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帶兵的功臣為功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這樣對他的功狗

2020-12-18 騰訊網

漢高祖劉邦崛起於社會底層,文化不多,但行事處世,果斷決絕,說話服眾,話糙理不糙。

話說,漢五年,漢集團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劉邦召集眾臣,論功行賞,將首功歸於蕭何。

眾將不甘,說:「我等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蕭何徒持文墨議論,未嘗有汗馬之勞,如何反居臣等之也?」

劉邦掀須大笑,說:「諸位懂得打獵嗎?」

群臣面面相覷,不知主子何故有此一問。

劉邦侃侃而談:「打獵要有獵人和獵狗相配合完成,追殺捕捉獵物的是獵狗,而發現獵物蹤跡發施號令的卻是獵人;出兵打仗也一樣,衝鋒陷陣的人相當於獵狗,這發號令的卻是獵人。所以,你們只能算是功狗,蕭何卻是功人。」

補充一下,劉邦眼中的功狗,最能幹的無疑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但這三個,都死得很慘。

大唐開國,也有一大群功狗、功人。

對唐太宗李世民而言,在玄武門之變中跟隨他剷除掉了李建成、李元吉集團的那夥人無疑是他的最得力功狗。

這些人的結局都是什麼樣的呢?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佔卜的人燒龜甲卜吉兇,張公瑾拿起龜甲扔在地上,力主行大事當果斷立決。李世民深然其言。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李元吉黨羽狂攻玄武門,張公瑾有勇力,「獨閉門以拒之」。李世民即位,拜代州都督,後封鄒國公。張公瑾病死於貞觀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時年僅三十九。李世民不避辰日而哭。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最堅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其與張公瑾等九人早早埋伏於玄武門之外,為事變勝利奠定了基礎。玄武門之變後為相,且為李世民臨終前的託孤大臣。只因在高宗時期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遭到打擊,後自縊身亡。

尉遲敬德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他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為擁立之功第一。他本人也因此居功自傲,曾於宴會之上倚老賣老,高論軍功,並打傷某宗室將領。但李世民只是對他作出口頭警告,僅此而已。尉遲敬德晚年晚年閉門自守,得享天年。

侯君集早年跟隨王李世民徵討有功,玄武門之變中,其獻策居多。玄武門之變後徵討吐谷渾,攻滅高昌。班師時,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但李世民念其功多,不予追究。但其在後來諸子爭儲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事洩被殺。李世民雖殺侯君集,仍留其子以傳承香火,並且時常觀侯君集畫像而哭。

杜如晦是李世民奪取政權的主要謀臣之一,玄武門事變前,一度為太子李建成為忌憚,被外調出秦王府。玄武門之變後,被拜為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病逝於貞觀四年。

與杜如晦並稱為「房謀杜斷」中的房玄齡也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一直得到重用,病逝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也出力居多。唐高宗時出徵賀魯,濫殺被劾,雖被免官,卻得善終。

劉弘基在玄武門之變中擁立李世民。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汙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將他貶官。徵高麗時,又復起用,有戰功。病死於高宗永微元年(650年),年六十九。

秦叔寶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貞觀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時去世,陪葬昭陵。

長孫順德在玄武門之變前,功勞並不顯,但在玄武門之變中,其與秦叔寶等人共同打擊李建成的餘黨,得封食邑一千二百戶,又特賜宮女。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汙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

以上人等肖像圖形均被標榜在凌煙閣上,成為了二十四功臣的大部分。

其餘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沒上凌煙閣的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也得到了很高待遇,並且全屬善終。其中的劉師立曾被人密告其欲應符讖想造反,李世民不信。

綜上所述,凡跟隨李世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功狗,除了侯君集因參與謀反被誅殺外,其他人的下場都很好。

可見,李世民被稱為「千古一帝」不是沒有道理。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後,五大功臣的結局是怎樣,李世民會成為第二個劉邦?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他的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不得不冊立李世民為新任皇太子,並在不久後禪位,於是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下面來分析下後面這些個功臣們如何?是被重用了,還是像劉邦朱元璋一樣殺之而後快?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要說對功臣最好的,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排的上前三,跟隨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出死力的十大功臣,大多得以善終。公元626年7月4日,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最玩命死磕的時刻,在這場決定了唐朝乃至中國千年歷史走向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依靠殺戮和鐵血,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選人?不僅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這24個功臣是李世民根據他們對於唐朝的貢獻所評選出來的,當然,李世民設立凌煙閣的初衷,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懷念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這其中還蘊含了他的多層政治目的。 既然凌煙閣的功臣都是由李世民選拔出來的,那麼這些人的入選與李世民的喜好則有著必然的聯繫。
  • 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小考,第一名為何居然是他?
    後從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嘗參謀帷幄。時軍國多事,剖斷如流,深為時輩所服。天策府建,以為從事中郎,畫象於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為冠。隱太子深忌之,謂齊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憚者,唯杜如晦與房玄齡耳。」後潛入畫策,及事捷,與房玄齡功等,進封蔡國公。貞觀二年,攝吏部尚書。三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至今稱房、杜焉。四年,疾篤,尋薨,年四十六。十七年,上凌煙閣。
  • 李世民登基前就已經大權在握,玄武門之變只是照例「走程序」?
    大唐盛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開明盛世的時間了,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大唐民風淳樸,經濟繁榮,老百姓安居客樂業,世界各國紛紛來大唐朝拜,可以說是盛極一時,所以後使人們稱著一段時間為貞觀之治,這段歷史,一直為後世的學者津津樂道!
  • 如果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逃了出去,李世民還能即位嗎?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太極宮的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政變中,李世民親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世民即位。
  • 曹參能文能武,在西漢建國中戰功最多,論功行賞時卻被劉邦罵為狗
    漢朝建立後曹參的事業發展仗打完了、天下平定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賞賜了。當時幾乎所有大臣都認為曹參才是第一功臣,「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但是吧,劉邦本人卻更看重蕭何的功勞,畢竟蕭何當時的兜底功能實在太過強大。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2、按功勞來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評定的,那麼肯定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功勞是最大的,就像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恭、侯君集這五人就是一等功,排名自然靠前,尤其是長孫無忌功勞可以說是第一。秦瓊雖然在舊唐書中有記載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但是在個人傳記中,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我認為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的可能性很大。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為何功高蓋世的韓信卻被劉邦默許誅殺?其實死的並不冤!
    韓信畫像那為何韓信功高勞苦,而劉邦為何還要默許別人殺之?我想唐太宗李世民能解答這個問題。唐太宗有一屬下叫尉遲恭,此人對唐太宗登上大殿是有不可忽視的功勞的,而他也因此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行事誇張。終於,在一次宴會上,尉遲恭因為其座位排在皇親國戚李道宗的後面,因而不服氣且與李道宗起了爭執,還攻擊了他!這位李道宗也是有軍功在身的人物,即便他功不在助李世民登基,但是他在李世民登位前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李世民的十位開國大臣,最後的結局都怎麼樣了?
    二、 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極大地作用。他親手射死了李元吉,立下大功,憑藉出色的表現,成為了李世民的嫡系,深受器重。到了晚年,閉門不出,他的子孫也都有了一番成就,死後,被葬在了昭陵。三、 張公謹,在兩派的鬥爭中選擇了李世民。
  • 李世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具體名單
    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單如下:第1位:長孫無忌,李世民的舅子哥,在大唐建立之前的戰爭中,功勞並不突出,後來,主要參與並策劃了玄武門之變。第2位:李孝恭,是李世民未出三服的兄弟,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得到了李世民的猜忌,但是,礙於李孝恭的赫赫戰功和他在李氏家族中的威望,李世民還是把他列入了第二位功臣;第3位:杜如晦,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與房玄齡有「房謀杜斷」之稱;第4位:魏徵,本屬太子李建成集團,玄武門之變後,歸服了李世民;第5位:房玄齡,能謀善斷,參與並策劃了玄武門之變;
  • 為什麼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沒有殺秦瓊這些握有兵權的人?
    歷史上的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任內兢兢業業,勵精圖治,使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國泰民安,將唐朝的繁榮推向了第一個高潮期,史稱貞觀之治,當然李世民有這樣的功績,前提是他能當上皇帝,而他能順利稱帝,離不開他的那些鐵桿兄弟們,比如秦瓊,在李世民同隱太子李建成爭奪帝位過程中立下大功
  • 戰功赫赫的秦叔寶,為何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倒數第一?
    ,《舊唐書》記載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但是戰後封賞不高,可能秦瓊參與了但是存在感不強,否則史書不會不記載具體的情節,李世民登基後,秦瓊都是處於養傷的狀態,基本沒有再次立下新功。也就是說秦瓊是否參加玄武門還是疑問,不過小編認為他應該沒有參與,原因就是憑藉秦瓊的身手,堪稱大唐第一猛將,這要比尉遲敬德還要勇猛,李世民既然要發動玄武門之變,自然要保證成功的,因為這就是不成功便是死的境地,容不得他藏私,如果秦瓊參與,不可能不帶上如此強大戰鬥力的猛將啊,這樣獲勝的機率也就會更高的,不過《舊唐書》記載秦瓊參與了,在我看來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行動中
  • 為何李世民能輕鬆發動玄武門之變,守衛皇宮中的禁軍哪裡去了?
    在唐朝建立之初,李淵手下有三萬禁軍,沒想到玄武門之變還是發生了。李世民殺害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齊王元吉,自己做了皇帝。那麼李世民率領著一群驕兵悍將在玄武門屠兄殺弟的時候禁軍們都哪去了?為何沒有前來阻止?
  • 劉邦創立了一個詞,將人比作狗,卻不是罵人而是稱讚別人!
    現代人,如果你想稱讚某個人而把他比作狗,那完了!輕者吵架,重者打架,因為「狗」這種動物雖然很忠心,但是拿它跟人比就是在「罵人」了。那麼,古代稱別人為「狗」卻不一定是罵人的而是稱讚別人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事要從漢高祖「劉邦」說起。
  • 玄武門之變前,厲害人物大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了?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的實力是遠大於李世民的,支持李建成的大多是世家大族,樹大根深,而李世民這裡就稍顯單薄,畢竟雖然他手下厲害人物眾多,但是當時幾乎被架空,那麼為何最後還是李世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有多次機會刺殺李世民,只是他都沒有抓住。在李建成、李世民交惡之後,李元吉馬上投奔到李建成麾下,並多次要求先下手為強。李元吉並非真的要幫助李建成,他同樣對皇位有覬覦之心,好在李建成一直在猶豫,多次放過了李世民。
  • 凌煙閣24功臣都有誰,他們有什麼功勞,排名第一的是誰?
    排名第一的是長孫無忌,他是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的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他還是李世民的心腹謀臣,幫助李世民策劃和發動了玄武門事變,事後被李世民定為一等功。長孫無忌還是李世民手下的重臣,為李世民的江山治理出力不少,所以被李世民放在了凌煙閣24功臣之首。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手下有兩人動搖,李世民登基後為何沒治罪?
    唐朝建立後不久,最重要事件就是「玄武門之變」了,關於這起事變產生原因及後果,後人評說不斷。但由於歷史是為皇帝服務的,對於這起事件真相,如果通過《舊唐書》、《新唐書》很難還原其中的真相,但從史料中,還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 侯君集滅了高昌國,為何遭受牢獄之災?這是李世民除掉他的原因嗎
    侯君集,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行第17,雖然比較靠後了,但是能上榜,這就說明,他是唐太宗非常重視的功臣。侯君集的一生,可以用虎頭蛇尾來形容,這哥們直接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幫助唐太宗奪取了皇位,直接領導了滅亡高昌國的戰爭,曾協助李靖討伐吐谷渾。因為功勞過大,所以唐太宗也賞了他一個陳國公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