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是在河西走廊農村長大的。我最初對河西走廊的印象,就在自家的幾畝地裡,那金燦燦的麥子穀子糜子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那家中養的牛羊雞狗之類,便是天天見的親密夥伴,而村裡的白楊樹、溝邊的芨芨草和天上的星星便是久看不厭的風景。當然天天讓人回味的,還有家中的飯香,那是真正的媽媽的味道,雖然常常素淡,但裡面有滿滿的愛。
後來讀了書,對家鄉河西走廊才有了更深的了解。那裡是張騫出使西域經過的地方,是霍去病建功立業的地方,是班超曾想生還的地方,是玄奘取經幾度被攔的地方,是左宗棠帶兵入疆的地方,是西路紅軍曾經浴血奮戰的地方,當然河西走廊還是絲綢之路中十分重要的路段,其中涼州、甘州、肅州和敦煌都曾是重要的關隘。
再往後我坐著火車走向更遠的地方,到新疆守衛和建設邊疆,我才真正感受到河西走廊有多長,無論從新疆開出的火車走向內地哪裡,河西走廊都是最長的路段,一望無際的荒山戈壁,還有或斷或連的長城遺蹟和關哨殘壁,嘉峪關、玉門關、陽關都曾入史入詩,可見河西走廊的地位有多麼重要。
來到了新疆工作,我就成了新疆人,在新疆成了家,有了愛人和孩子,從此就與新疆這片熱土休戚與共、命運相連。到南北疆走一圈,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新疆之大新疆之美新疆之重要,從而更加愛上了新疆並願意為之持續奮鬥。
可河西走廊還在那裡,我的父母和親人還在那裡,我記憶中的諸多美好和深情還在那裡。於是人雖在新疆,河西走廊卻常常在夢裡浮現,在月圓之夜的回憶中浮現,在鄉親聚會的酒話中浮現,在與親人們的電話交流中浮現。
於是,作為一名遊子,我就像一隻候鳥一樣,幾乎每年都會往返於新疆和河西走廊,雖然火車速度越來越快,但總趕不上急著與親人見面心情那麼迫切。每次看到車窗外河西走廊那一排排白楊,我會興奮於故鄉的親切。而返程時看到達阪城風區那一桿杆直立的風電裝置,我又會安心於很快回到烏魯木齊的家。
夢中的河西走廊與新疆的家,兩頭都是親情牽掛。我願意做一隻快樂的鳥兒,飛到哪兒都那麼依人。我願意照顧好身邊的親人,也希望照顧好故鄉的親人,就讓我夜夜潛入那溫馨的夢境,最好能夠與不在一地的親人靈犀相通,多說一些貼心的話。我願意年年往返於新疆和故鄉,讓兩邊的親人都給我以力量,也讓兩邊的親人都充滿親情和希望。誰讓我是個遊子呢?我只能以我的力量克服故鄉和新疆的距離,拉近和合攏兩邊親人的感情,讓幸福更飽滿,讓人生更豐富。
我慢慢發現,和我一樣牽掛著故鄉親人的人越來越多,來新疆謀生活謀發展的人越來越多,和父母不在一地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這種趨勢還在擴大。就讓我們牢記自己的根和初心,牢記祖宗留下的好傳統,更加努力地幸福自己和親人,同時也奉獻和回報社會,使我們生活中不缺乏親情,夢中也是笑著的。這是我的心願,相信也是廣大遊子們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