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通長江大橋刻下江蘇烙印 展創新科技實力

2020-12-20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滬蘇通長江大橋刻下「江蘇烙印」

7月1日,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1092米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運營,這也標誌著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將邁入「千米級」時代。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這其中,我省企業和高校廣泛參與,刻下「江蘇烙印」。大橋建設中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和新工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這座橋成為一座創新之橋、科技之橋,更成為一座檢驗江蘇智造的實力之橋。

超高強度斜拉索堪比全球「最硬的鱗」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南起蘇州市張家港市、北至南通市通州區,橋址處靠近長江入海口,江面寬達6公裡。

縱觀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根纜索組成的斜拉索,每一根纜索都在牢牢地「拉」住混凝土橋面。「大橋的跨度大,荷載重量大,對鋼梁和斜拉索的要求非常之高。」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劉禮華告訴記者,法爾勝泓昇集團聯合合作單位,經過長達4年的研發,找到了最佳材料配方和工藝,最終生產出了直徑7毫米的「最硬」鋼絲,單根鋼絲可吊起5輛家用汽車,為大橋提供了2000兆帕的超高強度斜拉索,刷新了國內斜拉索承載力紀錄。

「2000兆帕的鋼絲我們從未生產過,這種直徑為7毫米的超高強度鋼絲在世界上還是首次應用,充滿挑戰性。」劉禮華說,單根鋼絲需要同時保證扭轉、纏繞等16項指標全部滿足要求,在當時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鑑。強難之下,法爾勝泓昇集團利用江蘇的製造業優勢,聯合在江陰的企業「興澄特鋼」做原料,先做鋼絲後做纜索。

「鋼絲強度有一個理論極限,達到2000兆帕基本接近理論相對高度。」劉禮華表示,鋼絲從1770兆帕變成1860兆帕,僅僅是工藝上的突破;而1860兆帕到2000兆帕,則是原則性的技術包括煉鋼技術、拉拔技術及專利上的突破。通過一次次試製、試驗、檢測及分析,不斷地反饋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對上百項工藝參數進行調整、摸索、驗證,一步步提高各項性能指標,經過長達6年的努力,法爾勝泓昇集團最終開發出滿足滬蘇通長江大橋的超高強度鋼絲。

世界最高強度纜索的使用,使整個大橋在同樣載荷的情況下,減少了用鋼量和用索量。除此之外,這些纜索還有多項自主創新,據劉禮華介紹,纜索的塗層採用鍍鋅鋁稀土,耐腐蝕壽命長,單根纜索長度達到了576米,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全球首創智能索技術,在纜索內部放置光纖24小時監測纜索受力;在纜索領域已做到全球領跑。

主塔最高沉井最大,創下兩項世界紀錄

斜拉索拉起橋面,最終需要通過大橋的索塔承壓受力。斜拉橋跨度越大就要求索塔建築高度越高。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主跨為1092米,主塔高度就隨之攀升到330米,相當於110層高樓,為世界最高公鐵橋主塔。

高聳入雲的主塔給施工帶來了不少難題。對於混凝土而言,強度越大,標號越高,意味著黏度越大,就像很稠的粥,流動性差,難以泵送至高空;在普通的工程環境,混凝土灑水養護、保溫、保溼相對容易,混凝土抗裂容易得到保證,但這些在330米的高空中難以實現。

為提高主塔的穩定性及塔柱的抗扭剛度,施工人員通過調整配合比,研究出了一種新型混凝土,一舉解決了泵送難、不抗裂等難題。但如何將大體積的混凝土泵送到百米高空,又怎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也需要技術上的突破。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通過數百次的試驗,創新研發出減小收縮的功能型混凝土外加劑,攻克了「高強大」體積混凝土收縮開裂的國際難題,為超高主塔的建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092米的跨度和330米的主塔高度為大橋的建設帶來不少難題,要想「跨得穩」,就要「立得住」,主墩鋼沉井就是這一「跨」的關鍵所在,必須沉的很深。中鐵大橋局副總經理、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經理羅兵介紹,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沉井基礎長86.9米,寬58.7米,高約110米,平面面積相當於12個籃球場,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水中沉井基礎,要將這些「定江神針」精確地沉入江底絕非易事。

施工過程中,大橋項目部請來無錫研究深水探測的中國船舶第七〇二研究所,利用水下機器人進行沉井封底前的基底探測。中國船舶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長何春榮表示,基底探測在沉井施工過程中可判斷下一步施工是否達到要求;通過水下機器人的視頻探測和聲吶掃描,施工方可直觀地看到水底情況,準確測量出淤泥的高度、厚度,發現水底障礙物,為井孔內精確抓泥、高壓射水,清除沉積江底數百米的障礙物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

東大自創自平衡測樁技術「四兩撥千斤」

萬丈高樓始於壘土,橋梁建設也是如此,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同樣少不了穩固的地基基礎。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樁基礎承載性能以及設計參數指標的確定也是應用的「江蘇技術」,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龔維明教授團隊早在2014年就前往大橋選址處,通過其自主研發的「深基礎自平衡法承載力測試成套技術」,成功解決了滬蘇通大橋樁基礎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超高噸位、超大尺寸、超長埋深、複雜環境下承載力測試難題。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線地基土體偏軟,樁基礎打到什麼深度,既經濟又安全,很考驗我們的技術。」龔維明告訴記者,現場地下200多米處才出現巖層,樁基礎合適的持力層選擇不僅關係到基礎建造成本和施工難易程度,更直接決定了樁基承載安全性能。通過團隊研發的「自平衡測樁技術」,將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荷載箱」埋設在樁身一定深度的「平衡點」位置處,實現大噸位樁基承載力「四兩撥千斤」式的精確測試,並進一步得到樁基礎設計所需的參數指標。

龔維明介紹,應用該項技術,還可使承載力測試時間由傳統的一個多月縮短到幾天。據悉,該技術已被國內外500多家企業應用於國內32個省市以及1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2000多個工程,解決了重大工程深基礎承載力測試的技術難題,並創造了多項世界測試紀錄,目前在建的南京五橋等橋梁工程也應用了這一技術。

通車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已實現5G信號全覆蓋,這也是全國首座使用5G漏纜實現信號覆蓋的高鐵大橋。據介紹,大橋公路面將採用華為5G新型微站覆蓋,鐵路面採用中天新型5G洩漏電纜覆蓋,引橋部分採用南通鐵塔建設多座超高鐵塔站點進行補充覆蓋。相比公路面,鐵路面無線通信的覆蓋更難更複雜,中天科技通信產業集團總裁沈一春介紹,高鐵車體損耗大,對漏纜系統損耗、頻率兼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中國鐵塔—中天科技聯合實驗室對大橋覆蓋要求和漏纜整體系統損耗做了詳盡分析,採用漸變分頻技術,使整體信號覆蓋均勻,創新開發了新型5G漏纜。

中鐵大橋局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常務副經理查道宏表示,目前5G信號全覆蓋的大橋能滿足用戶高速上網、高清語音通話、VR/AR等5G應用,同時可升級SA網絡,實現低時延、大連接等工業物聯網應用,屆時,大橋將成為一座真正的智能化橋梁。(張 宣 王夢然)

(責編:蕭瀟、張鑫)

相關焦點

  • 滬蘇通長江大橋日均3.4萬輛車 蘇通大橋和江陰大橋壓力得到緩解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7月1日正式開通。大橋日均汽車流量已達3.4萬輛,周邊蘇通大橋、江陰大橋等過江通道的交通壓力得到緩解。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7月1日下午5時18分向社會車輛開放後,至當日24時,汽車流量已近萬輛。此後,車流量不斷攀升。
  • 堅硬的扇骨——建行服務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建設紀實
    今年7月初,我國自主設計建造、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投入使用。過去的8年,伴隨著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從規劃到落地,從啟動到通車,建行南通分行一直以金融力量全力支援著大橋的建設。  「堅硬的扇骨」促進長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
  • 南通:滬通長江大橋或正式定名為「滬蘇通長江大橋」,你怎麼看?
    ,近日,據蘇州相關媒體爆料,沿用了6年之久的滬通長江大橋(工程名)或將正式定名為「滬蘇通長江大橋」。滬通長江大橋是滬通鐵路連結南通通州區和蘇州張家港市的跨江公鐵兩用大橋,是滬通鐵路、錫通高速公路、通蘇嘉甬鐵路等共同的過江通道,大橋全長11.072千米,主跨1092米,是世界首座跨度超過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該大橋通車後,從南通出發,乘坐動車1小時左右便可直達上海,極大方便了沿線居民的出行,是國家沿海鐵路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南通全面接軌上海
  • 夜幕下的「彩虹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亮燈靜候通車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30日晚,通車前夕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橋亮燈。 泱波 攝 中新網張家港6月30日電 (記者 朱曉穎)30日晚,通車前夕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橋亮燈。通車前夕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宛若黑夜中點亮的「彩虹橋」。 泱波 攝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北起江蘇南通,南至江蘇張家港。其公鐵合建跨江正橋全長5827米。主航道橋主跨1092米,為國內最大跨度斜拉橋,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 30日晚,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亮燈靜候通車。
  • 亞洲第一長河長江江面最長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美景
    長江是全球第三長河、全球第一水能大河、亞洲第一長河,也是中國的母親河,而中國母親河上最長的大橋即將誕生,它就是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滬蘇通長江大橋#大橋迷人的美景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線路全長11.072千米,包括兩岸大堤間正橋長
  • 以長三角三座城市之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大名」定了
    6月21日,記者從江蘇省鐵路辦獲悉,關於新建通滬鐵路跨江大橋的正式命名文件已下,這座連接南通和張家港兩地,承載著南通至上海通滬鐵路一期工程的長江大橋「大名」確定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這也是江蘇首座融合了長三角三地地名的跨江大橋。這座大橋叫什麼?
  • 以長三角三座城市之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大名」定了!
    滬通大橋?通滬大橋?張家港大橋?現在,關於江蘇即將通車的這座長江大橋的命名之爭可以叫停了。  6月21日,記者從江蘇省鐵路辦獲悉,關於新建通滬鐵路跨江大橋的正式命名文件已下,這座連接南通和張家港兩地,承載著南通至上海通滬鐵路一期工程的長江大橋「大名」確定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這也是江蘇首座融合了長三角三地地名的跨江大橋。
  • 產信通:滬蘇通長江大橋投運背後的故事?
    2010年,歷經數次論述探討,滬通鐵路過江策略最後確定在滬蘇通長江大橋,北起南通市,南至蘇州市張家港市,連接滬通高鐵和錫通高速,據產信通了解這是全世界第一座跨距超公裡的公鐵雙用斜拉橋。2014年,滬蘇通長江大橋工程宣布動工,打開了立交橋建造的帷幕。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收費標準公布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網站公布了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徵收車輛通行費的標準。通知表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自通車之日起納入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進行聯網收費,核定收費年限為25年。一、收費方式由江蘇滬通大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進行經營管理及維護,自通車之日起納入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進行聯網收費。
  • 潮湧長三角|「大通州灣」打造江蘇新出海口,滬蘇通大橋助力長三角...
    10月16日,「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江蘇-浙江線下採訪團來到江蘇南通,先後走近大通州灣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探訪南通在長三角一體化共建領域的新成果。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  為長三角一體化提供新動力   7月1日,隨著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投入使用,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邁入「千米級」時代。該橋的通車,不僅助力完善江蘇省鐵路網絡結構,更是促進了跨江融合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擴大長三角經濟版圖
    肖 勇 趙亞玲攝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縮短了上海與南通及蘇北地區的時空距離,將有力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終於等到大橋通車、鐵路開行。」南通海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負責人高志華與10名同事從南通西站乘坐首趟列車前往張家港參加活動。2016年,海星公司拆除了一處佔地約30畝的設備製造廠區,用實際行動支持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及相關工程施工建設。「雖然短期內對公司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長遠看,我們是受益者。」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車輛通行如何收費?
    1日下午5點18分,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對外「營業」。數據顯示,截至2日下午2點,雙向過橋車輛已達3.5萬輛,各項運行指標基本平穩。不少市民關心車輛通行如何收費?記者了解到,大橋部分按車類型分類計次收費,9客及以下小客車費用為30元;南北接線設置三興、南通西、平潮北三個匝道收費站,按通行裡程收費。大橋核定收費年限為25年,自通車之日起執行。江蘇交通控股公司方面透露,滬蘇通大橋採取封閉式收費管理,實行全國「一張網」聯網收費,依託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技術,通過在大橋兩端設置ETC門架系統,實現對通行車輛計費。
  • 迷你滬蘇通大橋登上滬蘇通高鐵
    ,串聯起南通、蘇州和上海,也把江蘇3個百強縣同步接入鐵路網,火爆長三角。10月6日,現代快報+·ZAKER南京「坐著高鐵看中國·八天八線八大高鐵直播間」大型融媒體行動,帶著大家走進「一線串起百強縣——滬蘇通高鐵直播間」。一直關注直播的火車迷發來他實探並手繪的滬蘇通鐵路線路圖,中鐵大橋局送來一架精緻的滬蘇通大橋模型,綜合交通專家季模生動解讀,百萬網友在鏡頭前通過迷你版的「滬蘇通」了解這條長三角網紅線。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直接對標港珠澳大橋,長三角城市群來了
    就在昨天(6月21日),江蘇省鐵路辦下了文件,新建的通滬鐵路跨江大橋正式命名文件已下,這座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的重要橋梁,最終被命名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據悉,這是江蘇第一座用了三個地名簡稱的跨江大橋。
  • 聽工程師講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那些世界之最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俯瞰圖。中鐵大橋局供圖滬蘇通大橋創造了眾多「世界之最」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南起蘇州市張家港市、北至南通市通州區,橋址處靠近長江入海口,江面寬達6公裡。大橋附近有十餘個碼頭和港口,江面日通行船舶超過3萬膄,航運可謂是異常繁忙,這就要求大橋的主跨必須超千米。在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建之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同類型橋梁中最大跨度也只僅有630米。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景。
  • 【南通早七點】滬蘇通大橋「名片」揭開神秘面紗
    2016年至2019年,江蘇累計幫扶陝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6萬人。江蘇省公安廳1日通報,紅通人員、「錢寶網」重大經濟犯罪嫌疑人熊某已於6月28日被引渡回國。看南通7月1日上午,歷經6年建成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 滬通長江大橋昨天開工 將成為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鐵兩用大橋 滬通...
    郭小川攝滬通鐵路走向示意圖壯麗的滬通長江大橋效果圖。  昨天上午,備受矚目的滬通長江大橋開工建設,該橋將建成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鐵合建斜拉橋。這也意味著滬通鐵路建設拉開大幕。  車站:7座客運站  平東站、南通西站、張家港北站、常熟站、太倉港站、太倉站和安亭客運車場(預留常熟東、太倉南)  超級大橋  佔據多個世界第一,可抗14級颱風  承重相當於五六座蘇通大橋  滬通長江大橋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四線鐵路,上層為六車道高速公路,集國鐵、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三項功能於一體,是江蘇境內繼南京長江大橋後的第二座公鐵兩用大橋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帶火紀念版交通卡 網上銷售用戶遍全國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已經成為最熱IP,不僅帶熱了兩岸文化旅遊市場,也帶火了周邊產品的銷售。南通市民卡公司定製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紀念卡就是其中之一,上線發行僅半月,就已火遍大江南北,銷售破千。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一橋架南北 滬蘇通大橋助力...
    11月15日,車輛在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上行駛。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中國網11月17日訊(記者倫曉璇)今年7月,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1092米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運營,這也標誌著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邁入「千米級」時代。目前,大橋每日通行量約3.5萬輛至4萬輛。
  • 江蘇蘇州滬通長江大橋橋面瀝青攤鋪全面結束,距離通車再進一步!
    2020年4月14日,江蘇蘇州,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滬通長江大橋主航道橋面完成全部瀝青攤鋪工作,這也標誌著大橋公路層橋面瀝青攤鋪全面結束,距離這一座大橋的通車又再進了一步。4月14日,江蘇蘇州,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滬通長江大橋主航道橋面完成全部瀝青攤鋪工作,這也標誌著大橋公路層橋面瀝青攤鋪全面結束,距離這一座大橋的通車又再進了一步。4月14日,江蘇蘇州,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滬通長江大橋主航道橋面完成全部瀝青攤鋪工作,這也標誌著大橋公路層橋面瀝青攤鋪全面結束,距離這一座大橋的通車又再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