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經歷了經濟型酒店的跑馬圈地、中檔酒店的崛起後,以華住為代表的酒店業正面臨著網際網路勢力的新一輪衝擊。
5月30日,OYO與華住集團和IDG資本戰略投資H連鎖酒店同時在成都舉辦發布會,並在各自的發布會現場隔空喊話。實際上,早在2017年華住就投資了OYO,但誰也沒想到僅僅兩年,雙方的關係已經劍拔弩張。
「燒錢不如燒柴火,中國酒店業不需要下一個OFO。」
雖然並未直接點名瘋狂擴張的OYO酒店,但一向儒雅的華住酒店集團創始人季琦,罕見的公開抨擊了OYO燒錢換市場打法。
而就在H酒店發布會現場外1公裡外的香格裡拉酒店,OYO也不甘示弱,「某些酒店集團花了15年做到的事情,我們只花了15個月,而且比他們做得更大。」
整個2018年,從印度來的「野蠻人」OYO用OFO式的擴張方式把酒店業攪的天翻地覆;以攜程、阿里飛豬、騰訊為代表的平臺、OTA(即在線旅遊,全稱為Online Travel Agency)開始涉足酒店供應端,噱頭十足的打造智慧酒店等新物種。
如今,酒店業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對業內而言,是走OYO式網際網路燒錢擴張之路,還是延續酒店業百年來精耕細作、服務優先的傳統?未來前景廣闊的單體酒店市場又該如何去整合?
野蠻人入局,單體酒店熱度飆升
長期以來,單體酒店因其碎片化嚴重,重複率高,信息化、管理服務水平低下,由於連鎖酒店加盟門檻高很難獲得流量,而不得不與OTA形成依附關係。
而OYO在中國正是從這點突破。憑藉免加盟費、低佣金等多種補貼手段換取市場,在資本的扶持下,OYO在中國市場就獲得了50萬間房的房量,也讓外界驚呼,單體酒店的紅利時代到來。
儘管這與OYO的入局,但從根源上講,是因為酒店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酒店連鎖業做到今天,雖然已經有錦江、首旅、華住都進入了全球前十,但連鎖化率才20%,而美國的今天已經超過60%。」
據季琦介紹,中國和美國客房數的對比1700萬比500萬,如果中國的市場能夠達到美國的市場滲透度和連鎖化率,中國市場的潛力跟美國比還有10倍的空間。
「所以有這麼多恐龍,這麼多巨無霸,這麼多人往這個行業裡擠,難怪我們翻過一個小山丘才發現是人聲鼎沸,而不是無人等候。」2018年的華住世界大會上季琦指出,當前的酒店業有這樣幾種特點:邊界正在被重新定義;客戶也要重新認知;組織也在重新變化;供應鏈也得重新整合;利益的重新分配。
2019年的行業動向也驗證了季琦的判斷。光是今年上半年,攜程推出了酒店品牌「索性」,同程藝龍推出了「OYU」酒店,美團推出了「輕住」酒店,華住則聯合IDG投資了H酒店並推出了酒店共享預訂平臺「一宿」。
而伴隨著H酒店的正式亮相,也意味著華住與OYO關係的正式破裂。
據鈦媒體了解,此前5月中旬H酒店開始邀請媒體參加成都的發布會,但就在H酒店發出邀請幾天後,OYO方面突然決定要在H酒店發布會的周邊舉辦發布會,並邀請了同一撥媒體。
5月30日下午,季琦攜華住集團和IDG資本戰略投資的H連鎖酒店正式對外亮相。
H連鎖酒店CEO夏青寧透露,創立100天至今,H連鎖酒店已經覆蓋全國80個城市,加盟酒店超過500家,總房間數超30000間。目前,H酒店已經為國內中小單體酒店量身打造了「智能店長」和「八爪魚中樞平臺」兩大核心產品,預計2019年底,H連鎖酒店加盟酒店數將達3500家,2022年底將超過20000家。
同時,OYO也宣布升級戰略,將中小單體酒店的品牌化模式從「支付加盟費、簡單抽成」的方式,轉變為品牌方與業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2.0模式,另為築護城河,OYO擴張加速,2019年目標布局到全國1500多個城市,20000多家酒店。
一夜之間,昔日無人問津的單體酒店(又稱獨立酒店)成為了OTA、網際網路新貴與行業老炮爭奪的香餑餑。
H酒店挑戰OYO,瞄準中端單體酒店,要做「優衣庫」
不得不承認,通過一年的燒錢擴張,OYO已經在中國酒店行業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儘管對是否與OYO面對面搏殺存在疑慮,但為了防範OYO對華住的威脅,季琦通過扶持H連鎖酒店來抵禦OYO的進攻。
鈦媒體了解到,H酒店及其運營主體「慧住」於今年1月成立,CEO夏青寧此前於2007年12月加入藝龍,自2011年晉升擔任LPS副總裁。經歷多次住宿業創業後,組建了一隻來自OTA頭部企業和華住的高管團隊,並獲得了華住和IDG的投資。
在H連鎖酒店成軍之後,立刻就開始了與OYO在曝光度、人才、酒店業主等方面的暗戰。據媒體援引OYO內部人士透露,OYO此前的成都市場負責人和西南大區負責人之間理念不合,帶著手下幾十號人轉投了H酒店。
而界面新聞的相關報導中還提到,前不久有OYO首批籤約酒店即將到期,H酒店在這個節點上帶走了一批OYO的加盟酒店,OYO隨即以更高的條件搶回,甚至還帶走了一批原本加盟H酒店的業主。夏青寧也聲稱OYO曾以一家店上百萬的代價挖走了H酒店的部分加盟商。
實際上,儘管H連鎖酒店對標OYO,但卻有意無意的對外表示自己的目標市場與低價酒店為主的OYO不同、是平均客房價在120元至400元之間的中端單體酒店。
發布會現場,夏青寧透露,H酒店成立至今已覆蓋全國80個城市,加盟酒店超過500家。儘管確立了3年擴張到20000家酒店的目標,但夏青寧表示,還沒有到大規模擴張的的階段。
夏青寧告訴鈦媒體,過去標準連鎖酒店的加盟門檻較高,除了要求業主必須按照品牌方的標準改造,還需上交10%的管理費。
而H酒店並不要求加盟費,在市場推廣階段只收取3%的管理費,H酒店負責為單體酒店提供品牌支撐、平臺體系、線上管理、線下運營人員支持,免去加盟費,收取較低的管理費用。
夏青寧透露,每家店鋪H酒店將會投入5萬塊錢左右,包括換門頭、品牌標識、牙刷牙膏等,並補貼駐店店長2到3個月的費用。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要求加盟商使用華住的門店運維、定價、供應鏈採購等系統,配備政府頒發的消防許可證。夏青寧還強調,如果在攜程、美團、飛豬等OTA平臺的評分太差的話,也將會與相關酒店終止合作。
此外,在布局的每個城市H酒店都定了最低價,「首先是價值的品質,我不認為成都55塊錢的酒店是我們的目標客戶。就成都來說,我們不會做120塊錢以下的酒店,那些酒店品質難以保證。」
對於為何沒有像OYO一樣瘋狂開店,夏青寧表示限制今年加盟酒店數量的瓶頸來自店長儲備。「預計今年能儲備4000個店長,所以只能開到3000家店。」
「我們想做酒店業的優衣庫」,夏青寧強調道。
必須指出的是,OYO擴張所引發的「鯰魚效應」已經在酒店業激起風浪。同時,關於如何實現酒店擴張的主義與道路之爭,也成為行業時下關注的熱點。
瑞幸還是星巴克?酒店市場擴張的「主義」之爭
在OYO闖入之後,對於如何挖掘存量市場的新機會以實現產品升級與品牌賦能,業內已經有了明顯的分歧。
在很多單體酒店業主看來,OYO宣傳的零門檻加盟方式以及對裝修、運維的補貼,近乎於零成本。這也是OYO在進入中國後能夠吸引業主的重要原因。
儘管這種toVC的網際網路打法儘管在過去多個領域已經被證偽,但對風口有迫切需求的投資機構而言,OYO已經成了過去一年極少數的投資標的,資本的背書似乎讓OYO的中國團隊下決定成就下一個瑞幸,而已經盤踞中國酒店業頭部位置多年的華住,無疑成了OYO眼中那個「老邁的星巴克」。
而在季琦這位中國連鎖酒店業「教父」的眼裡,如果緊跟OYO所發動的燒錢補貼大戰,最後很可能淪為「風口上的豬」;而噱頭十足的智慧酒店目前主要從外部環境的機器人、AI、面部識別等方式布局,還只是網際網路巨頭的試驗品。
對於以季琦為代表的傳統酒店人,精耕細作才是生存法則。「燒錢沒有成功的,哪怕是網際網路、區塊鏈、物聯網,錢不是根本,企業的根本是企業家,企業的根本是創造價值,企業的根本是客戶,三者缺一不可。」
事實上,過度痴迷於快速擴張,企業很容易被模式反噬。一方面,這樣的擴張模式需要承擔高昂的運營、研發、地推成本以及物業改造等費用,為了獲客和搭建會員體系還要再C端做大額補貼,沒有海量的資本在背後支撐很難維持。
包括鈦媒體在內多家媒體也曾報導,由於擴張過快,OYO的線下的運維體系還沒能能跟上擴張的速度,團隊也被屢屢曝出貪腐的醜聞。
以OTA流量為例,此前就有媒體爆料,OYO 為了恢復在美團、攜程上架房源,分別支付了 4 億元、1.8 億元的費用 。而採訪中季琦透露,「華住會」 已吸引逾1.3億會員,華住會APP用戶數量也已達到3320萬,淨增用戶1000萬,貢獻了超過76%的間夜量,其每年交給 OTA 的渠道分成不過數千萬元。
在季琦的看來,過去酒店裝修浪費了很多錢,走了很多的彎路,中國酒店業的現實是有太多低水平重複的酒店。「網際網路改變不了什麼東西,必須是落地,必須通過精耕細作的方式,包括產品到體驗到空間到管理人員的提升。」
過去幾年的O2O、房產電商、新零售等多個賽道已經證明,傳統產業在大數據、行業經驗以及產品認知等方面存在的壁壘,使消費網際網路巨頭過去所積累的優勢難有發揮空間,美團的小象生鮮與阿里的盒馬生鮮近來接連關店的消息也印證了這一點。
「我們沒有看到一個公司靠錢多成功的,錢幫助我們縮短了進程,成敗不在錢」。用季琦的話來說,傳統產業的鏈條長、環節多,每一塊都是硬骨頭,每一塊都需要專業人才去做,價值鏈上自己的地位站穩了,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點。「我們是這樣的,攜程也是這樣的。」
「華住已經醒過來了。」OYO酒店的合伙人、CFO李維認為,華住覺醒的關鍵點是他覺得了危險:OYO在同一個位置價格比漢庭便宜了30%。「現在質量還不夠好,但當OTA平分都是4.8的時候他一定要擔心。」
有趣的是,儘管雙方在嘴上水火不容,但模式上卻在試圖尋找規模化擴張與高效高品質運維的平衡點。
OYO的野蠻入局刺激了華住,罕見的下注H酒店,同時略顯克制的在單體酒店啟動規模化擴張;而此前一直在燒錢擴張的OYO也開始把技術賦能酒店掛在了嘴邊,講出了「OYO2.0」的新故事。
但這一輪口水戰開啟的是酒店業新的「大航海時代」,還是如共享單車那樣的狗血劇情,需要時間去檢驗。(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高夢陽,編輯/趙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