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市民感受藏傳佛教大威德金剛火供煙供(圖)

2020-12-16 佛教在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fjnet.com)網絡聯繫人:子桑   聯繫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

相關焦點

  • 法力無邊的藏傳佛教大威德金剛火供
    11月2日,「佛教頌·澳門慶回歸祈福大法會」進入第三天,由阿旺加措仁波切主法,舉行了藏傳佛教大威德金剛火供,祈請三寶加持,佛披澳門,令一切眾生消除業障、積集福德、國泰民安、幸福吉祥。十方善信紛紛趕來,井然有序的供養米、油、食品、糖果、藥材、五色布匹、花果、八功德水等有行供品,經過三寶加持轉換成殊勝無量之供品,施入供壇,在火供中以種種有形物資財富、無形自性清淨心上供十方密嚴剎土,上師、三寶、空行、護法,下施三塗饑饉有情。整個法會如法如律、殊勝圓滿。  佛經說:火供是成就一切現前和究竟的最殊勝絕妙方法。
  • 山西五臺山菩薩頂舉行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圖)
    山西五臺山菩薩頂舉行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圖) 2016-03-24 23:40: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3月24日(農曆二月十六日),中國佛教聖地山西五臺山菩薩頂舉行藏傳佛教大威德金剛火供
  • 藏傳佛教大威德金剛的藝術特性
    承德避暑山莊大威德金剛雙身像大威德金剛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寺院中常見的護法神像,也是格魯派寺院中修習的重要本尊之一。漢譯「敵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聖閻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尊」、「降閻魔尊」等多種譯名。佛經《仁王經儀軌》說:「威怒六足金剛,此尊為阿彌陀如來之教會輪身,其自性輪身,為文殊師利菩薩,在五方中為西方。」又《補陀羅海會軌》說:「六足尊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身文殊師利菩薩。」大威德金剛是密宗修法中的五大明王之一。
  • 密宗佛教:大威德金剛
    佛教人物作為紋身也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大家都會去紋一些觀音、彌勒佛、如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近幾年藏傳佛教的大黑天、不動明王等人物也都被大家接受現在連印度佛教的象神也被大家接受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說一說一個冷門的佛教人物那就是密宗的大威德金剛這名字聽上去就很威武霸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大威德金剛
  • 觀修大威德金剛,與視師如佛之義理的殊勝意義
    或者是觀想大威德金剛本尊,就是上師的化現,因為大威德金剛本身,就是根本空性的成就體相,修學佛法,必須要有視師如佛的恭敬、誠敬之心,觀上師與大威德金剛體性一如,皆為根本空性之化現,這樣的加持力,是十分廣大的。大威德金剛,也叫做「金剛威德大怖畏」,是深密不可思議的忿怒勇猛之相。
  • 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大威德金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大威德金剛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寺院中常見的護法神像,也是格魯派寺院中修習的重要本尊之一。大威德金剛,梵文稱「yamantka」,雅曼達噶。藏語稱「吉傑多吉」(vjigs byed rdorje)。漢譯「敵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聖閻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尊」、「降閻魔尊」等多種譯名。佛經《仁王經儀軌》說:「威怒六足金剛,此尊為阿彌陀如來之教會輪身,其自性輪身,為文殊師利菩薩,在五方中為西方。」
  • 上行道帶你欣賞手繪唐卡大威德金剛護法
    上行道手繪唐卡大威德金剛大威德金剛,這一幅唐卡實在是霸氣而威嚴,哪怕你不了解大威德是何方神聖,也能感受到他的神聖不凡,不可侵犯。這樣不怒自威震懾人心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大威德金剛了。在藏傳佛教裡大威德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屬教令輪身,是事業的根本。於無上瑜伽部、格魯派(黃教)中,與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同為主要的本尊。可見他的地位非同一般。因其能降服惡魔,故稱大威,又有護善之功,所以又稱大德。
  • 大威德金剛之五大殊勝特點
    大威德金剛殊勝本尊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的殊勝本尊,更是格魯派的第一本尊,其降魔之功,謂之大威;扶善之能,謂之大德,大威德金剛與其他本尊來說,具有五大不共的特點。首先來說,大威德金剛整個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忿怒相,而且在大威德金剛的身相當中,具有文殊菩薩的心咒成就。在大威德金剛的頭頂,確切來說是做尖端的頭部,就是表徵著根本智慧的黃文殊的頭部。大威德金剛,是根本空性的顯現,也是文殊的智慧像與忿怒相的文武雙身。
  • 香港藏傳佛教文化的發展——林錦江
    至80年代開始,藏傳佛教較大規模地傳入香港。藏傳佛教的傳承上師、仁波切等先後來港,主持講座、舉辦灌頂、放生法會、火供等,頗吸引廣大市民的興趣,參加者與日俱增。因此不同的派別開始建立道場,紮根香港,使習密漸成風氣。二、近30年來香港的藏傳佛教團體過去的50年,由於藏傳佛教向海外傳播,為了維持其僧團的生活,延續傳承的發展,必須各謀出路。
  • 藏傳佛教壇城圖集,過目增福!
    藏傳佛教壇城總集 壇城源於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其眷屬聚集的道場。古代印度密宗修習「密法」時為防止「魔眾」侵入,修密法時就在修法場地修築起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土壇,在土壇上修法,安請邀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親臨作證,並在土壇上繪出他們的圖像,於此以祭供。本智為主尊,道果功德為眷屬;眷屬環繞本尊遊戲莊嚴,是為輪圓。由此構成了後世壇城的基本框架,演變出多種形式和類別的曼陀羅。
  • 滿清皇室篤信藏傳佛教 最為「痴迷」者當屬乾隆皇帝
    乾隆不僅「複製」了這座金殿,還依藏傳佛教密宗修行儀軌,建造了三座掐絲琺瑯壇城。三座壇城主尊隱於繁縟華麗的井字格中,由東至西依次為,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和大威德金剛。據介紹,雨花閣是皇宮專用佛堂,除了作佛事的喇嘛外,外人一律不得踏入一步。這裡只供乾隆修煉密宗用。
  • 青藏高原崇馬習俗:藏傳佛教信仰"馬頭觀音"(圖)
    藏傳佛教中的「馬頭觀音」信仰  從藏傳佛教信仰的層面看,自佛教傳入吐蕃的那一時刻起,仿佛就註定了藏族人與馬有著深厚的歷史因緣,而這一深厚的法脈便是藏傳佛教中的——「馬頭觀音」信仰。  馬頭觀音,也叫馬頭明王、馬頭金剛或馬頭觀自在。音譯為,「阿耶揭唎婆」。
  • 藏傳佛教在近代上海的流傳與發展—吳平
    白普仁喇嘛於是攜帶全部法器和23名喇嘛南下上海,修供金光明法會。法會設內外二壇,自農曆六月初八起開經,以七日為期,入內壇聽經者,必須在法會結束後才能外出,外壇則無限制。善男信女,均可前往。法會結束後,聶雲臺、吳寄塵設素食聚餐會招待他們。金光明法會雖然是臨時設壇,但影響比較大。法會結束後,上海的著名居士江味農又隨同白普仁喇嘛赴各地弘揚密法,輾轉數千裡後返回上海。
  • 藏傳佛教:各種佛像及唐卡——連載第二篇
    藏傳佛教認為無量光佛是原生的,無量壽佛是他的化身。在藏傳佛教寺院裡無量壽佛的壁畫、塑像、唐卡畫像可以說觸目皆是,特別是在靈塔殿裡,長壽佛是不能缺的。長壽佛著菩薩裝,具文靜的女性特徵。頭戴天冠,梳著高髻,上身袒露。呈現桔紅或土紅色,身上有瓔珞、項圈等莊嚴的器具。
  • 上行道帶你欣賞尼泊爾手工佛像擺件大威德金剛護法像
    說起大威德金剛,在藏密裡如此崇高的地位,大德們對他的讚譽高過一切護法,見他如見文殊菩薩,修他的人也是非常眾多。而他威嚴震懾四方的造型模樣也是相當的考工匠們的技術的,在尼泊爾,一般的工匠是做不好大威德的,一尊好的大威德起碼都是1尺的佛像了,很難在7寸的佛像裡找到精品。為什麼呢?
  • 金剛持、金剛手、金剛杵——有關「金剛」的佛教術語
    金剛,代表著最堅硬的東西。我們經常會看到和「金剛」有關的佛教術語。如「四大金剛」、「金剛手」以及「金剛持」等等,還有佛教典籍中知名度最高的《般若金剛經》。縱觀這些詞,都是以「金剛」所代表的寓意衍生而來。其中有些是佛、菩薩的名稱,有些是法器和佛經名。
  •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藏傳佛教是承傳圓融的大智慧
    圖:阿旺嘉措金剛上師為同鄉會信眾開示藏傳佛教奧義  【大公報訊】記者馮玥報導:在普通人眼中,藏傳佛教透?一股神秘感,還有?些許高深莫測。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訪港期間,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開示藏傳佛教的特點及傳承,講解佛學奧義,向廣大信眾揭開藏傳佛教的神秘面紗。  「藏傳佛教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語系。
  • 解讀千年藏傳密宗法器之「金剛杵、金剛橛、金剛鉞刀」
    【開篇】閒聊時有朋友問我藏傳法器「金剛杵、金剛橛、金剛鉞刀」該如何區分?各有什麼用途?的確這三種法器如果對藏傳佛教文化沒有一些了解的話,是很難區分的。藏傳佛教的法器製作選材一般比較珍貴,同時在法器的制型上又融入了藏傳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義精神。再談其用途又多以修法除障為主要目的。因此藏傳佛教法器不僅僅是一件法器,也是一件具有很大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 造像珍品 | 清代·紅銅獨身大威德金剛像
    清代·紅銅獨身大威德金剛像西藏拉薩羅布林卡管理處藏>大威德金剛,梵語稱「閻曼達嘎」,藏語譯為「怖畏金剛」,是文殊菩薩降服妖魔的忿怒相,為藏密無上瑜伽部的五大本尊之一,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主修的密宗父續本尊之一。
  • 天人合一的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
    10世紀,在經歷了吐蕃王朝的分裂和戰亂之後,藏傳佛教以星火燎原之勢經阿里上路律傳和多康下路宏傳,掀起了後弘期高潮,藏傳佛教各教派及其所屬支派如雨後春筍般地萌生,佛教密宗開始興盛。作為宣示密教義理的密宗曼荼羅藝術在藏區以不同形式被普遍應用於佛教寺殿、佛塔建築、佛教雕塑、壁畫、唐卡、建築彩繪、天花裝飾等造型藝術中;應用於佛教法器、供器、禮器等工藝用品的製作和觀修、祭祀、供養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