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洪水故事

2021-02-08 葡萄牙生命堂

(a)「吉爾伽美什史詩」泥板十一。


大約120年前,即1872年,大英博物館的George Smith在「聖經考古學會」宣讀了論文《迦勒底人的大洪水記載》(The Chaldean Account of the Deluge)。他第一次在那裡翻譯和討論了《吉爾伽美什史詩》的許多片段,尤其是「泥板XI」,其中講述了洪水的故事。這與聖經的洪水故事非常相似,其相似之處,馬上引起了研究的熱情(Heidel 1949∶1ff)。當然,正如Millard所說,「沒有巴比倫的文本,能如《吉爾伽美什史詩》「泥板XI」那樣,能提供與創世記洪水故事如此接近的資料。」(1994∶123)。


Heidel徹底的比較創世記的洪水故事,和《吉爾伽美什史詩》「泥板XI」的洪水故事,並討論了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優先級。他討論「誰依賴誰」的問題,並總結了提出的三種主要可能性∶


(1)巴比倫人借用自希伯來人的記載,


(2)希伯來語記載依賴於巴比倫語的,


(3)兩者都是同一個來源傳下來的。根據他的說法,第一種解釋是「今天的學者們不太喜歡」,而「支持第二種觀點而提出的論點的,卻舉棋不定。」


至於第三種解釋方式,Heidel認為「至少就目前而言,這種解釋可以證明與其他解釋一樣少。」(1949∶260-67)。


(b)較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洪水故事。 



眾所周知,《吉爾伽美什史詩》是更舊的原始版本的主前七世紀新亞述抄本。而裡面的洪水故事,取自一個更古老的獨立洪水故事(Tigay 1982∶第12章) )。現在,我們有了洪水故事的多個舊巴比倫版本(主前17世紀),《阿特拉哈西斯史詩》以及蘇美爾洪水故事。[14] 因此,美索不達米亞洪水傳統,比《吉爾伽美什史詩》「泥板XI」,至少早了1000年。來自烏加裡特(Ugarit)的洪水故事的一份主前14世紀抄本,「迄今為止,在美索不達米亞以外發現的,唯一的巴比倫洪水故事版本」,已經出土。(Lambert and Millard 1969: 131–33).


其他美索不達米亞文學中,也提到洪水。例如蘇美爾國王列表(Sumerian King List),列出了洪水之前和洪水之後的國王,因此將歷史分為洪災前後的兩個時代。[15]  這份國王名單,在總結了大洪水前時代為:「八位國王在這裡統治了241,200 (?) 年的五個城市」(col. i 36–38),之後講到洪水∶洪水席捲其中。洪水席捲之後,王權從天而降,就在基什(Kish)(col. i 39–42)(Jacobsen 1939∶77)。


Lambert和 Millard留意到有八份楔形文字,如「七賢人名單」,預兆和咒語之類的文字,都提到洪水前的其他國王。(1969∶25-27)


共同點和不同點。


因此,洪水傳統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有著悠久的歷史,僅憑文學為依據,以比較《吉爾伽美甚》「泥板XI」中的洪水故事和創世紀故事還不夠。將每一個美索不達米亞故事都置於洪水傳統的歷史中,在與創世記相關的歷史,討論其相互依賴和優先次序,至關重要。因此,近來進行的研究,根據文獻背後的洪水傳統以作比較。他們假設在美索不達米亞傳統,和希伯來傳統,「基本敘述都是相同的」。Cassuto在他的評論中列出了19個相似之處和16個區別(1964∶16-23)。與Cassuto不同,他參考了Lambert和Millard的1969年「阿特拉哈西斯」( Atra-Hasis),列出了七個相似之處和九個不同之處。


相似之處∶

1。有神明決定發動懲罰性洪水;

2。有一個被選中的人,被告知要建造一條船來拯救自己,家人和生物;

3。大洪水摧毀了其他人;

4。船在山上著陸;

5。派出鳥類以確定有可居住的土地;

6。故事中的英雄獻祭給上帝;

7。人類在地球上得恢復,重新開始(1977∶28-29)。


差異∶

1。美索不達米亞眾神厭倦了人類的喧囂;但而在創世記中,上帝看到了人類的腐敗和普遍邪惡。

2。美索不達米亞眾神之會,竭盡全力向人類隱瞞其洪水計劃;在創世記中,沒有這樣的證據。

3。在美索不達米亞史詩中,英雄被拯救,完全是由一個神的欺騙造成的;而在創世紀中,神從一開始就清楚地告訴挪亞,審判即將到來,只有他一個人被判斷為忠心,因此必須建造一條船 。

4。「吉爾伽美什」的船,其大小和類型,是一個巨大的立方體,甚至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神塔(ziggurat);而《創世紀》中的,則更有船的比例。

5。洪水的持續時間,在美索不達米亞和聖經記載中,有所不同。「阿特拉哈西斯」的,和蘇美爾版一樣,有七天七夜的狂風和暴風雨;「吉爾伽美什」的,有六(或七)晝夜,第七天開始下退。所有美索不達米亞的敘述,都沒有講到洪水之後,水需要多長時間消退。相比之下,創世記具有完全一致,更詳細的時間範圍:警告後7天,暴風雨和洪水泛濫了40天,然後水面停留了150天,才開始下降,接著還有一段間隔,災難開始的一年零十天後,地球變乾為止。(創7:11; 8:14)

6。在美索不達米亞版本中,船上的居民還包括領航員和工匠等;在創世記中,只看見挪亞和他的直系親屬。

7。在「吉爾伽美什」,「伯羅索斯」(Berossus)和創世記 8∶7ff中,送出鳥類的細節,完全不同;這在「阿特拉哈西斯」(如果有的話)則完全沒有。

8。「美索不達米亞」的英雄自願離開船,然後獻祭,以贏得眾神的接納。相比之下,挪亞一直待在船上,直到上帝召喚他,然後獻上實際上是感恩的祭,於是上帝祝福,毫不後悔。

9。對土地或地球的重新生長,「阿特拉哈西斯」說有一部分是神的恢復作為;但是創世記說是簡單而自然地,由倖存者自己進行的(1977∶29-30)。


「誰依賴誰」的問題


正如Lambert和Millard所說,顯而易見,差異太大,無法鼓勵人們相信「阿特拉哈西斯」與創世紀之間有直接聯繫。但顯然,兩國人民的歷史傳統都有某種聯繫。



在提出這種牽連的「一種可能的解釋」之後,即這些傳統在阿瑪納(Amarna)時期(約主前1400年)西傳, Lambert和Millard僅得出結論∶「這個問題非常複雜」(1969∶24)。


對於這「誰依賴誰」的問題,Wenham解釋說,基本上有三種方法∶(1)極簡主義者,(2)極複雜簡主義者,(3)居間的∶



1。極簡主義者認為,美索不達米亞和聖經之間的差異太大,以至於不能假定後者依賴前者。兩者都必須是早期共同傳統的獨立發展。

2。極複雜主義者認為,創世紀的編輯,實際上對美索不達米亞傳統的熟悉,他所以知道的,就像現在的形式一樣……作者似乎意識到其他古代近東思想,並故意反對或評論它們。

3.真相介於最低和最高立場之間(1987∶163)。


Kitchen認為∶


可以說,美索不達米亞有一個共同的洪災傳統,這種洪災傳統存在並以多種版本傳播。


因此,若說「希伯來人藉助於巴比倫人(或蘇美爾人),是不恰當的,反之亦然。」


Kitchen解釋說: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對一些事件,有共同記憶,所以有平行傳統,是一個更簡單,更令人滿意的答案。


然後,他指出創世記6∶9-8∶22,其60節經文「大約可能等於120行蘇美爾或阿卡德文本」:


可能是所有古代版本中最簡單,最短的版本,可能最早出現。當然不是對事件的從屬輔助的詳盡闡述。(1977∶30)。


這些傳統之間的相似之處,似乎表明了,至少對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來說,洪水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一次過的宇宙事件。Kitchen對此解釋∶


約在主前2000/1800年的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人們堅決相信,洪水歷史的發生,以至將其插入了蘇美爾國王名單中。(1977∶30)



文章原文來源:「張逸萍教授」


相關焦點

  • 大洪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共同記憶
    迦勒底人敘述的大洪水神話時代與傳說時代的分界點是大洪水,口述傳統和文字記錄的分水嶺也是大洪水。在《創世記》第1~9章提到的世界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誕生,和第12章的迦南沙漠牧人的故事之間,《希伯來聖經》講述了諾亞、方舟和諾亞的後代的故事。
  • 洪水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原創性,西方文化的影響
    恩利勒神惱怒於世人的不善,乃召開諸神會議,決定發動洪水來毀滅人類。這與《聖經》中上帝因發現人類的不義和罪惡,才用洪水來懲罰人的理由略有不同。水神恩基被認為是最具有仁慈、正義、理性和創造性的大神。於是,他將鴿子、燕子、烏鴉等鳥兒陸續放出去,見它們不再回來,知道洪水已退,乃走出方舟,來到山頂,獻上犧牲,倒上美酒,向諸神獻祭祈禱。阿特拉哈西斯意為"見到生命的人",或"最高的賢人"。天上的諸神,看到地上的人全被洪水淹死,都縮蜷在天庭,議論紛紛,傷心哭泣,此時突然聞到了祭物的香氣,就像蒼蠅一樣,都聚集到祭物上。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的農作物主要是耐鹽鹼的大麥、小麥和椰棗等。圓筒印章美索不達米亞非常複雜的王朝神話時代:在出土的16塊《蘇美爾王表》中,記錄的內容都比較相似,在大洪水之前,「天(神)降王權」在五座城市交替統治,共有八個王居然統治了24萬多年。
  • 驀的世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主要是耐鹽鹼的大麥、小麥和椰棗等。美索不達米亞地圖就在如此並不優越的土地條件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創造出來,這裡成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同時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文明的搖籃。圓筒印章美索不達米亞非常複雜的王朝神話時代:在出土的16塊《蘇美爾王表》中,記錄的內容都比較相似,在大洪水之前,「天(神)降王權」在五座城市交替統治,共有八個王居然統治了24萬多年。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就屬於前者,是其中一個及其燦爛輝煌的文明。今天,我會介紹一部分,但當然無法完全介紹完它,畢竟這是一個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幾近是世界上第一個文明—實際上還不確定,因為有一些文獻表現出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同一時間誕生的。當然,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幾乎每一個文明都誕生在大河附近。這是因為,在那段時期,人們急需水,而只有住在河邊才能夠獲得足以支撐生活的水。
  • 「文明的裡程碑,歷史的見證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繼承與創新
    不僅如此,這兩條河流並不適合航行,還會時不時的引發強烈的洪水,不可預測的洪水,加上不適於航航的特點,這兩條河流讓當時的人們又愛又恨,正是這種特性,導致了當地人不斷遭受洪水和乾旱的侵襲,至此,很多人都相信神明都是變化無常的,而能進行儀式和神溝通的祭司就是非常有用的人了。
  • 美索不達米亞:星佔學之源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一詞,源出希臘語,意為「河間之地」(兩河之間),指西亞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的兩河流域地區。這片土地今天基本上在伊拉克共和國境內。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那種認為此地是人類文明共同源頭的觀點,現今固然已經沒有什麼市場,但是就星佔學這一具體事物而言,則美索不達米亞作為共同源頭的地位,看來在很大程度上至今還未能動搖。
  •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圈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文明,可以上溯到距今六千年以前,在時間上早於埃及。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古文明的奠基者。然而他們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定居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並不是當地的土著。他們究竟來自何方?目前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還不能完善地予以說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蘇美爾人與那些居住在亞洲西南部的塞姆人不同。
  • 夠了伊拉克,我要講美索不達米亞了!
    上次講到諾亞方舟停靠在土耳其及亞美尼亞邊境的阿勒山山頂,那麼發洪水的地方在哪兒。那就從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說起吧。位於現在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人稱之為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河間之地」,聖經舊約中說的伊甸園。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丨蘇美爾人創造的「起源文明」思想體現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指位於兩河流域地區的居民所形成和發展的古老文明,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兩河」即位於西南亞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就會帶來乾旱和災荒;反之,洪水引起堤防潰決泛濫,造成大量生命與財產損失。
  • 覺色---神奇的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流域文明),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十九世紀中,亞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792,巴比倫的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bi)(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徵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成為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的典型。
  • 西亞古珠: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
    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Sumerian)、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 美索不達米亞,黃金之初
    但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文明,似乎很容易被邊緣化。好像聽到過,但是又沒什麼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要講的黃金故事,就是來自於兩河文明的早期階段。今天的主角,比上一篇提到的圖坦卡蒙陵墓的黃金寶藏,早了1000多年。在講黃金寶藏故事之前,我先簡單普及一下,兩河文明對我們人類歷史的貢獻。
  • 西亞古珠-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
    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為世界發明了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個城市,編制了第一種法律,發明了第一個制陶器的陶輪,制定了第一個七天的周期,第一個闡述了創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話。至今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遠古文字記載材料(泥版)。世界文明如果有一個起點,可能就是美索不達米亞。那是遠遠早於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國的文明。
  • 黃金的魔力100歐元金幣系列故事第一集:美索不達米亞的黃金
    這些文化中的第一種是美索不達米亞:「兩河之間的土地」,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人類早期歷史上一些最重要的發展發生在這裡。在 美索不達米亞的黃金硬幣採用了傳說中的統治者是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約公元前640-562)戴冠角的肖像。根據舊約中《但以理書》的記載,尼布甲尼撒豎起一個巨大的金色雕像,使他的臣民們彎曲膝膜拜。
  • 美索不達米亞——01. 蘇美爾文明
    古希臘人把這兩條河流之間的土地叫做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目前我們可以考證到的最古老的文明就誕生在這塊土地上。如果從波斯灣的入海口開始沿河向上,再拐個彎,連同其西面的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習慣把這塊土地叫做「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因為這裡和周圍的沙漠、山地不同,是可以收穫莊稼和牧草豐茂的地方,可以過上相對富庶的生活。
  • 西方藝術史 美索不達米亞
    在東部的小亞細亞平原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自北向南匯入波斯灣,而夾在這兩條大河之間的地方,我們中國人一般稱為「兩河流域」或「河間地區」,但這裡更美麗和響亮的名字則是希臘人給它起的:「美索不達米亞」。美索不達米亞佔地很廣,大致相當於今天伊拉克的全境。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經區域由於河水澆灌而成的肥沃土地使這裡成為了一個讓人夢寐以求的寶地。
  •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日常生活
    隨著蘇美爾文明的開始,美索不達米亞的日常生活開始發生變化,在城市和大城鎮發展之前,人們住在小村莊裡,大多數人打獵和採集,工作和日常生活沒有太多變化,隨著大城市的發展,情況發生了變化,有各種各樣的工作和活動,雖然許多人仍在農村務農,但在城市裡,一個人長大後可以從事許多不同的工作,如牧師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藝術
    古巴比倫伊斯塔門復原圖這一個個文明擁有著固若金湯的城池,繁花似錦的文化,但它們地處歐亞大陸中央,而這裡似乎註定與戰亂無法分離,正是在這硝煙戰火中,美索不達米亞,這一個悲情的名字締造了人類文明奇蹟中一束絢麗綻放的鮮花
  • 文明曙光——美索不達米亞
    而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亞述形成了以亞述城為中心的國家,開始了早亞述時期。又稱阿淑爾城邦時期。阿淑爾城邦的居民最初為印歐語系的胡裡特人,後來塞姆語系的阿卡德人等進入此地,他們逐漸與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亞述人。其語言為阿卡德語之亞述方言,文字為楔形文字。當阿卡德王國與烏爾第三王朝強盛時,亞述受它統治。公元前2006年獲得獨立。阿卡德人屬於閃米特人的一支,並非蘇美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