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李世民能輕鬆發動玄武門之變,守衛皇宮中的禁軍哪裡去了?

2020-12-16 騰訊網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為何李世民能輕鬆發動玄武門之變,守衛皇宮中的禁軍哪裡去了?

在中國古代帝王專制時期,皇宮以及皇帝的安全極為重要。而承擔皇宮守護任務的軍隊被稱為禁軍。正是因為禁軍的任務重要,所以禁軍挑選嚴格而且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以保證皇宮的安全。

在唐朝建立之初,李淵手下有三萬禁軍,沒想到玄武門之變還是發生了。李世民殺害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齊王元吉,自己做了皇帝。那麼李世民率領著一群驕兵悍將在玄武門屠兄殺弟的時候禁軍們都哪去了?為何沒有前來阻止?

首先,唐朝初期的制度建設十分不完整。或許是因為唐朝皇帝家族有北方少數民族的血統,不拘小節,所以在制度建設方面不是很嚴謹。唐朝建國之後,李淵將幾個兒子的所居住的宮殿都建造在與皇宮距離不遠的地方。更要命的是這些兒子都是幫他打天下的人,他們可以隨時帶著衛隊自由地出入皇宮,李淵似乎沒把自己當成一個皇帝,而是將自己當成一個大家長,兒子們隨時可以進宮來看望自己。

估計駐守皇宮的禁軍整日看到皇子們進進出出,也見怪不怪了。這也就給了李世民提前在玄武門布置的機會。就這一點來說李淵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身為一國之君還用治理大家族的方式約束自己的兒子們,這顯然是不行的,必須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皇子們既是兒子也是臣子,該約束的就得加以約束。

當然,想要控制一支軍隊,那麼這支軍隊的將領是一定要收買的。負責禁軍的將領叫做常何。李世民對於常何來說可以說是有知遇之恩,當初常何是李建成的部下,後來跟著李世民打天下了。李世民舉薦他成為禁軍將領,就駐守在玄武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李世民還是很有心計的。

雖然他不一定能夠預料到什麼時期發生,但是卻將皇宮的門戶上安排了自己的人。玄武門是皇宮太極殿的門戶,關鍵時刻還真是用上了。同樣也說明李世民說自己是被逼造反的事情也是假的,他對皇位早有野心,也提前留了個心眼。

除了常何,還有兩個禁軍將領被收買,一個叫做敬君弘,另一個叫做呂世衡。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前他們隱秘得很好。李建成更加不會懷疑曾經在自己麾下的常何其實已經倒戈向了李世民。李世民想要發動兵變自然需要攜帶武器與部隊,這麼大的動靜,若不是這些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怎麼可能沒人察覺。

而等到李建成等人攻打玄武門的時候這兩位將領第一個衝出去與李建成等人對抗,為的自然是給自己搶個功勞。禁軍們都是聽指揮來戰鬥,這將領們都被收買了,就算是禁軍再多,又能有什麼用呢?不過是無頭蒼蠅罷了。

李世民對於玄武門之變的謀劃是非常周到的,他選擇了在皇宮內進行軍事政變。從玄武門進入之後,立刻將玄武門關閉,這樣的話無論是禁軍還是其他救援部隊都無法進入皇宮內救援。而禁軍將領已經被收買,立刻便形成了關門打狗的態勢。

那麼被堵在皇宮中的李建成與李元吉只能等著被宰割了。李世民的手下都是跟著他徵戰多年的老將,能力毋庸置疑,李建成與李元吉的手下們還真不是他們的對手,一旦沒有外援的支持,很難取勝。

玄武門之變畢竟是一場逼宮的兵變,帶兵多年徵戰沙場的李世民很清楚,這種兵變需要速戰速決,一旦拖得時間久了,恐怕會橫生枝節。所以李世民讓自己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在最快的時間內斬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這對於其他人都是一種威懾。

然後尉遲敬德拿著斬下的兩個人頭去給李建成與李元吉的部下看,讓他們知道希望已經破滅了,這些人自然就散去了。而正是因為速戰速決,根本沒有給禁軍反應的時間,所以禁軍很難幹預。

玄武門之變真正地做到了一石二鳥,成功除掉了李建成這個太子不說還成功逼迫李淵退位讓賢。在斬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之後,李世民立刻讓滿身血汙的尉遲敬德殺氣騰騰地闖進宮中,直接告訴李淵,李建成以及李元吉都被誅殺了,自己是來保護他的安全的。

李淵當然不傻,這尉遲敬德哪裡是來保護他的安全,分明就是來逼宮的。所以乾脆跟兒子服軟,之後乾脆退位讓賢做了太上皇。禁軍們效忠的人瞬間變成了李世民,他們自然不會再有什麼舉動,而李世民也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時代。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假模假樣地跑到老爹李淵那邊號啕大哭,好像是逼不得已才將哥哥與弟弟殺掉的。另一邊呢,他抓緊時間將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兒子們通通殺掉,以絕後患。所以人們都說唐太宗時期的貞觀盛世是踩著兄弟們的鮮血建立的。玄武門之變也成為李世民這個一代明主身上永遠洗不掉的一個汙點。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唐代五次玄武門之變的成敗並非均繫於北門衛兵之手
    「玄武門之變」也好似成為了一種慣例,竟在唐朝289年的歷史裡發生了五次之久。每一次都是骨肉相煎,親屬相殘;每一次都是得「玄武門者得天下」。陳寅恪也因此感嘆,大唐中央政治局局面均繫於北門衛兵之手。其實真是如此嗎?並不見得。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對親情的態度,珍惜中卻帶著無奈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父親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繼承帝位,年號貞觀。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了第四次玄武門之變,李旦第二次當了皇帝
    唐朝總共發生了四次玄武門之變,第一次由李世民發動,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逼退了高祖李淵,李世民當了皇上;第二次是在武則天后期,宰相張柬之發動,逼迫武則天退位,由唐中宗李顯復位;第三次是由李顯的第三子太子李重俊發動的,雖然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但最後功敗垂成,自身被殺;最後一次的玄武門之變,是在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由李隆基發動的。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要說對功臣最好的,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排的上前三,跟隨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出死力的十大功臣,大多得以善終。公元626年7月4日,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最玩命死磕的時刻,在這場決定了唐朝乃至中國千年歷史走向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依靠殺戮和鐵血,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三箭沒能射死李世民,被李世民一箭封喉?
    在玄武門的變化中,李元吉看到了李世民。那時候就知道情況並不美妙。馬上對李世民射了三個箭。結果被李世民反擊一箭斃命,每次我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李建成想殺李世民,最後卻是李元吉動手呢?為何武功高強的李元吉三箭殺不了李世民,卻被李世民一箭擊敗呢?
  •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什麼袖手旁觀,任李世民叛亂,不救太子?
    歷史上的奪嫡之爭太多了,多得我們覺得皇宮之中,大家都是戰戰兢兢地活著,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而離開了這個世界。最著名的奪嫡之戰是玄武門之變,關於這次事件眾說紛紜,史書記載或許不能解釋我們的眾多疑惑。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手下有兩人動搖,李世民登基後為何沒治罪?
    唐朝建立後不久,最重要事件就是「玄武門之變」了,關於這起事變產生原因及後果,後人評說不斷。但由於歷史是為皇帝服務的,對於這起事件真相,如果通過《舊唐書》、《新唐書》很難還原其中的真相,但從史料中,還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 李元吉身經百戰,箭法高超,為何玄武門之變時,卻射不中李世民?
    倘若單說李元吉這個人,或許大家還不甚清楚是誰,但若提到「玄武門之變」便會有所知曉。玄武門之變的重要三個人物,便是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但《舊唐書》有這樣的記載「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意思是李元吉拉了三次弓,都沒拉滿射出去。
  • 玄武門之變前,厲害人物大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了?
    這些人之後被李世民重用,都成為貞觀的股肱之臣。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的實力是遠大於李世民的,支持李建成的大多是世家大族,樹大根深,而李世民這裡就稍顯單薄,畢竟雖然他手下厲害人物眾多,但是當時幾乎被架空,那麼為何最後還是李世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李世民殺兄囚父的玄武門之變真相怎麼就被歷史美化了呢
    不可否認,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文治武功,少有人與之比肩。但他也有自己的軟肋,那就是他不堪回首的「玄武門之變」。武德九年六月,為獲得帝位,他指揮部下於玄武門誅殺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又將父親唐高祖李淵逼迫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也許是過於緊張,李元吉居然沒有射中,李世民則不客氣,直接彎弓射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舊唐書》對玄武門之變有記載,「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時,發覺事情有變,立即返回,秦王隨後呼喊,元吉彎弓欲射,接連三次未果。秦王隨即射死建成,元吉中箭逃走,尉遲敬德將他追殺。」可知,李世民是神箭手一枚,一箭就射死了兄長李建成,三國老將黃忠都甘拜下風。
  • 李世民的十位開國大臣,最後的結局都怎麼樣了?
    玄武門政變中,長孫無忌功不可沒。政變之後,長孫無忌被封為宰相,很受重用。後來得罪了武則天,被許敬宗污衊謀反,免去官位,流放在外,最後含恨自殺。二、 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極大地作用。他親手射死了李元吉,立下大功,憑藉出色的表現,成為了李世民的嫡系,深受器重。到了晚年,閉門不出,他的子孫也都有了一番成就,死後,被葬在了昭陵。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相,史官不敢如實記載,王國維:李世民差點弒父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這天是李世民向皇位發起最後衝鋒的日子,當天他在長安皇宮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史稱「玄武門之變」。從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再到李淵主動讓位,一切都太順利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當玄武門發生激戰時,李淵在做啥?《資治通鑑》和《舊唐書》裡的描述都一樣,「泛舟海池」,直到尉遲恭來告訴他玄武門發生了激戰,李淵這才恍然大悟。
  •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佔兄弟王妃,為何卻放過了當時的太子妃
    玄武門之變《舊唐書》記載「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率兵誅之」。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明君,在他的統治下,唐朝國力慢慢的增強,可是他登基的路程卻並不是那麼的平穩。如果不是玄武門之變,未來的皇帝就會使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的能力很早就得到了體現,他身邊也有很多的追隨者,可是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他的命運卻並不是很好。說到玄武門之變,大家可能想到的第一個就是李世民,是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李世民屬於功高蓋主,在任何年代功高蓋主都是大忌,他的功勞也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其中就包括李建成和李元吉。
  • 劉邦稱帶兵的功臣為功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這樣對他的功狗
    對唐太宗李世民而言,在玄武門之變中跟隨他剷除掉了李建成、李元吉集團的那夥人無疑是他的最得力功狗。 這些人的結局都是什麼樣的呢?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佔卜的人燒龜甲卜吉兇,張公瑾拿起龜甲扔在地上,力主行大事當果斷立決。李世民深然其言。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親兄弟,李淵立下毒誓,李世民子嗣單薄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親兄弟,李淵立下毒誓,李世民子嗣單薄史書上記載的朝代比較多,如果問,哪個朝代他的發展最為牛氣,發展方面數第一最強勢的國家就是唐朝。唐朝經濟發展很不錯,唐朝發展不管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各個方面都很牛氣的,如果唐朝自稱發展第二,那麼就沒有國家敢於排在他的面前。
  • 玄武門之變時,為何沒有救駕的軍隊?難道李世民控制了天下兵權?
    天下兵權只屬於李淵一人,其實李世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控制天下兵權。一方面因為事發突然,包括當事人在內都根本來不及反應。另一方面玄武門之變的性質是皇子內鬥,是皇帝的家事,沒有外人參與的必要和空間。皇帝李淵沒表態,何來「救駕」之說?玄武門之變的直接起因是秦王李世民的秘奏。
  • 如果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逃了出去,李世民還能即位嗎?
    聽說過玄武門兵變的朋友都知道,這次兵變以李世民射殺太子告終,但如果太子李建成提前察覺,並逃出城門,李世民還能成功繼位嗎?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太極宮的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玄武門之變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至今仍有很多人深信不疑
    這傅奕曾做過道士,後來又跑去當了儒生,並官至太史,負責研究星象。傅奕想把佛教趕出去,而他卻遇到了法琳高僧,後者還有太子李建成支持,因此傅奕沒能完成心願。由於太子李建成未來會坐上龍椅,所以傅奕也擔憂自個兒的明天。史學家對於他舉報李世民的行為看法不一,還有人認為他可能是在暗助秦王,畢竟李建成要登基了也許傅奕就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