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做菜小技巧。
炸東西:炸東西用菜籽油才會又黃又香。大豆油基本是不可能炸出菜籽油那種顏色的。川菜基本只用菜籽油,你要是能用大豆油做出紅紅的油潑辣子,炸出黃亮亮的小酥肉,我算你厲害。炸東西用玉米澱粉,玉米澱粉直立性好。勾芡最好用土豆澱粉,紅薯澱粉次之,玉米澱粉勾不了芡,不信自己去試試。土豆絲放醋不會軟,燉肉滴幾滴醋則會爛得快。調料搭配有講究,青菜一般是不放蔥,胡椒,花椒等調料熗鍋的,要麼清炒要麼蒜蓉。飯店裡的炒雞蛋,一般都會在雞蛋裡加點水,大概蛋液的五分之一的水,加水會讓雞蛋炒出來更多,更嫩。餃子餡兒要想勁道緊緻必加澱粉。不能加玉米澱粉,玉米澱粉除了炸東西,一般不用。
炒米粉和蒸米粉:謹記先把粉泡開,不可泡脹。不要可惜油,這類菜都特別不健康。做美式炒蛋,除了加牛奶、高湯以外,用小的平底鍋炒,中小火加筷子不斷攪拌,讓空氣持續進入蛋液。
炒青菜,特別是芥蘭一類梗部粗大的,斜切成易熟的大小,先放莖,再放葉加醬類的快炒,用油先把醬爆香,醬太稠的用少許雙蒸酒調開。
煎魚,先放鹽醃製,注意不要醃成鹹魚了,等肉稍微緊實後用薑汁塗摸魚的全身,下鍋前用廚房紙徹底吸乾表面水分,上一層澱粉蒸魚,用蔥,姜,油,酒醃製半日,在魚表面形成均勻油膜。蔥白薑片將魚墊高,同一坨醬一起大火蒸之。時間根據你家的火候和魚的重量拿捏。
出鍋再淋醬油蔥花,不講究油分的可以再淋熟油。
魚汁拌飯,一流炒飯,將剩飯冷凍一日,冷藏一日。飯的質感變成塑料泡沫狀並且水分釋幹。怎麼炒都不失敗。炒飯放糖和少許醬油煎,一定要保持鍋內的乾爽。如果不幸釋出肉汁,就收集肉汁後繼續煎雞翅膀,非常難煎熟,最好的方法是烤箱。需要入味的燉菜,火候要時大時小,冷卻的過程就是吸收味道的時間。生蝦殼炒香加水烹出的湯汁,做粥最好不要什麼都勾芡,顯得很沒格調沒有鑄鐵鍋就不要做牛扒了,浪費,老老實實根據自己家裡的火候條件和廚具做最適合的菜做飯要以食材為主,尊重材料的特性,認清自己的烹飪環境。
我是內蒙人,典型的北方人口味。曾經一度不理解南方人做菜放糖的習慣,並且還有一點誇張的驚訝感。唉,那時年少真是愚蠢啊。現在做菜一般都會放點糖,量多量少視具體情況而定。是什麼讓我開始做菜放糖了呢?放糖會讓菜有回味!比如說做一道「豬油渣炒青椒」,不放糖菜咽了就咽了,基本啥味也沒了。但是你放一點糖,咽了後口腔裡還有一絲絲甜味,能夠讓你回味一下剛才的美味。說的文藝點,就是讓菜有餘韻了。
另外,「豬油渣炒青椒」真的很好吃。還有一個小技巧,火候到了再放另一種食材或調料火候到了再放另一種食材或調料火候到了再放另一種食材或調料 打個比方,比如說做「燉排骨」。先是要放生抽老抽,然後再放料酒。這個時候一定要把生抽老抽的汁燒乾再放料酒。要把一種食材的香氣煸出來,再放一種。以上就是我做菜的兩個小技巧。還有一點, 如果要嘗試做新菜,一定要做菜之前先在腦子裡把做菜程序過一遍,實戰時就不會太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