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2020-12-21 今古歷史軒

漢唐盛世,在千年來的歷史之中,一直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焦點。尤其是唐朝,因為此時科技的發展水平比漢朝高得多,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

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一:李家家風如此

在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而他們手下的將領要麼被殺,要麼就是被李世民收編。但是他們的妻子的結局卻是比較唏噓的。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原本可以成為唐朝的皇后,享受子女雙全的快樂,但在李建成死後就不一樣了。李建成的兒子被李世民全部處刑,剩下的女兒雖然沒被牽累,但也被李世民半軟禁在家中。

而此時的鄭觀音雖然年紀還不到三十歲,但是因為家中是名門望族,所以李世民不希望在他們的心中造成惡劣的影響,就沒有對鄭觀音下手。此後他採納了謀臣的建議,滿足了鄭觀音的心願,讓她搬出了太子府,安然度過了下半生,死後和李建成合葬了一起。

但是李元吉的妻子就沒有這種好運了。據《唐史》記載,楊氏原本是隋朝宗室的後裔,之後在戰亂之中被李元吉所看中,便納為了妻子。在李元吉死了之後,李世民對她就沒有自己大哥的妻子那麼客氣了。反而是毫不客氣的將其納入後宮中,並且還讓她生了個孩子。依照史書中的記載,這個時候的楊氏深受寵愛,可惜到最後要給名分的時候,李世民被大臣勸阻。直到最後,李世民都沒有讓楊氏得到一個名分。

雖然在目前看來,這種做法不太道德,也說不上很明智。但是這卻是和李家的家風有關的。據《唐史》記載,李家出身於關隴軍事世家,在隋朝時期,這裡可以算是靠近邊境的地方。而在邊境之地,鮮卑、漢,兩個地方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居住。比如說李淵和李世民的母親,都是鮮卑人出身。自然李家在潛移默化之中,也有了鮮卑的習慣。

對於遊牧民來說,兄終弟繼,父死子繼,這些根本算不上什麼了不得的事。對他們來說,只要女性還健康,可以生育孩子的話,那麼轉嫁給親戚並不是難為情的事。比如說王昭君,在前往匈奴聯姻之後,自己的丈夫死了。但是她又受不了嫁給自己的兒子的習俗,於是要求回到朝廷,卻被"從胡俗"給帶了回去。那麼在長久以來的風俗演變中,李家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二:李淵已經完全沒有影響力

所以李世民能夠取走自己的兄弟妻子,在當時算不上什麼大事。那麼為什麼,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不願意將李淵殺死,直接稱帝。而是要等李淵"自願"將皇位讓給他呢?要知道此時的李世民,除了名義上不是皇帝之外,其他地方早就按照皇帝的標準來了。

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為按照當時李世民的勢力來說,李建成完全就不是他的對手,甚至李淵也比不上他。無論從軍功還是個人聲望來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都達到了巔峰。同時李世民在外徵戰多年,自己在軍中也是頗有威望。在擁有了權力之後,李淵根本就沒有了反抗他的能力。士兵們都站在了李世民這一邊,而文官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更別說其中大多數都是李世民的親信。

這個時候李淵的兒子們,能夠和李世民競爭的兩個人已經死了。李淵本人還有什麼選擇呢?這個時候能傳位的人,也只有李世民一個了。再加上李淵被變相軟禁,朝廷中的大小事實際上都是李世民來處理,李淵也就是頂著個皇帝的名聲罷了。李世民殺或不殺,都已經坐穩了自己的位置。善待自己的父親,既能成全自己的名聲,又能彌補自己的愧疚,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唐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手下有兩人動搖,李世民登基後為何沒治罪?
    唐朝建立後不久,最重要事件就是「玄武門之變」了,關於這起事變產生原因及後果,後人評說不斷。但由於歷史是為皇帝服務的,對於這起事件真相,如果通過《舊唐書》、《新唐書》很難還原其中的真相,但從史料中,還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 李淵是大唐奠定者,為何鬥不過兒子李世民?只因他殺了這個人
    而最終,擊敗隋朝取而代之的,就是李淵建立的唐朝,李淵本身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本來就沒有帝王之風,當年要不是李建成與李世民這兩個好兒子,一直在催促他反了隋朝,也許他還在給隋煬帝賣命,而不會去想造反這件事情,在李淵將唐朝建立完畢不久後,他就遭遇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原因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他兩個兒子,與十個孫子。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相,史官不敢如實記載,王國維:李世民差點弒父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這天是李世民向皇位發起最後衝鋒的日子,當天他在長安皇宮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史稱「玄武門之變」。從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再到李淵主動讓位,一切都太順利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當玄武門發生激戰時,李淵在做啥?《資治通鑑》和《舊唐書》裡的描述都一樣,「泛舟海池」,直到尉遲恭來告訴他玄武門發生了激戰,李淵這才恍然大悟。
  •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什麼袖手旁觀,任李世民叛亂,不救太子?
    歷史上的奪嫡之爭太多了,多得我們覺得皇宮之中,大家都是戰戰兢兢地活著,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而離開了這個世界。最著名的奪嫡之戰是玄武門之變,關於這次事件眾說紛紜,史書記載或許不能解釋我們的眾多疑惑。
  •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本想再殺父親,李淵用一個成語巧妙脫險
    整個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皇位卻是別人繼承,最終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剷除了李建成,當然李建成覺得二弟是自己的威脅,他們之間明爭暗鬥很多回合了,只不過以李世民的勝利告終而已,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殺掉兩位兄弟後,李世民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那就是父親這一關怎麼過,史料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比較模糊,據說李世民在外面砍兩位兄弟時,李淵正在後花園遊船賞花,事後李世民派尉遲恭去見父親。
  • 李世民殺兄囚父的玄武門之變真相怎麼就被歷史美化了呢
    不可否認,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文治武功,少有人與之比肩。但他也有自己的軟肋,那就是他不堪回首的「玄武門之變」。武德九年六月,為獲得帝位,他指揮部下於玄武門誅殺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又將父親唐高祖李淵逼迫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
  • 1900年敦煌出土《唐太宗入冥記》,揭開玄武門之變隱藏的兩個真相
    其中有一本叫做《唐太宗入冥記》的書籍,將玄武門之變背後隱藏的真相揭露了出來。這本書中寫到,在李世民誅殺建成、元吉的同時,李淵也被李世民的手下,囚禁在了皇宮之中。對此《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也給出了旁證。對比兩本書記載的內容以後,編者發現了玄武門之變,背後隱藏的兩個驚人真相。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626年7月,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騎著駿馬,進入玄武門,準備向父親李淵解釋情況,證明自己與尹德妃、張婕妤是清白。誰知,秦王李世民已經帶著十餘位「凌煙閣勳臣」在玄武門等候多時,李建成、李元吉走到臨湖殿,發現情況有點不對勁,便往回走,準備回府邸。此時,李世民走出來,向兩人打招呼,李元吉心虛,直接射李世民三箭。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親兄弟,李淵立下毒誓,李世民子嗣單薄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親兄弟,李淵立下毒誓,李世民子嗣單薄史書上記載的朝代比較多,如果問,哪個朝代他的發展最為牛氣,發展方面數第一最強勢的國家就是唐朝。唐朝經濟發展很不錯,唐朝發展不管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各個方面都很牛氣的,如果唐朝自稱發展第二,那麼就沒有國家敢於排在他的面前。
  • 玄武門之變後,「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到底如何?你知道嗎?
    然而說起李世民,則又不得不提起李世民為了奪取帝位而發動的那場「玄武門之變」。生在帝王之家,會發生兄弟鬩牆的事情可以說在歷朝歷代都不是新鮮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在這一天的清晨時分。唐高祖李淵正和一眾大臣在太極宮悠閒的「泛舟海池」時,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伏並伏擊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同時也將李淵軟禁了起來。
  • 為何李世民能輕鬆發動玄武門之變,守衛皇宮中的禁軍哪裡去了?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為何李世民能輕鬆發動玄武門之變,守衛皇宮中的禁軍哪裡去了? 在中國古代帝王專制時期,皇宮以及皇帝的安全極為重要。而承擔皇宮守護任務的軍隊被稱為禁軍。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對親情的態度,珍惜中卻帶著無奈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父親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繼承帝位,年號貞觀。
  • 太子李建成有李淵、魏徵、李元吉等人支持,為何李世民還是勝了?
    太子李建成有李淵、魏徵、李元吉等人支持,為何李世民還是勝了?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有禮於史」的小編,在唐朝時期,李建成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的強大,當時有他的父親李淵的支持,以及大臣魏徵還有自己的弟弟李元吉,那麼這麼多人支持他,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其實相對來說李建成的優勢非常大,至於失敗的原因,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玄武門後,李世民做出驚人舉動「跪而吮上乳」,這是什麼意思?
    公元626年7月,發生了中國歷史上極為著名的政變,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在首都太極宮宣武門內與李淵長子李建成、三子李元吉發生了流血衝突,隨之二人被殺,史稱「玄武門之變」激變玄武門當李世民弒兄逼父登上大寶之後,隨即修改史料,弱化唐高祖李淵在建立唐朝過程中的重要性。
  • 玄武門之變如何評價,為什麼說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玄武門之變如何評價,為什麼說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很多流血爭位,楚厲王一死,楚武王就殺了他侄子上位。成蛟也被他哥嬴政殺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沒什麼好說的,必須死一個,央視製作的紀錄片激變玄武門把這事兒前前後後說清楚了。基本上就是這樣了。一段冰冷又血腥的宮廷政變,也是一次冰冷又血腥的手足相殘。偉人的誕生,往往伴隨著火與血的淬鍊。歷史上殺兄弟爭皇位的不少,南北朝遍地都是,為啥大家都關注李世民的宣武門之變?
  • 李淵共有22個兒子,玄武門之變僅有三人參與,其他人都在做什麼?
    談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並不陌生,他的功績可與秦皇漢武相匹敵,被譽為中國四大千年大帝之一,但他一生中的一個汙點無法清除,那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兩個兄弟,可見古代皇位之爭是多麼無情,兄弟之情何嘗不是。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後世的印象中,玄武門之變似乎只有這三個兄弟參與,但李淵一生共有22個兒子,除了這三個兄弟,誰也不想爭奪王位?另外19個兄弟在玄武門之變中在做什麼?事實上,除了玄武門之變中涉及的三兄弟,李淵其餘的兒子都還很小,長子李建成、第四子李元吉都是被李世民殺死的,其他的都還小。
  • 玄武門之變前,厲害人物大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了?
    這些人之後被李世民重用,都成為貞觀的股肱之臣。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的實力是遠大於李世民的,支持李建成的大多是世家大族,樹大根深,而李世民這裡就稍顯單薄,畢竟雖然他手下厲害人物眾多,但是當時幾乎被架空,那麼為何最後還是李世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李元吉身經百戰,箭法高超,為何玄武門之變時,卻射不中李世民?
    倘若單說李元吉這個人,或許大家還不甚清楚是誰,但若提到「玄武門之變」便會有所知曉。玄武門之變的重要三個人物,便是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但《舊唐書》有這樣的記載「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意思是李元吉拉了三次弓,都沒拉滿射出去。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而對於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尉遲恭也是誓死效忠,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尉遲恭在混亂之中,截殺了準備逃跑的李元吉,並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前去「保護」唐高祖李淵,並迫使李淵寫下了立李世民為太子的詔書。李世民登基後,將尉遲恭和長孫無忌列為首功,授予尉遲敬德右武侯大將軍頭銜,賜予吳國公爵位。
  •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佔兄弟王妃,為何卻放過了當時的太子妃
    皇帝是中國古代權力最高的人,他是一國之君,被譽為真龍天子,是上天的代言人,在古代,繼承皇位的人選在皇子還是孩子們的時候就已經選出,而他則被人們稱為太子,太子人選一般只是嫡長子,其他皇子只是想要爭過嫡長子成為太子基本不太可能,除非太子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不過為了爭奪皇位,仍然爆發了很多場血雨腥風,其中就包括當年的玄武之變,李志民在奪得皇位之後,他霸佔了很多的王妃,可是唯獨對太子妃沒有下手,這究竟是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