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6月30日新聞,著名的日本三菱飛機製造公司的2020年財務報表中已經有了高達527億日元的淨虧損,全公司的財務狀況極度不良,已經資不抵債。現在母公司三菱重工不得不對三菱飛機製造公司緊急核銷債務並注資2200億日元,以期讓這家公司繼續運營,但是日本人寄以厚望的MRJ民航客機計劃恐再度拖延,前途未卜。
MRJ民航客機計劃原型機
據報導,三菱飛機製造公司成立于于2008年4月1日,由日本三菱重工為母公司成立的附屬公司。這家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進行負責研發和生產日本的三菱支線飛機(簡稱MRJ)。按日本人的計劃,這種主要配備70至90座的客運支線客機未來將成為日本航空業的主力支線飛機,並且計劃要進行國產替代工程,將日本的主力支線民航客機都替換成MRJ。這個計劃和中國的ARJ支線客機頗有相似之處,然而這個計劃和中國的比起來卻走的更加坎坷。由於日本沒有研發現代大飛機的經驗,雖然可以從國際上買到許多貨架產品,但是整合這些產品卻又需要相當強的航空工業實力。而日本正好這個實力非常短缺,最大的結果就是,日本空有一堆先進的設備,卻無法把他們好好整合。
中國的ARJ支線客機
作為對比就是,中國的ARJ已經開始量產並回收投資了,現在中國三大航空公司都開始採購ARJ,數量已經有35架之多。按這個進度下去,中國的ARJ很可能在2030年前完成收回全部研發投資。這樣最大的好處是,中國保留了自己的團隊和資金以及經驗,可以投入到下一輪研發新一代飛機的項目當中去。而日本MRJ卻陷入了動彈不得的泥沼,現在MRJ的項目已經基本暫停,由於整個航空業現在普遍蕭條,讓MRJ的前景更加雪上加霜。再加之美國的航空業巨頭很不喜歡自己的小弟們發展自己的航空工業,對日本的MRJ計劃多有掣肘,遲遲不肯配合日本進行研發。更關鍵的是,日本本土市場太小,光憑本土市場難以養活MRJ這種支線客機的發展世界航空市場又早已飽和,根本沒有日本人分一塊蛋糕的份。弄到最後就是這種日本的「爭氣機」極度難產,就算是能拼湊出來也很難獲得起飛資格和生產訂單。
MRJ雖然紙面數據不錯,但一直難產
以現在的現實來看,雖然三菱飛機製造公司獲得了母公司的2200億日元注資得意續命,但是前景依舊堪憂。有一句話形容日本的航空工業就是,企圖在老鼠洞裡養大象,最終只能是一地狼藉。MRJ的失敗已經預告了一個事實,現在的航空工業,都是大國巨頭說的算,小一點的國家別說自研飛機,哪怕是活下來都是奢望,更別提什麼趕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