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鱔這樣吃,鱔肉鮮香,肉質爽滑!
1.椒鹽白鱔片
成名原因
白鱔,學名毀蝠,亦稱毀魚。白鱔肉滑味鮮,是名貴海產。現在白鮮的人工養殖已獲成功,市場上的白鱔基本上是人工養殖,養殖的白鮮脂肪較多,用煙法、蒸法烹製的鱔菜,感覺膩口。聰明的廣東廚師創製出或炸或煎均可的「椒鹽白鱔片「菜式,使人們在品嘗鮮美的鮮味時免卻了脂肪的煩擾。椒鹽白鰭片是近年創製出的廣東名菜。它不僅使人們多了一種菜品的選擇,而且使得白鱔被重新利用。
原料配方
主料:白鱔一條約600克。
調料:雞蛋液30克,千澱粉100克,植物油1000克,溼澱粉10克,香菜20克,胡椒粉5克,蠔油10克,精鹽3克,味精5克,薑汁酒10克,黑胡椒汁50克,生抽5克,美極鮮醬油5克。
做好此菜的訣竅
①醃製前白鱗片要洗淨並瀝乾水分。
②上粉要均勻。
③炸制時要炸脆。
④淋發要淋得均勻,亦可另上。
⑤此菜也可用煎法烹製,用煎法烹製時,鱗片應上蛋漿(蛋液加幹澱粉調成)。
營養保健指導
每百克白鱔肉含蛋白質19克,脂肪7.8克,灰分1克,鈣46毫克,磷70毫克,鐵0.7毫克,還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a、維生素C等,從肌肉中還分離得肌肽,並含揮發性鹼性氮、揮發性還原性物質,白鮮黏液中含多糖。白鱔肝臟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B。中醫認為白鰭味甘性平,具有補虛贏、祛風溼作用。
菜品花樣變化
或汁蟠龍蠟:將白鱔洗淨,每隔2釐米左右切開,深約三分之二,加入蒜蓉、姜米、豆鼓蓉、辣椒米、陳皮米、精鹽、味精、白糖、老抽、幹澱粉、食用油等拌勻,放在碟上盤成盤蛇狀,鮮頭從中間向上昂出。用猛火蒸10分鐘至熟,撒上胡椒粉、蔥花、淋上熱油。
吉列鱔球:起出鮮肉,在肉麵上刻上花紋,用精鹽、味精、薑汁酒醃製後,上吉列粉炸成金黃色。用淮鹽、隱汁佐食。
2.紅煙白鱔
成名原因
廣東潮燦盛產白鱔,當地人把白鱔稱作「烏耳「或「烏耳蠟」。據說潮安、西湖所產白鱔肥嫩而有香氣,而且骨軟,因此廣東潮汕地區擅用鱔魚,做出的鱔菜十分出色。「紅燜白鱔」為廣東潮油的名菜,萊品甘香滑嫩,鮮味十足,該菜與廣州名菜「蒜子煙大瓣」的製法非常接近。
原料配方
主料:白鱔一條,重約600克。
配料:溼香菇50克,蒜子50克,半肥瘦豬肉100克,紅辣椒15克,火腿25克。
調料:姜米5克,醬油10克,精鹽3克,味精5克,胡椒粉1克,香油2克,紹酒15克,鮮湯1000克,食用油1000克,溼澱粉10克,幹澱粉20克。
做好此菜的訣竅
①白鮮要新鮮,不可選死鱔。
②蒜子炸至金黃色便可,不可炸焦。③控制好白鱔的燴度,不可過火。
營養保健指導
白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磷、鈣、鐵和多種維生素。中醫認為白鱔味甘性平,有補虛贏、祛風溼功效。結核病、夜盲症、瘡瘍日久不愈、功能性子宮出血、久病體虛宜食。痰多、洩瀉及孕婦忌食。白鱔忌與銀杏(白果)同食。
菜品花樣變化
蒜子崛大鱔:主料是白鱔,配料有炸蒜子、火腩、冬菇,料頭有蒜蓉、姜米、陳皮米、白鱔切段,拍幹澱粉後炸過,爆香後用砂鍋崛制。
原鍋上席。
鼓椒白蟾球:起出鱔肉,在肉麵剖花紋,加入薑汁酒、味精、精鹽略醃製。辣椒去蒂、核後切成菱形件。蜂球泡油後與辣椒同炒,調入液勾芙。
花雕燉白蠟:主料是白鱔一條,配料有紅棗、杞子。白鱗「飛水」後放在燉盅內,加入配料、姜件、陳皮、鮮湯、精鹽、味精、胡椒粉、花雕酒,加蓋封紗紙燉40分鐘便可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