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茶道再出發之三——中國茶見證東西方文化交融史

2020-12-24 武夷微發布

萬裡茶道再出發

6月8日-6月10日

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刊《參考消息》

連續三天推出整版 萬裡茶道再出發 專題報導

分別為武夷山探訪、內蒙古探訪、俄歐探訪

人民日報海外網、新華網同步刊載.....

現轉載《萬裡茶道再出發之三——中國茶見證東西方文化交融史》如下:

文/參考消息駐倫敦記者 桂濤

英國詩人愛德華·楊在1752年用一首詩來描寫美女喝茶時的儀態萬千:「鮮紅的嘴唇,激起了和風,吹冷了『武夷』,吹暖了情郎,大地也驚喜了!」

倫敦著名的奧斯卡·王爾德茶餐廳的英式下午茶(韓巖 攝)

詩中提到的「武夷」是指武夷巖茶,因為當時已大量進入歐洲,為人們所熟知,因此常被用來指代中國茶葉。

武夷巖茶作為中國茶葉的縮影,從明末清初傳入歐洲至今,始終是中國的「形象大使」,並塑造著歐洲人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認知。

而正是從武夷巖茶來到歐洲開始,中國紅茶開始了對歐洲的深度影響:從歐洲人對「百病之藥」的追求,到茶葉成為歐洲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從茶葉影響歐洲藝術與制瓷業的發展,到如今風靡歐洲各地的「泡泡茶」,一部茶史就是東西方文化交融、文明互鑑的歷史。

「銀茶壺瀉出火一般的湯」

歐洲有關茶葉的記載最早出現在16世紀中期,其後幾十年,荷蘭人威廉·裡安向西方引入了第一批茶樹樣品。茶在1610年第一次抵達阿姆斯特丹,並在隨後幾十年內來到法國和英國。

有趣的是,茶在抵達歐洲伊始,就被認為具有治癒疾病的神奇力量。17世紀60年代的歐洲茶葉廣告語就是:「一種質量上乘的被所有醫生認可的中國飲品。」被譯介到西方的茶葉療效包括淨化血液、治療多夢、讓人寬厚待人等。

據史料記載,武夷巖茶早在唐代就已成為中國人的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武夷山還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明末清初,武夷巖茶開始傳入歐洲,到清康熙年間,大量遠銷西歐,備受喜愛。在歐洲貴族中,甚至有「百病之藥」的美譽,歐洲人曾把武夷紅茶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

在18世紀的不少英國詩作中,「武夷」就被用來指代中國茶葉。比如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就在其《額發的凌辱》一詩中稱茶為「武夷」,並在1711年所作的一首讚美詩中歌頌制茶之美:「佛壇上的銀燈發著光,中國瓷器裡的熱氣潮漾。赤色炎焰正燒著輝煌。陡然充滿了雅味芬芳,銀茶壺瀉出火一般的湯,這美妙的茶話會真忙!」

深刻影響歐洲生活方式

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麥克法蘭在其《現代世界的誕生》一書中提出,喝茶給英格蘭人帶來了一種實際上屬於「現代」的飲用模式。他認為中國茶葉從多方面影響了英國現代社會,比如飲茶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女性的地位、藝術和審美的品位,甚至整個國民的氣質。

麥克法蘭在《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一書中進一步提出: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史似乎存在著一條線索,那就是茶葉「徵服」世界的歷史。他認為,從中國進口茶葉,茶水中還要添加從牙買加舶來的食糖,這種飲用習慣和生產方式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重要動力之一。

2017年10月在武夷山星村,來自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的茶友在茶王賽的群眾評審席前品嘗武夷巖茶。(魏培全 攝)

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英國的特色之一就是不斷普及的飲茶之風,下午茶和會議期間的茶歇至今仍然是許多英國人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從17世紀起,飲茶之風席捲英國宮廷。隨著英國與東方貿易體系相連,茶葉變成中國出口英國的最重要產品,茶葉價格的下降也讓其走入尋常百姓家。

18世紀30年代,歐洲的快速帆船駛向中國,直接導致茶葉進口量激增、價格下降。到18世紀中期,英國人無論貴賤貧富,幾乎每天都要喝茶。出生於19世紀中葉的現代語言學理論奠基者索緒爾就記錄道:「英格蘭各地都流行喝茶,而且一天要喝兩頓,雖然花費不少,但是最貧窮的農民也像富人一樣,每天要喝上兩頓茶,茶葉消費總量極大。」他估計,每一個英格蘭人,無論男女,一年平均要消費4磅茶葉,委實驚人。

茶葉的流行也推動了與其密切相關的瓷器進口貿易,進一步推動了歐洲本土製瓷業的發展。歐洲商人發現,從東方運回茶葉時,瓷器可以壓艙,也不會影響茶葉的品質。於是「茶葉加瓷器」的組合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常見的貨物。

中國茶受高端市場青睞

時至今日的英國上流社會,喝茶仍然是件大事。記者曾採訪專職從事禮儀培訓的英國禮儀專家威廉·漢森。在他的培訓課程中,就包括學習如何與英國王室、貴族喝下午茶的內容。課程中,就對「應該在杯中先倒茶還是先倒奶」這樣的問題做出專門解答。

記者曾採訪《唐頓莊園》中「唐頓」的原型海克利爾莊園主人、第八世卡納封伯爵夫人。她對來訪者是否滿意面前的茶水顯出特別的興趣,仿佛那是評判招待是否到位的重要標準。在今天的英國,送英國人一盒中國茶葉永遠是「不會錯」的禮物。

英國中國美食節組委會主席唐詩認為,中國茶早已被歐洲人所接受,並且佔領了一些高端市場。現在,很多倫敦五星級酒店的英式下午茶裡都有來自世界著名產茶地的茶葉,其中就有中國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等等。

來源 | 新華社、參考消息

編輯 | 陳立權

相關焦點

  • 2020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一條茶道連南北,一縷茶香飄萬裡
    荊楚網記者劉菲、葉輝山丘、江河、草原、冰川,馳騁3345公裡,橫跨大江南北,重走萬裡茶道。和風、暖陽、細雨、冰霜,歷時13天,感受四季變化,發現自然之美。車轍、相府、碼頭、會館,打卡40餘處遺產點,一路風光旖旎,領略文化魅力。
  • 林先生的茶|萬裡茶道今何在
    他們從福建武夷山腳下的梅古村出發,經過數代晉商艱苦卓絕的的努力,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茶道。關於採購和集運茶葉的繁忙景象,當地《崇安縣誌》這樣記載:康熙19年,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時每日行筏300餘艘,轉運不絕。
  • 【萬裡茶道集結賽】江西:舟車馳百貨 茶楮走群商
    離開萬裡茶道的起點,我們來到了江西鉛山縣境內的河口明清古街。橫臥古街之上的斑駁石橋見證著歲月的變遷,保留舊時原貌的300餘家店鋪門面,展示著江西第一大古街的風貌。活動主辦方供圖這些成品茶一部分轉運到武漢後繼續沿萬裡茶道一路北上,銷往蒙古和俄羅斯,一部分轉運到上海,銷往英、美等國。茶葉出口量均佔同期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12%以上。九江海關大姑塘分關為萬裡茶道第一關,凡是經由鄱陽湖出口到長江的商船,都要在這裡停船登記並交稅。因此而保存下來的,大量包括茶葉貿易在內的史料,為研究萬裡茶道第一、第二階段的中俄茶葉貿易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據。
  • 萬裡茶道借「一帶一路」再復興 在武夷源頭感受茶道今昔
    源自中國的最珍貴貨物之一——茶葉,沿著絲綢之路將其背後所承載的東方文明撒播到世界各地。300多年前明末清初,起於福建武夷山的茶葉,走過南國水鄉中原腹地,一路北越長城戈壁,穿過俄羅斯邊境口岸恰克圖後,繼續從東向西橫跨西伯利亞,通往聖彼得堡乃至歐洲各國的一萬多公裡旅程,被稱為「萬裡茶道」。在萬裡茶道與絲綢之路這兩大國際通道上,古老的東方樹葉——茶葉書寫著共同的經貿和文化傳奇。
  • 萬裡茶道大搜尋之四 萬裡茶道大同功不可沒
    儘管處各民族之間此疆彼界,兵刃相見頻繁,但更多的是和睦相處、文化交流。高先生說,因為有碰撞,才會產生更深刻的理解。萬裡茶路的開闢,其意義就在於此。地理環境不同,文化習俗、信仰不同,生活習慣必然存在差異。但面對差異,可以尋求變異。
  • 再出發!大型採訪團從武夷山下梅村開始,重走萬裡茶道
    收錄於話題從福建武夷山到俄羅斯聖彼得堡晉商開闢了一條綿延萬裡的茶葉之路這條繁盛了近兩個世紀「萬裡茶道」見證了中俄兩國之間的文明交流互鑑今天,在「萬裡茶道」的起點武夷山下梅村「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團在這裡鳴鑼發車
  • 萬裡茶道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記者從福建省文物局獲悉,國家文物局日前將萬裡茶道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是萬裡茶道保護和申遺工作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環節。福建省武夷山下梅村、武夷古茶園、閩贛古驛道分水關段、武夷天遊九曲茶事題刻等4處列入萬裡茶道申遺項目清單(共49處)。
  • 中國茶走向世界的萬裡茶道源頭——湖北羊樓洞之湖北青磚茶
    湖北青磚茶青磚茶屬黑茶類,別稱老青茶,又稱川字茶,主要產於湖北省內蒲圻、鹹寧、通山、崇陽、通城等市、縣,所以又稱「湖北老青茶」青磚茶屬黑茶種類,以海拔600-1200m高山茶樹鮮葉作原料,經高溫蒸壓而成
  • 再識萬裡茶道(看·世界遺產)
    展覽、論壇、音樂、露營  戶外活動貫穿拉力賽全程  11月15日,「赤壁青磚茶?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簡稱「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福建武夷山拉開帷幕。
  • 長沙建立萬裡茶道零起點標誌牌 百峰駱駝正式馱茶出徵
    (為紀念中俄萬裡茶道將從長沙松雅湖畔馱茶出徵這一重大事件,「中俄萬裡茶道—長沙市零起點標誌碑」在松雅湖畔揭幕。)長沙市副市長黎石秋與二連浩特市副市長薩仁其木格互贈了禮物,湖南長沙和內蒙古二連浩特作為連接萬裡茶道的兩大重大節點城市,其歷史與意義非同一般。同時,為紀念中俄萬裡茶道將從長沙松雅湖畔馱茶出徵這一重大事件,與會領導共同為「中俄萬裡茶道—長沙市零起點標誌碑」揭幕。
  • 【萬裡茶道集結賽】湖南:時愈遷,茶愈興,行走在路途中的絢爛茶文化
    這塊茶事官碑的出土,是聶市古鎮作為萬裡茶道上重要節點的一塊十分珍貴的物證。這塊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鐫刻的治理茶事的禁令官碑,為杜絕「欺行霸市,茶中摻雜使假,茶商短斤少兩,船駁運轉阻制,腳夫格外多索,婦人恃眾擾鬧」等諸方弊端,作出了四條具體禁令。可見當時各級官府對茶業之重視,茶市管控之嚴謹,營商環境之和諧。這也正是聶家市這個「小漢口」茶業興盛的根本。
  • 【萬裡茶道集結賽】領略三晉風採 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 黃康)11月23日,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抵達晉商故裡,來自全國各地的60輛參賽車輛,近200名參賽車手走進山西,打卡參觀「萬裡茶道」山西段遺產點,並在活動方的組織下觀賞山西本地節目參觀太原古城,領略三晉風採,感受錦繡山西的魅力。
  • 訪百年茶路,品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丨 「重...
    步入飛簷翹角的統樓內,古拙典雅、古意蕩漾的物品逶迤撲面,從未得見的茶瓶、茶罐、茶甕、茶匣、茶櫃……仿佛穿越時空呈供在眼前,百年晉商茶莊那些包裝古舊、封條字跡漫漶的茶品,還有辦茶、運茶、加工茶的實物古具,攜帶著晉商歲月的訊息,使人們得以從一件件茶莊遺珍上,感受到百年晉商之履,萬裡茶道之謎亦由此肇始。
  • 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晉中帶著「好家底」做客武夷山...
    「以茶相會,共續前緣。」南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禹松致辭。他表示,此次活動為加深晉中與南平的了解,開展區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臺。活動對傳承茶道文明,深入挖掘萬裡茶道文化底蘊,打造重走萬裡茶道旅遊線路,推動萬裡茶道聯盟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文旅和經貿交往都有著重要意義。「我們願與晉中攜手構建緊密、協調、高效的文旅合作機制,推進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共識合作。」
  • 「萬裡茶道集結賽」領略三晉風採 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 黃康)11月23日,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抵達晉商故裡,來自全國各地的60輛參賽車輛,近200名參賽車手走進山西,打卡參觀「萬裡茶道」山西段遺產點,並在活動方的組織下觀賞山西本地節目參觀太原古城,領略三晉風採,感受錦繡山西的魅力
  • 「愛上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文旅推介暨招商宣傳活動在武夷山啟動
    9月12日,「愛上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文旅推介暨招商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舉行。  本次活動旨在加深晉閩兩地經貿合作,推動晉中市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晉中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丁美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曉峰出席儀式。萬裡茶路沿線媒體代表、中央駐閩媒體、福建省當地媒體,晉商茶商後裔,文化旅遊相關企業代表等參加啟動儀式。
  • 洛陽市將建萬裡茶道博物館 講好「洛陽茶道故事」
    萬裡茶道申遺點,洛陽三處古蹟入選  萬裡茶道是晉商在明清時期使用的一條貫通中外的茶葉貿易道路,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向北延伸,途經蒙古國,抵達俄羅斯,全長1.3萬公裡,是繼絲綢之路之後溝通歐亞大陸的又一條國際商路和文化交流通道。
  • 走進萬裡茶道和林格爾茶坊河段
    這段茶馬古道過去也有人稱西口古道,從2013年起,有了統一稱號,叫萬裡茶道,所以這一段準確的稱呼應是萬裡茶道和林格爾茶坊河段。網際網路百度百科查閱,萬裡茶道是繼絲綢之路衰落之後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它南起武夷山,途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地,穿越蒙古國,最終抵達俄羅斯聖彼得堡,全程近兩萬公裡,成為18、19世紀東西方貿易的主要通道。
  • 【萬裡茶道集結賽】湖北:漫步幽幽古巷,攜一脈茶香尋味靈秀荊楚
    湖北是茶聖陸羽的故鄉,自古便與茶結緣。種植茶葉、商貿往來歷史悠久,與之相關的文化遺產星羅雲布。縱橫蜿蜒的茶馬古道,含蓄雋永的茶韻文化,茶品、茶具、茶藝、茶曲的品茗盛宴,都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萬裡茶道的文化內涵。「洞茶」醇香彌古鎮,青石板街歲月痕
  • 中國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成立
    中新網武漢12月11日電 (劉超宇 張穎 徐金波)中國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八省(區)節點城市政府代表,11日在武漢籤署了《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宣告成立「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並啟動萬裡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年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