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求佛即是求己

2020-12-25 作如是觀

近些年,中國老百姓生活富足,各地寺院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香火鼎盛,每經寺院就會看到許多的善男信女在佛前燒香跪拜,默禱許願,然後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往功德箱裡扔,為何現在生活條件發展的這麼好,仍有這麼多的人虔誠拜佛呢?

大凡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對於佛究竟是什麼?可以說是知之甚少。人們信佛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其中大部分人是在人生旅途中坎坷失意,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從而想藉助佛的神通使自己得到解脫。這些人對佛的崇拜,可以說是盲目的,在他們心中佛是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可以普渡眾生脫離苦海,度人們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他們敬佛禮佛,都懷著一個美好的願望,祈求佛祖的保佑,有的人求財,有的人求關,有的人求安寧,有的人求來世。有人想求佛保佑安康長壽,有人求佛保佑找到稱心如意的愛人,有的求佛保佑,孩子能考上大學。

這些所求都不會得到佛祖的保佑。佛,不是大家概念中的神通廣大、無所不能。我們所知道的佛陀,釋迦牟尼和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也是父母所養育的,經過修行肉身而成佛。而佛也並非是指某一個人,佛祖說:世間萬物,皆俱佛性,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每一個人與佛之間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覺悟了人人都是佛,因此,佛沒有所謂的神通,有的只是思想和智慧。

佛既然沒有神通,因此,也就不可能,更沒有能力去保護任何人,佛給予我們的,只有通往智慧寶庫之門的鑰匙,進了門後能得到什麼,能得到多少,還要看你的慧根與佛緣,還有你們的修行與付出。

有這樣一則寓言:在深山中,藤蔓繞著一棵參天大樹向上攀爬,夏秋之際,開出了小巧可愛的鮮花,十分迷人,迎來了無數遊人讚美。藤蔓得意非凡,一天一個木匠上山砍樹,他看了看被藤蔓纏繞的那顆大樹說:「這棵樹正合適座屋梁。」於是,木匠拿出斧頭,砍起樹來。藤蔓心中很害怕,想以最快的速度離開大樹,可是它平時纏繞這棵大樹太緊了,根本無法分開,最後大樹倒下了,藤蔓也難逃滅頂之災。

從這種寓言中,我們可以理解到,依靠別人生活的人,一旦失去依靠,命運就會像藤蔓一樣不幸,由此可見,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好的未來,也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說到這裡,那有人就會問,既然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我們誦讀佛經有何用?學佛又有何用呢?

小編理解為,佛陀是一位老師,人生的老師,他啟發我們去尋找真正的自己,並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佛陀的思想是以解脫,為最終目標。解脫世間的煩惱,解脫了以後要達到什麼境界呢?就是達到清靜無為的境界,既然是解脫,也意味著我們並不需要成為另外一個什麼樣子,而是回到自己本來的樣子。佛陀認為一切的眾生本來就是清淨的,只是因為妄念而迷失了本性,所以一直在世間漂泊,得不到安寧,如果我們放下一切執著,就可以找到返回的路,也就是佛經中所說好「返本歸真。」

正因為如此,個人崇拜與佛教精神是背道而馳的,佛陀不要眾生崇拜他,而是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真人,一個頭腦清晰,心地善良的人,從這種意義上講,求佛即是求己。

每個人的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對它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某種具體的物質,而是一種感覺,使你不幸的,只有你自己,而不會是別人的什麼人。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感恩關注。

相關焦點

  • ,佛印答「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答「求人不如求己呀!」北宋才子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年二十一進士及第,但仕途並不順利,先後受到貶謫不斷,可是愈是受到挫折,他愈看得開。後來潛心修佛,常和鎮江金山寺佛印禪師問禪論道,讓他產生許多的心靈火花。一日,蘇軾與佛印禪師二人,一同去參拜一間廟宇。
  • 為了自己能夠一帆風順去求佛,這樣做是錯誤的,在佛前有十不求!
    很多人總是想抄近路去求佛,這是錯誤和愚蠢的。我們不應該這樣求佛,而應該學習佛,而後最終成佛,從而獲得最終的解脫。但在順境中,你永遠成不了佛。為了成佛,我們必須做到在佛前十不求。第一:念身不求無病有些人在生病時就向佛陀祈禱,希望自己永遠沒有病痛。
  • 佛說:誦讀此經,生死無礙,病即除愈,得福無量!
    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佛雖有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可是,生、老、病、死無常,有時候橫禍飛來,讓人措手不及。這就是記載於大正藏的《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
  • 求佛到底有沒有用?
    有人問:既然說佛陀是人不是神,那為什麼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我們求佛有沒有用呢?­­
  • 佛前十不求,燒香拜佛人,需要了解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求佛本不屬於佛經本意,但也屬於修道的一個法門。燒香拜佛也是需要注意事項的,在佛前要做到這十不求。(四)立行不求無魔許多人覺得修行遇魔是件壞事,實際上修行遇魔才是好事。釋迦摩尼佛能成佛,必然離不開魔王波旬的壞,正是因為波旬的壞,所以造就了佛的成就。人來到這個世間,就是渡劫的,渡劫就是修行,所以求佛人不應該求無魔。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01人生有「八苦」,每一苦都逃不掉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02求佛,不如求自己很多時候,人們想用佛法來化解生活的苦難,但其實,對於充盈著人生的八苦,求佛,不如求己;求人渡己,不如自渡。
  • 燒香拜佛有講究,許願謹記「佛前十不求」,福報自然來
    現階段的人啊,很多都會去拜佛求佛,想著通過自己的虔誠祈禱,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我說啊,這個方法可以有,有些東西是可以求的,而有些則不行。有個說法是「佛前十不求」,分別是哪十不求呢?一一來說一下。01不求利益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亦動。這句話是說「見利不要忘形」,不能有貪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自己的要爭取,不是自己的,一分都不能碰。
  • 如何在佛前「許願」和「還願」?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意思就是說,沒有經歷過難以承受的苦楚,就不會把希望寄託給神佛。佛說:「世人皆苦。」 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信佛之人前去寺廟燒香拜佛,將心中所願所求告訴佛祖,祈求佛祖能夠應允。這樣的方式,在佛教裡稱為「祈願」,而我們普羅大眾習慣稱之為「許願」。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在哪裡?
    也許是我學佛的機緣成熟了,他一說我就相信了,從此便走上了灣灣繞繞的學佛之路。為什麼這麼說呢?初學時什麼都不懂,人云亦云,人家說持咒好,我就念了一年六字大明咒。有人說念佛好,我就改念佛,有人說你應該讀經,念大悲咒,念楞嚴咒,十小咒,我很聽話,又念了好幾年。後來又讀了三年《地藏經》,從2014年開始步入正軌,一直讀誦《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聖號。
  • 求人不如求己,佛不渡人人自渡
    求人不如求己,靠誰不如靠己,與其放下臉面,討好別人,不如努力改變,活好自己,當你成功了,就無懼風雨,當你強大了,就不怕人欺。無論精神,還是物質,都不要太依賴別人,別人能給你的,就一定能拿走,只有自己的,才真的是自己的。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娑婆世界即是堪忍,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經歷苦難,不過苦多苦少罷了,依個人因緣福德而定。「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佛菩薩只是引領大家走向彼岸的道路,告訴你走向解脫的方法,但路要靠自己走,智慧要靠自己去體悟。沒有誰能真正渡你,唯有你自己是自己的擺渡人。有人說,我很煩惱,總是和過去的事耿耿於懷、不肯放下,自己很痛苦,但是又放不下,時常想起,嚴重影響了當下的生活,不知怎麼辦?
  • 《天道》如何把出世佛學用到「入世」上,莫向外求的邏輯心內求佛
    出世佛學,入世佛學,我佛如來,佛本是道,(這裡的道是指一種可以參悟智慧的法門,而非天道、大道)入世的佛修的是心,出世的佛修的是普渡眾生的智慧。丁元英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最終一人擔下了所有,他不在乎,他在乎的那個人不在了,佛看起來無情,那是大愛無邊,看似簡單無情更有情,切莫著了佛相(人像之佛)。
  • 佛在心中莫遠求!
    佛,即是覺者,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來做,是真正明白宇宙生命的真理、徹底轉識成智、言行合之於道、已徹底回歸真心、得大智慧、大自在的究竟圓滿的覺者。知佛即是佛,你若是能把這個佛的定義真正看懂,你當下即是分真即佛(非究竟圓滿佛)。佛法是唯一能夠正確闡明宇宙生命真象的真理!成佛有什麼好處? 好處即是:永遠離苦得樂,得大智慧、大自在。求佛、拜佛有什麼好處?
  • 達摩祖師論述淺說之佛不遠人,本性即是佛
    也不能以自心之佛,去禮拜外佛,也不能以求佛之心去念佛,佛不會誦經,佛不會持戒,佛也不會犯戒,佛沒有持戒犯戒的造作之心,也不會造作善惡二業,這裡面講是禪法心義,不是叫你不持戒不念佛不誦經,老話說得好,不盡有為無為不顯,現在的人修行總是以凡夫的造作染汙希求之心去念佛誦經,以求功德福報。
  • 當年的《求佛》,竟然是200塊錢買來的
    2004年一首《求佛》火遍大江南北,街頭巷尾理髮店和音像店都是放的這首歌,你知道這首歌誰唱的嗎?知道這首歌價值200元嗎?「我們能不能再相見,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這樣感人的歌詞,出自於著名詞作家陳曉,陳曉也是《老鼠愛大米》的詞作者,當時陳曉聽到原唱者的愛情故事,深受感動就寫下了這首歌,原名叫《一世情緣》。
  • 遇到困難時,你會求人還是求己,或者是求神佛保佑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的人靠別人,動員人脈喊幫忙;有的人靠自己,艱辛萬苦不鬆口;有的人心中沒神,卻去求神,有的人心中有神,也去求神。求己?還是求神佛?都有各自的苦楚和難處。「誰還能不遇到個事?誰還能沒有個坎?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人總是嚮往大城市生活,不僅是有完善的服務設施和更多的機遇機會,還因為那裡生活著更多的人,能夠豐富我們的交際圈,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更多的事。
  • 汝若求得此最上乘,百分之百成佛,即悟入佛知見,這是佛說的
    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講再多沒用,行者若見性,自得心開印心,自然「觀自在」,正如《法華經》:「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己除。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我己得漏盡 聞亦除憂惱」。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法華經》所說的:「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 佛說:「即心即佛」,佛心待人;自己即佛;佛性悟人,人即是佛!
    佛說即心即佛《菩薩戒經》中說:「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中也說:「即時豁然,還得本心。」為什麼說我們的心即是佛呢?一切唯心造,佛也是我們的心生出來的。我們迷的時候就是凡夫,在沒有悟道之前,佛也是凡夫,這個佛是指我們凡夫的本性;一念悟道之後,凡夫也就成了佛;因此說,凡聖等一切萬法都源於本心。我們修行到了「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的境界中的時候,就會發現生活中無不是喜悅,這種喜悅來自於我們的內心,這樣我們便擁有了一個完美的世界。
  • 佛說:信佛,可以改變命運嗎?福報會多嗎?南無阿彌陀佛
    很多人會有一個問題,我每天求佛,每天念佛,真的有用嗎?我做這些真的能改變我的命嗎?能讓我的生活越來越順心嗎?答案是肯定,一定會改變你的命運,一定能讓你的生活越來越順心。為什麼這樣說呢?有很多人都是這種情況,他們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事情,或者說一些大的困難災禍時,想起了佛祖,於是開始念佛求佛。本身就帶有一種功利心,想通過佛祖來解決自己所不能解決的事情。佛說:信佛,可以改變命運嗎?福報會多嗎?南無阿彌陀佛。真正意義上的信佛,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可是,如果是偽信,那麼命運不能改變,反而會越來愈糟糕。什麼叫真正意義上的信佛?
  • 席慕容:為此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下一段塵緣 Buddha made me a tree By the path you may t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