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明智的帝王,必須要學會任用賢才,這一方面李淵可算是個行家
一個人就算是有再大的本事,憑藉一個人力量也是幹不成什麼大事的。他們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學會招攬人才,使得很多賢能之人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李淵在這件事上可是做得十分好的。在唐朝建國之前他就搜羅了很多人才留為己用,在建國之後,他沒有像後代的皇帝朱元璋那樣大殺功臣,而是將大多數的功臣都安置地好好的。因為唐朝才剛剛建立,需要用人的地方還有很多。
當時李淵手下其實大部分人都還是原來隋朝的臣子,還有不少事原來北周王朝的後裔,李淵並沒有選擇難為他們,而是一直善待他們。這樣一種寬厚的做法不僅讓這些人更加死心塌地的為唐王朝服務,也讓百姓們看到了李淵是一位多麼仁愛的皇帝。其實李淵也是有些忌憚這些人的勢力的,只是現在朝局尚未穩定,自己急需各種人才來幫助自己坐穩江山。
提到那些被李淵重用的臣子,那不得不說的便是劉文靜。劉文靜可算得上是個開國功臣了,當初就是他一直勸說李淵父子應當儘快發兵起義,是時候將隋朝取而代之了,這才有了如今我們所知的唐高祖。當時李淵本是沒有想過要走上這樣一條道路的,說起來隋煬帝還是他的表親,至於隋朝的獨孤皇后對他還有養育之恩。正是劉文靜細數隋朝的種種弊病,深夜還與李淵長談,這才使李淵下決心要起兵抗隋。這劉文靜不膽口才了得,還是個靠譜的軍事人才。
在前期李淵與隋軍和農民軍的徵戰中,劉文靜充當的是一個軍師的角色。也正是因為他的謀略,才使得李淵能夠大大提高了勝率。在唐朝建立之後,李淵將劉文靜以及裴寂等人統統封為了一等功臣。只是在眾多功臣中,劉文靜還是有些特殊,因為他不僅為李淵出謀劃策,他還是李世民的知心好友。當時的太子之位人選並不是李世民,李淵知道劉文靜這個人實在是太有才了,若是這樣一直輔佐李世民,難保他來日不會謀奪太子之位。于是之後李淵還是忍痛將劉文靜除去了。
還有一個人,是劉文靜多年好友,他的命運就要好得多了。裴寂作為從徵戰之初就跟隨李淵的人,他的地位在李淵心中可是很高的。當年劉文靜苦苦勸說李淵起義,可要不是有裴寂在背後暗暗幫助,李淵也不會答應的這麼爽快。當時裴寂還是隋朝的一名官員,當他聽聞好友說李淵對於起義之事還有些猶豫,於是他便設了一計。裴寂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從宮中帶出一些宮女,前去拜訪李淵。當晚他便將李淵灌醉,然後讓宮女們溜進了李淵的屋子。在當時,朝中官員是不準讓宮中女子服侍過夜的,要是犯了這種忌諱,嚴重的可能要被處死。
等到第二天李淵醒來時,裴寂便假裝嚴肅的說李豔昨晚醉酒,強行將隨從他的幾個宮女拉進了自己的房間。李淵這時連連嘆氣,這時已無退路可走,他只能同意發兵對抗隋朝了。等到李淵登上帝位之後,裴寂還幫他處理了很多關於政策頒布的問題。為唐朝立下如此大的功勞,李淵將他視為自己的至交。到後期為了表達自己的敬重,還讓自己的兒子去了裴寂的女兒,與裴家結了親。陳叔達也是李淵曾經十分看重的一個人才,他原是隋朝的舊臣,但其實早已不滿隋朝的統治了。在李淵帶兵攻打隋朝城池時,陳叔達主動將城池獻給李淵。
最開始見到這個人的時候,李淵對他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感,他認為陳叔達是一個輕易背主求榮的人。只是交談幾次過後,他才發覺原來陳叔達是一個文採了得,心懷天下得正人君子,這樣一來陳叔達很快就成了李淵手下很重要得謀士。在唐朝建立之後,陳叔達更是做了很多大事。李淵當時執意要理李建成為太子,而太子和齊王二人素來與李世民都有很大得矛盾,於是太子仗著自己的身份屢次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得壞話。李淵對這個兒子也是十分信任的,聽他說到李世民的種種惡行,李淵打算馬上下旨懲罰他。
李建成走後,陳叔達剛好前來求見,當他知曉此事的來龍去脈之後,他馬上勸阻李淵不可如此行事。他一再列舉出李世民的種種好處和民眾們對李世民的一致好評,李淵這才作罷。就連之後李世民將太子刺死,也是陳叔達對李淵一番慷慨陳詞才使得李淵免了李世民一死,還同意立他為太子,這才有了之後的唐太宗。由此可見,李淵身邊的這些賢才都在不同的時期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他也算是一個很會籠絡人心的人了,將這麼多的人聚在了自己的麾下,這也才有了唐朝之後的安定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