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是內蒙古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壁畫博物館,美岱召
美岱召美岱召的城門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 ,此前名「靈覺寺」,清代以後改名為「壽靈寺」。關於美岱召這個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源自西藏高僧邁達裡活佛。據說他曾專門前來為佛像開光,講經說法。所以,靈覺寺建成後,當地人便將其稱為「邁達裡召」,後取其諧音稱「美岱召」,一直延續使用至今。另一種說法源自阿拉坦汗孫媳婦五蘭妣吉。
-
佛教聖地,壁畫博物館,一個神奇的古城美岱召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個非常不錯的旅遊景點,大家可能都沒有聽說過,但這裡卻有著豐富的佛教文化和美輪美奐的壁畫,那麼接下來就讓小編帶您走進佛教聖地,壁畫博物館,美岱召古城吧,一起來您領略您所不知道的美麗場景。
-
內蒙古包頭:塞上敕勒川 漠南美岱召
2020-01-23來源:內蒙古學習平臺作者:趙丹 餘慧美岱召坐落於美麗富饒的土默川平原上,北依陰山,南臨黃河,景區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地處呼、包、鄂三地之間,東距首府呼和浩特市90公裡,西距包頭市35公裡,南距鄂爾多斯市50公裡。
-
探訪內蒙古草原上重要藏傳佛教寺院美岱召
,抬眼眺望即可看到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土默川平原上的美岱召。 作為土默川平原上第一座城寺結合的建築群,美岱召不僅作為藏傳佛教傳入草原的重要弘法中心而聞名於世,更因第四世達賴喇嘛在此居住,第三世達賴喇嘛和邁達力活佛都曾在此弘揚藏傳佛教而吸引中外遊客朝拜。 據史料記載,明代中期,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孫、土默特部落首領阿勒坦汗晚年皈依了藏傳佛教,其晚年共建造了三座廟宇,分別為青海湖東畔的仰華寺、呼和浩特舊城的大召及土默川平原的美岱召。
-
美岱召——穿越時光 綻放芳華
歷史和歲月,為美岱召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而古老的壁畫,卻清晰地講述著三娘子智勇兼備,才貌超群,維繫了一方40多年安定的宏圖大志,與美岱召一同名留千史。城寺結合走進美岱召,從推開泰和門的一瞬間,470多年的歷史就會撲面而來。蒙古語「美岱」意為彌勒,美岱召原名靈覺寺,後改為壽靈寺,是內蒙古地區重要藏傳佛教建築之一。美岱召依山傍水,建築上更有獨特的風格,仿中原漢式,融合蒙藏風格而建,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
-
探訪美岱召之美
作為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土右旗,長期以來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在這裡交融,孕育產生了敕勒川文化,雖然經歷了歷史的洗禮,但敕勒川文化的印記,卻在土右旗美岱召這座百年古剎裡處處彰顯,踏尋美岱召,往事並不如煙。作為土默川平原上第一座城寺結合的建築群,美岱召不僅作為藏傳佛教傳入草原的重要弘法中心而聞名於世,更因四世達賴喇嘛在此坐床弘法、邁達力活佛也曾在此弘揚藏傳佛教而吸引眾多中外遊客朝拜。
-
塞上敕勒川,漠南美岱召!
美岱召景區正門。美岱召坐落於美麗富饒的土默川平原上,北依陰山,南臨黃河,景區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地處呼、包、鄂三地之間,東距首府呼和浩特市90公裡,西距包頭市35公裡,南距鄂爾多斯市50公裡。
-
美岱召是一座令人難忘的寺廟
美岱召是內蒙古最大寺廟之一,美岱召始建於明代中期,是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被明朝封為順義王的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孫阿勒坦汗,統領蒙古十二土默特所居住的古城寺廟,美岱召的得名是因為麥達力活佛在此坐床的緣故,美岱召是喇嘛教傳入時的一個重要弘法中心,它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築史、
-
來美岱召吃杏吧 錯過了還得等明年
前幾日聽聞美岱召的杏子熟了,而且非常好吃。於是,為了一飽口福便前往美岱召。美岱召蒙古語"美岱"意為彌勒,原名靈覺寺,後改壽靈寺。是內蒙古地區重要藏傳佛教建築之一,距包頭市約50公裡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
-
內蒙古包頭市藏傳佛教寺院美岱召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佛教在線內蒙古訊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包頭市美岱召考古日前取得重大發現。自2003年以來,國家文物局在全國立項了20個基礎性調查研究課題,在內蒙古僅有《藏傳佛教寺院美岱召、五當召的調查與研究》一個項目入選。
-
美岱召景區免門票了,這個景區不容錯過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支持文旅產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內政辦發〔2020〕20號)文件精神,美岱召景區在2020年8月17日-12月31日期間對本景區頭道門票採取以下減免措施。
-
風景圖集:美岱召
美岱召,位於包頭市以東80公裡,始建於明朝慶隆年間(1564-1582年),它是喇嘛教傳入蒙古的一個重要的弘法中心。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在建築上更有獨特的風格。它是仿中原漢式,融合蒙藏風格而建,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
-
敕勒川上走訪美岱召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7日電(記者吳國清丁銘)從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出發,沿陰山南麓的京藏高速公路西行至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境內,陰山腳下,敕勒川上,有一座青松掩映、引人注目的召廟——美岱召。 ????美岱召位於包頭市以東80公裡處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召廟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
包頭美岱召:內蒙古罕見的集寺廟、王府與城池為一體的景點
包頭是個好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很完善,景觀也頗多,但要說具有歷史特色的景觀,則不得不提美岱召。美岱召離呼和浩特不遠,位於包頭市土右旗境內,地處陰山腳下,敕勒川上,青松掩映,美岱召所處的位置得天獨厚。據史料記載,美岱召始建於明朝慶隆年間,大約是在1567年至1572年間。當時土默特蒙古部主阿拉坦汗受封順義王,故在土默川上建造城寺接受明廷儀式。後來,有人來此宣講藏傳佛教,所以說美岱召是喇嘛教傳入蒙古的一個重要的弘法中心,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
土默特右旗美岱召
美岱召位於大青山腳下,明萬曆年間土默特蒙古部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是人佛共居,城寺結合的喇嘛廟,也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都城。召廟建築風格獨特,中原漢式融合蒙藏元素,古樸典雅。蘭天白雲下面節旄高擎,金頂熠熠生輝,很有地方民族韻味。寺城依山傍水,高踞土默川平原中央。
-
內蒙古包頭美岱召:一座集寺廟、王府與城池為一體的建築
內蒙古中國傳統村落--美岱召村名揚神州大地。美岱召村背靠大青山,面向土默川大平原,是一座寨堡城池,是一處罕見的集寺廟、王府與城池為一體的建築。整個城池呈長方形,周長681米,四角有角樓,南牆中部開設城門。
-
美岱召尋訪三娘子遺風
筆者日前在內蒙古大學教授王俊川的指引下,前往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中的美岱召廟,尋訪三娘子的遺風。美岱召最初的確是一座城池,名曰大阪升。明朝初年,元朝皇族退回北方草原,後來蒙古各部又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雙方開始了無休止的戰爭,萬裡長城成為戰爭的前線。十六世紀四五十年代,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孫阿勒坦汗經過南徵北戰基本控制了漠南蒙古各部,開始試圖與明朝通商修好。
-
內蒙古的這座喇嘛廟,既是城池,又是寺院,名叫美岱召
美岱召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是內蒙古地區建造較早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初名福化寺,又名靈覺寺。美岱召最大的特點,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美岱召背倚陰山,城牆由石塊包砌,敦厚結實,可以抵禦軍隊的炮彈和騎兵的突擊。
-
打卡美岱召,摘金杏遊古城
6月15日上午,包頭市土右旗第11屆金杏節暨三娘子旅遊文化節在美岱召開幕。本屆金杏節以「人文敕勒川·佛都美岱召」為主題,從6月15日(農曆五月十三)開始,到6月21日(農曆五月十九)結束,期間將舉辦觀光採摘、傳統廟會、祭敖包、旅遊產品交流展示、文藝演出等15項活動。
-
組圖:蒼涼壯美美岱召--草原文物遺存保護典範
美岱召牆、門、殿、松融為一體 一座頗顯蒼老壯美的藏傳佛教蒙古族寺院,隨著我在內蒙古的採風旅途,縈繞腦海快三年了。 它,就是坐落在大青山麓的美岱召(蒙古語「召」即廟)。其中,劉雲山同志最初就曾在這個被稱為「美岱召」的山川小鎮生活工作過。 近三年來,記者常到包頭、呼和浩特一帶採訪,或到鄂爾多斯、巴盟採風,穿越來往土默川。從公路、鐵路,人們都可以看到山下那座青松掩映的美岱召。內蒙古大地萬千文物遺存中,並不都是殘垣斷壁、風沙吞噬、風雨飄搖,更有諸如昭君墓、將軍衙暑、遼上京、喀拉沁王府、延福寺等等維修保護比較完好的文物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