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朱元璋在紅巾起義軍中,是主帥郭子興的得力幹將。某日,朱元璋剛與諸將議事完畢,突然,郭子興的兩個兒子郭天敘、郭天爵找上門來說:「我們哥倆弄了點好酒好菜,請朱兄弟去我們那邊喝兩杯!」
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看著他們,毫不猶豫答應了。郭氏兄弟向來嫉妒朱元璋的才幹,平時有事沒事總找麻煩,現在突然要請客,怕是酒無好酒,要使壞吧?
還真是這麼回事!
原來,朱元璋加入紅巾軍後,出生入死、戰績突出,郭子興對他非常賞識,不但大力培養,破格提拔,還把義女(馬皇后)嫁給他。朱元璋手下很快就匯聚了一幫鐵哥們,在軍中的號召力與日俱增。
眼看朱元璋快速成長起來,郭子興的兩個兒子恨得牙根痒痒,生怕他在軍中的影響力有一天會超越自己,於是就想除之而後快。他們想到的方法,就是用毒酒毒死朱元璋。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這就是一場鴻門宴。
別看朱元璋那時候還是個毛頭小夥子,但能成為開國之君的人,可不會輕易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朱元璋對郭家兄弟的不軌之心早有覺察,早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在他們身邊安插了眼線。他們倆今天的意圖,朱元璋早就得到情報了。
猛聽眼線說郭家兄弟要謀害自己,朱元璋既生氣,又為難。氣在這兩個人心胸狹隘,不專心對抗元軍,反而暗害忠良搞內鬥;難在不知要如何處理此事才算妥當。
如果當面揭穿他們的伎倆,恐怕會引發起義軍內訌,要是元軍得知情報趁虛而入,對起義軍來說,將是一場滅頂之災。但若是假裝不知,藉故推脫,對這倆小子也起不到震懾作用,他們也定然不會善罷甘休,還會想盡其他辦法坑害自己。
如何能夠既揭穿他們的陰謀,又保全各自的顏面,維護軍心穩定呢?朱元璋心中明了,害人者在暗處,自己在明處,想讓這哥倆知難而退,必須使出敲山震虎的手段!
朱元璋頭腦靈活,心眼兒比篩子還多,這事雖說難辦,卻難不倒他。思忖片刻,計上心來,等郭氏兄弟一說請客的事,朱元璋立刻答應:「好事啊,咱現在就走!」
郭氏兄弟心中竊喜:「朱元璋,過了今天,你就沒戲唱了!」
走到半路,朱元璋突然從馬上拉住戰馬,再不前行。隨即神情凝重,一言不發,同時抬頭望著天空,似乎在冥想,又仿佛在傾聽。郭天敘和郭天爵面面相覷,莫名其妙。
如此片刻,朱元璋突然調轉馬頭就往回走,並大聲斥責郭氏兄弟:「你們二人真夠歹毒,竟然想借請客之機謀害於我!」
青天白日,路人還有行人,郭家的哥倆被朱元璋搞得滿臉通紅,好沒面子。郭天敘趕緊打圓場:「朱兄弟你別誤會,你是我妹夫,咱們都是一家人,我們怎麼可能謀害你,你切莫聽旁人胡言亂語。」
朱元璋義憤填膺道:「剛才上天已經派使者將真相告知於我,你們要在酒裡下毒,毒殺我!這如何能再跟你們去。」
二人聽罷駭然不已。這事辦得非常隱秘,他怎麼會知道呢?莫非這姓朱的小子真的是有上天護佑?雖然心存疑慮,但二人從此卻再也不敢造次了。
朱元璋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敵暗我明且不會得到領導的支持(郭子興怎麼會跟自己的兒子過不去?),而郭氏兄弟的身份特殊,又註定不能撕破臉皮。可如果一味忍讓退縮,自己則會一直身處危險之中,以後的日子會天天提心弔膽,那樣的話情況只能變得更加糟糕。
朱元璋對戰術的選擇和局勢的把控,有一種常人難及的天分,既然不適合強攻,那麼就只好智取,藉助上天的名義,讓對手知難而退。如此一來,擺在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把對手打疼,要麼把他嚇怕。
這種戰略思想不僅讓朱元璋修理了郭氏兄弟,更是滲透到他在日後的各種策略中,令他多次在戰爭和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每當讀到這樣的故事時,我們能夠領略的不僅僅是情節的跌宕和精彩,更多的是在品味朱元璋這樣的歷史人物,是如何深入細緻地體察人性,是如何從容不迫地化解危機,並以沉著的態度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