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的唐代九大奸臣 為何只有李義府李林甫通過成語為人們熟知

2020-12-17 半壺老酒半支煙

我們現在講隋唐,主要的依據就是《舊唐書》、《新唐書》,這兩本書都很嚴謹,甚至文字內容都基本一致。

大家都知道《新唐書》是北宋仁宗時期大文豪歐陽修、宋祁編纂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舊唐書》居然就是那個著名的出賣了燕雲十六州的「兒皇帝」,也就是後晉開國之君石敬瑭找人編寫的。石敬瑭人品不咋地,但是主持編纂工作的趙瑩張昭遠確實比較有骨氣的文人,所以《舊唐書》的史料價值並不比《新唐書》差。

但是認真比較,新舊唐書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沒有《奸臣傳》《叛臣傳》,而另一個有——估計《舊唐書》沒有奸臣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石敬瑭本人就是唐朝的奸臣或者叫叛臣。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新唐書》記載的九個奸臣,別的筆者倒不大關心,筆者只關心他們是怎麼死的,是否大快人心。

無恥文人許敬宗 篡改史書第一人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篡改了史書,把前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說得十惡不赦,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具體的操盤手,是一位歷經隋煬帝、唐高祖、太宗、高宗兩朝四代的「歷史學家」,也曾經是瓦崗寨李密的秘書,跟魏徵一起辦過公。

那麼這位死後還被封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陪葬昭陵的許敬宗,怎麼成了《新唐書》領銜主演的大奸臣了呢?這還得從他篡改史書說起。

本來每個朝代都要給給個皇帝修《實錄》,唐高祖、唐太宗的實錄本來是貞觀元年進士第一名的敬播修的,很真實,真實得讓唐太宗李世民很不滿意,於是就換了很會來事的許敬宗進行了大幅度刪改,至於刪減到什麼程度,大家不知道,但是大家知道的是唐太宗給長孫無忌寫了一首《威風賦》,但是因為許敬宗跟尉遲敬德是兒女親家(許敬宗的兒子娶了尉遲敬德孫女,也就是尉遲寶琳的女兒),於是不但把尉遲敬德美化成一個完人,還把《威風賦》也說成是寫給尉遲敬德的。

許敬宗被列為唐代第一奸臣,除了他年代靠前之外,還因為他是李氏皇族被武則天屠戮殆盡的有力推手。

當年唐高宗李治要把自己的小媽武則天立為皇后,滿朝反對。這時候許敬宗站出來說話了:「就是一個老農民,多收了幾千斤糧食,也想換老婆,您都當上富有四海的皇帝了,換誰做老婆還不就是您一句話的事兒?」

這個許敬宗居然活到八十一歲才死,真應了那句「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口蜜腹劍李義府

李義府這個人大家可能都很熟悉,而熟悉他的原因就是因為「笑裡藏刀」這個成語。

其實李義府在當時還有倆外號,一個叫「笑中刀」,另一個叫「人貓」。

李義府也是贊成武則天當皇后的主力,並因此得到一鬥珍珠的賞賜,還得到了宰相的官帽,後來還被封為河間郡公。

這個李義府除了拍唐高宗和武則天的馬屁,就是拉幫結派賣官鬻爵包攬詞訟吃完原告吃被告,就連他的老娘、老婆、兒子,都加入到了這筆「大買賣」之中,鬧得民怨沸騰,他的三子一婿被時人稱為「四兇」。但是因為被拍舒服了,唐高宗和武則天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看不見。

最後李義府自己作死,居然搞起了封建迷信,花了兩千萬錢(唐高宗時期大米一鬥最便宜的時候是兩個半錢)大做法事給自己「轉運」,被人家舉報有「異謀」。

案子由李勣(徐茂公)主審,判處李義府及三子一婿全部流放,遇赦不赦。判決結果公布,滿大街放鞭炮,有人還惡搞出了一張布告《河間道元帥劉祥道(宰相)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李義府連憋氣帶窩火,氣死在了流放之地。

做夢作死傅遊藝

傅遊藝的死法各種史書記載不一,有的說他是下獄自殺,有的說他是被押到刑場砍了腦袋,而殺他的,正是他極力奉承的武則天。

傅遊藝在李唐和武周時期,最大的「功績」就是假裝自己看見了祥瑞,說武則天應該稱帝,而後又羅織罪名殘害李唐皇族,並因此被武則天賜姓武。

這個傅遊藝或者武遊藝官越做越大,最後做到了鸞臺侍郎、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並且做起了「皇帝夢」:夢見自己登上了湛露殿,也就是武則天的辦公室。而且這小子偷來的鑼還敢使勁敲,告訴了自己的親戚朋友。

耳目眾多的武則天當然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道理,就把傅遊藝交給酷吏來俊臣審問。大家都知道來俊臣是什麼人,也知道來俊臣想要啥口供就能得到啥口供。

不管冤不冤,這個有名的奸臣酷吏就這麼死在了另一個酷吏的手上——這也許就是郭德綱所說的,只有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口蜜腹劍李林甫

李林甫這個人咱們不需要說得太多,一個「口蜜腹劍」就足以證明他是什麼人了。

李林甫原先是唐玄宗的重臣,就是他力勸唐玄宗幹掉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

幹掉了唐玄宗的三個兒子,李林甫還不滿足,又把矛頭對準了太子李亨(後來的唐肅宗),總琢磨把李亨也幹掉,換上自己扶持的壽王李瑁。這個壽王李瑁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卻是楊玉環的前夫,倆人結婚五年後楊玉環才被老公公唐玄宗收編。

李林甫雖然是病死的,但是他還沒埋進土裡,就被唐玄宗秋後算帳,不但把他的兒子全部流放,還劈開李林甫的棺材,摳出嘴裡的珠子剝下官服,找了口小棺材草草埋了。

這裡喜歡翻案的人不要再談什麼「李林甫不死安祿山不敢反」的屁話,安祿山已經籌備多年造反,就是李世民復生,他該造反還得造反。

兩朝宰相陳希烈

實在沒找到陳希烈圖片,只好用這個代替,請讀者見諒

這裡這個兩朝宰相陳希烈,並不是說他在唐玄宗及其前後還當過李唐王朝的宰相,而是他先給李隆基當宰相,後來投降了安祿山,又當上了宰相。

物以類聚人與群分,陳希烈跟李林甫楊國忠都走得挺近,然後又互相死掐,陳希烈先是跟楊國忠合夥掐敗了李林甫,又被楊國忠掐敗,最後跟著唐玄宗出逃,走到半路就被安祿山抓去了。

沒用嚴刑拷打,也沒有金錢美女誘惑,陳希烈直接就投降了,而且還當上了安祿山的宰相。

安祿山被郭子儀幹敗,陳希烈趕緊換上孝服投降,但是這回他可沒有上次投降安祿山那麼好的運氣了,朝廷「法外施恩」,沒砍他的腦袋,讓他回家自殺了。

不肖之子盧杞

一家父子二人,一個進了《忠臣傳》,一個進了《奸臣傳》,有唐一代,奇葩父子非盧弈盧杞莫屬了。

安史之亂的時候,盧弈堅守洛陽被俘,他歷數安祿山之罪並罵不絕口,被叛軍殺害,成為有名的忠臣。

沾了忠臣老爹的光,盧杞一路高升當上了唐德宗的宰相。這個盧杞不但沒有他老爹跟叛軍勢不兩立的忠義,反而跟平叛功臣水火不容,先是陷害了楊炎、顏真卿、嚴郢、張鎰,又逼反了李懷光。

這個盧杞後來犯罪被流放,唐德宗居然還想再度重用他,並問宰相李勉:先讓盧杞當一個小州刺史可以嗎?

李勉回答:您讓盧杞當大州刺史也可以,但是你問問老百姓答應嗎?

於是盧杞再也起不來了,死在了澧州。

有爭議的奸臣崔胤

崔胤被列為奸臣,一直讓筆者很是困惑,因為他是誅滅晚唐宦官並且死保唐昭宗的呀。當然,筆者並沒有為崔胤翻案的意思,只是筆者掌握的史料不夠全面,希望讀者諸君能補充此人的惡行。

晚唐時期,宦官已經猖獗到了可以隨時更換皇帝的地步,是崔胤幫著唐昭宗一舉幹掉了大宦官宋道弼、景務修還有宦官的同黨宰相王搏,讓所有的宦官提起崔胤的名字就哆嗦。

後來另一個大宦官劉季述造反,把唐昭宗關起來每天臭罵一頓,只給從小洞送進來一點食物,把個唐昭宗餓得直哭。是崔胤四處奔走找人幫忙,才幹掉了囚禁劉季述幫著唐昭宗復位。

仔細想來,崔胤被列為奸臣,可能是因為他當上宰相後太專權,並且跟朱溫走得太近了,連唐昭宗也知道這小子幹的壞事太多了。

而崔胤之所以跟朱溫走得太近,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神策軍還掌握在宦官手裡,每天都想著幹掉崔胤再把唐昭宗廢了。於是崔胤只好找外援,而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跟何進請董卓一樣,把野心更大的朱溫給請進京城。

朱溫一到京城,就給唐昭宗下了最後通牒:你馬上幹掉崔胤,還要把他的親信都殺掉。最後通牒上還開列了一長串名字。

直到朱溫手下的鋼刀架到了脖子上,崔胤這才知道自己請來的是怎樣一匹餓狼,他猛扇自己耳光:「賣國賊崔胤,引狼入室,賣國賊崔胤,罪該萬死,賣國賊崔胤,死得好!」

狀元奸賊崔昭緯

崔昭緯是唐僖宗時期的狀元。

看唐僖宗這個諡號,就知道李儇不是個好東西,這小子鬥雞、賭鵝,喜歡騎射、劍槊、法算、音樂、圍棋、賭博樣樣精通,就是不會當皇帝。

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宰相,崔昭緯內結宦官外結藩鎮,兩頭討好,整天就知道吃了宦官吃藩鎮,吃得腦滿腸肥。只要朝中大臣上述彈劾他,他就給藩鎮寫信,讓藩鎮給皇帝施壓,弄得連皇帝也拿他沒辦法。

但是唐僖宗拿他沒辦法,不代表唐昭宗也拿他沒辦法,唐昭宗一繼位就拿下了崔胤,先是免了他的官,然後又直接給了他最後的賞賜——賜死。

助紂為虐 柳璨

不但現在,即使是在當時,也有很多人為柳璨喊冤,認為這個柳璨是大書法家柳公權的族孫,不應該被列入奸臣名單——從這裡可以看出很多文人是只知道兔死狐悲而不顧歷史真實的。

柳璨在崔胤被殺後繼任宰相,而他做得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策劃了一場大屠殺。

那是在唐昭宗天祐二年,天上出現了怪異星象(筆者對此一竅不通,只好實錄史書「長星出太微、文昌間」),於是有一個算卦的出來說:「這種星象對皇帝和大臣都不是好兆頭,只有多殺人才能免災(算卦的該殺)。」

這柳璨一聽機會來了:「要殺就殺有名望的,這樣老天爺才會高興!」於是他開列了三十多人的重臣名單,然後全部殺掉。

柳璨的殘暴,連同樣殘暴的朱溫都看不下去了,把他綁到刑場砍了腦袋。

在劊子手大刀砍下來之前,柳璨喊出了他對自己的評價:「負國賊柳璨,早就該死了!」

柳璨臨死前的這句話,讓筆者想到現在某些人拼了老命老臉要為奸臣洗白,其實在當年,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奸臣自己,都明白自己實在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只是不明白現在的人為什麼要推翻公理和姦臣自己認定的事實,非要把黑的說成白的,這或許是要為自己未來留條後路?

相關焦點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據《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傳》載:初,三宰相就位,二人磬折趨,而林甫在中,軒驁無少讓,喜津津出眉宇間。時人竊言「一雕挾兩兔」這就是成語「一雕雙兔」的出處,正是因為李林甫深得唐玄宗喜歡,所以,在另外兩位宰相謙恭上朝時,李林甫的態度,是趾高氣揚的,像一隻老鷹同時挾了兩隻兔子。
  • 中國古代三個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
    提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那可謂是數不勝數。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那麼幾個奸詐小人把持朝政,他們的罪行被史書一一記錄,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因為這些奸臣過於著名,後人們或是從其言論,或是從其事跡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成語,有的至今還在被廣泛使用。
  • 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卻流傳至今家喻戶曉!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句詩表達了人們對忠臣的熱愛和對奸臣的憎恨,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奸臣永遠是得不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的,經歷歷史的沉澱,絕大多數奸臣都成了人們唾罵的對象,遺臭萬年。不過在絕大多數奸臣的有生之年,他們往往輝煌騰達,做出一系列驚人舉動,甚至留下了讓後人皆知的成語。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相信大家對這個成語都不陌生,也就是陰謀敗露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成語與哪位奸臣有關係嗎?其實這個成語與宋朝大奸臣秦檜有關。在明朝作家田汝成的作品《西湖遊覽志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當時秦檜與其夫人在東邊的窗戶下竊竊私語,圖謀陷害抗金名將嶽飛,最終使得嶽飛冤死。
  • 唐朝兩位宰相,名字和性格相似,兩個成語形容他們,很容易弄混
    但是,唐朝也曾出現過很多奸相,其中有兩個奸相,名字很相似,經歷類似,性格差不多,甚至形容他們的兩句成語都很相近,稍不留神就容易混淆。這兩個宰相一個叫做李義府,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他們相隔的年代並不久遠,而他們的作為,都有驚人的相似。李義府是四川人,貞觀年間著名的神童。神到什麼程度呢?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是漢語中的璀璨明珠,寥寥幾個字,便能夠道盡百轉千回的情感。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肝膽相照的故事,令人欽佩;有情有義的故事,讓人感動;生死難解的情緣,令人唏噓……這些成語分別與一位歷史奸臣有關。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 武則天的心腹寵臣李義府為什麼被稱為「人貓」
    貞觀年間,他經由開國功臣李大亮舉薦,通過策問考核而及第,補為門下省典儀。不久,李義府的文名傳入宮廷,得到劉洎、馬周的鼎力推薦,終於有幸覲見天子。當時,唐太宗欲考較他的文學功力,命他以「詠烏」為題即興賦詩。李義府不負聖望,援筆而成: 「日裡颺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 唐相「李貓」李義府到底有多狂?時人為何稱其為稱其「笑中刀」?
    李義府為何被稱為李貓?為何敢在唐高宗面前如此猖狂恣肆?李義府在這場君臣鬥之後結果如何?(一)初露崢嶸李義府自幼聰慧,「才思精密」,寫得一手錦繡文章。經多人舉薦入仕後,憑其貓抓老鼠般的真才實學步步高升,受到唐太宗親切接見,得以奉詔侍奉太子李治。
  •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在我們國家數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忠臣良將,像諸葛亮,嶽飛,文天祥等人都成為了後世所敬仰的英雄。相應地,也出現了很多令人深惡痛絕的大奸臣!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個大奸臣比較特殊,他們所犯下的惡行被總結成了成語,並流傳至今……指鹿為馬在大秦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下,秦王朝最終成功的統一了天下。秦始皇所創立的很多制度更是影響深遠。但遺憾的是,秦朝卻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
  • 中國古代臭名遠揚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有句話叫做「英雄造時勢」,古代歷史的變革,雖然有著大局所趨的走向,然而各個單獨的人物個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有好的影響,自然就有壞的影響,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遠揚的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 我國古代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我國數千年歷史上,湧現出過很多風雲人物,期間有著叱吒風雲,梟雄,匡扶朝政,殫精竭慮的忠臣,自然也免不了禍亂朝綱,結黨營私的奸臣,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昭著的奸臣,一人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
  •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聖人不把朝政交給太子反而交給李林甫?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上元節前一天(正月十四),一幫狼衛帶著石油火藥,準備在上元節當夜引燃玄元寶燈,把李隆基李林甫在內的一幫昏君奸臣全部燒死。負責皇城安全防衛的靖安司得知消息,從死牢中提出殺人犯張小敬抓捕狼衛,一場鬥智鬥勇就此展開。 靖安司如此賣力賣命的主要原因,就是李隆基(劇中稱為聖人)準備把大唐朝政全權交給右相李林甫打理。
  • 大唐職場:李林甫巧妙挖坑,引導政敵主動犯錯
    凡稱得上奸臣的,必有過人之處。李林甫任大唐宰相十九年,史書上說他「無學術,發言陋鄙,聞者竊笑。」然而,不學無術的李林甫,卻頗有心機,能將政敵玩得團團轉。李林甫沒本事打仗,所以對這些建立邊功的儒將十分忌恨,視李适之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可是,李适之乃宗室貴胄,是李世民的重孫;而且,李适之頗具才幹,曾經修築堤防,根絕水患,立下大功,玄宗為其勒石記功,並讓永王李璘書寫碑文,皇太子李瑛題寫碑額。
  • 歷史上的十大奸臣,你認識幾個?
    歷史上的十大奸臣,你認識幾個?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忠誠良將,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影響了歷史的發展;當然也有不少出了名的大奸臣,下面這十位出了名的大奸臣,你認識幾位呢?慶父春秋時魯桓公之子中國有一個成語叫「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裡的慶父就是又名的奸臣。他本是魯莊公是弟弟,因為沒能如願當上魯國國君,所以與莊公夫人合夥殺死國君子般,立公子啟方為國君,沒幾年又謀殺公子啟方而自立,當時魯國的群眾都想殺死他,所以有了這句成語。梁冀東漢時期外戚、權臣梁冀是東漢時期有名的奸臣及貪官。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而在眾多的奸臣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比較突出,讓人們把他們的事跡編寫成了各種成語,讓後人以此為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因這四大奸臣所發生的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成語是哪四個。因此人們用「口蜜腹劍」來形容他是在合適不過的了。所以這個成語也用來指那些表裡不一的人。秦檜—東窗事發秦檜,一個人盡皆知的大奸臣,陷害大英雄嶽飛,最後讓嶽飛被「莫須有」的罪名殺死,讓南宋再無良將可以禦敵。
  • 唐相李義府為何被時人稱為「李貓」?笑裡藏刀說的是他嗎?
    李義府為何被稱為李貓?為何敢在唐高宗面前如此猖狂恣肆?李義府在這場君臣鬥之後結果如何? 李義府通過特殊渠道得知消息後,抓住貶官敕書尚未下達門下省的良機,拜求別人幫忙。獲知唐高宗專寵武昭儀且「欲立為後」、卻屢遭長孫無忌阻撓後,李義府決定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將前途化為洋洋灑灑的表文,懇請唐高宗無所顧忌地立即廢黜王皇后,改立武昭儀為皇后。 李義府押對了寶。
  • 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巨奸,有一個成語就是為他量身定做
    李林甫大家評說歷史人物時,如果說到中國古代的大奸臣,可以羅列出一大串來,什麼趙高、秦檜、嚴嵩、魏忠賢、和珅等等,但是資格證書:他擁有一個量身定做的成語——「口蜜腹劍」。李林甫(?-公元752年),小字哥奴,唐玄宗李隆基朝代的著名奸相。他出身於李唐宗室,是李淵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孫。他善音律,無才學,會機變,善鑽營,「口蜜腹劍」這個成語就是他的專有名詞。唐玄宗期間,當上了宰相。
  • 中唐宰相元載深受代宗重用,為何又會被清理出局?
    從唐玄宗的天寶年間開始,大唐皇帝就開始重用所謂的「奸臣」,直到大唐帝國滅亡,這種習慣一直也沒有改變。 唐玄宗時代,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奸臣。 唐肅宗時代,皇帝一直是信任李輔國、魚朝恩這兩個死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