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賞亭 祁彪佳寓山之勝,不能以寓山收,蓋緣身在山中也。子瞻於匡廬道之矣。此亭不暱於山,故能盡有山。幾疊樓臺,嵌入蒼崖翠壁,時有雲氣往來縹緲,掖層霄而上。仰面貪看,恍然置身天際,若並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冷冷傳響,非但可以樂飢,且滌十年塵土腸胃。夫置嶼於池,置亭於嶼,如大海一,然而眾妙都焉,安得不動高人之欣賞乎!《祁彪佳集》
張岱為祁彪佳所作的《跋寓山注》中云:「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讀《注》中道勁蒼老,以邱為骨;深遠冶淡,以柳為膚;靈巧俊快,以袁為修目燦眉。」道盡祁文的美學風範。
此篇《妙賞亭》重在換發一個「妙」字,即自然與匠心的巧妙結合,有限景觀與無限時空的美妙圓融,是構園時匠心獨運、妙手天成,也是行文時虛實相生、納須彌於芥子。亭不傍山,主人於遠處設亭,正是為了一覽寓山勝景。
「幾疊樓臺,嵌入蒼崖翠壁」,綠映朱欄,丹流翠壑,時有雲氣霞光,往來縹紗,凌虛直上重霄;仰面貪看,恍如置身蓬萊仙境,忘卻了亭之所在。「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跌宕生姿。此為大手筆,無此回眸一警,就不足以盡觀賞之妙。主人的園林設計,極重視水,「園以藏山,所貴者,反在於水」(《水明廓》)。水賦予了園林以淚淚流動的靈氣。
寓山園池中三山倒影,妙不可言。妙賞亭上聆聽清音,溪流丘整,蹤蹤睜璋,激石穿林,如鳴環現,清清冷冷,不僅可以療飢,而且可以蕩滌十年宦海塵垢。至此山情水意,描摹盡致。文末點明亭之所在,「夫置嶼於池,置亭於嶼」,原來妙賞亭就建構在寓山園池中的一片島嶼之上,雲山浩渺,回波流媚。以下是篇末點題的話,「如大海一,然而眾妙都焉」,斯亭斯嶼,微如大海中的一朵小小的漣漪,然而,「眾妙」都匯聚於此。中國的園林建築美學,講究虛實相生,一滴水便是一華嚴世界,壺中有天地,芥子納須彌。凌波一亭,足可妙賞,迎風吟月,呼雲醉雪,安能不動高人韻士縱目宅心的雅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