區體會老漁港的文藝新浪潮。沙坡尾其實是老廈門港的避風塢,是老廈門漁民生活的縮影。
  • 記憶中的老廈門私房菜,味道可以延續,一茶一飯一海鮮的家常味!
    記憶中的老廈門私房菜,味道可以延續,一茶一飯一海鮮的家常味!來到廈門,除了清一色的海鮮酒樓大排檔之外,還有隨處可見的茶文化、各式鹹飯小店、小吃店,這些都是閩南文化的傳統融合體現。今天,和百家號百城百味美食體驗團走進廈門,一起來品嘗當地老饕記憶中舌尖下的老廈門私房菜--堂宴。據說這家店裡的幾道傳統菜幾近失傳,再過些年也許很難嘗到,因為對食材的執著與講究,極近嚴苛,不似其他酒樓飯店裡標榜的,隨處都能吃到的正宗老廈門菜系。來廈門遊玩,嘗這一家便足夠地道了!
  • 初夏適合一個人去的古鎮,在那悠然的時光裡,給自己一段獨處時間
    關於古鎮情懷的夢,它沒有極盡的奢華,沒有濃鬱的色彩,卻足以讓人魂牽夢繞若是碰上它的雨天,那可以說是幸運了,屋內一盞茶,屋外雨水滴答答……真的好美啊~一艘別致的搖櫓船,一聲悠長的吆喝聲,撥開細細蕩漾的褶皺,時光在兩岸咿呀吳音裡
  • 給你一個周末到廈門怎麼玩?詳細到每一天安排,三天兩夜旅遊攻略
    說起廈門又被稱為「鷺島」,白鷺棲息之地。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就如鑲嵌在俗世裡的蓬萊,如今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就為那份悠閒與慵懶而來。今天的廈門已經成為小資旅行聖地,如果說廈門玩的是一種情調一點也不為過。作為旅遊勝地,人多了,擠累了,不妨停下來,享受慢節奏時光。
  • 老街裡的古早味、舊市場的煙火氣……街頭巷尾,尋覓老廈門的味道
    從味蕾舌尖到街巷盡頭從煙火繁華到詩意棲居到廈門,哪裡才能真正品味老廈門的味道?身處老城區裡的菜市場一間間寫滿歷史的老店或許能夠打開你的味蕾記憶街頭巷尾藏著的全是「正港」的廈門味本期,帶你續徜徉街巷尋覓老廈門的味道老街古早味覓食行走
  • 老舍茶館藝術總監焦哲專訪:杯茶情懷——躁動浮生舊日夢
    視覺中國來到這樓宇中的四合院,體會鬧中取靜的都市閒暇時光,與「五環茶」設計者、茶館藝術總監焦哲先生探究在蟲鳴鳥啼中品茗設計的新舊時光。見到焦哲先生的那天是北京冬日裡少數幾個北風凜冽的天兒,小編瑟縮著推開老舍茶館的門,剛剛從寒冷中回過神來,就發現自己放佛置身另外一個時空:眼前的茶館內部空間裝潢得古色古香,保持了老北京茶館的神韻,燈籠、木桌、圍欄、門檻、石階、雕花,連店裡的夥計都是一身藍布長衫……空氣放佛都是從舊時光裡飄來的。
  • 高端酒店興起跨界下午茶!你吃到的不只是美食而是藝術!
    17世紀的時候,英國上流社會的早餐都很豐盛,午餐較為簡便,而社交晚餐則一直到晚上八點左右才開始,人們就習慣在下午四點左右吃些點心、喝杯茶。其中有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伯爵名叫安娜瑪麗亞,每天下午她都會差遣女僕為她準備一壺紅茶和點心,她覺得這種感覺真好,便邀請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在英國上流社會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