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新穎的貴陽人
爽快利落的貴陽人
從來不會被食材限制創造力
「方」了多少年的豆腐,這回終於圓圓滿滿了
想要變成肉丸子的豆腐圓子
在中國傳統美食裡,許多都帶著偶然的意味,仿佛某種神奇的因緣際會讓這些美食來到人間。比如「沒有什麼是一頓解決不了,實在不行就兩頓」的火鍋,起源之一就是山城一群「棒棒軍」的大雜燴。
而這名噪一方的貴陽百年小吃——豆腐圓子,卻是蘊含了實打實的貴陽人的玲瓏心思。
相傳豆腐圓子的起源是清朝時期,同治帝駕崩,全國禁屠。沒有肉吃,就有人開了巧思,把豆腐捏碎,加入香料捏成丸子,放到油裡炸的外焦裡嫩,看起來和肉丸子一般,吃起來外皮柔韌似肉,內裡柔嫩鮮香,回味無窮。
世代生活在貴州這片山地公園裡,貴陽人有著灑脫不羈的性格,貴陽方言聽起來又快又利落,就連小小一顆豆腐圓子裡,都充滿了不受束縛的創造力。
一顆想要變成肉丸子的豆腐圓子,終於把「方」了千百年的豆腐,變得圓圓滿滿了。
▲豆腐圓子分大小兩種
一口爆漿的奇妙豆腐圓子
豆腐圓子外表看起來頗不起眼,但是如果你知道它的製作工藝,一定會拊掌感嘆其中巧妙。
首先是把老豆腐捏碎,加入花椒麵等香料,畢竟這顆豆腐圓子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顆肉丸子。至關重要的是要加入食用鹼,這樣在之後 12 個小時的發酵裡,豆腐才不會產生酸腥味。
發酵過的豆腐變得像豆花一樣軟嫩,還有一股特別的甘鮮,此時在白嫩嫩的豆腐裡加入青翠的蔥花,團成圓乎乎的丸子,表面裹一層薄薄的油,就可以下油炸了。
炸豆腐圓子非常講究,要經過兩次油炸。第一道油炸是為了定型,需用六成熱的油;第二道是為了出味兒,需用八成熱的油,炸得豆腐圓子外皮韌而微酥,內裡豆腐的香味和香料的香味絲絲入扣。
豆腐圓子的一大妙處便是其口感,外皮吃起來軟、嫩、香、韌。內裡卻是像蜂窩一樣有著許多小孔,這些小孔和專門用來搭配豆腐圓子的「蘸水」是天作之合。
辣椒麵、折耳根(魚腥草)、小蔥等做成的蘸水,夾在剪開的豆腐圓子裡,小孔吸滿了蘸水的湯汁,滿滿一大口下去,汁水四濺,滿足感和幸福感瞬間爆表。嘴巴裡包滿了好吃的豆腐圓子,卻忍不住用鼻腔發出長長的驚嘆:「嗯嗯嗯嗯嗯!!!」
吃一口,圓圓滿滿
豆腐圓子經歷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不僅深受本地人歡迎,更是徵服了一眾外地遊客。不論是外省人還是歪果仁,嘗過的少有差評。還有許多吃過的人心心念念,離開貴州之後還要在網絡上回購。
豆腐圓子可以炒菜,可以煮火鍋,可以做燒烤,煎炸烹炒樣樣百搭。吃膩了平時常見的各種家常菜,豆腐圓子是理想的新鮮味兒。
最後,會在食物中寄託許多婉轉心思的老百姓,自然也賦予了豆腐圓子美好的寓意。外表黃褐色、內裏白嫩嫩的豆腐圓子,象徵著金其外,玉其內,金玉滿堂,圓圓滿滿。
新年伊始,佳節將近,親朋好友相聚,少不得一鍋熱騰騰的火鍋,幾道新鮮別致的小菜,是時候讓豆腐圓子大展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