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氣象衛星是怎樣命名的?

2020-12-25 中國氣象局

我國氣象衛星是怎樣命名的?

  我國氣象衛星以「風雲」命名,用單、雙數來區別是極軌衛星還是靜止衛星。極軌衛星用單數序號表示,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三號。靜止衛星用雙數序號表示,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二號,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四號。用英文字母A、B、C等命名同一代衛星中先後發射的在軌運行衛星。例如,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中的第一顆星命名為風雲三號A星,代號為FY·3A。

  

  風雲一號

  

  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著手進行發展極軌氣象衛星的準備工作。1970年周恩來總理指出要搞我國自己的氣象衛星,並親自布置了相關任務,從此開始了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FY-1)的研製和發展工作。
        FY-1衛星分為兩個批次,各兩顆星。01批的FY-1A星於1988年7月9日發射,FY-1B星於1990年9月3日發射。02批衛星在01批星的基礎上,改進了姿態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和掃描輻射計的性能,將5個通道增加到10個;甚高解析度圖像傳輸(HRPT)數傳碼速率相應提高一倍,由0.6654Mbps提高到1.3308Mbps;星上裝置了固態存儲器,實現了延時圖像傳輸(DPT)的數位化。這一系列的改進使02批星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壽命都大大超過2年的設計壽命。02批的FY-1C星於1999年5月10日發射,FY-1D星於2002年5月15日發射。現在,FY-1D星仍在正常工作。

  風雲二號

  

  

  

  按照目前確定的我國地球靜止氣象衛星的發展計劃,中國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將分為三個批次:01批衛星包括兩顆星FY-2A和FY-2B,屬於試驗型地球靜止氣象衛星;02批有三顆衛星FY-2C、FY-2D和FY-2E,為業務型地球靜止氣象衛星;03批預計有兩顆星FY-2F和FY-2G,衛星性能將在02批衛星的基礎上有適當改進。增加03批衛星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在軌運行的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向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實現連續、穩定的過渡。整個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在軌運行並提供應用服務的時間到2015年前後。
        到2007年為止中國已成功發射四顆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其中01批兩顆衛星FY-2A和FY-2B已停止工作,脫離了地球同步軌道。目前在軌運行,並提供應用服務的是02批前兩顆衛星FY-2C和FY-2D,分別於2004年10月19日和2006年12月8日發射成功。相對01批衛星,02批衛星技術性能有較大改進,主要包括星載掃描輻射計由01批的三通道增加到5通道,若干主要技術指標也有所提高;02批增加了星上蓄電池供電能力,以保證衛星在春、秋分前後進入地影期間對全星供電,星上儀器不關機。
    隨著FY-2D的發射,我國靜止氣象衛星系統首次形成了雙星觀測模式,汛期期間能夠提供中國大陸區域15分鐘間隔的雲圖動畫,大大提高了氣象衛星雲圖的時效。
    風雲二號06星(FY-2E)於2008年年底發射,用於替代已經超期服役的FY-2C。

  風雲三號

  

  風雲三號(FY-3)氣象衛星是我國的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它是在FY-1氣象衛星技術基礎上的發展和提高,在功能和技術上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具有質的變化,具體要求是解決三維大氣探測,大幅度提高全球資料獲取能力,進一步提高雲區和地表特徵遙感能力,從而能夠獲取全球、全天候、三維、定量、多光譜的大氣、地表和海表特性參數。FY-3氣象衛星的應用目的包括四個方面:
● 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提供全球均勻解析度的氣象參數。
● 研究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規律,為氣候預測提供各種氣象及地球物理參數。
● 監測大範圍自然災害和地表生態環境。
● 為各種專業活動(航空、航海等)提供全球任一地區的氣象信息,為軍事氣象保障服務。

  FY-3的研製和生產分為二個批次,01批共兩顆衛星,FY-3A已經於2008年5月7日成功發射。02批星的發射將在2010年以後,並對部份遙感儀器作增加、更換和性能改進,FY-3衛星系列將應用15年左右。

  風雲四號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主要發展目標是:衛星姿態穩定方式為三軸穩定,提高觀測的時間解析度和區域機動探測能力;提高掃描成像儀性能,以加強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監測能力;發展大氣垂直探測和微波探測,解決高軌三維遙感;發展極紫外和X射線太陽觀測,加強空間天氣監測預警。風雲四號衛星計劃發展光學和微波兩種類型的衛星。

  據悉,經過多次論證,多通道可見光紅外掃描成像儀和紅外高光譜探測儀(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以及星地相關技術的科技攻關,已取得了較大進展。

  我國幅員遼闊,國土東西跨度超過60度,隨著我國資源和安全對信息區域擴大的需求,光學星按照東、西雙星進行空間軌道布局(雙星運行),西部星觀測區域覆蓋我國西部、印度洋、紅海和中東地區並西接歐洲,東部星觀測區域覆蓋我國中東部、擴大到廣大太平洋地區。微波探測衛星單星運行,定點在於能覆蓋我國國土為主的最佳空間軌道位置。光學衛星將在「十一五」期間完成型號立項,並進入研製,在「十二五」發射試驗衛星,完成對試驗衛星的評估和明確業務衛星技術狀態,「十三五」發射風雲四號業務衛星並接替風雲二號業務的任務。

  「風雲四號」是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由上海航天局的「風雲二號」總設計師李卿領銜設計,充分考慮海洋、農業、林業、水利以及環境、空間科學等領域的需求,以實現綜合利用。據透露,「風雲四號」衛星主要探測儀器為10通道二維掃描成像儀、幹涉型大氣垂直探測器、閃電成像儀、CCD相機和地球輻射收支儀,地球圓盤圖成像時間為15分鐘。

        我國一貫高度重視和支持氣象衛星,目前已經制定了《「十一五」和2020年前我國氣象衛星發展規劃》。根據這個規劃,目前,我們正在研製和發展下一代的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的研製,完全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和歐美同步,從時間上來講,如果我們抓得緊的話,甚至有可能先搞出來。此外,我們還在進行一些專門的氣象探測衛星的預先研究。我預期,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的氣象衛星技術和水平將實現更大的突破和跨越。

  風雲四號的前期論證從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十五」期間,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進行風雲4號關鍵技術預先研究,目前的進展情況還是比較令人鼓舞的。風雲四號工程立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計劃在2008年完成整個工程的國家立項。

  

相關焦點

  • 我國首顆氣象衛星發射,從此告別沒有氣象衛星的歷史
    風雲一號A星首幅可見光雲圖當天下午,FY-1A傳來了更多清晰的遙感監測影像,從此我國有了自己的氣象衛星,太空中有了風雲家族的一席之地,打開了我國氣象觀測的新維度。」,雖然當時我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中,國民經濟十分困難,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仍然做出了研製氣象衛星、支撐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決策。
  •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我國氣象衛星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極軌衛星圍繞南北極跨越赤道飛行,飛行一圈約102分鐘,軌道高度830公裡左右。
  • 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工程最後一顆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工程的最後一顆衛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十七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作為風雲二號衛星的「收官之星」,風雲二號H星有何特點,它的發射有什麼意義,將會對我國的氣象預報產生哪些影響?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在氣象臺發布的天氣信息中,我們常能聽到有關降水量的預報,例如「成都中北部未來兩天降水量將超過100毫米」,「據預測,南京將有一場大暴雨,雨量將會達到130毫米左右」,等等。
  • 氣象衛星:「俯瞰」林火的「火眼金睛」
    基於氣象衛星對火點位置、明火面積時空變化等的衛星遙感火情監測報告、圖形圖像和動畫產品為撲火力量布置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利用氣象衛星監測森林火災。1987年,大興安嶺發生火災,通過氣象衛星資料及時獲取的森林火災信息,為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撐。不過,當時我國主要使用國外的氣象衛星資料。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經濟日報記者郭靜原攝6月5日,「風雲二號」家族最後一星——風雲二號H星成功發射,代表著我國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發射任務圓滿收官。該星對確保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業務的連續穩定和向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平穩過渡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10月11日消息(記者朱宏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
  • 氣象衛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由於海洋是常規氣象觀測的盲區,海上熱帶氣旋的監測與預報主要依賴氣象衛星觀測資料。我國是世界上受颱風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在西北太平洋地區,颱風在我國的登陸頻次最高,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1991—2002年,共有84個颱風登陸我國大陸,總直接經濟損失約3440億元,平均每個颱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41億元。
  • 我國氣象衛星風三B星資料首次植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模式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近日,記者從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網站獲悉,從今年9月24日開始,該中心開始在其業務預報模式中使用「風雲三號」B星微波溼度計資料,這標誌著我國氣象衛星的輻射測量精度和觀測穩定性獲得國際用戶的認可。
  • 氣象衛星助力澳門回歸活動 天空視角觀雲識天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周年的紀念日,為做好澳門回歸20周年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廣東省氣象衛星遙感中心)經過前期的工作部署,對風雲二號氣象衛星進行加密觀測產品的發布。
  • 21年前我們還接收日本氣象衛星雲圖,如今……
    6月5日晚,我國自主研製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到了36000公裡高的靜止衛星軌道上。此次發射升空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該系列的H衛星,也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顆衛星。隨著風雲四系列的新一代氣象衛星的登場,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將綻放出最後的光彩,光榮地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 氣象衛星:定標定位更加精準 支撐作用效益凸顯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靜  在颱風揚威大海時,在霧-霾侵襲城市時,在野火吞噬草原時……氣象衛星憑藉其準確的定位、高精的數據進行萬裡追蹤,將風雲變幻盡收眼底。  在氣象現代化的大潮中,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資料定標、定位水平顯著提高,定量產品取得了顯著效益,定量應用支撐作用愈加顯著。目前,我國在軌靜止氣象衛星4顆、極軌氣象衛星4顆,在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數值預報、農業與生態監測、全球災害事件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韓國氣象廳氣象衛星專家訪問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19日至21日,韓國氣象廳氣象衛星中心衛星業務司副主任張在僮(Jang Jae-Dong)博士一行6人到中國氣象局訪問,期間分別到國家氣象中心數值預報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與研究人員、業務人員進行交流。
  • 地球軌道將有10米大小行星靠近,比氣象衛星還要近!
    地球軌道將有10米大小行星靠近,比氣象衛星還要近!小行星被認為是影響人類安全的因素之一,因為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的6500萬年前,就發生了一次史詩級的隕石大撞擊,導致大部分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不見,為了預防此類的事情再次發生,在人類科技有能力之後,就制定了追蹤計劃,對地球軌道附近的小行星進行實時的監測和追蹤,防止它們靠近地球對地球安全造成影響。
  • 21年前,我們還接收日本氣象衛星雲圖;如今……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韓阜業、王玉磊21年前因「風雲」而誤,今天因「風雲」而酷……▲2018年6月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二號梁珂巖 攝6月5日晚,我國自主研製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到了36000公裡高的靜止衛星軌道上。此次發射升空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該系列的H衛星,也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顆衛星。隨著風雲四系列的新一代氣象衛星的登場,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將綻放出最後的光彩,光榮地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 30省份建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省級接收站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葉珊杉報導 日前,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了解到,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陸續建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省級接收站並投入業務運行。
  • 碩果積棟譜「風雲」——記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總師」孫家棟
    1988年9月4日,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前夕,孫家棟專程為進發射基地的試驗隊員作動員。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實施以東方紅三號、風雲二號、資源一號為代表的第二代應用衛星工程。孫家棟被任命為這三項工程的總設計師,從此與風雲衛星結下了更深的緣分。
  • 什麼是氣象衛星雲圖?分為幾類?
    什麼是氣象衛星雲圖?分為幾類?   氣象衛星雲圖是以氣象衛星之儀器拍攝大氣中的雲層分布,來尋找天氣系統並驗證地面天氣圖繪製的正確性。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來觀測海冰分布、確定海面溫度等與中長期天氣預報相關的海洋資料。
  • 氣象衛星:定標定位更加精準 支撐作用效益凸顯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靜  在颱風揚威大海時,在霧-霾侵襲城市時,在野火吞噬草原時……氣象衛星憑藉其準確的定位、高精的數據進行萬裡追蹤,將風雲變幻盡收眼底。  在氣象現代化的大潮中,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資料定標、定位水平顯著提高,定量產品取得了顯著效益,定量應用支撐作用愈加顯著。目前,我國在軌靜止氣象衛星4顆、極軌氣象衛星4顆,在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數值預報、農業與生態監測、全球災害事件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氣象衛星有幾種分類及特點?
    氣象衛星有幾種分類及特點?   氣象衛星實質上是一個高懸在太空的自動化高級氣象站,是空間、遙感、計算機、通信和控制等高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由於軌道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即: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同步氣象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