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星佔學之源

2021-02-13 Dracula星盤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一詞,源出希臘語,意為「河間之地」(兩河之間),指西亞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的兩河流域地區。這片土地今天基本上在伊拉克共和國境內。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那種認為此地是人類文明共同源頭的觀點,現今固然已經沒有什麼市場,但是就星佔學這一具體事物而言,則美索不達米亞作為共同源頭的地位,看來在很大程度上至今還未能動搖。

美索不達米亞

在一些通俗性讀物中,美索不達米亞的名聲似乎不及巴比倫( Babylon )來得響亮。也有人認為這兩者似乎是一回事。其實,美索不達米亞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即古希臘人所說的「河間地」),當然也常籠統地用它來代指這片土地上的古老文明;而巴比倫則既是兩個王朝的名字,又是一座城池的名字,同時也常被籠統地用來代指兩河流域土地上的古老文明,還被用來泛指不同時代活動於這片上地上的民族——這會引起不少混淆 。

美索不達米亞可以算得上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多民族政治舞臺。許多民族徵服過這裡,許多強盛的王朝在這裡如日中天,最後又土崩瓦解。幾千年間,這裡的人們真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六千多年前——約公元前4300年。那時蘇美爾人(Sumerians )已活動於兩河流域的南端,人類最早的文明就在這裡誕生。另有一些考古發掘甚至表明這一文明能上溯到約公元前5000年,1946 年開工挖掘的埃利都(Eridu )遺址就被認為是證據之一。學者們現在相信,保存在《聖經》裡的關於創世和大洪水的古老傳說都是源於蘇美爾人的;而這又與保存在泥版上、現已被釋讀出來的蘇美爾人關於埃利都的傳說聯繫在一起,因為其中有這樣的記載:

所有土地都成為一片汪洋。之後就建立了埃利都。

當然,洪水之事的真實性是另外一個問題。

創世和大洪水

在西方學者的著作中,蘇美爾文明從發端直到約公元前2900年,通常都被稱為「史前史」。從公元前2900年開始,則稱為「蘇美爾早王朝」時期,這一時期為時頗短,不久之後,蘇美爾人的北鄰阿卡德人(Akkadians )向南入侵並徵服了蘇美爾各城邦。約公元前2370年,著名的薩爾貢一世(Sargon I)統兩河流域南部, 建立起阿卡德王朝,持續到約公元前2300年而亡。文化相對落後的阿卡德人吸收了蘇美爾的楔形文學、蘇美爾語中的許多詞彙,還有書寫工具——泥版與蘆葦,用蘇美爾文寫記阿卡德語,為後世留下了大量歷史文獻,包括星佔學文獻在內。在阿卡德王朝衰亡之後的很長時期內,阿卡德文字一直是兩河流域地區的主要文字,甚至成為近東各國外交上的通用文字。

阿卡德王朝亡後,又經歷一段異族人侵的混亂時期,接著蘇美爾人有一次短暫的復興,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100一前2000年),烏爾城(Ur)成為整個帝國的首都。

蘇美爾文明

接下來,「巴比倫」之名才正式登場。巴比倫,在阿卡德語中意為「神之門」,原為一城邦,後來成為「古巴比倫王朝」的王都,遺址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約90公裡處。古巴比倫王朝之第六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帝王漢謨拉比( Hammurabi)於公元前1758年大振軍威,統一了兩河流域地區。他頒布了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法典》, 鐫刻在一根3米高的石柱上。《法典》使漢謨拉比名垂千古(連那根刻著《法典》的石柱,歷盡劫波,至今仍保存在巴黎盧浮官),漢謨拉比則使巴比倫的名聲傳遍四方。

古巴比倫王朝持續至公元前1531年,此後美索不達米亞一度處於卡西特人(Kassite )統治之下。此時亞述人(Astann),已經崛起,不久成為巴比倫的主人,在兩河流域地區開始了長達近千年的「亞述帝國時期」。在此期間巴比倫曾多次反抗以謀求獨立。強悍的亞述軍隊和殘酷的四方徵戰使這段歷史充滿血醒味。亞述帝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作為的名王亞述巴尼拔( Ashurbanipal)於公元前669年登上亞述王位,為挽回帝國昔日的光輝,他窮兵黷武盡力徵伐。公元前662年遠徵埃及,將埃及首都、歷史名城底比斯夷為平地;公元前646年攻克巴比倫城,使得老大帝國的迴光返照看起來競像是「中興」光景。

古巴比倫

轉眼到了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的末日來臨,尼尼微在巴比倫與米底(Medes)王國聯軍的兵鋒下化為廢墟,美索不達米亞開始了「新巴比倫王朝」時期(公元前611一前540年)。由於這一王朝系由居於蘇美爾一阿卡德故地的迦勒底人(Chaldaean ) 所建,故又得名「迦勒底王朝」。後面這個名稱在後世更為響亮,因為這個短短的王朝卻是星佔學大放異彩的時代。他在巴比倫城中所建馬杜克(Marduk)神廟內的塔廟就是《舊約》中所說的「巴別塔」(Babel,即「通天塔」);而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又正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取悅於他的米底王妃而建的。這些行事,連同他宮中那些通天通神的神秘星佔學家,足以使他成為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

強盛的迦勒底王朝也只是曇花一現,兩河流域地區不久又處在波斯人的統治之下(公元前539一前331 年)。美索不達米亞現在既已成為幅員遼闊的波斯帝國的一部分,它的星佔學也開始向周邊擴散。隨著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的崛起和他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東徵,龐大的波斯帝國又在轉瞬間土崩瓦解,公元前331年他勝利進人巴比倫,這標誌著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希臘化」時代的開始。亞歷山大萬裡長徵之後,又回師巴比倫,公元前323年他以33歲的英年染疾病逝於巴比倫城中。

空中花園

就研究美索不達米亞星佔學而言,塞琉古王朝時期是特別值得注意的。在此期間,雖有希臘與波斯的長期統治,但是巴比倫一亞述文明作為一種較高的文化成分,依然繼續存在並對周邊產生著很大影響。近百年來的考古學發掘和研究已經清楚地揭示出:在塞琉古王朝時期,有一個高度發達、令現代人驚嘆不已的數理天文學體系存在於美索不達米亞——它的起源和形成當然還要更早得多。現今已發現的巴比倫星佔學一天文學原始文獻(泥版文書)。絕大部分屬於這一時期。 而我們在前面已經指出過,之所以要發展這些數理天文學體系,是因為星佔學活動需要這種體系作為工具。正是在塞琉古王朝時期,隨著異族統治帶來的多種文明的撞擊和交融,作為星佔學家的迦勒底人將「迦勒底星佔學」廣泛傳播到中近東和歐洲各地。

古代巴比倫人是信奉多神的,有些最基本的神來自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但也有些重要的神來自別的民族,同樣得到巴比倫人的崇奉。我們這裡只談與星佔學關係較為密切的諸神,以及他們與天象之間的關係。

古巴比倫壁畫

首先要提到安努(Anu)、恩利爾(Enlil)、埃阿(ea.又常作Enki)三神。安努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天之神,他的祭祀中心在烏魯克城(Urnk )。恩利爾本為風與權力之神,從蘇美爾早王朝時期開始,他長期成為美索不達米亞諸神之首,祭把中心在尼普爾城(Nippur)。上述兩城皆為美索不達米亞考古學中的重要遺址,先後出土大量與此兩神有關的文物。

關於埃阿神,現代人知道的更多一些。他是水與智慧之神,又是巴比倫城的主神馬杜克的父親。在巴比倫史詩《上界》(原文的拉丁轉寫為Enurna Elish,字面意思是「在最高處之時」)所述神話中,埃阿用咒語法術殺死了他的父親——原因是父親企圖將埃阿及眾兄弟殺光;父親被殺後母親發誓為夫報仇,埃阿及眾兄弟(也都是神)惶懼無計,乃求埃阿之子馬杜克出場,馬杜克神力無邊,殺死了祖母,且將她的屍體撕成兩半,一半造成天,一半造成地;馬杜克又與埃阿一起用血造成人類;最後是馬杜克被眾神奉為至高無上之神。這個殘酷血腥的神話真實寓意何在,是西方神話學家們很有興趣討論的課題之一。

天神安努

安努、恩利爾、埃阿三神在天空中各自管領著一些星群。這方面的情況可以通過一份出土文獻獲得頗為詳細的了解。在已發掘出來的泥版文書中,有一種約成於公元前700年的作品,系綜合了此前的星佔學一天文學知識而成的綱要性文獻,故不妨就簡稱之為《綱要》(西方著作中習慣以此件開頭一詞作標題,拉丁轉寫為: MUL. APIN )。《綱要》有一種版本上署有明確年份, 由推算可知為公元前687年,發現於亞述城遺址;另一種版本則註明「錄自巴比倫」。《綱要》中載有如下內容的表:

恩利爾: 33顆星

安努:  23顆星

埃阿:  15顆星

以及關於這些星相互之間位置的指示。除了個別例外,屬於安努神的諸星都分布在赤緯士17°的環帶之內;而「恩利爾之路」的諸星在此環帶之北;「埃阿之路」的眾星則在其南。

順便可以提到,上述《綱要》中還載有36顆恆星初見於地平的日期表,另有一些表指明此36星(有些是星座)中某些初升時另一正因周日視運動而隱沒不見。通過考察有關三神之星及36星的各種表,研究巴比倫星佔學一天文學文獻的專家如貝措爾德( C.Bezold)、庫格勒(F.X.Kugler)、沃爾登( B.L.van der Waerden )等人已經辨認出了許多巴比倫人的星座。《綱要》中還載有一種恆星與時刻的對照表,藉助於一份由當時星佔學家留下的信件,可知這種表能用來確定交食時刻。

太陽神沙瑪什

在古代巴比倫人那裡,日、月也各有其神。日神名沙瑪什( Shamash), 是公正之神,月神名辛(Sin), 有時也被尊為「天空之主」。巴比倫人常在一些天文表或其他銘刻中雕上這些神的形象,比如有一件這種作品,年代約在公元前870年,上有日神沙瑪什,御高冠,坐於其神龕中,他面前置有大型的日輪象徵物;而一位祭司和一 位女神正在接引一位王者來到他面前;在日神的頭部上方,懸掛著三個象徵物,依次代表日神、月神和金星女神伊什塔爾( Ishtar)。日神通常被作為正義的化身,是最公正的仲裁者,君王們都喜歡在那些誇大其辭的煌煌典誥中攀引沙瑪什,以示自己公正無私,比如漢謨拉比王的《法典》緒言中給自己安了幾十種榮耀的頭銜和稱謂,其中有一項就是「聽沙瑪什話的人」。月神辛的地位也很尊貴,因為在黑夜中,月亮的光芒壓倒群星,所以月神被視為「顯示天與地」之神,漢謨拉比稱自已是「辛創造的人」。

至於金星女神伊什塔爾,意蘊更為豐富。她原是古代塞姆人(Shem)的戰爭與愛情女神,與她對應的蘇美爾人的女神是伊南那(inanna)。在神話中,伊什塔爾是安努神的女兒。美索不達米亞的許多許多古代名城如尼尼微、亞述等都有自己崇奉的伊什塔爾女神。這位女神是美豔的,妖魔曾為她的姿色所傾倒;她有事忌刻乖戾的,能夠「讓你的妻子在你的面前投入敵人的懷抱」;她神通廣大,曾進入陰間冥府(蘇美爾神話中有《伊南那降至冥世》,阿卡德神話中則有《伊什塔爾降至冥世》)。在蘇美爾一阿爾德神話中,這位戰爭與愛情女神及其丈夫有許多故事。古代巴比倫人相信五大行星各有其神,也都加以崇奉,但金星女神看來在其中佔有相當特殊的地位。

金星女神伊什塔爾

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星佔學首先是為帝主們的統治服務的——在古代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找不出什麼例外。而星與神之所以會有密切的關係,還能找到更深層的思想背景。 古代巴比倫人篤信「王權神授」之說,帝王們總是宜稱他們的統治權是諸神授予的(而這些神所管領、所代表的眾星則通過預示吉兇來幫助他們的統治),因而至高無上,天經地義, 惟我獨享。這可以引用寫成於距今約3800年前的文獻——《漢謨拉比法典》作一個極好的例證,《法典》緒言開頭就明確陳述「王權神授」理論:


      當至高的安努、眾神之王,和恩利爾、天地之主、國土命運的主宰,將全人類的統治權授予埃阿神之長子馬杜克,使他顯赫於眾神;呼喚巴比倫崇高的城名,使它出眾於萬方,並為馬杜克在此城中奠定地久天長之王權。彼時,我,漢謨拉比,虔誠敬神的君王,為使國中正義出現,邪惡消亡,強不凌弱,我像太陽一樣升起於民眾之上,給國家帶來光明。安努與思利爾為了民眾的福祉,呼喚了我的名字。我是漢謨拉比,恩利爾選中的牧

漢謨拉比法典(局部)

在陳述了282款法律之後,漢謨拉比又攀援諸神,對違法者進行詛咒和威嚇,其中安努是「我任期的任命者」,恩利爾是「擴大我王權的神」,埃阿是「延長我生命的神」,沙瑪什是「我所信任的君主」,辛是「創造我的神」,伊什塔爾是「為我準備武器的女神」,等等。 這些都是那個時代流行的觀念。比如在一種稱為《王表》的泥版文書文獻中(有一種版本恰好約略與漢謨拉比同時), 常可看到關於古代王統和諸王的記敘,其中「洪水以前」有八位屬半傳說性質的統治者,「洪水以後」則是「王權來自天上」的諸王了。

古代的種種星佔學說及星佔活動,極而言之,本質上就是一種通天巫術。這種旨在溝通上天與人世的巫術,對於古代專制王權的確立及保持,是頭等重要大事。對此張光直有過很好的論述:

通天的巫術,成為統治者的專利,也就是統治者施行統治的工具。「天」是智識的源泉,因此通天的人是先知先覺的,擁有統治人間的智慧與權利。統治階級也可以叫做通天階級,包括有通天本事的巫現與擁有巫觀亦即擁有通天手段的王帝。事實上。王本身即常是巫。

波斯王朝

那麼帝王們依靠怎樣的機制而成為先知先覺者?上天的知識又怎樣體現?對此本書作者曾就古代中國的情形作過研究: 

答案既簡單又明顯:靠天學。各種星佔著作中的大量佔辭,就是上天所傳示的知識,其中有著關於戰爭勝負、王位安危、年成豐歉、水早災害....幾乎一切古代軍國大事的預言。曆法以及與此有關的各種數術,歸根結蒂也有著同樣的性質和功能。掌握著星佔曆法等奧秘的巫現——重、黎、羲和、巫鹹,以及作為他們後任的古代天學家——就是先知先覺者, 他們服務於某帝王,就使該帝王獲得了統治的資格和權利。

這雖是就古代中國的情形而言的,但這種情形在古代「東方式」專利王權中普遍存在,巴比倫也不例外。

巴比倫軍國星佔學最有代表性的文獻。可以舉前面已經提到過的《徵兆結集》為例。一項所謂 「徵兆「(omen),由觀察到的天象以及該天象的星佔學意義組成,舉一個較早期的徵兆實例如下:

若金星在二月(Ainu月)出現於東方,大、小雙子星環繞著地。且此四星連同金星皆晦暗不明亮,則埃蘭(Elam)王將患病而亡。

《徵兆結集》由70餘塊泥版組成,包括7000餘項徵兆。它很可能寫成於公元前900年之前,而此後被廣泛引用。對於此類徵兆還可再稍微舉幾例:

若金星移近天蠍座。將有不可抗拒之大暴風雨襲我國圖。暴鳳雨之神阿達德(Adad)以他的傾盆大雨、水神埃阿以他的無盡水源,灑向大地。

若火星變暗,未來大利而吉;變亮,則不利而兇。

若某行星之亮度凌駕眾星,連恆星都顯得遜色的話,那將有一國君王掃蕩六合,統一天下

這類星佔文獻有時被西方學者稱為「徵兆星佔學」( omenastrology )。

徵兆星佔學的運作機制是這樣的:比如某位亞述國王想要知道幸運吉利之星何在,宮廷星佔學家就去觀天,並將觀察所得的星象與舊有的徵兆系列進行參照,然後他以信件的形式寫一份報告上呈國王,匯報所見之天象以及該天象所兆示的意義。這類書信報告的泥版文書原件留下了不少(寫於公元前722一前612年之間的),其中包括恆星表、圓形星空圖,以及許多構成《徵兆結集》的內容。舉一例如下,這是宮廷星佔家寫給亞述巴尼拔王的報告:  

 ....榮耀屬於國王!尼布(Nebo,水星之神)與馬杜克將降賜恩惠於陛下。偉大的諸神將賜陛下千秋萬代龍體安康、聖心歡悅此前臣曾奏聞木星情況,謂木星在天秤座(即zibanitu天區)內安努神的道路上大放異彩。因新月之角消失時木星沉於地平線之下,無法觀測。...茲特再次稟告陛下,因木星運行遲緩,目前仍未能觀測...木星尚處在天種座諸星的下方....

觀星

      這類徵兆星佔學早在古巴比倫王朝及亞述王朝時期就已盛行。

有的學者認為,這類徵兆星佔學(也就是本書導論中所定義的軍國星佔學)是完全不依賴於黃道十二宮( zodiacal signs)的,依賴黃道十二宮的生辰星佔學直到迦勒底王朝時期方始萌芽。在我們上面所引的例證中,已經出現了一些黃道十二宮的名稱,如天秤座、天蠍座等,但這可以視為早期的星座名稱及劃分,與黃道十二宮體系的形成不能等量齊觀。

古巴比倫王朝和亞述王朝時期的宮廷星佔學家們可以說是開啟了西方世界此後由星佔學家供奉宮廷的傳統,這種傳統直到17世紀之後才趨於消歇。但是巴比倫宮廷星佔學家的名字,載於文獻而得以保存至今的,最早也只是亞述王朝的以薩哈頓( Esarhaddon,公元前681一前668年在位)、亞述巴尼拔(公元前669一前627年在位)兩王宮廷中的若干人。供奉於以薩哈頓王宮廷中的星佔學家有如下諸人:

阿古拉努( Akkullanu )

巴拉西( Balasi)

伊什塔爾·舒默裡西( lshtar-shumersh)

納本·阿丁舒(Nabun-adinshum)

納布·黑裡巴(Nabua-heriba)

在亞述巴尼拔官廷中的有:

阿達德·舒默蘇(Adad-shumusur ) 

麥·伊什塔爾( Mar-Ishtar)

貝盧·賽伊布( Belu-shezib )

其中麥·伊什塔爾即前面所引致亞述巴尼拔王書信報告的作者。

這些星佔學家在宮廷中當顧問,解答國王的各種問題。他們的工作、研究場所,就環布在埃阿神之廟周圍。以薩哈頓王即位之初,曾指令他們為他推算,何時為重塑諸神神像及重建諸神聖殿的最佳時刻?他也向星佔學家垂詢更為個人的事務,比如即將發生的交食是否對他有危險?甚至有何時是王子前來叩見自己的吉時這樣的問題(他顯然記得先王有被子孫謀殺的慘例)。

相關焦點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就屬於前者,是其中一個及其燦爛輝煌的文明。今天,我會介紹一部分,但當然無法完全介紹完它,畢竟這是一個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幾近是世界上第一個文明—實際上還不確定,因為有一些文獻表現出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同一時間誕生的。當然,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幾乎每一個文明都誕生在大河附近。這是因為,在那段時期,人們急需水,而只有住在河邊才能夠獲得足以支撐生活的水。
  •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圈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文明,可以上溯到距今六千年以前,在時間上早於埃及。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古文明的奠基者。然而他們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定居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並不是當地的土著。他們究竟來自何方?目前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還不能完善地予以說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蘇美爾人與那些居住在亞洲西南部的塞姆人不同。
  • 美索不達米亞洪水故事
    [14] 因此,美索不達米亞洪水傳統,比《吉爾伽美什史詩》「泥板XI」,至少早了1000年。來自烏加裡特(Ugarit)的洪水故事的一份主前14世紀抄本,「迄今為止,在美索不達米亞以外發現的,唯一的巴比倫洪水故事版本」,已經出土。(Lambert and Millard 1969: 131–33).其他美索不達米亞文學中,也提到洪水。
  • 西方藝術史 美索不達米亞
    在東部的小亞細亞平原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自北向南匯入波斯灣,而夾在這兩條大河之間的地方,我們中國人一般稱為「兩河流域」或「河間地區」,但這裡更美麗和響亮的名字則是希臘人給它起的:「美索不達米亞」。美索不達米亞佔地很廣,大致相當於今天伊拉克的全境。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經區域由於河水澆灌而成的肥沃土地使這裡成為了一個讓人夢寐以求的寶地。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的農作物主要是耐鹽鹼的大麥、小麥和椰棗等。美索不達米亞地圖就是在如此並不優越的土地條件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創造出來,這裡成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同時也是古希臘、古羅馬西方文明的搖籃。小結: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是一部土著和外來民族侵略與融合的歷史。
  • 美索不達米亞,黃金之初
    珠寶工匠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在蘇美爾人那裡,珠寶工匠的保護神是智慧神。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的珠寶行業裡,已經具有了名家、名品的概念。珠寶工匠的名字頻繁地出現在商業文件中。
  • 覺色---神奇的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流域文明),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十九世紀中,亞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792,巴比倫的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bi)(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徵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成為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的典型。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藝術
    古巴比倫伊斯塔門復原圖這一個個文明擁有著固若金湯的城池,繁花似錦的文化,但它們地處歐亞大陸中央,而這裡似乎註定與戰亂無法分離,正是在這硝煙戰火中,美索不達米亞,這一個悲情的名字締造了人類文明奇蹟中一束絢麗綻放的鮮花
  • 驀的世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驀的世界歷史愛好者地理位置美索不達米亞是古代希臘人對「兩河流域」的稱謂。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主要是耐鹽鹼的大麥、小麥和椰棗等。美索不達米亞地圖就在如此並不優越的土地條件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創造出來,這裡成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同時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文明的搖籃。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丨蘇美爾人創造的「起源文明」思想體現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指位於兩河流域地區的居民所形成和發展的古老文明,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兩河」即位於西南亞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美索不達米亞文字早在公元前30世紀初期,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產生了西亞最早的楔形文字,因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人被稱為蘇美爾人,所以這種文字就被稱為「蘇美爾語」。
  • 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意為「(兩條)河流之間的地方」,這兩條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在兩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產生和發展的古文明稱為兩河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 西亞古珠: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
    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Sumerian)、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 「文明的裡程碑,歷史的見證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繼承與創新
    植物採集階段的社會秩序是比較相對平等主義的,而在美索不達米亞人生活的時期,奴隸制度就已經產生了,而且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階級之間的差距。美索不達米亞的城邦時代在公元前兩千年結束,也許是因為乾旱或者是河道的改變導致了遊牧民族的大量入侵有關,這些入侵者開始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文明和都市,並開始蓬勃發展,與美索不達米亞城邦相似,他們同樣建造有屬於自己的廟宇、文字,以及神話故事。
  • 西亞古珠-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
    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是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Sumerian)、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 看5張衛星地圖,「欣賞」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果然是風水寶地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即「兩條河流中間的地方」,而這兩條河就是中東有名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都發源於土耳其東部的山脈和高地,隨後幾乎平行向南流入波斯灣,沿兩岸形成的衝積平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
  •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日常生活
    隨著蘇美爾文明的開始,美索不達米亞的日常生活開始發生變化,在城市和大城鎮發展之前,人們住在小村莊裡,大多數人打獵和採集,工作和日常生活沒有太多變化,隨著大城市的發展,情況發生了變化,有各種各樣的工作和活動,雖然許多人仍在農村務農,但在城市裡,一個人長大後可以從事許多不同的工作,如牧師
  • 文明的搖籃——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百科知識      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流域——蘇美爾地區(中下遊地區)。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巴比倫的所在,在今伊拉克共和國境內。這一帶遠古時期居住著許多種族,是乾旱區域,但下遊土地肥沃,很早就發展了灌溉網絡,形成以許多城市為中心的農業社會。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尼亞北部叫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美索不達米亞是亞洲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另外兩個發祥地是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和印度河流域。      蘇美爾語是一種孤立語言,它不與任何其它已知語言相近。
  • 夠了伊拉克,我要講美索不達米亞了!
    位於現在伊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人稱之為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河間之地」,聖經舊約中說的伊甸園。希特---薩馬臘一線就是美索不達米亞南北的分割線,希特---薩馬臘一線北部,多山而植被豐富,最初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後因此名稱用於稱呼兩河整個流域,便以在北部建立起來的亞述帝國的威名而命名北方為「亞述」。
  •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動物
    與今天相比,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自然環境和動物種類都有變化,下面就對後者進行簡要介紹。和許多其他早期人類文明類似,兩河流域最早馴化的動物是狗,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1000年,它們協助人類捕獵其他野生動物,許多雕刻、圖畫、護身符都有套有項圈的狗的形象,狗還被視為保護者、治療者和眾神的同伴。
  • 馬爾丁:美索不達米亞的永恆城市
    美索不達米亞被稱為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肥沃土地。在這個擁有無數文明的土地上,歷史上已經建立了許多城市。馬爾丁建立在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土地上,數千年來也承載著各種文明。它具有多元文化,多宗教,多語言和多種族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