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老濟南那條最有特色的李承務巷水胡同嗎?

2020-09-04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濟南最具盛名、最有特色的水胡同是哪一條?不得不說一說史稱李承務巷的那條凹凸不平的百米小巷。說它最具盛名首先因為它地理位置:位於司裡街正當中,直通琵琶橋,是從城南進入黑虎泉景區的首選路徑,所以廣為人知。說到它的特色那可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概括的,你還得聽我細細道來。


  三十年多前我在司裡街住著的時候,街上有兩條水胡同,一條是偏西一些的我們管它叫做「下河涯」的小胡同,據說巷子北頭,臨河的陡崖之上曾有宋代鐵佛寺,所以這條水胡同也叫鐵佛寺巷。


  另一條就是位於司裡街正中,史稱李承務巷的水胡同。這條小巷北接琵琶橋南臨司裡街,兩米寬,幾十米長,地理位置優越。相傳宋代有李姓承務郎在此居住,我住在那裡的時候小巷的東側是高高的民房後牆,西側是一座公廁,公廁以北倒有一個院子,門卻不在這條小巷上,沒有半點李承務故居的影子。沒搬來之前的六十年代來此遊玩,還曾見到打水的人肩挑車載,熙來攘往的十分熱鬧。到後來1983年我們家搬到司裡街時,街上已經接上了自來水,水管就在水胡同南口的西邊,人們就很少再上泉池裡打水去了,街上也早就沒有了賣水的。這條水胡同南口是凌空架起的五聖閣,當時的五聖閣已經頹圮,只有花格的牆裙看著有點古樸,閣子下邊半圓的拱洞內的牆皮也是斑駁不堪青石裸露,穿過閣下拱形門洞就是著名的司、所二街。後來為了美化環境,司裡街搭建了跨街的花棚、種葡萄、植藤蘿,並在街正中間李承務巷外,跨街修建了一座鋼製的仿古牌坊,同時在五聖閣舊址修建了一個同樣是鋼製的五聖廟。雖然都是鋼鐵打制,牌坊和古廟卻也紅柱碧瓦,飛簷鬥拱,鍾佩叮噹,小亭翼然,當時不少人就讚嘆這製造工藝的精湛和鈑金師傅的技藝高超。


  這條水胡同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它的路面,接近25度的斜坡,路中間是用亂石岔起來的,一塊一塊的碎石就像當初地殼運動拱出地面後再也沒有人整理過似的,就這樣自然的、凹凸不平的堆砌著,經過千百年的車碾人踏,那石頭拋了光一樣永遠都是水潤潤的油光錚亮。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和老年人是不敢走在上面,否則不小心被亂石別住鞋跟或者被絆倒該多麼難堪。這也不礙事,路兩邊各有一排平坦整齊的方石路面便於人們行走。這樣的路面我想有他一定的道理,你想無論是肩挑水桶,還是手推水車,中間的亂石地面便於負重上坡的人們腳下用力而不至於打滑,雖原始但很實用,因此一直到這條水胡同被拆掉,這樣的路面從來沒有被破壞過,始終保持著它的原始風貌。


這條水胡同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它十分入畫。從位於半邊街的水胡同北口向南仰視這條窄窄的小巷,你會發現它自然古樸的風貌,用手一框就是一幅畫卷。因此被不少人攝入鏡頭,更是成了許多油畫、國畫專業的學生和畫家寫生的絕佳之地。每逢周末,甚至不是周末,你在這裡都會看到許許多多的人,搬一個小馬扎,擎一塊斑駁的畫板,腳下擺著五顏六色的顏料,在入神的描摹著這條水胡同的景致。寫意的寥寥幾筆,墨色暈染下,一條古色古香的小巷子水墨畫般的躍然紙上。那寫實的將油畫顏料細心地塗、畫、點、抹,連房簷的紋理、路面的反光點,以及牆上的青苔,小廟頂上的斑斑鏽跡都畫得那麼細膩逼真,栩栩如生。那時節到琵琶橋、半邊街一帶去欣賞藝術青年們作畫,成了人們的一大樂事。


  只是後來隨著司、所二街的拆遷,那古樸自然獨具特色的水胡同也一併就消失了,如今李承務巷的遺址還能找得到,只是變成了一條再也普通不過的水泥坡道,而水胡同的舊影只能在一些老照片中去尋找了。就在敲完這篇文字的時候,我還在想,假如要是能給濟南市多保留幾條傳統的著名老街巷,加以整修提升,讓濟南市這座千年古城留一抹亮色,那將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假如當年的畫家們或者如今已經成為畫家的莘莘學子們,還能留著一幅司裡街水胡同的寫生畫作,把它展示出來那將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只是前一個假如永遠成為了假如,而後一個假如還有希望變成為現實,我們期待著哪位有心的畫家,將自己當年的畫作奉獻給泉城濟南。


作者:呂允山

來源: 濟南古城歷史街區

相關焦點

  • 在濟南|黑天鵝、老濟南纏蜜、胡同美食……濟南老街,春日遊
    曲水亭街上的老濟南纏蜜。這裡有不少家賣纏蜜的,但感覺這家最正宗,3元一個,可以纏很久。據說這家的纏蜜是用麥芽糖做的,跟用糖稀做的不一樣,纏起來顏色會稍稍變淺,越纏越有韌性,並且味道也不一樣。相對於曲水亭街的熱鬧,其它老街巷裡有靜謐安詳的煙火氣息,也藏著老濟南的特色小吃。從曲水亭街向西進入轆轤把子街——東花牆子街——芙蓉街。這是我這次的路線。軲轆把子街很好辨認,路口有一個石轆轤。
  • 泉邊|記得來看看濟南僅存的水胡同,別讓它孤獨
    文|雪櫻  近日,朋友在微博上曬出一張水胡同的照片。  他說道:「七拐八拐,才找到這一條水胡同。」  聽說這是至今僅存的一條水胡同,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立刻查閱起來。  朋友說的這條水胡同是位於泉城路西頭路北、高都司巷以北、啟明街路東的一條東西走向的小街,最窄的地方只能兩個人並肩而行。
  • 濟南有些老街老巷已不復存在了,但依舊能喚起兒時的回憶與留戀 !
    時隔幾十年,如今的濟南以今非惜比,有了很大變化,無論從民生生活,還是整個城市的環境等,都有了較大改變,隨著城市建設,濟南有些老街老巷可能已不復存在了,但依舊能喚起濟南人的記憶和回憶,一樣能留下那些美好的童年時光。
  • 老火車站、老城牆、八卦樓和那些消失的老街舊巷,你還記得嗎?
    濟南老火車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被列為「到遠東最值得看的第一站」,曾是建築類教科書上的範例。而在濟南還有許多珍貴的歷史古蹟和老街舊巷,也隨著時代更迭而消失,如今也只能在照片中回憶一二。  濟南老城牆  曾經的濟南府城牆高廣雄偉、蔚為壯觀。民國時期雖有破壞,但城牆大體還是保存較好的。1950年,當時的濟南開始拆除老城牆,自此揭開了大規模拆除城牆的序幕。
  • 北京最短胡同竟不是一尺大街?這條全長僅十來米胡同,有何特點?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這句順口溜也從側面告訴了人們,北京城裡胡同的數量相當多,既然數量眾多,人們就自然會有一番比較,哪條最寬、哪條最窄、哪條最長、哪條最短……作者:宋君瑋其中許多書籍都把位於東琉璃廠東頭偏南的「一尺大街」當做北京城裡最短的胡同
  • 榮耀V20眼中的濟南:還記得大明湖畔的雨荷嗎?
    榮耀V20眼中的濟南:還記得大明湖畔的雨荷嗎?在休息區最後一次檢查票件無誤,聽到廣播正式進行檢票進站,正式踏上開往濟南的高鐵那一刻,我的濟南行開始了。而到了濟南又再次看到了熟悉的東西。白色瓷瓶加一張藍白相間的紙片,用皮筋將瓶口固定包裹,與之前喝過的味道大體相似,在北京叫「北京老酸奶」,在天津和此次濟南行見到的也都是以地名作為前綴加上「老酸奶」三個字的產物,真正的起源地看來有待考究啊。
  • 看老濟南的歷史,要走老巷子,走老巷子,就繞不開一座王府
    要想深入地了解老濟南,最好去鑽一些老巷子和老街,除去著名的起鳳橋,曲水亭街,芙蓉街之外,花上一段時間,去後宰門,鞭指巷,將軍廟街,湧泉胡同,金菊巷等等,說起這些街,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和一座府,這就是雙忠祠街與清兵攻陷濟南雙忠祠街是因為街上原有一座祠堂,紀念兩位忠烈,一位是明末濟南巡撫宋學朱,一位是歷城知縣韓承宣(明朝歷城屬濟南府轄制),時清兵攻到濟南城下,二人率軍民抵抗月餘,雙雙殉難,清兵陷濟南城。這雙忠祠卻是清政府立的,這條街上還有雙忠泉,不過現在好像沒有水了。
  •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在哪裡?北京城最特色的8條胡同
    東郊民巷  北京最長的胡同,曾經著名的使館區,風格各異的建築錯落有致,是北京惟一一處洋房林立的特色街巷。這裡的很多建築不一定在東交民巷胡同的主路上,而是散布在整個區域中,如果想要徹底的了解,最好騎一輛共享單車車,慢慢的遊覽。走在這條路上,看到不同建築的使館,感受這條胡同的文化帶來多元化。
  • 一定不要錯過濟南的老街巷,它們藏著濟南從古到今的氣質
    位於濟南老城有大大小小老街巷數百條,有的隨著城市發展而消失,有的依然發揮作用,歷久彌新。  這些老街名字很多十分生活化,充滿人情味,比如:東西鐮把胡同、篦子巷、馬市街、轆轤把子街。也有的老街名充滿了風雅和趣味:翔鳳巷、芙蓉街、曲水亭、起鳳橋、平泉胡同,雅趣盎然富有詩意。在濟南遊玩一定不要錯過濟南的老街巷,往往在老街巷裡會藏著一個城市從古到今的氣質。
  • 北京胡同遊:北京老胡同你還記得多少
    四大城區內,主要以胡同、四合院居多,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四合院裡。北京的大街小巷,四通八達,胡同首尾相連。80年代之前,胡同裡基本沒有汽車,胡同也都很寬敞,孩子們都在胡同裡玩,如果你想打聽路,隨便問一個孩子,哪條胡同連著哪條街,穿過幾條胡同,能到達你要去的目的地,孩子都對答如流,每個孩子,都像一張活地圖。
  • 在濟南的老街老巷走一走,感受泉水垂楊的溫柔
    濟南,一個充滿靈氣的城市,它的靈氣,來自一城山色半城湖,來自四面荷花三面柳,來自人傑地靈的傳說,來自厚重悠久的歷史積澱。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來走一走老濟南的街巷,看一看老城區的新貌,是假日裡不可多得的放鬆。
  • 八大胡同之陝西巷
    八大胡同是京城最具人氣兒的八個風月場所,當然,京城風月場所可不只這八個,據說,北京城當時大約有上百家青樓妓院分布在各個胡同裡,而其中最上檔次最繁華的煙花巷,大約有八條,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八大胡同」。八大胡同的大概方位,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
  • 比南鑼鼓巷還抓心的胡同,就在雍和宮旁
    如今,北京南鑼鼓巷熱鬧的不要不要的,其實,就在距離這條巷不太遠的地方還有一條胡同創意十足,逛了後俘虜我心,戀戀不捨。夜晚,這條胡同不像南鑼鼓巷那麼擁擠那麼鬧騰,而是行人稀少和不時響起慢慢的悠揚的樂聲。漫步在胡同裡瞬間能讓人多了幾分暢想和詩意,以及產生些許浪漫的情懷。
  • 水胡同裡的城市印記
    ◇雪櫻  近日,朋友在微博上曬出一張水胡同的照片。並寫道:「七拐八拐,才找到這條水胡同。」聽說這是至今僅存的一條水胡同,我的心裡咯噔了一下,立刻查閱起來,朋友說的這條水胡同位於泉城路西頭路北、高都司巷以北、啟明街路東的一條東西走向的小街,最窄的地方只能兩個人並肩而行。  舊時,城區沒有自來水,百姓吃水,全靠自然水源。濟南泉子眾多,好多人以賣水為業,那些家中缺少勞動力或生活稍微富裕的人家,需要買水喝。
  • 北京最老的胡同之一:老牆根街 今年已被納入棚戶區改造範圍
    「文革」期間,宣武區挖南橫街至西單的地下防空洞幹道工程,曾在老牆根街東口地下6米處發現一座橋,經考證為遼南京城護城河上的石橋,這與史書記載是一致的。所以說,老牆根街與三廟和磚塔胡同同屬於一個年代,是北京最老的胡同之一。一說:街名來自與遼代,由於這條街處於遼代的城牆根底下而得此名。據傳上世紀的三十年代時,老牆根街還有古城的遺址。
  • 主事胡同|明朝萬曆十九年,有位土豪在鄭州買地修了這條胡同
    地圖上的主事胡同主事胡同,南起書院街,北至東大街,路長280米,寬3米,站在巷口向裡望去,狹小的街道、稀疏的人影、斑駁的街門、坑窪的路面、高低錯落的老房,讓這條胡同與繁華的大鄭州相比,顯得冷清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小胡同卻大有來頭。「主事胡同」最初是半截胡同,如同一個葫蘆,有入口無出口。所以,它曾有別號叫「悶葫蘆」。400多年前一位土豪的善意之舉,讓這條小胡同有了名字,從此陪鄭州一起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雲變幻。
  • 難忘兒時濟南舊軍門巷的新華電影院
    ,濟南有一條老街巷是難以忘懷的,那就是濟南的舊軍門巷。自己小時候,用這樣的「打油詩」來描述這條巷子, 「青石板上石頭樓,城牆根下有千秋,府城古巷人潮湧,電影院前盡風流。」這是一條古色古香的濟南老街巷, 不長,不及200米,最寬處不及5米,南北向;北起西門大街(即後來的泉城路),南止南城根下(即後來濟南城牆拆後的黑虎泉路西端),東臨榜棚街,西臨九曲巷,距離濟南明府城西門很近 的第三條街巷。
  • 北京這些最有名胡同裡面的秘密
    感受這條胡同的文化帶來多元化。,胡同中人民藝術劇院的宿舍裡,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們更是給這條普通的胡同增加了文化的厚度。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除婉容之外,這條胡同還住過很多名人
  • 「走街看巷」之金菊巷: 百米小巷藏著三家濟南老字號
    編者按:泉城舊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說,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曾幾何時,寄情於濟南的老街老巷,青灰色的青石地板、被時光打磨的石雕臺階……蒼老的讓你情不自禁的想去撫摸它,感受那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流逝。
  • 北京最有特色的胡同都在這裡,別只知道南鑼鼓巷,這些胡同更精彩哦!
    一.胡同之最 1.最古老的的胡同——磚塔胡同 磚塔胡同是原始風貌保存比較好的胡同之一,元萬松老人塔就坐落在磚塔胡同口上,胡同的名稱指的就是這座塔,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