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天下大亂,韓山童,劉福通在黃河邊藉助「石人一隻眼,挑動天下反」的口號率先起義。緊接著郭子興與孫德崖等5人聯合出兵佔領濠州,正式扯起起義的大旗。
此時的朱元璋還在黃覺寺裡當和尚,在接到發小湯和的信的時候,還差點被人給舉報了。要知道那個時候參加起義軍就是謀反,絕不像我們現在看歷史一樣這麼輕描淡寫。
是否去參加起義軍,朱元璋在內心裡頗為糾結了一番,後來朱元璋去找人算了一卦,得出的結論是:留在黃覺寺有可能被人舉報處死,參加起義軍有可能戰死,橫豎都是死,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那就參加起義軍吧。
在濠州城內的起義軍,共有5個首領,其中郭子興是實力最小的一個,但是因為湯和是在郭子興的麾下當兵,所以,朱元璋就奔著郭子興的部隊過來了。在城門外,朱元璋差點被當成元朝的內奸,幸虧郭子興路過,經過仔細詢問才確定,這個小夥子是真的來投軍的。
就這樣,朱元璋留在了郭子興的身邊,成為了郭子興的親兵。隨後的朱元璋逐漸展現出他的才能,郭子興把養女馬秀英也嫁給了朱元璋。朱元璋鳥槍換炮成為起義軍中實力雄厚的一個首領。
為了擴大隊伍,朱元璋親自回到了鳳陽老家,去招募起義士兵,徐達等人就這個時候跟著朱元璋出來的。很快朱元璋便招募了5000人。
就在此時,濠州城內的起義軍首領之間發生了內訌,孫德崖囚禁了郭子興。朱元璋火速帶人回去把郭子興營救了出來。
被救後的郭子興不但對朱元璋沒有感激之情,反而因為朱元璋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對朱元璋處處猜忌,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果斷地把自己招募來的部隊留給了郭子興,自己帶著24個親信再次出來獨立「創業」。
1355年,郭子興病逝,他的二兒子郭天敘接過了他的兵權,小明王韓林兒也任命郭天敘為大元帥,任命郭天敘的舅舅和朱元璋為副元帥。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有了野心,他不再滿足在軍中混口飯吃,他要統一全國,謀求霸業。
因此,雖然郭子興是朱元璋不折不扣的恩人,但是,對於郭家人,朱元璋的原則就是:只要你乖乖的聽話,我朱元璋不會為難你,如果你阻擋我的霸業,那就殺無赦。
郭子興共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個養女。
大兒子在郭子興起兵的時候已經去世,有野史稱老大叫郭老舍,後來曾有一個叫郭瑛的人,自稱是郭老舍的曾孫,但是經過考證,被明朝官方給否定了,所以正史中沒有記載關於老大兒子的後代。
二兒子郭天敘。這個人從一開始就看朱元璋不順眼,自己是郭子興的親兒子,但是朱元璋卻處處受到重用,因此郭天敘一直憋著勁兒,想壓朱元璋一頭。
這年四月,朱元璋擒獲元軍首領陳野先。陳野先當場就投降了,表示願意歸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對陳野先並不信任,還對他說:「歸降不歸降,你自己定,我不強迫你」。
在整個郭子興部,郭天敘是元帥,是一把手,但是實際上朱元璋的威望更高。為了能搶奪戰功,郭天敘主張去攻打集慶,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在分配任務的時候,朱元璋主動提出要在老家防守,把主攻任務交給郭天敘和他舅舅張天佑,郭天敘當然高興,帶著降將陳野先就出發了。
大軍進攻得很順利,很快就圍困了建康城,郭天敘攻東城,陳野先攻南城。這天,陳野先邀請郭天敘過去一起喝酒,郭天敘沒有防備,和舅舅一起去赴宴了,結果到了以後直接被陳野先給拿下,砍下人頭獻給了元軍。
這件事,到底是朱元璋的預謀,還是陳野先的再次反叛,已經不可得知。唯一知道的是,在陳野先帶著部隊回撤的時候,在一片樹林裡遇到身穿元朝服裝的士兵,高喊著:「捉拿紅巾反賊」,把陳野先給突突了。
這件事很值得玩味,如果是陳野先再次反水回到元軍,那麼他就沒必要撤回。如果他想利用自己降將的身份回到朱元璋身邊去潛伏,那么元軍應該知道他的身份,不會主動去攻擊他。
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朱元璋利用陳野先的反水,解決掉了郭天敘,然後殺人滅口解決掉了陳野先。整個事情不漏痕跡,陳野先既當了朱元璋的殺人刀,又當了冤大頭,背上了殺害郭天敘的罪名。
當然,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朱元璋幹的,以上只是猜測。不過,無論如何,郭天敘死了,是在朱元璋稱帝前死的。
三兒子郭天爵,在郭天敘被殺之後,郭天爵被小明王封為中書右丞,朱元璋被封為中書左丞。倆人地位相當,但是郭天爵也是看朱元璋不順眼,這次朱元璋沒有來陰的,而是光明正大的處死了郭天爵,並且在《明史》中也大大方方地承認了:
《明史》中記載「天爵失職怨望,久之謀不利於太祖,誅死。」
郭子興的親生女兒,後來也嫁給了朱元璋,成為朱元璋的惠妃。
她為朱元璋生下了三子二女,分別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其中除了谷王后來因為反對朱棣被朱棣囚禁,其他人都過得還不錯,並且比較長壽,當然,囚禁谷王的是朱棣,和朱元璋沒有啥關係。
郭子興的養女馬秀英,很早就嫁給朱元璋了,和朱元璋相濡以沫,是朱元璋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郭子興雖然對朱元璋來說有知遇之恩,但是郭子興和他的兒子們都是心胸狹窄之人,他們是朱元璋的貴人,也是朱元璋的牢籠,朱元璋要成就霸業就必須打破這個牢籠。
如果郭家人有自知之明,甘願輔佐朱元璋,那麼也許會有一個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