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中西部地區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發出了「發展非省會城市」的信號

近日,一則「世界第二、國內最長環線地鐵在武漢開工」的新聞,在網上再次掀起了關於「一城獨大」的熱議。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一城獨大」並非武漢獨有,當強省會時代來臨,中西部和東北各省都在加強省會城市的建設。與此同時,發展非省會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往更平衡、更協調方向發展,也成為多地共識。

武漢「一城獨大」?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不僅是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及綜合交通樞紐,還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武漢要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為什麼說武漢在湖北一城獨大?2019年,武漢GDP為16223.21億元,佔湖北省經濟總量(45828億元)的比重超過1/3;而湖北省其他四個地級市的GDP(襄陽市4837億、宜昌市4562億、荊州市2337億、黃岡市2284億)加起來才1.4020億,武漢比其他四地之和還多出3000多億,相當於多出了一個山東威海市的水平,其實力是湖北省內其他城市無法撼動的。

「武漢是不是真的獨大,這要看跟誰比。」在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看來,放在全國範圍看,特別是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相比,武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強」。

秦尊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發展不夠、不協調、不充分仍是湖北最大的實際。要解決這一問題,不是要武漢放緩發展的腳步,而是要讓襄陽、宜昌等省內其他城市發展得更快些。

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在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指出,武漢之於湖北,相當於上海之於長三角。未來五年,湖北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充分發揮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10大省會城市首位度超30%

事實上,「一城獨大」並非武漢獨有。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四川、黑龍江、吉林、陝西、寧夏等中西部省份和東北地區都存在省會城市「一城獨大」的現象。

比如銀川和長春。2019年,寧夏省會銀川的GDP為1897億元,佔全省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0.6%;吉林省會長春GDP為5904億元,佔全省比重達到50.3%。這兩地的「獨大」程度比武漢更重。此外,西寧、哈爾濱、成都、拉薩、西安、武漢、蘭州、海口等8個省會城市的首位度(即:首位城市佔全省經濟比重)也超過了30%。

「省會城市一城獨大在我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具有一定普遍性。」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波指出。

陳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強省會城市確實是吸收了全省最好的資源在發展,同時包括交通擁堵、房價高企、資源緊張、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內的大城市病也正困擾著這些強省會城市。但不得不承認,正是它們才為所在省份留住了更多優質資源。

陳波說,如果一個省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匹敵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起不到招商引流的聚集作用,不能提供效率更高的公共產品,不能使公共治理受益更大,省內其他「小兄弟」只會更窮,也就無法引領整個省域經濟的崛起了。

秦尊文也認為,衡量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中心城市的實力是重要標誌。沒有中心城市強大的資源吸附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引領作用,整個區域很難快速發展。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

但「一城獨大」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長期呼籲「湖北要讓襄陽、宜昌發揮更大作用」的湖北省政協常委葉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城獨大」的弊端。

葉青說,在沿海地區,一般是非省會城市經濟規模大於省會城市。比如深圳GDP大於廣州,泉州大於福州,蘇州大於南京,大連大於瀋陽。中西部地區也要在不影響省會城市發展的同時,把一個省的老二、老三發展起來。

近期,中西部地區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也發出了「發展非省會城市」的信號。

強省會特點鮮明的四川省提出,「十四五」時期,要促進全省發展主幹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提升極核新能量,要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分別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

湖北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亦提到,要發揮好武漢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武漢城市圈,聯動「襄十隨神」城市群和「宜荊荊恩」城市群,構成湖北的整體發展。

葉青表示,與過去的「一主兩副」戰略相比,湖北的「一圈兩群」新戰略首次提出宜昌、襄陽城市群的概念,這是一個進步。

「我覺得宜昌城市群應涵蓋荊州、恩施、神農架,襄陽城市群應涵蓋荊門、十堰、隨州,這樣的設置更能夠體現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經濟帶的發展需要。」葉青說。

周芳

相關焦點

  •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一城獨大」並非武漢獨有,當強省會時代來臨,中西部和東北各省都在加強省會城市的建設。與此同時,發展非省會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往更平衡、更協調方向發展,也成為多地共識。武漢「一城獨大」?
  •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 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近日,一則「世界第二、國內最長環線地鐵在武漢開工」的新聞,在網上再次掀起了關於「一城獨大」的熱議。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一城獨大」並非武漢獨有,當強省會時代來臨,中西部和東北各省都在加強省會城市的建設。與此同時,發展非省會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往更平衡、更協調方向發展,也成為多地共識。
  •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 哪些城市機會比較大
    最近,不少專家建議,中西部地區應該要發展非省會城市,避免一城獨大,一旦發生情況將很容易集中爆發問題。估計這個建議是因為今年的武漢疫情引起討論的,武漢在湖北一城獨大,發生問題後全省運轉都出現了狀況。如果按照這個情況,很多已經強省會的中西部省份都要開始建設省內第二城了,哪些城市會有機會呢?
  • 「一城獨大」不再有 中西部發展非省會城市會有哪些機會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一城獨大」並非武漢獨有,當強省會時代來臨,中西部和東北各省都在加強省會城市的建設。與此同時,發展非省會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往更平衡、更協調方向發展,也成為多地共識。武漢「一城獨大」?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不僅是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及綜合交通樞紐,還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
  • 中西部的城市除開省會和重慶以外,排前十的城市會是哪些?
    中西部的城市除開省會和重慶以外,排前十的城市會是哪些?在城市的經濟發展中,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會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在如今強省會時代,直轄市就不用說了,那麼除開省會和直轄市之外,中西部地區哪些城市能進入10強。首先我們來看看中西部地區包括哪些省份?
  • 中國這個城市,雖號稱千年老二,卻是中西部非省會城市之首
    中國這座城市被稱為「千年老二」,但中西部非省會城市也是城市的第一個洛陽和長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兩個城市都是古籍中經常出現的京城,是同一個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特別是洛陽位於九州腹地。
  • 中西部的城市除開省會和重慶以外,排前十的城市會是哪些?
    中西部的城市除開省會和重慶以外,排前十的城市會是哪些?在城市的經濟發展中,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會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在如今強省會時代,直轄市就不用說了,那麼除開省會和直轄市之外,中西部地區哪些城市能進入10強。首先我們來看看中西部地區包括哪些省份?
  • 中西部10大地級市,要爭奪「中心城市」?在這之中,你們更看好誰
    另外,我國北上廣地區的GDP總量是全球「最高」的存在,如上所述,「城市經濟」對我國的貢獻非常大。眾所周知,我國東部沿海城市發展得很好,但中西部地區城市幾乎除了省會以外,中西部地區的其他城市都不會引人注目。
  • 全國有哪些非省會、直轄市的城市建了地鐵?
    全國有哪些非省會、直轄市的城市建了地鐵?幾乎都來自東部地區地鐵,已經成了很多城市上班族首選的通勤工具,它不僅快,而且也不會堵車,十分方便,同時,地鐵也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一把「好手」,因此,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都積極爭取建設地鐵。
  • 非省會城市逆襲省會,並非沿海城市專利,這座內陸城市也可能實現
    中國城市經濟版圖現在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東部諸省基本都是雙中心甚至多中心發展,省會城市首位度很低!甚至有些省份的省會城市在省內也拍不到第一,如濟南低於青島,南京低於蘇州!但在中西部省份,確實絕對的一城獨大,很難有非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能夠佔到省會城市的一半甚至更多。
  • 培育多個中心城市,中西部七省哪些地方可以勝出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梁秀峰近期,《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份,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一些省會城市「一市獨大」對於省會城市在區域中的地位,我國一般習慣用城市經濟首位度這一指標來衡量,就是省會城市GDP佔全省GDP的比例。
  • 中西部非省會唯一在建地鐵的城市,洛陽基礎設施挺好,居住環境好
    中西部非省會唯一在建地鐵的城市,洛陽基礎設施挺好,居住環境好;本文系宣傳家鄉,請多多宣傳轉發,有很多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指教,不喜勿噴謝謝,歡迎您的到來!千年帝都的洛陽已經是一個三線城市,17年GDP已經突破4000億,經濟增速是全國前50城的第一,已經步入了快速發展的快車道,繼續鞏固了自己中西部非省會地級市的第一的位置。未來洛陽的復興是不可阻擋的。河南經濟副中心,文化歷史底蘊豐厚,旅遊發達,而且還有很強的製造業,重工業非常發達。
  • 中西部迎「大機會」?我國培養「中心城市」,10大地級市開始爭奪
    幾十年來我國「城市經濟」在快速發展著,雖然我國還沒有步入到發達國家的水準,但我國一些城市按照國際標準來看已經算是「發達地區」了。此外,我國北上廣地區的GDP總量在全球都是「頂尖」的存在,就如上面所說的那樣「城市經濟」對於我國的貢獻是非常大的。眾所周知,我國東部沿海城市發展的非常不錯,而中西部地區城市就要差一點,除去省會城市外,中西部地區其它城市表現並不亮眼。
  • 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獲批建設地鐵的非省會城市,歷史不輸西安
    地鐵和公交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運輸,一個在地面跑,一個在地下跑,可以極大的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在比較發達的城市,都會修建地鐵,因為地鐵實在是太便利了,運載量很大,速度快,還不會堵車,深受上班族的喜愛。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獲得國家批准建設地鐵的非省會城市,這個城市歷史並不比西安差,名勝古蹟非常多。
  • 中西部10大地級市,要爭奪「中心城市」?在這之中,你們更看好誰
    另外,我國北上廣地區的GDP總量是全球「最高」的存在,如上所述,「城市經濟」對我國的貢獻非常大。眾所周知,我國東部沿海城市發展得很好,但中西部地區城市幾乎除了省會以外,中西部地區的其他城市都不會引人注目。
  • 中西部GDP10強城市8城為省會,副中心城市多在區域30強之列
    在「完善城市化戰略」一章中,文章指出:東部等人口密集地區,要優化城市群內部空間結構,合理控制大城市規模,不能盲目「攤大餅」。要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 洛陽中西部非省會第一,太原山西省省會,兩者的實力誰更強一些?
    洛陽白馬寺 為什麼說洛陽是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呢?這還要從洛陽的經濟實力說起。洛陽是我國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中國第一拖拉機製造廠、洛陽礦山機械廠、洛陽軸承廠、河南柴油機廠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工業項目悉數落戶洛陽,奠定了洛陽雄厚的工業基礎。不僅如此,洛陽還是我國的隱形科研巨人,一大批國家級的科研研所落戶洛陽,洛陽的科研實力曾長期稱雄省內,不讓鄭州。就拿GDP數據來說,在中西部眾多的非省會城市中,洛陽長期位居第一。
  • 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座擁有地鐵的非省會城市,人口近700萬,厲害了
    地鐵,是大家常見的一種鐵路運輸工具,它運量大,速度快,在許多城市交通中已擔負起主要的乘客運輸任務,成為了很多人出門必乘的交通工具。在中國,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大陸建成並投運地鐵的城市已達31座,在這些開通地鐵的城市中幾乎都是省會城市或者新一線城市。
  • 培育多個中心城市,中西部七省哪些地方可以勝出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梁秀峰近期,《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份,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一些省會城市「一市獨大」對於省會城市在區域中的地位,我國一般習慣用城市經濟首位度這一指標來衡量,就是省會城市GDP佔全省GDP的比例。
  • 中西部城市連連崛起,重新排名各大城市,重慶成都誰才是第一名
    近年來,中國已經沒有十幾年前那樣的恐怖發展速度,但在有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這個基礎之後,國內的發展趨於平衡的狀態, 至今沒有多少風氣的中西部地區也成為國內絕對的中流砥柱,許多一流大城市出現在中西部地區,除了四個一線城市的北上廣深度,其他地區城市的平均水平都被中西部超越了, 那麼,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