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開始正確的潛水旅程,首先要學會如何在水下進行呼吸

2020-12-12 小曉帶你學潛水

你的第一次潛水課程會是一次重要的旅程,是一次從永久的陸地居民到一個臨時的水下居民的體驗。在你進行這個巨大的「轉變」時,有許多知識和技能是你需要學習的。事實上,由於實在有太多東西是未知的,因此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壓力。有時候,你也很難分清哪些是真正重要的東西,哪些是了解一下就可以的。要成為一名安全的、成功的水肺潛水員,以下這點是你尤其需要注意的。

呼吸

對於一名新的潛水員來說,無論最開始的時候別人對你說了什麼,你在水下用水肺裝備進行呼吸時,都不會是「正常」的呼吸。潛水手冊上只說要試圖向新學員闡明潛水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儘可能消除他們可能導致無法呼吸的恐懼心理。

當你在水下的時候,你是在壓力環境下進行呼吸的,因此你所呼吸的空氣會比你在岸上所呼吸到的空氣密度更大。而且,你是通過調節器進行呼吸的,這是一個人造裝置,它擴大了你的肺部和氣源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被稱為「閉塞空間」。

由於這兩個因素,如果你像在陸地上一樣隨意地、不加思考地呼吸,那麼處於閉塞空間中的氣流就會阻止大部分被你吸入的氣體進入你的肺部,你就會簡單地把這些氣體呼出,而沒有真正進行重要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這樣並不好,因為呼吸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讓這兩種氣體進行交換。

所以,要想在水下有效地進行呼吸,你需要有控制地採取緩慢、深長的呼吸方式。在每次吸氣時,你需要將濃密的空氣深深地吸入你的肺中,再慢慢地、長長地把它們吐出來。

要通過你的橫膈膜進行呼吸,而不是通過你的胸部。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在你吸氣的時候,努力地鼓起肚子,這樣能夠讓肺部儘量地擴張,儘可能地吸入更多的空氣。然後,在你呼氣的時候,收緊肚子,讓肺部縮到最小,持續緩慢地將氣體呼出,直到感覺體內已經沒有氣體了,再進行下一次呼吸。不需要在兩次呼吸之間停頓,讓呼吸在長長的吸氣和長長的呼氣之間持續循環即可。

通過橫膈膜進行呼吸的確需要一點適應時間,但你不需要在潛水的時候才練習這項技巧。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意地點進行練習,比如當你坐火車的時候、堵在路上的時候,或是看電視的時候都可以練習。如果你在家裡,可以躺在地上,在腹部上方放一本書,努力通過緩慢的呼氣和吸氣讓書進行上下移動,這是一種很好的練習方式。

當你在做這個練習的時候,噘起嘴進行呼吸,就好像你咬著調節器的咬嘴一樣,慢慢地吸入氣體再慢慢地進行釋放。首先認真地做好本文介紹的呼吸方法,那麼其他的注意事項你也全都能夠做到位。

相關焦點

  • 學習如何進行水下拍照?同時也要注意潛水安全
    你會在一次潛水中進行很多的移動。大多數時候你會是水平的,但有時候你會是垂直的。有時你甚至會倒立或仰臥。所以你放在口袋裡的東西有可能會掉出來,除非拉上口袋拉鏈或完全蓋上尼龍搭扣。經驗豐富的水下攝影師會使用大型相機系統,在整個潛水過程中,他們必須用雙手抓住設備。他們有一條繫繩,用於將相機系統拴在他們的BCD上,以確保他們不得不完全放手時設備不會丟失,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已經具有相當高超的控制技能,允許他們在潛水時雙手幾乎完全自由。作為初學者,你還不具備這些技能。
  • 體驗潛水,開啟一生中不能錯過的旅程!
    體驗潛水,開啟一生中不能錯過的旅程話說每個人一生一定要有一次潛水體驗在水底的那一刻感覺世界都是自己的是你接觸潛水的第一步,你將在專業教練的帶領下潛入奇幻的水下世界,了解最基本的潛水知識,學習簡單的水下溝通技巧。
  • 乾貨|寫給想學潛水的你
    深潛,英文ScubaDiving,也叫「水肺潛水」,是指用氣瓶和呼吸裝置潛入水下的活動,必須要經過專業培訓取得潛水證方可進行。PADI在世界各地擁有25000名教練,每年約發出超過500000張的潛水執照,這使得PADI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潛水訓練機構。  以PADI來說,獲得OW 課程潛水證後,即可進行Fun Dive潛水活動,潛導的帶領下盡情暢遊海底世界了。如果想掌握更多技術,還有第一緊急反應、應急救援潛水、各種專長潛水、潛水教練等更高級別的課程。2、什麼人可以學潛水?
  • 潛水新裝置Scorkl問世 可在水下呼吸10分鐘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3日報導,來自墨爾本的David Hallamore發明了一款名為Scorkl的潛水裝置,可以讓人們在水下呼吸長達10分鐘,為他們打開了水下世界的大門。大多數呼吸管只能讓人們在水下呼吸兩分鐘左右,就得露出水面換氣。
  • 注意潛水呼吸問題--避免意外發生
    因為在水裡人類無法自行呼吸,就算在水面漂流,但是無法到達陸地也往往求助無門,種種的因素會讓不了解潛水的人覺得潛水是危險的活動。而事實上,除非是遭遇突如其來的天災,大多數的潛水意外都是可以事先預防的。那潛水意外到底是如何發生?要如何避免意外,以及意外發生時要如何自救?都是每一位要進入潛水領域的人都要知道的事。
  • 科普:關於潛水,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這了~
    潛水就是水面以下進行的各項活動。特別是大家平常所見的「潛水」是指人在水面以下進行的休閒、觀光等娛樂活動(比如水下欣賞小魚,遊覽水下珊瑚群)。(Scuba Diving)指大家背著氣瓶和相應的呼吸裝置,靠瓶內的空氣在水中長時間呼吸進行潛水的活動,這也是目前最常見的潛水方式。
  • 科學家揭秘蜥蜴如何在水下呼吸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日報導,近日,一段拍攝於哥斯大黎加科託布魯斯的視頻捕捉到了爬行動物蜥蜴是如何利用鼻子上的氣泡在水下呼吸的。據報導,此前人們認為,這些爬行動物在潛入水中時屏住呼吸長達16分鐘。
  • 水肺潛水時,因攜帶的氣源量有限,水下停留時間非常寶貴
    水肺潛水時,因攜帶的氣源量有限,水下停留時間非常寶貴,應高效地進行各項操作。潛水者必須掌握自己的活動進度、保存體力、儘可能獨立地完成各項任務並解決問題。同時,潛水者也應當機動靈活。當他感到體力不支或水下條件危及安全時,應隨時準備中斷潛水。
  • 深度探討:要怎麼做才能夠在水下保持儘可能長地呼吸?
    如果你知道如何在水下呼吸,遊泳會變得更有趣。雖然,屏住呼吸似乎很容易,但時間固然是有限甚至很短,然而,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做得更長、更舒服。而且,最棒的是,這種練習不會花很長時間。而這一次,V哥就要和你探討如何做到這一切。
  • 美醫生發明新型潛水服 像魚一樣呼吸液態氧(圖)
    人類藉助水肺能在水下呼吸,卻無法潛到很深的地方。由於無法克服這種局限性,目前在70米以下的深水中潛水仍很危險,只有少數專家才能做到。超深潛水具有致命危險,目前在月球表面行走的總人數,也比藉助水肺潛到240米水下的人多。找到深海潛水方法現在美國一位發明家認為他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讓人類像魚一樣呼吸液體,就能輕鬆潛入深海。
  • 俄羅斯研發水下呼吸技術:特殊液體填肺,試驗狗潛水千米存活
    俄羅斯媒體近期公布了幾段「水下呼吸」實驗的視頻顯示,以含氧量高的特殊液體填入動物的肺部,可以使其達到在水下呼吸的目的。儘管有動物保護主義者批評該實驗太殘忍,但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表示,這項技術將來有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 菲律賓水下淘金人,沒有任何潛水設備,全靠一根塑料管呼吸
    菲律賓水下淘金人,沒有任何潛水設備,全靠一根塑料管呼吸其中,菲律賓水下淘金人,沒有任何潛水設備,全靠一根塑料管呼吸。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在他們還未下水之前,淘金工人先要帶上一些細小的東西來防止含有泥沙的水進入到自己的耳朵當中,而且還要帶著一個眼罩用來在水裡進行查探。
  • 建始(水下施工)費用【東海潛水作業隊】
    是潛水打撈行業協會會員單位之一。水下切割時要接牢地線,並且使地線與割炬處於潛水員的同側,否則不僅容易引起觸電,而且易使潛水員裝備上的金屬部件腐蝕,進而其使用壽命。在帶電結構(設有外加電流保護的結構)上進行水下切割時。
  •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去學潛水吧!
    站在海裡,背著40多公斤的裝備,不斷有海浪拍打著自己,想站穩已經很難了,還要學會完全用呼吸器呼吸,並且做出教練要求的各種動作。光是重新練習呼吸的方式就已經很難了,感覺自己回到了娘胎裡。我一直學不會把鼻子關掉,所以面鏡裡總是進水,還用鼻子喝了好幾多海水。搞得我十分特別非常想發脾氣,我把所有罪過歸於沒有在泳池練習。我想罵人,甚至覺得自己有病,幹嘛不在家好好歇著,非要來學神馬潛水!
  • 在水下自由呼吸 用打氣筒充氣的便攜氧氣瓶
    每一罐氧氣可以讓我們在水下停留10分鐘,而10分鐘對於初學者來說,已經足夠用了。要說在夏天最有魅力的運動是什麼?沒錯,就是潛水了。來到風景如畫的海島,漢子們露出胸肌和腹肌,妹子們換上比基尼,潛到水下看看海底世界,絕對是夏日裡海邊度假的標配行程。
  • 水下考古就是潛水探寶嗎?為何在陸地上也能進行水下考古?
    眾所周知,陸上作業與水下作業最大的不同是考古工作人員所面臨的工作環境。而這也恰恰是水下考古最為困難的一點。由於人在水中無法呼吸,所以不能像在地上能夠直接獲取氧氣。如果不藉助潛水設備,普通人一般在水中平均只能夠憋氣一到兩分鐘,經過專業訓練的人雖然憋氣時間能夠延長,但也不過數分鐘的時間,所以在沒有配套措施的情況下,水下作業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
  • 潛水時如何掌握呼吸?
    潛水時你需要在每次呼吸時都採用深呼吸,如果只做淺呼吸吸入比例較少的新鮮空氣,因為首先進入你肺部的是前一次吐氣殘留在呼吸死腔的氣體,而另一方面深呼氣使你吸進較多新鮮空氣。因此深呼吸是較有效率的呼吸方式。為達到最大呼吸效率,在水底你要緩慢而深長的呼吸。使用水肺時要比平常呼吸慢一點,深一點-一次不用吸進太多,只要比平常多一些。
  • 潛水新手適合帶相機下水嗎?- 要命的水下攝影
    我想新手能不能帶相機也不能一概而論吧,還是要看那個潛水員的中性控制如何。」--匿名潛友「我覺得這也取決於怎麼定義菜鳥,有的人20-30瓶氣中性控制已經可以了,在較容易的潛點帶著比較輕便、容易駕馭的卡片機,GoPro或iPhone下水不會影響中性控制。」--匿名潛友
  • 如何在兩次呼吸之間,完成潛入海底126米的旅程
    「自由潛水是一趟旅程,兩次呼吸之間的旅程。」在法國人Guillaume Néry 口中,用一口氣深淺到海底百米以下的極限挑戰甚至有幾分浪漫——這位曾經打破四項世界紀錄、兩奪恆重世界自由潛水冠軍的法國自由潛水達人把每一次深淺都視為一場探索之旅:「這是一次邁向人類極限的旅程、一次探索未知的旅程,也是一次通往內心的旅程。」
  • 俄研發水下呼吸試驗狗潛水至1004米深 網友:從此有了潛艇剋星
    俄研發水下呼吸試驗狗潛水至1004米深 網友:從此有了潛艇剋星  李雲馨 • 2017-12-30 11:31:15 來源:前瞻網 E231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