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對親情的態度,珍惜中卻帶著無奈

2020-12-21 騰訊網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父親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繼承帝位,年號貞觀。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大唐的首都長安發動政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而後又將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全部屠戮,斬草除根,還在宗室的名冊上除掉他們的名字。

一、內心恐懼不安的李世民彌補贖罪

李世民在殺了親兄弟後,內心一直是恐懼不安的,睡覺一直睡不踏實,一閉眼就是兄弟侄兒的鬼魂來索命,沒辦法的情況下,秦瓊和尉遲恭在門口值班站崗,後來又覺得都年紀不小了太辛苦,畫了兩人的畫像掛在門口,也就是我們後來的門神。李世民其實覺得自己是做了虧心事愧疚的,後來李世民在對待父親李淵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對待李淵還是很好的,除了幽禁以外,要錢給錢,要東西給東西,要女人給女人要享樂給享樂,要不怎麼會能生下30個子女的。還經常打發自己的太子李承乾,李泰、公主李麗質等去陪李淵祖父。

在當上皇帝後李世民對待李淵後來生的子女也是不錯的,李淵最小的兒子李元嬰,這小子就是個混世魔王,在他成年就藩金州後被封滕王,我們歷史上著名的滕王閣序,這滕王閣就是李元嬰建的。李世民基本上對他有求必應,在金州也是胡作非為,李世民覺得這是自己最小的弟弟,本身對骨肉相殘就後悔不已,把心理補償的關懷就都給了自己的弟弟們,結果這小子李世民去世後,連裝著哭一下都不哭,直接在葬禮上飲酒作樂。李治登基後,無奈的下了道聖旨,滕王叔有錢,金錢不需賞賜,就賜你兩車麻繩,串錢吧,可見在屬地得多橫徵暴斂,幹了多少壞事。

二、對子女嚴格教育,希望能成父賢子孝的楷模

李世民的嫡子只有三個,也就是長孫皇后生的兒子,太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大家想李世民是上馬能打江山,下馬能治理江山的帝王,徵服突厥高麗,開創了貞觀之治的一代聖皇,肯定對自己的兒子要求很高,你比不上我但也不能差太多吧。李承乾畢竟年齡小,無論學識經歷怎麼能和李世民比,其實李世民是真的愛李承乾啊,小小年紀就讓參政,這在歷史上真的很少見的。天下少有的機會放在李承乾面前,但對於他真的是壓力,他還是孩子而且還是熊孩子,想玩想自由有點叛逆。

李世民不可能接受不成器的李承乾,你是我的太子啊,將來要繼承大唐江山的,我小時候你這麼大就開始南徵北戰了,但他也不想他小時候也沒人這麼逼他學,完全是自己愛好。結果給李承乾當老師的孔穎達岑文本這些人管不了太子,就去李世民那告狀,把李承乾叫過去訓一頓。李世民還不讓李承乾近女色,舉目東宮無可談心之人,結果就長歪了,居然愛上了小鮮肉稱心。

李承乾愈發的叛逆了,李世民想激勵李承乾,就對李泰特別的好,而李泰開始並沒有爭儲的想法,但李世民對李泰特別的好,讓李承乾看,你要好好的學習努力事業,要不我就不疼你了,結果李承乾心裡更加疑神疑鬼覺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喪失了理智,李承乾感到自己位置不保,就想到學他父皇發動玄武門之變,控制皇宮,迫使李世民提前退位,禪位給自己,他自己也能夠提前登上帝位。但結果李承乾哪裡有李世民的能力,還沒發動就被抓了。

三、李世民為了不骨肉相殘,選擇了善良的李治

李承乾逼宮失敗後,被罷黜流放,李泰覺得自己機會來了找到李世民說,父皇你把我立為太子,我把兒子殺了,將來我死了把帝位讓給李治來當。李世民心裡想你連自己的兒子都殺,當了皇帝太子和李治還能有活命的機會?然後李世民在長孫無忌等人的綜合考慮下,覺得李治這孩子淳樸善良,將來不會對自己的兄弟下手

而唐太宗把李承乾鋌而走險歸結為魏王李泰的逼迫,所以,他在下詔廢黜李承乾後,也把魏王李泰貶黜流放。其實真正的責任在於李世民,歷來皇儲之爭只有你死我活,李世民就不該過於寵愛李泰,這是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往絕路上逼,即使李承乾不逼宮,當了皇帝能不嫉恨李泰?李泰作為曾經皇儲的爭奪者以後又豈不是活的戰戰兢兢,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就被賜死。

相關焦點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626年7月,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騎著駿馬,進入玄武門,準備向父親李淵解釋情況,證明自己與尹德妃、張婕妤是清白。誰知,秦王李世民已經帶著十餘位「凌煙閣勳臣」在玄武門等候多時,李建成、李元吉走到臨湖殿,發現情況有點不對勁,便往回走,準備回府邸。此時,李世民走出來,向兩人打招呼,李元吉心虛,直接射李世民三箭。
  • 為何李世民能輕鬆發動玄武門之變,守衛皇宮中的禁軍哪裡去了?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為何李世民能輕鬆發動玄武門之變,守衛皇宮中的禁軍哪裡去了? 在中國古代帝王專制時期,皇宮以及皇帝的安全極為重要。而承擔皇宮守護任務的軍隊被稱為禁軍。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親兄弟,李淵立下毒誓,李世民子嗣單薄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親兄弟,李淵立下毒誓,李世民子嗣單薄史書上記載的朝代比較多,如果問,哪個朝代他的發展最為牛氣,發展方面數第一最強勢的國家就是唐朝。唐朝經濟發展很不錯,唐朝發展不管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各個方面都很牛氣的,如果唐朝自稱發展第二,那麼就沒有國家敢於排在他的面前。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手下有兩人動搖,李世民登基後為何沒治罪?
    唐朝建立後不久,最重要事件就是「玄武門之變」了,關於這起事變產生原因及後果,後人評說不斷。但由於歷史是為皇帝服務的,對於這起事件真相,如果通過《舊唐書》、《新唐書》很難還原其中的真相,但從史料中,還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 劉邦稱帶兵的功臣為功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這樣對他的功狗
    對唐太宗李世民而言,在玄武門之變中跟隨他剷除掉了李建成、李元吉集團的那夥人無疑是他的最得力功狗。 這些人的結局都是什麼樣的呢?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佔卜的人燒龜甲卜吉兇,張公瑾拿起龜甲扔在地上,力主行大事當果斷立決。李世民深然其言。
  •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除掉兄弟後,如何處置對方家屬?
    玄武門之變是歷史上一次意義重大的變故,對今天中國版圖的形成和封建治術的完善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但是這次變故本身的過程是血腥的,充斥著兄弟相殘、父子相疑的人倫慘劇。這其中遭遇最慘的,是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親眷們。他們可能並沒有在變故中發揮作用,卻承受了己方失敗的結果。
  • 玄武門之變前,厲害人物大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了?
    這些人之後被李世民重用,都成為貞觀的股肱之臣。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的實力是遠大於李世民的,支持李建成的大多是世家大族,樹大根深,而李世民這裡就稍顯單薄,畢竟雖然他手下厲害人物眾多,但是當時幾乎被架空,那麼為何最後還是李世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李世民殺兄囚父的玄武門之變真相怎麼就被歷史美化了呢
    不可否認,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文治武功,少有人與之比肩。但他也有自己的軟肋,那就是他不堪回首的「玄武門之變」。武德九年六月,為獲得帝位,他指揮部下於玄武門誅殺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又將父親唐高祖李淵逼迫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
  • ...碑石上的千年秘密|志蓋|李建成|墓誌|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志文
    然而,玄武門之變爆發後,李建成本人身死當場,其子嗣遭到清洗,其政治影響也隨即煙消雲散。此外,李世民成功繼承皇位後,還多次修改史書,力圖抹去李建成在唐朝創立與鞏固過程中的存在感。「考慮到這樣的歷史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李建成墓誌的形制、規格為什麼會與他的太子身份不相匹配了。」9月9日,在西安博物院,講解員鞠鑫海向記者講述了李建成墓誌的前世今生。
  •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三箭沒能射死李世民,被李世民一箭封喉?
    在玄武門的變化中,李元吉看到了李世民。那時候就知道情況並不美妙。馬上對李世民射了三個箭。結果被李世民反擊一箭斃命,每次我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李建成想殺李世民,最後卻是李元吉動手呢?為何武功高強的李元吉三箭殺不了李世民,卻被李世民一箭擊敗呢?
  • 玄武門之變後,五大功臣的結局是怎樣,李世民會成為第二個劉邦?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他的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不得不冊立李世民為新任皇太子,並在不久後禪位,於是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下面來分析下後面這些個功臣們如何?是被重用了,還是像劉邦朱元璋一樣殺之而後快?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什麼袖手旁觀,任李世民叛亂,不救太子?
    歷史上的奪嫡之爭太多了,多得我們覺得皇宮之中,大家都是戰戰兢兢地活著,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而離開了這個世界。最著名的奪嫡之戰是玄武門之變,關於這次事件眾說紛紜,史書記載或許不能解釋我們的眾多疑惑。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要說對功臣最好的,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排的上前三,跟隨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出死力的十大功臣,大多得以善終。公元626年7月4日,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最玩命死磕的時刻,在這場決定了唐朝乃至中國千年歷史走向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依靠殺戮和鐵血,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本想再殺父親,李淵用一個成語巧妙脫險
    整個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皇位卻是別人繼承,最終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剷除了李建成,當然李建成覺得二弟是自己的威脅,他們之間明爭暗鬥很多回合了,只不過以李世民的勝利告終而已,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殺掉兩位兄弟後,李世民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那就是父親這一關怎麼過,史料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比較模糊,據說李世民在外面砍兩位兄弟時,李淵正在後花園遊船賞花,事後李世民派尉遲恭去見父親。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相,史官不敢如實記載,王國維:李世民差點弒父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這天是李世民向皇位發起最後衝鋒的日子,當天他在長安皇宮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史稱「玄武門之變」。從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再到李淵主動讓位,一切都太順利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當玄武門發生激戰時,李淵在做啥?《資治通鑑》和《舊唐書》裡的描述都一樣,「泛舟海池」,直到尉遲恭來告訴他玄武門發生了激戰,李淵這才恍然大悟。
  • 李世民登基前就已經大權在握,玄武門之變只是照例「走程序」?
    大唐盛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開明盛世的時間了,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大唐民風淳樸,經濟繁榮,老百姓安居客樂業,世界各國紛紛來大唐朝拜,可以說是盛極一時,所以後使人們稱著一段時間為貞觀之治,這段歷史,一直為後世的學者津津樂道!
  • 如果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逃了出去,李世民還能即位嗎?
    聽說過玄武門兵變的朋友都知道,這次兵變以李世民射殺太子告終,但如果太子李建成提前察覺,並逃出城門,李世民還能成功繼位嗎?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太極宮的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 玄武門之變後,「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到底如何?你知道嗎?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後宮詞》中,淋漓盡致刻畫了身在帝王家的孤苦與「無情」。一說起大唐盛世、貞觀之治,那麼免不了要提起唐太宗李世民。然而說起李世民,則又不得不提起李世民為了奪取帝位而發動的那場「玄武門之變」。生在帝王之家,會發生兄弟鬩牆的事情可以說在歷朝歷代都不是新鮮事。
  • 1900年敦煌出土《唐太宗入冥記》,揭開玄武門之變隱藏的兩個真相
    1900年敦煌藏經洞被人意外發現,隨即考古學者從該洞中出土了五萬多經卷典籍。這些經卷典籍涉及西晉到北宋時期的,人文、刺繡、絹畫等多個領域。其中有一本叫做《唐太宗入冥記》的書籍,將玄武門之變背後隱藏的真相揭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