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翔饅頭第六代傳人遊玉敏 講述饅頭人生

2020-12-16 搜狐網

  東方網11月8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現年32歲,現任上海豫園南翔饅頭店有限公司豫園店副經理,南翔饅頭店目前唯一的傳人,掌握著所有的配方和美味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17歲中專畢業即進入南翔饅頭店工作,2005年,26歲的遊玉敏成為南翔饅頭第六代傳人。

  1996年,剛從廚藝學校畢業的遊玉敏,進南翔饅頭店工作時只有17歲;7年後,24歲的遊玉敏當上了南翔饅頭店的廚房領班,管理著鼎興樓、長興樓和一樓3個廚房;2005年,26歲的遊玉敏在豫園商城的戲臺上,在數百人的見證下正式被認定為南翔饅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人」。

  作為新一代傳人,她不僅是一位身懷絕技的廚師,還掌握了一個可以將美味無限擴張的龐大軍團。從一個小學徒,到一個掌握著百年企業秘密的傳人,遊玉敏僅用了9年時間。

  包捏小籠練習了一年

  做學徒時的遊玉敏畢竟年輕,對於行業的前景也只是有一個模模糊糊的認識。更多的時候,她只是埋頭苦學,希望從老師傅那裡學到更多有用的本領。

  開始,遊玉敏的工作很簡單,簡單到她不得不用枯燥這個詞語來形容。在南翔饅頭店那時400平方米的店鋪中,有大約25人和遊玉敏做著同樣的工作——包捏。就是把制好的餡放進擀好的皮中,包成小籠包。這是最基礎的活,也是每一位來到廚房的新人必須經歷的實習。

  這份簡單而枯燥的工作,遊玉敏卻做得很認真。她逐漸發現,其實包捏中也有著大學問,「那和我過去在學校裡學習的包捏完全不一樣。手勢是不同的,包出的樣子也有講究。」南翔小籠饅頭要求1兩麵粉做10個小籠包,每個小籠包連有多少個褶子都有規定,必須有20個以上的褶子。一開始,遊玉敏能做到的只是搶速度,「一個人一小時至少完成16籠,每籠16個。這只是最低要求,在師傅眼中要達標的要求是4秒鐘包一個。」這個要求,遊玉敏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達到。同時,遊玉敏也開始注重小籠的外觀,「小籠的樣子要好看。」

  下班後悄悄模仿師傅

  在掌握了包捏的技法之後,遊玉敏開始學習制面,但比原來好不了多少,制面的學習過程同樣枯燥。因為,在學習之初,師傅根本不會讓學徒動手,按遊玉敏的描述,學徒能做的只有「洗洗、擦擦、切切」。

  洗洗、擦擦、切切的學徒一點也不省力。每天早上,遊玉敏5點就要跟著師傅幹活了。儘管師傅不會讓她操作,但遊玉敏卻始終注意著師傅的每一個動作,白天偷偷看,晚上下班了悄悄在廚房學著師傅的做法和面。

  漸漸地,老師傅也看出了遊玉敏的好學,在工作時,也時不時會指點一下這位小女孩,把自己做小籠幾十年的訣竅傳授給她。

  學徒三年獲獎受青睞

  就這樣,遊玉敏的學徒生涯持續了3年,在1999年,遊玉敏把握住了她成為南翔饅頭傳人的第一次機會。

  1999年,遊玉敏參加了全國烹飪大賽,儘管年輕的她並不知道這次比賽對她意味著什麼,但首次參與全國性大賽依然令遊玉敏既興奮又緊張。至今,她依然記得比賽前整夜未眠,記得如何不斷地向老師傅們請教製作面點的絕招。

  最後,遊玉敏憑藉著一籠小籠包和一盤咖喱角,獲得了全國烹飪大賽的銅牌。在事後回憶自己成為南翔饅頭傳人的來龍去脈時,遊玉敏才發現,正是這場比賽,令前一任南翔饅頭的傳人徐惠黎師傅對她青睞有加,也正是這場比賽,讓她有了角逐南翔饅頭新一任候選人的最初資格。

相關焦點

  • 上海「南翔饅頭店」:老字號加快連鎖經營布局
    「天下一籠,上海味道」――位於上海豫園九曲橋畔的「南翔饅頭店」裡,有無數上海人兒時的回憶。時至今日,許多「老上海」還是會在「南翔饅頭店」前排起長隊,就為了吃一口正宗的「南翔小籠」。  近日,記者來到上海浦東百聯世紀購物中心又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原來,中華老字號「南翔饅頭店」在這裡開了新店。
  • 遊玉敏:用心包捏出南翔饅頭裡的海派情結
    2017年 上海市職工先進操作法(創新成果獎)2018年 上海市技師創新工作室2019年 上海餐飲業技術標兵2020年 上海市勞動模範作為「南翔小籠製作技藝」第六代非遺傳人>邁出了非遺傳承新步伐01錘鍊技藝,追求精益求精始建於1900年的南翔饅頭店,其小籠製作技藝通常只有每一任傳人才能掌握所有工序的製作訣竅。
  • 南翔饅頭店120周年丨天下一籠,上海味道!
    南翔饅頭店120周年丨天下一籠,上海味道!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小吃裡,名氣最響、人氣最旺的當數南翔小籠饅頭,從1900年創始至今,南翔饅頭店已經經歷了120年,從最初的長興樓,到如今的南翔饅頭店,著實承載了三代甚至四代上海人的記憶,就像東方明珠電視塔是上海的地標,南翔小籠饅頭也早已成為了上海的代表性美食。
  • 大壺春生煎和南翔饅頭店,一代老上海人的情節
    百餘年前從江浙「移民」而來的南翔小籠經過本地化改良,就此生根發芽,陪伴了一代代上海小囡的磕絆成長。而傳承百年的上海本幫名點「大壺春」生煎也順應創新浪潮,吸收外來優點,革故而揚新,就此烙著「上海製造」的印記名揚海外。
  • 南翔饅頭店浦東新店開業 為豫園老字號連鎖化提速-中新社上海
    9月28日電(徐明睿)中華老字號南翔饅頭店28日在上海浦東的百聯世紀購物中心首開新店。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上海嘉定南翔鎮人吳翔升來到豫園城隍廟,見此地人流如織,遂在長興樓開設了一間點心店,專門製售小籠饅頭並在老城廂地區一炮打響。因其外觀小巧玲瓏,並從大蒸籠改為小蒸籠製作,故而被上海人親切地稱為南翔小籠饅頭,長興樓也由此改名為「南翔饅頭店」並流傳至今,民間還流傳有「沒吃過城隍廟的南翔小籠饅頭,就等於沒到過上海」一說。
  • 上海「南翔饅頭店」:老字號加快連鎖經營布局
    「天下一籠,上海味道」——位於上海豫園九曲橋畔的「南翔饅頭店」裡,有無數上海人兒時的回憶。時至今日,許多「老上海」還是會在「南翔饅頭店」前排起長隊,就為了吃一口正宗的「南翔小籠」。近日,記者來到上海浦東百聯世紀購物中心又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原來,中華老字號「南翔饅頭店」在這裡開了新店。
  • 老字號新氣象丨南翔小籠:從上海味道到非遺"國字號"
    圖片說明:李建鋼。  南翔小籠最初的發展與上海城市進程幾乎同步,1861年南翔小籠的創始人黃明賢從杭州來到上海,可以說是上海開埠後第一批「海漂」,10年後,黃明賢在嘉定南翔鎮的「日華軒」創製了個小餡大的「小籠饅頭」。1900年,伴隨著上海中心城區的飛速發展,南翔小籠的第二代傳人吳翔升在上海縣城城隍廟開設了「長興樓」,也就是現在著名的豫園南翔饅頭店。百多年來,這兩家店成為南翔小籠製作技藝的代表。
  • 南翔饅頭店浦東新店開業 為豫園老字號連鎖化提速
    9月28日電(徐明睿)中華老字號南翔饅頭店28日在上海浦東的百聯世紀購物中心首開新店。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上海嘉定南翔鎮人吳翔升來到豫園城隍廟,見此地人流如織,遂在長興樓開設了一間點心店,專門製售小籠饅頭並在老城廂地區一炮打響。因其外觀小巧玲瓏,並從大蒸籠改為小蒸籠製作,故而被上海人親切地稱為南翔小籠饅頭,長興樓也由此改名為「南翔饅頭店」並流傳至今,民間還流傳有「沒吃過城隍廟的南翔小籠饅頭,就等於沒到過上海」一說。
  • 飯局|全新的南翔饅頭店,我的紅黑榜
    但就像很多上海人並沒有登上過東方明珠,我也並沒有在舊時的南翔饅頭店三樓吃過小籠。或許,它更像是鼎泰豐一樣的存在。(你懂我的意思……4.所以,當我收到南翔饅頭店重新開業的邀請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前一夜還意外地失了眠,倒不是急著搶熱點,更多是因為終於可以圓了自己兒時的「三樓夢」。
  • 老字號新氣象丨南翔小籠:從上海味道到非遺"國字號"
    圖片說明:李建鋼。  南翔小籠最初的發展與上海城市進程幾乎同步,1861年南翔小籠的創始人黃明賢從杭州來到上海,可以說是上海開埠後第一批「海漂」,10年後,黃明賢在嘉定南翔鎮的「日華軒」創製了個小餡大的「小籠饅頭」。1900年,伴隨著上海中心城區的飛速發展,南翔小籠的第二代傳人吳翔升在上海縣城城隍廟開設了「長興樓」,也就是現在著名的豫園南翔饅頭店。百多年來,這兩家店成為南翔小籠製作技藝的代表。
  • 豫園有一家饅頭店從清朝開始就每天排隊-豫園 饅頭 南翔小籠 美食...
    東方網11月3日消息:據樂遊上海,不少人到上海旅遊的第一站都是豫園,而在豫園總會看到有個地方排著長隊——南翔饅頭店。每次買了吃完就會後悔沒多買幾個,卻又看著那條長長的人龍望而卻步,只能下次再來吃。  你以為是什麼新晉網紅店?  才不是,人家從清朝就開始天天排隊了!
  • 南翔大饅頭——《南翔小籠饅頭與黃明賢》節選
    南翔小籠饅頭是由南翔鎮日華軒店主黃明賢在同治年間創始,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歷史。   創始之初,黃明賢就將其定名為「大饅頭」,這是他的創意。這麼小巧玲瓏的饅頭被稱為大饅頭,能使人產生反差強烈的感受,會覺得很是有趣。
  • 百年老店傳人:今年我要把最好吃的小籠帶進「四葉草」
    新聞晨報·周到「走向進博」系列人物報導,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豫園南翔饅頭店第六代非遺傳承人——遊玉敏。在即將開幕的第二屆進博會,她將率領一個十幾人的團隊,進駐上海特色小吃館,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進博故事。 都說「上海小吃數小籠,豫園小籠數一流」。
  • 「南翔小籠」究竟誰更正宗,持有「南翔」商標的兩企業互相告了對方...
    在上海,小籠包的地位就等於北京的烤鴨、隆江的豬腳飯、廣州的腸粉。而南翔小籠包則是其中最出名的標誌性小吃。 雖然大家都說沒吃過南翔小籠包就等於沒去過魔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在上海吃到的所謂「南翔小籠」,究竟正宗不正宗?
  • 九曲橋旁,南翔饅頭店的小籠到底有多厲害?
    原標題:黃浦| 九曲橋旁,南翔饅頭店的小籠到底有多厲害?  「上海小吃數小籠,豫園小籠數一流」。    如今的小籠包,算得上是上海小吃中的一大名點,「南翔小籠」因源於上海的南翔鎮而得名,它創始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南翔饅頭店,因開在豫園商城而聞名。
  • ...味道上的「上海方言」-上海 技藝 李伯榮 籠 饅頭 菜餚 李建鋼...
    上海南翔小籠文化展上演千桌萬人小籠盛宴。  東方網8月14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以上海嘉定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等為代表的傳統麵食製作技藝、黃浦區的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前,文化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結束,上海這兩項技藝入選傳統技藝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南翔小籠」狀告「南翔小籠」,究竟誰更正宗?
    那麼,在傳承"南翔小籠"的過程中,為何會出現兩家持有"南翔"商標的企業?多年相安無事的兩家企業又為何會對簿公堂?這一切,還要從"南翔小籠"的傳承史說起。 緣起:南翔緊酵饅頭的歷史淵源 對於上海市民來說,南翔小籠饅頭是起源於嘉定、興盛於城隍廟市的一個特色美食。
  • 老城廂裡非遺六傳人:梨膏糖中有功夫 檀香扇重煥新生
    圖:從左到右王大隆刀剪傳承人鄭洪金、麗雲閣扇莊傳承人施正飛、豫園梨膏糖傳承人吳生忠、老飯店傳承人任德峰、南翔小籠傳承人遊玉敏、童涵春堂傳承人陳衛兵。  2015上海旅遊節期間,在上海老城廂裡的豫園舉行了一場有關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記者於是也有了這樣的機會對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傳人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訪。在探訪的過程中,真心地感受到這些百年老品牌的傳承不易:很多老字號已然消失,更有許多老字號還在沉睡不醒,而隨著這些珍貴遺產的傳承人逐漸年邁,那些舉世無雙的技藝或許也將謝幕,這不能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