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工程師講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那些世界之最

2020-12-21 環京津新聞網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7月1日,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的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1092米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運營,這也標誌著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將邁入「千米級」時代。

近日,記者採訪了中鐵大橋局的工程師們,了解了這座大橋建造中的一些世界記錄。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俯瞰圖。中鐵大橋局供圖

滬蘇通大橋創造了眾多「世界之最」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南起蘇州市張家港市、北至南通市通州區,橋址處靠近長江入海口,江面寬達6公裡。

大橋附近有十餘個碼頭和港口,江面日通行船舶超過3萬膄,航運可謂是異常繁忙,這就要求大橋的主跨必須超千米。在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建之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同類型橋梁中最大跨度也只僅有630米。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景。中鐵大橋局供圖

考慮到經濟性,大橋為滬蘇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錫通高速公路的共用過江通道,上層設置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時速100千米;下層設置為雙向四線鐵路,時速200千米(滬通鐵路)、250千米(通蘇嘉甬鐵路)。

中鐵大橋局副總經理、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經理羅兵介紹,除了跨度大,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還創造了眾多「世界之最」:主塔330米,相當於110多層樓高;建設用鋼量達48萬噸,相當於12個「鳥巢」;混凝土用量達230萬立方米,相當於8個國家大劇院……這一系列世界之最的背後,是建設者智慧與汗水的成果。

羅兵說,6年來,項目部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其中包括專利授權30餘項,發明專利20餘項。

世界體積最大的鋼沉井

羅兵說,1092米的跨度,為大橋的建設帶來不少難題,要想「跨得穩」,就要「立得住」。主墩鋼沉井就是這一「跨」的關鍵所在。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沉井基礎長86.9米,寬58.7米,高約110米,平面面積相當於12個籃球場,高度相當於37層樓,這也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水中沉井基礎。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鋼沉井施工中。中鐵大橋局供圖

羅兵介紹,中鐵大橋局發明了助浮結構和充氣增壓系統,首次實現了16000噸重的鋼沉井整體製造、整體出塢、整體浮運。通過封閉部分沉井井孔,並往封閉井孔充氣,巨型鋼沉井仿佛像魚有了「魚漂」,不僅可以自浮,還可以調節吃水深度以及浮運過程中的空間姿態。

中鐵大橋局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總工程師李軍堂說,為了把鋼沉井這個「巨無霸」準確無誤地固定在設計點,中鐵大橋局開創性地採用了「大直徑錨樁混凝土重力錨」方案:將8根直徑達3.5米的鋼樁立在鋼沉井的上下遊處,南北兩側再各拋下4個重約900噸的混凝土邊錨,同時引入計算機控制的多向同步快速定位技術,通過智能化裝備,大幅提升定位的效率和精度,有效將鋼索與鋼沉井連接,達到共同固定鋼沉井的目的,解決了千噸級水流力作用下鋼沉井精確定位難題。

世界最高公鐵橋主塔

據羅兵介紹,索塔是斜拉橋的關鍵受力結構,斜拉橋跨度越大就要求索塔建築高度越高。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主跨為1092米,主塔高度就隨之攀升到330米,相當於110層高樓,為世界最高公鐵橋主塔。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主塔施工中。中鐵大橋局供圖

高聳入雲的主塔給施工帶來了不少難題。對於混凝土而言,強度越大,標號越高,意味著粘度越大,就像很稠的粥,流動性差,難以泵送至高空;在普通的工程環境,混凝土灑水養護、保溫、保溼相對容易,混凝土抗裂容易得到保證,但這些在300多米的高空中難以實現。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鐵大橋局通過調整配合比,研究出了一種新型混凝土,一舉解決了泵送難、不抗裂等難題。這種新型混凝土在保障質量的同時,還具有高流態降粘等特性,在澆築的初期能控制水化反應,避免過度發燒,在降溫收縮時能自我激發膨脹,補償收縮,配合循環冷卻水管、全封閉防風措施等,表現出不俗的抗裂效果。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主塔施工中。中鐵大橋局供圖

同時,中鐵大橋局引進超高混凝土主塔塔偏實時監測技術。在塔梁同步施工時,系統可實現對施工全過程橋塔變形進行實時測量,獲得橋塔變形時程曲線。一旦檢測到的曲線發生偏移,建設者們可以立刻進行糾偏,確保主塔按照預定「路線」長高而不「跑偏」。

斜拉索材料強度為世界之最

面對大跨、重載的需求,大橋的主體結構材料——鋼梁和拉索必須異常「堅實」。

主橋鋼梁必須要有足夠的剛度,這樣才能滿足大橋6線公路、4線鐵路的荷載需求。同時鋼梁還要具備一定的柔性,這樣才能在突來的重壓下,通過微變形來分散壓力,在重物通過後恢復如常。

從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望出去的大橋一景。王偉健攝

李軍堂介紹,橋梁的鋼梁猶如一隻巨型「扁擔」,兩個主塔橫梁猶如「挑夫」的肩膀,「挑夫」相隔越遠,鋼梁承載就越重,「扁擔」就越容易向下彎曲變形,因此必須有相當強度的拉索才能拉住這根剛柔並濟的「扁擔」。

斜拉橋的拉索以主塔為中線依次向兩邊散開,成等腰三角形。通過與鋼梁連接,拉索為鋼梁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拉力,從而分擔一部分鋼梁承受的壓力,同時避免由於跨度過大造成鋼梁嚴重變形。

為實現大橋超千米的跨度,建設者們為其「量身定製」了強度達500兆帕的高強度鋼和2000兆帕的斜拉索,這兩個材料的強度均為世界之最。

2000MPa級斜拉索中最核心,也是最大的難點就是研發直徑為7毫米的超高強度鋼絲,這是世界上首次應用這種鋼絲,其抗拉強度達到2000MPa以上,單根鋼絲可吊起5輛家用汽車,同時還需要同時保證扭轉、纏繞等16項指標全部滿足要求。生產這種斜拉索的江陰法爾勝泓昇集團公司負責人介紹,當時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鑑,也沒有可用的原材料,需要開發全新牌號的高性能盤條。通過一次次試製、試驗、檢測及分析,不斷的反饋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對上百項工藝參數進行調整、摸索、驗證,一步步提高各項性能指標,經過長達六年的努力,最終開發出滿足滬通長江大橋的這種超高強度鋼絲。

而對於施工方來說,「為了減少架梁對通航的影響,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創新性地採用大節段吊裝主橋鋼梁,可將現場焊接和吊裝的工作量減少一半。」李軍堂介紹說。

由於主航道橋整節段鋼梁最大吊重達1744噸,為了滿足需求,中鐵大橋局自主研製全球首臺1800噸步履式架梁吊機,採用「雙橫梁三吊點」設計,保證鋼梁能夠平穩起吊。

5G新型微站布滿大橋公路面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公路還充分體現了智能化。

大橋公路面將採用華為5G新型微站覆蓋,鐵路面將採用中天新型5G洩漏電纜覆蓋,引橋部分採用南通鐵塔建設多座超高鐵塔站點進行補充覆蓋。

中鐵大橋局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常務副經理查道宏介紹,大橋將滿足用戶高速上網、高清語音通話、VR/AR等5G應用,同時可升級SA網絡,實現低時延、大連接等工業物聯網應用,屆時,大橋將成為一座真正的智能化橋梁。

除了帶來技術上的創新突破,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還將成為助推當地交通騰飛的起點,為長江南北兩岸帶來巨大變化。大橋建成後,張家港市將徹底告別沒有火車的歷史,與南通之間往來將不再依靠汽渡過江。作為八縱八橫鐵路網中沿江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的建成將有利於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南通到上海將由現在的5小時左右縮短至1小時左右。

相關焦點

  • 夜幕下的「彩虹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亮燈靜候通車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30日晚,通車前夕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橋亮燈。 泱波 攝 中新網張家港6月30日電 (記者 朱曉穎)30日晚,通車前夕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橋亮燈。通車前夕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宛若黑夜中點亮的「彩虹橋」。 泱波 攝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北起江蘇南通,南至江蘇張家港。其公鐵合建跨江正橋全長5827米。主航道橋主跨1092米,為國內最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 30日晚,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亮燈靜候通車。
  • 亞洲第一長河長江江面最長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美景
    長江是全球第三長河、全球第一水能大河、亞洲第一長河,也是中國的母親河,而中國母親河上最長的大橋即將誕生,它就是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大橋迷人的美景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線路全長11.072千米,包括兩岸大堤間正橋長
  • 以長三角三座城市之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大名」定了
    6月21日,記者從江蘇省鐵路辦獲悉,關於新建通滬鐵路跨江大橋的正式命名文件已下,這座連接南通和張家港兩地,承載著南通至上海通滬鐵路一期工程的長江大橋「大名」確定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這也是江蘇首座融合了長三角三地地名的跨江大橋。這座大橋叫什麼?
  • 以長三角三座城市之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大名」定了!
    滬通大橋?通滬大橋?張家港大橋?現在,關於江蘇即將通車的這座長江大橋的命名之爭可以叫停了。  6月21日,記者從江蘇省鐵路辦獲悉,關於新建通滬鐵路跨江大橋的正式命名文件已下,這座連接南通和張家港兩地,承載著南通至上海通滬鐵路一期工程的長江大橋「大名」確定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這也是江蘇首座融合了長三角三地地名的跨江大橋。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收費標準公布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網站公布了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徵收車輛通行費的標準。通知表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自通車之日起納入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進行聯網收費,核定收費年限為25年。一、收費方式由江蘇滬通大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進行經營管理及維護,自通車之日起納入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進行聯網收費。
  • 堅硬的扇骨——建行服務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建設紀實
    今年7月初,我國自主設計建造、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投入使用。過去的8年,伴隨著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從規劃到落地,從啟動到通車,建行南通分行一直以金融力量全力支援著大橋的建設。  「堅硬的扇骨」促進長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擴大長三角經濟版圖
    肖 勇 趙亞玲攝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縮短了上海與南通及蘇北地區的時空距離,將有力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終於等到大橋通車、鐵路開行。」南通海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負責人高志華與10名同事從南通西站乘坐首趟列車前往張家港參加活動。2016年,海星公司拆除了一處佔地約30畝的設備製造廠區,用實際行動支持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及相關工程施工建設。「雖然短期內對公司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長遠看,我們是受益者。」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直接對標港珠澳大橋,長三角城市群來了
    就在昨天(6月21日),江蘇省鐵路辦下了文件,新建的通滬鐵路跨江大橋正式命名文件已下,這座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的重要橋梁,最終被命名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據悉,這是江蘇第一座用了三個地名簡稱的跨江大橋。
  • 滬蘇通長江大橋日均3.4萬輛車 蘇通大橋和江陰大橋壓力得到緩解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7月1日正式開通。大橋日均汽車流量已達3.4萬輛,周邊蘇通大橋、江陰大橋等過江通道的交通壓力得到緩解。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7月1日下午5時18分向社會車輛開放後,至當日24時,汽車流量已近萬輛。此後,車流量不斷攀升。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車輛通行如何收費?
    1日下午5點18分,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對外「營業」。數據顯示,截至2日下午2點,雙向過橋車輛已達3.5萬輛,各項運行指標基本平穩。不少市民關心車輛通行如何收費?記者了解到,大橋部分按車類型分類計次收費,9客及以下小客車費用為30元;南北接線設置三興、南通西、平潮北三個匝道收費站,按通行裡程收費。大橋核定收費年限為25年,自通車之日起執行。江蘇交通控股公司方面透露,滬蘇通大橋採取封閉式收費管理,實行全國「一張網」聯網收費,依託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技術,通過在大橋兩端設置ETC門架系統,實現對通行車輛計費。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一橋架南北 滬蘇通大橋助力...
    11月15日,車輛在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上行駛。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中國網11月17日訊(記者倫曉璇)今年7月,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1092米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運營,這也標誌著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邁入「千米級」時代。目前,大橋每日通行量約3.5萬輛至4萬輛。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帶火紀念版交通卡 網上銷售用戶遍全國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已經成為最熱IP,不僅帶熱了兩岸文化旅遊市場,也帶火了周邊產品的銷售。南通市民卡公司定製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紀念卡就是其中之一,上線發行僅半月,就已火遍大江南北,銷售破千。
  • 滬蘇通長江大橋刻下江蘇烙印 展創新科技實力
    原標題:滬蘇通長江大橋刻下「江蘇烙印」 7月1日,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1092米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運營,這也標誌著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將邁入「千米級」時代。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這其中,我省企業和高校廣泛參與,刻下「江蘇烙印」。
  • 產信通:滬蘇通長江大橋投運背後的故事?
    2010年,歷經數次論述探討,滬通鐵路過江策略最後確定在滬蘇通長江大橋,北起南通市,南至蘇州市張家港市,連接滬通高鐵和錫通高速,據產信通了解這是全世界第一座跨距超公裡的公鐵雙用斜拉橋。2014年,滬蘇通長江大橋工程宣布動工,打開了立交橋建造的帷幕。
  • 南通:滬通長江大橋或正式定名為「滬蘇通長江大橋」,你怎麼看?
    南通城市風光眾所周知,滬通鐵路跨江大橋作為鐵路全線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前一直使用的名稱是「滬通長江大橋」,這個名字自2014年大橋工程開工之日起就開始使用並延續至今且被沿線居民所接受並熟知,近日,據蘇州相關媒體爆料,沿用了6年之久的滬通長江大橋(工程名)或將正式定名為「滬蘇通長江大橋」。
  • 滬蘇通鐵路通車 南通至上海只需1小時6分鐘
    省政府6月3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7月1日開通運營。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繼南京長江大橋之後我省第二座公鐵兩用大橋,將結束長江南京下遊沒有鐵路過江通道的歷史,有力提升跨江融合發展能力。
  • 潮湧長三角|「大通州灣」打造江蘇新出海口,滬蘇通大橋助力長三角...
    10月16日,「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江蘇-浙江線下採訪團來到江蘇南通,先後走近大通州灣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探訪南通在長三角一體化共建領域的新成果。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  為長三角一體化提供新動力   7月1日,隨著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投入使用,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邁入「千米級」時代。該橋的通車,不僅助力完善江蘇省鐵路網絡結構,更是促進了跨江融合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通車;琥珀化石揭秘1億年前昆蟲真實色彩丨...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消息站●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正式通車!通車後將大大縮短上海與南通及蘇北地區的時空距離,兩地之間鐵路出行最短時間從約5小時壓縮至66分鐘左右。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是世界上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在我國乃至世界鐵路橋梁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滬通公鐵大橋天生港航道橋合龍 滬通鐵路2019年建成
    央視截圖   今天上午,我國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鋼拱橋——滬通公鐵大橋天生港航道橋順利合龍,標誌著滬通鐵路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天生港航道橋位於滬通公鐵兩用大橋北側,大橋主跨33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徑的公鐵兩用剛性梁柔性拱橋。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滬通大橋設計負責人 張燕飛:   它的通航等級高,對通航的淨高淨寬要求比較高;採用鋼拱橋,它的剛度大,適合高速鐵路跑車。
  • 【南通早七點】滬蘇通大橋「名片」揭開神秘面紗
    江蘇省公安廳1日通報,紅通人員、「錢寶網」重大經濟犯罪嫌疑人熊某已於6月28日被引渡回國。看南通7月1日上午,歷經6年建成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國鐵集團董事長陸東福、上海市副市長湯志平出席開通運營活動,婁勤儉宣布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