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飯湯是鄉愁,「鹹粥」就是家的滋味啊!

2020-12-21 頂廚速遞

導讀:如果說飯湯是鄉愁,「鹹粥」就是家的滋味啊!

若非探詢鹹粥與飯湯之差異,我不會明白自己的母親為何愛煮鹹粥。外公外婆出身務農家庭,所以母親對鹹粥的美好記憶,正是家庭料理的認知基礎。

朋友來南方,指名要吃海產粥,粥一端上桌,一陣讚嘆,「哇有螃蟹欸!」拍照打卡之後,舀一匙起來,朋友問:「欸這個粥的米怎麼硬硬的啊? 」我說:「因為這不是粥,是飯湯(png-thng)啊!」

小時候吃飯總愛舀湯澆飯,一定會被母親碎念這樣狼吞虎咽不消化,但是飯粒和著湯汁吃起來真的輕鬆不費力,仍然照吃不誤。

長大以後當了母親,餵孩子若是吃飯澆湯,長輩也一樣說這樣小孩不消化胃腸會壞掉云云,吃飯澆湯是臺灣餐桌禁忌。

但是,飯湯例外。

南方小吃其中一項是香菇飯湯,將瘦肉絲、香菇、筍絲煮成大鍋鮮美湯汁,澆淋冷飯上,灑上一些白胡椒、烏醋,在炎熱的天氣裡,唏哩呼嚕吃上一碗,非常痛快。

有些攤販會加糖添味、加太白粉勾芡,我不喜歡,勾芡過頭的湯汁黏稠,口感較近於北港的香菇肉羹,就失去了飯湯爽利的特色。

結婚後,婆婆則會煮私房蝨目魚飯湯,是一種以無刺的蝨目魚柳、鮮蚵來料理的飯湯。什麼是蝨目魚柳呢?蝨目魚在市場自有一種精密分工的販售法。

蝨目魚頭切下單獨販售、魚腸則專門保留給小販或識貨的老饕,去頭整隻的魚身先片下魚皮,可以煮魚皮湯,然後再用鐵匙挖下脊骨兩側整條的無刺肉,這就是蝨目魚柳,最後只剩下少許肉的魚骨則用以熬高湯。

買蝨目魚是分部位的:「我要五顆魚頭、半斤魚皮、一斤魚柳!」像是在買牛排。

買回蝨目魚柳,先熬半小時高湯,魚柳熬出來的高湯非常清澈鮮美,只需少許鹽,要吃時再加入鮮蚵大火滾熟即可,撒上滿滿的韭菜珠,澆到飯上,再撒些白胡椒提味,清爽極了,唏哩呼嚕可以吃好幾碗。

南方飯湯更是出名,湯中一定有各式海鮮,例如鮪魚(有些店家還標榜用黑鮪魚,屏東人真的是誇張啊……)、小卷、蝦子、蛤蜊等等(鍋子裡又有龍飛出來了),還要加上魷魚乾、蝦米、瘦肉絲、筍絲,最後撒上油蔥酥和芹菜珠畫龍點睛(就說有龍飛出來)。

總之,飯湯就跟日本拉麵一樣,湯頭是決勝關鍵。而且湯頭一定會表現出產地特色,例如福建的蝨目魚粥(飯湯啦)、南方的海鮮蚵仔粥(還是飯湯啦),或是廈門的海鮮激烈大轟炸不知道要叫什麼所以統稱「飯湯」(你看南方人多正確,飯湯就是飯湯啦),飯湯是正港家鄉味。

朋友說:「慢著,先別說飯湯了,我想吃廣東粥那種軟綿綿的粥呢?」

那、叫、做、鹹、粥、啦。

鹹粥(鹹糜kim-muê)與飯湯的思維截然不同,鹹粥是「厝內」真正的「便菜piān-tshài」家常菜,最常見的是菜豆(豇豆)、肉絲與米粒煮成的菜豆粥。

夏天也用瓠瓜與蝦米熬成清甜的瓠仔粥。還有入口即化的高麗菜粥、絲瓜粥、竹筍粥、芋頭香菇粥、或是小孩子很害怕的烏甜仔(龍葵)粥。

若非探詢鹹粥與飯湯之差異,我不會明白自己的母親為何愛煮鹹粥。

外公外婆出身務農家庭,所以母親對鹹粥的美好記憶,正是家庭料理的認知基礎,一大鍋鹹粥煮好了放在桌上,趕不上吃飯時間的人回到家,也可以自己去灶腳盛一碗吃。

鹹粥口味比飯湯更加清淡,放冷了仍然好吃。

而且鹹粥必須從生米開始煮,才能熬煮出剔透的「泔ám」,入口即化,還可以給家中未長牙的幼兒當副食品,多麼完美的家常菜。

只是母親天生藝術家性格,她的鹹粥總是天馬行空東加西加,可謂中式分子料理,烏甜仔粥曾和川七、生薑在電鍋裡煮成一鍋墨褐色的苦粥,豇豆則與油蔥酥一齊被熬成土黃色(或者是橄欖綠?)所以我們小時候非常怕吃鹹粥。

有時帶小孩子回娘家跟外公外婆玩,外婆快樂地說:我來煮鹹粥給小寶寶吃!

我想這就是小寶寶的味蕾經驗大噴發時刻了。

想不到,外婆竟然捨棄那些奇特的料理手法,煮出正常又美味的高麗菜肉絲粥,小寶寶愛吃得很。那我們小時候吃的是什麼?

我媽反駁她才沒有煮怪東西給我們吃,堅決不承認龍葵粥與菜豆粥的悲劇,我們的童年記憶一定搞錯了。

我想,這種各說各話的記憶斷層,才盡現真正家庭料理(媽媽暗黑料理)甜苦交織的複雜本質。如果說飯湯是鄉愁,鹹粥就是家的滋味啊。

相關焦點

  • 芋艿鹹粥,世人只道泉州的鹹飯好吃,殊不知鹹粥更地道
    我今天要做一頓鹹粥,世人只道泉州的鹹飯好吃,殊不知鹹粥更地道。芋艿鹹粥,沒有吃過的請舉手,如果是純粹的泉州人,那麼這道鹹粥,肯定是你家阿嫲的最愛,阿母的拿手絕活。有人說用芋頭做的鹹粥,是「芋頭鹹粥」,可泉州老城區人從沒有將「芋」稱為「芋頭」的習慣,真正的讀法:「芋」,就一個音,讀「哦」,一個字。而「芋頭鹹粥」就該讀為「芋糜」,「芋頭鹹飯」就讀為「芋飯」。泉州人對於芋頭的概念基本有三種:芋、芋婆和芋艿仔。
  • 鹹鮮一夏,淡淡鄉愁
    少時的滋味刻在記憶裡,外婆生平好這些東西,加上浙江人嗜鹹鮮,夏天一到,開撈捕魚,時不時就能做出幾道海味。炒海瓜子、炒蟶子、蛤蜊湯,細嫩鮮甜。尤其是海瓜子,生長在潮汐頻繁的沿海灘涂,粉橘色的薄殼,只要一點點蔥、姜、料酒,就是一道極鮮的美味。夏天是梭子蟹大量上市的時候,「面拖梭子蟹」是外婆的拿手菜之一。
  • 老泉州人就好這一口,花生鹹粥,比鹹飯更地道,粉糯香甜味道好
    其中湯菜居多,滋味清鮮。要說起泉州,我們很容易想起泉州鹹飯。泉州人喜歡吃鹹飯,不知道是從什麼時間開始的,估計時間已經很久了。看著很簡單的一碗,裡面配料豐富,而且可以隨心變化,想放什麼就放什麼,就像滕州菜煎餅一樣,如果你開一家滕州菜煎餅,你可以把配料增加到幾十種都可以。但老泉州人比起吃鹹飯,更喜歡喝鹹粥,還是花生鹹粥。它比鹹飯更加地道,粉糯香甜味道超讚。
  • 臺灣人的鄉愁,都在一碗滷肉飯裡
    如今,滷肉飯成了臺灣人的鄉愁。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鋪上一層琥珀色、顫巍巍抖動的五花肉丁……沒有什麼比主食+油脂的組合更能撫慰人心、勾起洶湧的鄉愁了。▲ 臺灣滷肉飯,最基礎款的搭配最經典,什麼滷蛋、青菜都是畫蛇添足。
  • 【散文】芋頭鹹粥 | 胡金坤
    他吃完粥,拿起筆,寫下: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陸遊大概喜歡吃鹹粥,他在《述意》一首詩裡,也有「頻喚寺僧同夜粥」的句子。過去,我們家也經常吃芋頭鹹粥,不是供佛,也不是饋贈,是因為糧食不夠,靠「瓜菜代」過日子。
  • 夜讀|一粥一飯,生活的真滋味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日復一日的平常,年復一年的重複,人在慢慢老去,心也跟著漸漸麻木。你既找不到一個讓自己拒絕平庸的辦法,你亦無法改變現狀而讓自己變得高貴起來。日子像打開閘門的流水,不經意間,譁啦啦逝水東去,再不回頭。
  • 怪口味鹹湯圓、生猛泥蟲粥、牛肉版肉骨茶,僑鄉美食美味又平價
    臺城老街鹹湯圓算是典型的「臺山口味」,經人推薦,在步行街的一頭,找到間賣鹹湯圓的店鋪,一看菜單,品種多得出乎意料,除了湯圓,還有粥粉面飯,臺上幾個大籠子還蒸著各種面點,而店內就一個阿姨忙前忙後幾分鐘後,鹹湯圓上來了,肉湯做底,湯圓是無餡的,內容全在配料裡,有蘿蔔絲、紫菜、豬肉碎、豬肝、還有雞肉!更像一碗潮州湯飯的煮法,只是米飯換成了湯圓。《賣湯圓》那首歌應該就是唱它的:「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圓又圓……湯圓一樣可以當茶飯。」這的確就是正餐茶飯呀。見我不是很習慣,店家善意地指指辣椒醬,湯圓配辣椒醬?
  • 冬月寒,粥湯暖
    古時,人們對小寒頗為重視,到了這一天,南北方各地便大張旗鼓,總要在廚房裡叮咚半日,以不同的食材燉煮出暖暖的粥湯,來抵禦屋外的蕭寒。那時,生產力低下,種收糧食皆不易,一粥一飯,都有一種鄭重其事的儀式感。如今,糧食是容易獲得了,但奔忙於生計,鮮少有人能騰出時間坐下來,細品慢味一碗粥湯的味道。
  • 廣東私房菜,粥水與鹹骨煲的完美結合!
    粥水筍絲鹹骨煲鹹骨粥是廣東一道名粥,味道鮮美,還有降火和補鈣的功效。近年來,廣東番禺順德一帶也開始流行用白米粥水作為鍋底來生滾雞肉等吃法,非常鮮嫩可口。今天介紹的這道菜,就是在鹹骨粥的基礎上,引入粥水的概念,起鍋前加入春筍等時令蔬菜而成的,一道介於主食和湯菜之間的一道私房美味。似粥似湯,似菜似飯,似鹹似淡,似葷似素,.......似雲似霧,似山似海,似夢似幻。原料:豬脊骨、東北大米、春筍絲、鹽、小蔥、生薑、植物油、時蔬、胡椒粉。
  • 非粥亦非飯,那是什麼,原來是泡飯
    一般飯所用的米飯都是前一天吃剩的或者是故意留下來的冷飯,佐以白菜、蝦米,然後用開水一泡,做成飯這種非粥也非飯的東西,吃的時候可以搭配醬菜,比如榨菜、醬瓜、黃泥螺、腐乳等。平心而論,這種白菜蝦米泡飯雖然味道清淡,卻也算得上可口,否則也不會成為家家都吃的早餐。他們過日子會精打細算,飯也就成了這座城市裡的人生活勤儉的體現。
  • 日本一媽媽的烹飪走紅「朋友圈」:一飯一粥,一菜一湯
    成功的生活,大概就是早上起床,晚上睡覺,白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夜裡還能夠擁有舒適的睡眠,不被失眠焦慮所籠罩,能夠睡好,也能夠吃好,一日三餐盡顯精緻,日子也過得極簡愉悅。憑藉烹飪走紅,一飯一粥,一菜一湯,盡顯食之精細。能夠好好吃飯的人,才是最懂得這個人間滋味的人,比起那些無謂的煩惱,你更應該關心的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胃。你瞧,眼前的一日三餐,一粥一飯,就是你的人生。
  • 曬曬我家的一日三餐,朋友說,有這樣的家常菜吃,下班就想回家啊
    導讀:曬曬我家的一日三餐,朋友說,有這樣的家常菜吃,下班就想回家啊年末的三餐日常記!怎麼覺得時間越過越快,莫名其妙又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了啊啊。(撫摸皺紋)今年對我來說,看似是失落的一年,搬了新家,一切從頭開始,卻也沒有開始得很好。
  • 晨起吃鹹粥
    在我老家是一個很普通的節日,家家戶戶就是煮糯米圓子和鹹粥罷了。在我的記憶裡,做圓子要在冬至前兩天把糯米放進水裡浸泡,前一天用石磨磨成漿,再用石頭壓出水,成了固體,前一天晚上搓成小圓子,當天,鼎裡的水開了,下圓子,加黑糖,便大功告成。鹹粥是自家的米,快熟的時候,加入煎好的顆粒狀豆乾、熱炒的花生。記憶最深的是總要種一小畦的芹菜,等冬至這天早上才開始採。
  • 喧賓奪主的鹹飯,雖然這名字不怎麼樣,但絕對能讓你記住
    如果來到福建,那有一樣美食你絕對得嘗嘗,很簡單的鹹飯配上一碗牛肉羹便能讓你渡過一個美妙的午後,尤其是牛肉羹那濃鬱的風味能讓你感受到這邊的熱情,關鍵是什麼,關鍵在大匯流後整體被養刁了的嘴和味,很少有這樣只是簡單的兩樣東西就能滿足你了,難道就不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樣的風味嗎。
  • 【散文】山芋粥·鹹菜湯
    冷凝冬日,風雪之夜,山芋粥解決了饑渴,給人安慰。雪夜像一個晶瑩剔透的琥珀,鄉村就是蜷縮在琥珀心中的小蟲子。寒夜客來,溫貧暖老的山芋粥,棉衣裡身一樣熨帖和親切。大雪封門,寒風蕭瑟,最宜臥在家裡喝山芋茶。屋外大雪,簌簌而下,如蝶如絮,世界一片縞素,一片寂美。山芋切段,旺火燒煮。山芋茶,湯汁甘甜,青綠爽刮。咖啡色的湯裡還能看到桔紅色內囊。
  • 鹹粥怎麼熬才好吃,生米煮成熟飯?還是米飯煮?
    粥而復始,海陸食蔬,管夠管鮮天天美食,今天換個粥品,玩美屬貓,對海鮮情有獨鍾,煮個粥也要來點海鮮才過癮。你家煮鹹粥炒不炒米呀!清粥小菜裡的粥,只用水煮大米而成佐以各式小菜.鹹粥在閩南來說類似北方煮大鍋面的意思,北方以面為主角,南方以米為主心骨,而共同點是手邊或冰箱有啥就放啥,也能說是解決冰箱零星食材最好的烹調方式。方便料理,一鍋搞定,有主食有副食,帶湯溫潤好下口。芋頭綿軟與大米一同先炒後熬粥,糊化程度更稠密,大米炒過的成熟速度也加快腳步。
  • 王老虎 | 鄉愁就是一枚梅乾菜包
    [引子]鄉愁就是一枚梅乾菜包,我在這頭,家鄉在那頭
  • 朱學東|臘八,母親的鹹粥
    太座說,要吃臘八粥。        這是中國的傳統,大概南北相差無幾。        晚上到嶽母家蹭飯,也是臘八粥。嶽母怕我吃粥不飽,另外還煮了些餃子。         嶽母煮的臘八粥,內有紅薯、紅棗、紅豆等,甜甜的,好吃。         不過,這並不是我記憶中的臘八粥。
  • 老家味道︱遊子的鄉愁滋味:好吃不過烏乾菜
    和大肉一同上鍋蒸煮,那個滋味,鹹鮮透心,吃過的人才能覺出。今天,有個老家粉,就和大家分享這道美味。梅菜扣肉。網絡圖「大雷隆隆響,買刀豬肉敬老娘,老娘說,烏乾菜,白米飯。」我幼年的時候,每當下雷雨前,聽著轟隆隆的雷聲,奶奶總會教我念這樣一首「童謠」。念完了「童謠」,奶奶會說,烏乾菜,白米飯的味道,比豬肉飯好吃。
  • 海口美食日記,辣湯飯,海南粉 太好吃了!
    騎樓水巷口一條街都是辣湯飯店,而且每一間都是老字號(陳記,姚記,梁記)。說是飯店,其實不過是騎樓下的一間間小鋪,菜單就薄薄的一張紙。除了辣湯飯,還可以任選小菜,一般默認的選項是臘腸和煎蛋,還有芋梗、竹筍或豬血之類的,一份不過三四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