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正
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是指個體能夠高效合理管理和處理其擁有的金融資產及金融事務的知識和能力,體現了個體在相關金融領域的受教育程度和認知水平。國際上通常根據一個人對以下三個問題的回答來衡量其金融素養:
問題1.假如您的儲蓄帳戶中存有100元,儲蓄利率為每年2%,若您將這筆錢放在帳戶中不做變動,您認為5年後您的帳戶中將有多少錢?回答:A.多於102元;B.正好102元;C.少於102元;D.不知道;E.拒絕回答。
問題2.假如您的儲蓄帳戶年利率為1%,年通貨膨脹率為2%。1年後您在帳戶中將擁有多少儲蓄可用於消費?回答:A.比今天的儲蓄多;B.與今天的儲蓄相等;C.比今天的儲蓄少;D.不知道;E.拒絕回答。
問題3.您認為以下的表述是否正確?「購買一個單一公司的股票往往比購買一個股票共同基金提供更加安全的回報」。回答:A.這個表述是正確的;B.這個表述是錯誤的;C.不知道;D.拒絕回答。
近年來,隨著我國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設的積極推進,我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及其對個人退休財務準備的影響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筆者自2018年以來連續3年對2000個中國居民家庭的退休準備情況進行了調查,並在調查問卷中植入了上述三個問題,結果發現:我國居民的金融素養整體水平並不如人意,而且存在較明顯的過度自信現象。
居民金融素養有待提高,主觀上存在過度自信
從2020年的調查結果看,我國居民在存款利率(問題1)和通貨膨脹(問題2)認知方面的金融素養相對較高,回答正確率分別為73%和55%,而關於風險分散問題(問題3)的正確率只有36%,且三個問題全部回答正確的受訪者只有20%,在同期參加調查的15個國家中排名第14位,說明我國居民的整體金融素養水平仍有待提高。
在客觀金融素養水平不高的同時,卻存在主觀上過度自信的現象。筆者在調查問卷中,詢問了受訪者對上述三個問題的回答是否正確的估計,在給出了估計的1310位受訪者中,僅有3人認為自己回答的都不正確,而實際是143人;估計自己只回答正確一個問題的有275人,實際是357人;認為自己回答正確兩個問題的有671人,而實際只有457人;認為回答全部正確的有361人,實際是353人。整體而言,受訪者對正確回答題目數量的估計要高於實際情況,近80%的人認為自己至少回答正確了兩個問題,而實際上只有61.8%的人,說明我國居民總體上存在對自身金融素養水平過於自信的現象。
進一步分析發現:年齡大的人比年輕人更容易過度自信;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容易過度自信;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過度自信;已退休的人比未退休的人更容易過度自信;客觀金融素養水平越高的人,對自身金融素養水平的主觀估計更準確,過度自信程度也更低。
金融素養的提升有利於退休準備的完善
構成居民退休準備充分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受到個人金融素養水平直接影響的「財務規劃認知水平」和「財務問題理解能力」,以及受個人金融素養水平間接影響的「退休計劃完善度」「退休儲蓄充分度」等。筆者研究發現,金融素養越高的人在退休準備方面也更加充分,主觀金融素養水平對退休準備充分度的各構成要素均具有正向影響;而客觀金融素養僅在財務規劃認知水平和財務問題理解能力等與金融素養直接相關要素上具有正向影響,但對於退休計劃完善度和退休儲蓄充分度等間接相關要素上則具有負向影響,這就說明人們更多是根據主觀判斷進行退休計劃的制訂和退休儲蓄投資的實施。因此,金融素養的客觀水平和主觀認知均會反映在個人的退休準備過程中。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我國居民在為養老進行財務準備時,主要還是採取銀行儲蓄的方式。高儲蓄率無疑保證了資產的安全和穩定,但也面臨著財富縮水的風險,應當將儲蓄率維持在合理水平上。在筆者的另一項調研中發現,個人金融素養與儲蓄率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儲蓄率在10%-24%之間的個人金融素養水平最高(2018年我國居民的儲蓄率為44.9%),說明金融素養水平高的個人在儲蓄決策上更加理性,會將儲蓄率控制在一個充分但不過度的水平上。此外,筆者發現金融素養高的人投資分散化程度也比較高,從而在相同收益率水平下,資產的安全性更高。
金融素養上的過度自信會對退休準備產生不利影響
個人在金融素養方面的過度自信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自身金融素養水平作出過高估計,反映在退休準備方面,就是金融素養較低的個人由於高估了自己的投資能力,導致他們並未在退休前達到較理想的儲蓄水平;而金融素養較高的人由於對通貨膨脹、複利增值和分散投資等方面有深刻全面的理解,會及早開始為養老進行投資,並堅持長期穩健和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在退休前就可達到理想的儲蓄水平。第二,對自己預測的精確度作出過高估計,反映在退休準備方面就是一些人容易認為自己可以準確預估養老投資可能帶來的收益,並據此來規劃未來的退休生活,實則不然;有些人會採用過於激進的投資策略,將大部分投資置於高風險資產上,一旦發生黑天鵝事件,可能血本無歸;還有些人會因缺乏足夠警惕性,在不良機構和金融詐騙者的引誘下上當受騙。
提升個人金融素養,完善退休準備
提升我國居民的金融素養水平需要個人、政府、金融機構共同努力。從個人來看,應努力學習一些金融投資方面的基本知識,在退休儲蓄方面進行更為理性的投資。首先,儘量爭取獲得來自專業機構、專業人士在制定退休規劃和養老投資方面的建議;其次,在選擇投資產品時,儘量選擇相對比較好理解、風險和收益較為平衡的產品,如保險產品、養老目標基金等,並保持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堅持長期穩健的投資策略,儘量不去直接參與風險較高和複雜金融產品的投資。從政府方面看,應鼓勵社會各界採取多樣化的方式向國民普及基本金融知識,針對我國居民金融素養水平不高的問題,在加強對個人金融投資和消費正確引導的同時,注意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從金融機構方面看,應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積極幫助個人進行理性的金融投資和消費,同時幫助人們提升自身的金融素養。
(作者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