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寫西湖的詩,原來是只為讚美她

2020-12-19 帶你讀書

蘇軾雖有將相之才,但由於滿肚子「不合時宜」,所以一生政治上坎坷。也正應了那句俗語:木秀於林,風必催之。

好在,感情的道路上卻從未寂寞過,而且就在被貶期間還認識了他一生的紅顏知己。

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到杭州任通判。因為仕途失意,蘇軾在杭州寄情於山水,經常流連往返於西湖。

當然西湖是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曾兩次在杭州任職。他在那裡興修水利,勤政愛民,政績卓著,深為百姓所愛戴,留下了「蘇堤」「東坡肉」等美名。

這裡說的是他第一次來杭州三年,這三年也是他人生最得意、最幸福的三年。最為難得的是,在那裡他遇到了人生的知己。

話說有一天,蘇軾與眾好友遊走西湖,席間酒酣耳熱之際,就讓歌伎們唱歌跳舞助興。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酒後的蘇軾,欣賞著歌伎們翩翩起舞,江南的美女令他心神蕩漾,心中甚是歡暢。

看著看著,卻見一位濃妝豔麗的歌女與眾不同。她的眼神裡沒有討好,只有幽怨,卻讓人萬般憐愛。

不由得讓人聯想起西施生病時的楚楚動人。此刻,蘇軾就特別注意這個歌女。

舞罷,她們潮水一樣紛紛下去,然後又像風一樣飄然而至,來給客人倒酒陪侍,原來剛才她們是去換了衣服。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蘇軾的「心動女生」正好來到了蘇軾身邊。

這讓蘇軾感覺這好像冥冥之中早有註定,這次竟然不施粉黛,也就是沒有化妝,卻別樣的清麗。

後來在陪侍過程中,他得知這個歌女名叫王朝雲,因為家境貧寒,所以賣身到西湖邊當了歌女,進入了煙花巷。

而且那時已是西湖這邊歌女的「頭牌」。看到了缷了妝的王朝雲超凡脫俗,自然風韻徹底打動了蘇軾。

給原本蘇軾因官場失意的黯淡心理,照進了一束明亮之光。

當時蘇軾已經36歲,而此時王朝雲只有12歲,但年齡不是問題,蘇軾對她甚是憐愛。

為此,蘇軾為她寫下了這首千古傳唱的名篇向她表白,後來這首詩也經常被青年男女戀愛時拿來表白心跡之用。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全詩的大致意思是說:西湖晴天時,波光粼粼,煞是好看;雨天時,遠處的群山在煙雨籠罩下,朦朧的就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分外奇特。

如果要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的話,由於她的天生麗質,無論她化不化妝,任何時候都那麼好看。

這首詩中表面上寫的是西湖,其實寫的是王朝雲,蘇軾把王朝雲比作西施。

尤其是這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是寫的初次見面,王朝雲不管是有沒有化妝都美若天仙。

後來蘇軾幫她贖了身,讓她陪侍左右。在王朝雲18歲時,王閏之同意下,便納她為妾,21歲時還給他生了個兒子蘇遯,但不到一歲就夭折了。

雖然蘇軾先後有妻王弗、王閏之,但是王朝雲卻是他最寵愛的一個,而且為她寫的詩也最多。

雖然王朝雲只是一個侍妾,但蘇軾極為寵愛,他說:「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蘇軾說自己為那個時代所不容,但只有王朝雲理解他。

但是天妒英顏,王朝雲只活了34歲,死時還念著蘇軾為她寫的「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詩句。

蘇軾悲痛欲絕,寫下了「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的悼念詞。並在墓碑的亭柱上刻下了如下一副楹聯:

不合時宜,惟朝去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不合時宜」這原本有一個故事:一天蘇軾吃過酒後,摸著自己的肚子,問旁邊的下人說:「你們知道這裡面(肚子)都有什麼?」

下人都恭維說:「都是文章。」蘇軾笑著搖了搖頭,他又望了望王朝雲。

只見她說:「你呀,這裡面裝的都是不合時宜。」蘇軾捧腹大笑說:「知我者,朝雲也!」從此,把她視為一生的知己。

要知道,當時蘇軾既不容於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也不容於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因為他都對他們提出了批評。

但關於王朝雲的死,也有人認為是由於蘇軾傳出了緋聞,在他60歲時認識了一個姓溫的女子:

溫都監女頗有顏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夢回鶯舌弄,弄舌鶯回夢」。

當時蘇軾的妻子王閏之已經去世,但是不知何故,蘇軾卻一直沒有把王朝雲扶正。

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說,蘇軾準備把溫女娶後為妻,立為正室。

所以,聽到別人搬弄是非,說到了她心裡的痛處。無論蘇軾怎麼跟她賭咒發願去解釋,但是王朝雲就是聽不進去。

她整天鬱鬱寡歡,吃齋念佛,後來蘇軾沒有辦法,為打消王朝雲的憂慮,就給溫女找了一個姓王的男子嫁了。

多年以後,蘇軾聽說溫女死了,「(溫)女遂卒,葬於沙灘側」。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首詞《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用詩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來讚美她,以託哀思,也算是有情有義!

「無情未必真豪傑」,王朝雲從12歲時有幸認識蘇軾,到34歲去世。

雖然只有短短的22年時間,但是她有蘇軾這樣的文壇巨匠寵她,為了她寫了那麼多的詩,這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又夫復何求呢?

王朝雲在蘇軾風光時,紅袖添香;他最困難時,也是不離不棄,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蘇軾。

他們就像秦觀那句詩說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又有什麼遺憾呢?

蘇軾真性情,敢愛敢恨,也多愁善感。

蘇軾前半生儒家入世,後半生老莊出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這樣非凡的經歷成就他非凡的一生。

同時,也正是有了王朝雲這樣奇女子,讓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變得豐富多彩;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傳唱至今,也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相關焦點

  • 讀了蘇軾的這首詩,才知西湖竟如此美麗,百讀不厭!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便是眾多歌吟西湖之作中的一首名篇。它出自於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之手,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至於這首詩的內容,簡而言之就是讚美了西湖的美景。雖然說歷朝歷代讚美西湖美景的詩作不在少數,但是蘇軾的這首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見清代學者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 因為她,蘇軾寫出多首文學史名作,因為她,西湖從此多了個名字
    西湖,又被稱作西子湖,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西子湖名字的由來。這個名字來源於大文豪蘇軾寫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一首歌,一場回憶,一首詩,一個故事。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把西湖比作西施,這後兩句詩成了千古流傳的名句,從此西湖又被稱作西子湖。
  • 蘇軾最著名的一首詩,將西湖的陰晴美景寫得淋漓盡致
    比如我們知道的宋代著名大詩人楊萬裡曾在遊玩西湖時寫下了這首名作《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讚美西湖美景的名句;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也曾在遊玩西湖時寫下了名篇《春題湖上》,其中有如下名句「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 蘇軾遊西湖遇見一位少女,因太喜歡她,寫了一首詩流傳千百年
    西湖的美景名滿天下,蘇軾鬱悶的心情大有改善,他覺得不虛此行,心中豪興大發,打算在杭州好好為官,建設民生,治理西湖,讓杭州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得更加繁榮。我們都知道蘇軾在西湖留下了許多詩篇,其中有一首傳唱千古的名詩,叫《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在小學語文課本裡有,是以幾乎人人都會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蘇軾最美的一首詩,4句話寫盡了西湖的美麗,其中一句更是巧妙!
    原題:蘇軾最美的一首詩,4句話寫盡了西湖的美豔,其中一句更是巧妙 文/詩詞歌賦匯 蘇軾,曾經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至黃州,後又被調往杭州任通判,為期3年。蘇軾在杭州的這3年可謂大興杭州的水利工程。
  • 蘇軾寫的10首七言詩,原來詞聖的詩也這麼好
    公元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經過九江時,便與好友參寥同遊廬山。秀麗的山水觸發了蘇軾的逸興壯思,這首詩就是他遊覽廬山後所作,如詩題可知,這首詩是題在廬山西麓的西林寺內的牆壁上。董傳曾在鳳翔與蘇軾交遊,這首詩是蘇軾寫給他的留別詩,當時蘇軾要從鳳翔回到長安去。在鳳翔,董傳的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著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這首詩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現在大家知道它的出處了。
  • 蘇軾寫了一首詩讚美金山寺,正讀倒讀都可以,成為千古絕唱
    白素貞水漫金山寺這個情節,可是《白蛇傳》最精彩的地方之一,金山寺也因此出名了,除了這個故事以外,金山寺還有很多歷史典故,著名的詩人蘇軾就很喜歡來這裡,蘇軾還寫了一首詩來讚美金山寺,這首詩還成為了千古絕唱。
  • 白居易最愛西湖,前後寫了七首詩來讚美,《錢塘湖春行》最負盛名
    導讀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蘇杭二州,既有響亮的名聲,又有如仙境般的美景,這不得不感謝唐代詩人們熱情的讚美。這使得西湖又吸引大批粉絲。在眾多的文人墨客裡,如果找一個人為西湖代言,當屬白居易。一、樂天與西湖白居易,生卒於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於今河南新鄭。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同時登第的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大夫。
  • 蘇軾是一首經典的詩,他只是一個輕觸,但他寫了一個不同的西湖
    當蘇軾在杭州做了很多實際的事情時,他模仿偶像白居易,即現在的蘇堤築起了一條長長的堤壩,並為西湖寫了許多著名的千古文章,所以當我們提到西湖,人們自然會想到蘇軾這兩個著名的詞:如果你想做西湖比西子,淡妝總是合適的。這兩句話可以說寫得完全不同西湖,也讓我們看到蘇軾非凡才華。
  • 蘇軾膾炙詩詞精選《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託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 文化小棧~《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讚美西湖美景的七絕,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
  • 品讀《飲湖上初晴後雨》,這一首詩,寫絕了西湖的美
    西湖,唯美的浪漫之地,而成就西湖唯美與浪漫的,不僅僅是那傳說中的愛情故事,更是因為有無數的優美文字,讚美這裡的美景。而其中,宋代文學大家蘇軾蘇東坡的這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在我來,把西湖的美麗景色,寫絕了。
  • 蘇軾與知己王朝雲的初遇《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蘇軾/文瀾珊
    說到西湖,我一般會想到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白素貞與許仙之間的愛情故事,幾乎成了西湖的代名詞,而「斷橋」已經演變成「鵲橋」。無數情侶去杭州西湖,是因為那動人的愛情故事。而蘇軾,曾經泛舟西湖的時候,大概也想尋找愛情吧。今日,便學習一首東坡先生為西湖而寫的詩。
  • 《飲湖上初晴後雨》看似寫西湖,實際上乃蘇軾讚譽其紅顏知己之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所著之詩,是其在杭州任職時,讚美西湖美景之絕唱,所描繪的並非西湖一時之景、或一處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寫實與總體之印象。該詩深得後人好評,清代學者、畫家、詩人王文誥更是大讚其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名篇」佳作。
  • 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婦孺皆知,但這名句卻是另一首詩歌的註腳
    關於杭州西湖,蘇軾留下了很精彩的詩句,那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一句宋詩將西湖和西施相提並論,極言兩者之美,實在是千古傳誦的經典詩句。今日我們面對西湖要想吟詠詩句,最先想起的恐怕還是蘇軾的這兩句古詩。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老師可不會講蘇軾這首詩的背景
    特別是詩的後兩句,蘇軾的才情四溢,他用淡妝的西子比作晴天的西湖,又以雨天的西湖比作濃妝的西子,無論陰晴,西湖都是美麗無比;無論濃淡,西子都是嫵媚動人。古往今來,誰不知道西施姑娘就是美麗的化身,具有沉魚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這真是神來之筆!讀著讀著,這又不像是在寫西湖,那蘇軾寫的是誰呢?
  • 杭州西湖,白居易和蘇軾寫了兩首詩詞來描寫,值得欣賞
    幾隻造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內,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
  • 為讚美小妾貌美,蘇軾寫下一首妙趣橫生的詞,順讀和倒讀一字不差
    導語:美妾死後,蘇軾懷念無比,為了讚美小妾的美貌,他寫下人生最難的一首詞,順著讀和倒著讀一字不差,可謂是千古奇詞。蘇軾是宋代最傑出的詩人、詞人,他不僅有"詩神"之稱,更是有"豪放詞宗"的美譽。這首詩的回文方式非常獨特,每一句的後四個字便是下一句的開頭四字。先來看看這首詩: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賞花歸去馬如飛酒力微醒時已暮賞花歸。"把它合到一起便是這幾個字的組合,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作者暢遊西湖,從早到晚,一邊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一邊飲酒構思,意篤八極,神遊萬仞。於是乎寫就了這首傳誦一時的佳作。  詩的前兩句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雨時的不同景色。「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
  • 蘇軾這10句詩詞,句句經典,寫遍人生百物,你能背出幾首
    蘇軾(1037年—1101年),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出生在一個文學世家。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進京考取中士,考試結束後,蘇軾被主考官歐陽修一眼相中,並大為讚賞蘇軾的文章,至此開始名動京城。我在此為大家收集了幾句蘇軾最為代表的詩,讓我們一起從詩中來感受蘇軾那種豪放不羈生性放達的性格。
  • 蘇軾這首描寫雨的詩,寫得很是唯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
    宋朝同樣也是人才濟濟,這其中又以蘇軾的成就最高,他無論是詩,還是在詞方面,都有著很高的造詣,對於宋詩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這也正是蘇軾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舉一個例子,以蘇軾和李白來說,兩個同樣寫過廬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寫的是大氣磅礴,在氣勢上無人能及,但是蘇軾的《題西林壁》,則是更我的讓人沉思,這就是思想境界不一樣,而且對於人生的解讀也不盡相同,所以詩作自然更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