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最終能不能幹掉大型超市——唯有拭目以待

2020-12-25 小小百姓視角

隨著電商發展,超市受到不小的衝擊,靠著生鮮市場盈利和帶來的流量,還可以勉強維持。

社區團購興起,成為壓倒超市的最後一根稻草,失去了生鮮市場的超市,未來將會是什麼前景。

超市不同於小商販,為了生存,必然反擊,整個市場將會血雨腥風,擊殺過後一地雞毛,最終誰會成為贏家,我們不可而知。

江湖,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想當年,超市的興起,衝擊了很多攤販的飯碗,搶走了市場流量。如今社區團購興起,同樣衝擊超市,它的衝擊力度,是百倍甚至千倍的衝擊,估計大概是生死存亡的衝擊。

社區團購牽動了太多人利益,必然要反抗,大型知名品牌供貨商拒絕為社區團購供貨,他們內心害怕壟斷,也有底氣抗衡,可是結果不容樂觀。

超市面臨危機,實在是沒有好的應對,它受實際情況制約,不好還擊,也沒有具體可行辦法捍衛自己的領土,坐以待斃必然走向死亡。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大型超市也開始紛紛倒閉,取而代之的是社區團購配送點。社區團購不需要大型營業場所,減少了員工數量,自然有價格的優勢。

但是社區團購畢竟奪走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和生存,也只有轉型,才能活下去。

社區團購要幹掉超市,幹掉市場,幹掉小攤販。一輪一輪的衝擊本來就已經舉步維艱了,如今再來這麼一下。

難以把握,這就是社會發展的代價,戰爭過後總要留下些許炮灰。普通百姓對抗發展無異於飛蛾撲火,唯有順從,才有可能活下去,甚至還能找到更好的定位,一切只能交給時間。

相關焦點

  • 阿里、美團、京東盯上的社區團購,2年內真能幹掉500平米超市嗎?
    從這裡能看出,隨著巨頭們的爭相湧入,社區團購已經從當年的拖油瓶變成了風口下的香餑餑。另外,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社區團購也早已經從當年的少不更事,變成了如今的成熟穩重。因此,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一樣,社區團購很有可能會改變整個線下生鮮零售格局。
  • 社區團購將幹掉生鮮快遞?
    社區團購的賽道變得擁擠,像極了當年百團大戰、共享單車大戰的「盛況」。以往,快遞人大多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巨頭間的混戰,畢竟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物。因為多年前,社區團購還是一門毛利低、履約成本高的生意。 而今,當這個熱鬧越鬧越大,甚至跨圈層快速席捲時,快遞公司就不能不重視。
  • 客群不同,社區團購能否取代實體門店
    據說天天去大型超市買菜的大媽們,幾乎從不去菜市場買菜。經常去菜市場買菜的大媽們,是目前社區團購的主力軍?這個消費規律不知道你是否相信,我是非常相信的。兩者一比,哪家超市能賺錢不言而喻了吧!近期社區團購活力十足,一條200米的街上,社區團購團長竟然超過了15家,當然,有的是兼職,有的是專職。做得比較好的是兩姐妹開的社區團購店,開了兩年多,倆人發展了四五個社群,人數過千,每天開單數在100~200單左右,商品品類300~1200個左右。
  • 趁著家家悅漲停,來聊聊最近超市和社區團購
    今天超市的龍頭股——家家悅直接漲停,這也是近五個多月下跌以來的第一次漲停。因為我所持有的某隻前支付寶金選基金也是重倉這隻股票的,由於硬抗著家家悅的腰斬,也錯過了近三個月來白酒的行情,這隻基金不僅僅是業績不斷下滑,也丟掉了支付寶金選這塊好招牌。為什麼社區團購會影響超市呢?
  • 社區團購在青島|社區團購到底能走多遠?
    專業承接超市、賣場、平面布局、規劃、設計、策劃,新店、老店,動線、品類,調整、優化,新開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策劃,歡迎有意向的朋友聯繫交流。 社區團購早在2018年就出現,在今年疫情影響下再度火爆,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下沉縣鎮都成為目標市場。
  • 重慶新世紀開賣現良心價:永輝、錢大媽、社區團購,誰能勝出?
    最近兩年,重慶商超市場競爭白熱化,各種生鮮超市如雨後春筍,各種社區門店開到了家門口,錢大媽等知名商業超市紛紛來到重慶。這還不算,社區團購來的更猛,今年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加入進來,推出了低價蔬菜,分分鐘送到家。競爭之激烈已然到了無法言語的地步,再不突變再不努力,市場將直接被吞噬。
  • 為什麼說社區團購企業應該發展社區超市?
    對於社區團購市場而言,社區超市與社區團購的結合,將給市場帶來新的商業服務模式。我將結合個人的觀點,來闡述為什麼社區團購企業應該發展社區超市。第一:社區團購需要穩定的團長及履約服務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團長都是小區住戶,基本上由寶媽或者待業在家的人群組成。
  • 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是怎麼被做砸的
    而這最終影響到的還是供應商的利益。唇亡齒寒,供應商也好不到哪裡去。社區團購平臺的價格戰,最終影響到的是整個實體經濟形態。而當社區團購平臺吸引了大部分的流量,下一步的動作就可能是壟斷了——提升所有菜品的價格,賺個盆滿缽滿。
  • 民生| 武漢五家大型商超社區團購攻略來了
    為滿足疫情防控期間全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4日起,武商超市、中百倉儲、中商超市、沃爾瑪、家樂福等五家大型商超企業,推出了包括10元特價蔬菜包在內的多款平價套餐。各大商超團購套餐有哪些,如何訂?通過與每個門店周邊的社區合作,由社區將不同的物資套餐發給周邊小區,再由社區收集每小區的訂單,合作的門店根據社區訂單進行分揀、打包,以次日達的方式將商品交由社區人員進行分發。同時,超市公布了超市門店聯繫人及社區團購負責人電話,有需求的居民可以直接聯繫。
  • 社區團購,僅僅是價格的較量嗎?
    社區團購平臺以補貼賣低價,後期肯定會向供應商壓價。」華海順達董事長錢清華告訴《IT時報》記者,為此,他痛下決心,向社區團購平臺「斷供」。如果大型供應商還可以「棄車保帥」,那麼在線下市場不具優勢、又擠不進社區團購門檻的中小型供應商,只能眼看著傳統渠道收入被一點點蠶食。「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放價太低,超市零售價根本沒法賣。」
  • 社區團購大戰再起,背後的阿里和騰訊,誰會是最終的贏家?
    而社區團購市場還沒有一家獨大,可能是最後一塊流量陣地。網際網路巨頭通過買菜巨額補貼抓住用戶,再擴展商品品類,用戶買菜可以通過社區團購,那買其他的商品同樣可以通過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可能會成為電商新的流量入口,說得大點,可能是零售最大的流量入口,我國零售行業是40萬億的市場,電商三巨頭的規模只佔9萬億,大量的市場等待開墾。
  • 社區團購狂「打折」,價格低過超市!要不要跟?
    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上線短短幾個月,日單量就衝到了數百萬、千萬級別,較低的商品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團購的價格到底有多低?與市場價差距有多大?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一家永輝超市一探究竟。
  • 社區團購價格太便宜!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錢燒完
    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上線短短幾個月,日單量就衝到了數百萬、千萬級別,較低的商品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團購的價格到底有多低?與市場價差距有多大?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一家永輝超市一探究竟。記者不斷在幾家主流社區團購平臺間切換並在超市內尋找同款商品,對比了幾十款商品後發現,絕大多數商品在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售價都要低於在超市的售價。
  • 阿里拼多多等入局社區團購:1分錢買菜 消費者能薅多久羊毛
    消費者也瘋狂薅羊毛,15元2.7斤的土雞、1分錢一袋鹽,1元多1斤的蔬菜比比皆是,新用戶甚至可1分錢買一份菜,社區團購補貼後的價格與大型超市的形成巨大反差,怎麼買怎麼合適。  某社區團購平臺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其平臺上大多數商品是市場價格的5折,部分爆款商品的價格不到市場價的2折。  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
  • 對資本巨頭來說,或許「社區團購」就是他們的星辰大海!
    而資本說社區團購是整合上遊和中遊,面對消費者的是下遊直接自己幹,資本和小販直接打擂臺是什麼概念?這就和你們小區總有能輕鬆贏掉普通人的桌球業餘高手,直到某天小區搬來了一個叫"劉國梁"的胖子,他到處說自己不會打桌球。
  • 生鮮社區團購城市招商運作模式,加盟有前景麼?小縣城能不能做?
    2019年最火的加盟項目就數生鮮社區團購了,通過搭建供應鏈平臺和網上下單系統來吸引加盟者前來加盟社區團購品牌,那麼加盟社區團購真的能掙錢麼?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社區團購的前身,社區團購剛開始發展的時候是同一個小區的一群人在qq群裡大家自發的組織團購一些水果、生鮮等產品,這樣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得到一定的實惠。目前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系統化,主導性更強。
  • 社區團購瘋狂打折怎麼辦?超市高管:等他們這波錢燒完
    團購的價格到底有多低?與市場價差距有多大?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一家永輝超市一探究竟。記者不斷在幾家主流社區團購平臺間切換並在超市內尋找同款商品,對比了幾十款商品後發現,絕大多數商品在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售價都要低於在超市的售價。價差最高的是安井食品旗下一款桂花糕,相差超過1倍。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這威脅的,就是社區小超市的生意。接下來就是便利店。各種日用品、零食、酒水飲料,這些品類現在已經能在很多社區團購平臺買到了,這跟便利店有一些重合。社區團購是次日達,所以除去那些馬上就要買到手的即時性需求,未來很多需求都可以通過社區團購滿足。
  • 「四問」社區團購
    就在今年,一家去年開始發跡的社區團購平臺在上線小程序後,就將生鮮的SKU佔比從80%下調到40%,進而引進毛利更高的日用品、米麵糧油、奶製品、美妝等品類。可以判斷的是,生鮮仍然是社區團購的基本盤,品類再怎麼擴充,也必然需要生鮮來引流,這是社區團購的生命線所在。如果不在生鮮上下功夫,則最終會被C位出道的競對把團長和用戶都搶了過去。
  • 社區團購狂「打折」,價格低過超市!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他們這波...
    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上線短短幾個月,日單量就衝到了數百萬、千萬級別,較低的商品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團購的價格到底有多低?與市場價差距有多大?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一家永輝超市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