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禮記》的記載中,皇室子嗣一旦出生,便配有專門的「保母」負責餵奶,其親生母親是什麼也不用做的,這裡的「保母」,便是我們今天說的「奶媽」。中國從西周到清末,上層貴族一直實行「奶媽餵養」的制度。奶媽餵奶現象不僅出現在中國,還長期發生於中古時期的日本、波士頓及大部分的西歐國家。
但在西歐國家,哺育孩子的方式一開始並不是餵養,而是母親餵養。受基督教統治的歐洲,人們必須遵從基督教的各種教諭,其中就包括「母親必須親自餵養自己的孩子」。女人的職責,就是繁衍後代以保證社會發展,即使是上層貴婦,也是如此。
但在12世紀之後,波士頓突然興起了僱傭奶母哺育嬰兒的事件,使有錢有勢的貴族婦女從親自餵養中解脫出來。波士頓之後,義大利效仿,這一現象在中世紀晚期蔓延到西歐,到了14世紀左右,西歐上層貴族的哺育方式徹底從母親餵養變為奶媽餵養。
上層家庭哺育方式發生這樣的改變,原因為何?
一、生產關係轉變,間接影響了女性的人生選擇
1、上層女性追求解放,拒絕母乳餵養;下層女性為生存,當起了乳母
12世紀之前,西歐是典型的農業社會,人們在教會的統治之下,按照固定的階級分工進行社會生活,富人享有爵位和土地,窮人則在莊園為富人勞作,農業社會固定的生產模式讓人們的生活保持穩定。
但從14世紀開始,資本主義經濟興起,西歐的主要產業從農業逐漸轉為商業,生產發生的轉變促使新興資產階級的產生。新興資產階級撼動了教會的專制統治,有錢的商人們逐漸不滿教會宣揚的「禁欲主義」,倡導解放天性,尊重人慾的享樂主義。
在這種解放個性的思想觀念影響之下,上層的貴族女子再也無法忍受家庭的束縛,而欲追求自由享樂。其次,商業的發展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許多下層女性被迫淪為妓女和娼婦,其中的一部分人擔任起貴族的乳母,專門餵養上層家庭的孩子,「奶媽」就此產生。
2、資產階級文化興起,貴族婦女視哺乳為卑劣之事
資產階級興起之後,宣傳解放個性,追求自由,將教會規定的孩子必須由親生母親餵養看作腐朽的舊思想,上層階級的貴婦亦受這種思想影響,將哺乳視作卑劣之事。
西歐中世紀的女子結婚都很早,許多女子還未到18歲便已嫁人,那時候身體尚處在發育階段,並沒有充足的條件進行母乳。且貴族非常重視自己的高貴地位,當著眾人的面袒胸露乳地餵奶,很多貴族新婦是做不到的。
上層貴族都是白人,在哺乳這件事上,也存在著種族歧視。達爾文在他的著作《人類起源》一書中,認為人類身上的乳頭是一種「返祖」現象,人類的祖先曾經有四到六個乳頭,如今變為了兩個。男權主義者將這一觀點進行歪解,說男性乳頭不會分泌乳汁,而女性乳頭仍能分泌乳汁從進化學的角度揭示男性地位高於女性。
林奈曾更是宣稱,非洲婦女擁有驚人的產奶量:「不知廉恥的女人,胸口永遠淌著乳汁。」哺乳在當時的社會被認為是「動物性的行為」,鍍金時代的白人女性認為自己的高雅文明的人種,絕不是像奶牛那樣低劣的動物。
此論一出,上層婦女當然不願接受,更加逃避親餵孩子。但這樣問題就來了,如果自己不願意喂,那應該找誰呢?
西歐中世紀貴族便借鑑了古希臘貴族的做法,即僱傭僕人擔任孩子的乳母。在古希臘,貴族群體會選擇讓自己的奴隸和僕人來擔任自己孩子的乳母.
當時的女性因為孩子眾多,六到八個孩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人們對孩子和母親之間的感情並不太看重,只是希望哺育更多的人口,來使家族興旺發展,所以不存在擔憂別人餵養會疏遠母子/母女親情的顧慮。
甚至為了擁有更多的奴隸,希臘貴族還會聘人來哺育農奴的孩子。柏拉圖在《理想國》裡說,一些國家將孩子統一送到託兒中心餵養,來培養孩子愛國的精神。以上這些讓別人哺乳的案例成為西歐奶媽哺乳的先聲。
因為找到了貴族請僕人代為哺育小孩先例,自此,奶媽哺乳的風尚在西歐流行開來,上層女性能夠僱得起乳母被公認為社會地位的象徵。
二、人工餵養的失敗及人口繁衍的需要,推動了「奶媽餵養」的興盛
1、人工餵養增大嬰兒的死亡率,宣告失敗
從原始社會到工業化革命之前,嬰兒的餵養習慣變化不大。在醫療和生存環境都不充裕的情況下,新生兒的存活主要與是否母乳餵養有關,母乳餵養或用奶媽的乳汁餵養。
除去這兩種情況下,給嬰兒餵養羊奶,牛奶,成人咀嚼的食物或低營養和受汙染的半流質食物,會大大的增加寶寶的感染風險,導致極高的嬰兒死亡率。
歐洲在十五世紀嘗試使用鮮牛奶或羊奶代替母乳餵養,但這些嘗試並不成功。在十八世紀,有人試圖把麵粉和穀物混合了肉湯作為母乳餵養的替代品,也同樣失敗了。
在那個時候,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代母乳,嬰兒的存活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母乳餵養;吃不到母乳或母乳不足的孩子,常常體弱多病,而且很難存活。
加拿大的韋恩伯格醫生在1993年發表的關於嬰兒餵養歷史研究的文章中指出,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部分人中,請乳母來餵養嬰兒,在17世紀達到頂峰。
但由於乳母通常來自社會層次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17~18世紀的英格蘭婦女認為,乳母會傳遞不良氣質給自己的孩子,從而使用動物的乳汁餵養開始流行起來。由於動物乳汁儲存難度大,哺餵器具清洗消毒不易,使用動物乳汁來哺育嬰兒的嘗試是代價巨大的。
因此18世紀後期的倫敦,半數的活產嬰兒會在2年內死去。即使到了19世紀初,仍有1/3使用動物乳汁進行人工餵養的嬰兒活不過1歲生日。人工餵養的失敗使人們更加推崇奶媽哺育。人的乳汁能提高嬰兒存活率和抗病力,因此很多皇室貴族的嬰兒被哺乳到兩三歲的例子屢見不鮮。
這種行為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延續,到了中世紀晚期的西歐,貴族婦女的嬰兒也多由奶媽餵養。底層婦女若實在無法母乳餵養自己的孩子,也會向奶媽求助,為的是讓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活下去。
2、為滿足人們繁衍的需要,貴族婦女常僱奶媽代替餵養
有的人西歐請奶媽是有錢人擺闊的一種體現,但這種解說明顯存在偏頗之處,擺闊並不是請奶媽的主要原因。
因為商業社會需要更多的人口以促進商品貿易的發展,所以社會要求女人儘量在合適生孩子的年紀生孩子儘量多的孩子,而女人在哺乳期會影響下一胎的受孕,所以上層貴族要縮短乃至取代哺乳期,使得女人可以趕快生孩子。
從12世紀以後,所有法國皇室家庭的孩子一出生便遠離了母親的乳房,這麼做部分原因是可以保證生育更多的潛在的繼承人,部分原因是為了讓丈夫可以親近妻子。
當時認為在哺乳期的性行為是應該絕對禁止的,因為這會汙染乳汁從而傷害到嬰兒。甚至國王的情婦也不親自餵奶,擔心這會影響到她的吸引力。亨利四世的情人嘉布莉埃爾·德·埃絲特蕾擔心哺乳會傷害她的乳頭,所以讓乳母去餵她的孩子。
到了18世紀後半葉,奶媽餵養孩子在法國婦女中變得很時髦了,奧地利女皇瑪利亞·特蕾莎,這位哈布斯堡王朝的女皇是7個孩子的母親,她把所有的孩子都交給乳母。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女人都是圍著男人打轉的。因為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即使是貴族婦女,也必須依賴丈夫的權力地位,所以討得丈夫的歡心是比餵養孩子更重要的事。女人生完孩子身材多少都會走樣,很多女性生完孩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恢復身材服侍丈夫,也就是爭寵。在種種考慮之下,由奶媽來餵養便是折中的選擇。
三、總結
中世紀晚期西歐上層貴族哺乳方式的嬗變,從多方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社會階級結構的轉變、女性地位的變動和社會整體文化觀念的發展,這些因素也成為改變貴族哺乳方式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中世紀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
《歐洲婦女史》
《流觴之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