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甜飲料,小心得痛風
痛風曾經被認為是中老年男性的專屬疾病,但近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痛風漸漸趨於年輕化,一些年輕人也紛紛中招。不少人發出疑問:「我不喝酒、不抽菸、沒有大量食用海鮮,我就喝喝飲料,難道也會得痛風嗎?」
碳酸飲料和果汁都增加痛風風險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不少人都已經了解了啤酒、海鮮等會引起尿酸升高,但很少有人知道,過量攝入糖也會引起尿酸升高。
天津醫科大學學者進行的一項涉及2.5萬名成人的研究顯示,與幾乎不沾碳酸飲料的人相比,每周飲用1~3杯碳酸飲料的男士,高尿酸血症風險增加18%,每周飲用超過4杯(含4杯)則增加49%的風險;每周飲用超過4杯(含4杯)的女士,高尿酸血症風險增加70%。
之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醫學院對4.6萬名40歲以上無痛風史的男性進行了12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每天喝2~3罐不含酒精的飲料者,比每月平均攝入不足一罐飲料的人患痛風的風險要高85%,比酒精的影響還要嚴重。男性如果攝入大量果汁或橙子等富含果糖的水果,痛風患病率也會增高。
美國波士頓醫學院開展了一項隨訪期長達22年的研究,結果顯示,與1個月內含糖蘇打水攝入量低於1份的人相比,每天飲用1份含糖蘇打水的女性痛風發病風險增加了74%,每天飲用兩份或更多的人發病風險增加139%。同樣,橙汁攝入量過多也與痛風發病有關。每天飲用1份、兩份以上橙汁的婦女痛風發病風險分別增加41%和142%。
攝入果糖後尿酸會升高
研究者介紹,含糖碳酸飲料中含有的大量果糖,是已經被證實的能增加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果糖廣泛存在於甘蔗、甜菜、蜂蜜和大多數水果中,穀物中也含有少量果糖。果糖比蔗糖甜,是所有單糖中最甜的一種。上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了工業化的果糖生產,並廣泛應用於食品業,如製造糖果、糕點和飲料等。近些年,隨著含糖飲料、快餐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果糖攝入量也隨之大幅度增加。
那麼,果糖是如何引起痛風的呢?
首先,果糖進入人體後,會轉化成合成嘌呤的底物,使得核苷的分解代謝增多,促進嘌呤的合成。也就是說,果糖代謝的第一步就會涉及嘌呤的生成,嘌呤會最終代謝為尿酸。
其次,果糖在肝臟磷酸化的過程,也是ATP(三磷酸腺苷)磷酸根消耗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樣會使得尿酸生成的底物嘌呤核苷酸增加。
果糖誘發代謝異常可能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另一個原因。大量攝入果糖或蔗糖可刺激長鏈脂肪酸合成,導致甘油三酯升高,引起胰島素抵抗,抑制尿酸排洩,從而使尿酸升高。
市面上銷售的任何甜飲料,包括碳酸飲料、果汁等,都是果糖最豐富的來源之一,應謹慎飲用,喝得越多,尿酸水平升高幅度越大。此外,蜂蜜的果糖含量也高達70%,痛風患者應節制食用。
限制果糖攝入≠限制吃水果
痛風患者限制果糖類飲料,但沒必要完全限制水果的食用。而且《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還建議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吃水果。
因為水果富含鉀離子和維生素C,可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痛風患者可食用含果糖較少的水果,比如櫻桃、草莓、菠蘿、楊梅、桃子等。
不過,也要注意控制每次進食水果的量,以每天200~400克為宜。(範宏博整理)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範宏博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
郵箱:ln8103@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