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和跑步會增加新冠病毒傳播風險?

2020-12-19 河北新聞網

當你路上遇到騎自行車和跑步的人,或許保持警惕,甚至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因為有研究稱,騎行者和跑步者咳嗽或者呼吸噴出的飛沫可以傳的更遠。

近日,來自比利時和荷蘭的一個研究小組自我發布了一份未經同行審議的研究報告,報告稱,騎自行車和跑步者在路過他人時應格外小心,並警告他們通過呼吸道傳播的飛沫可能會傳至1.5米以外。

通常來說,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不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這份報告的一位研究員,來自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土木工程教授,同時也是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貝特·布洛克(Bert Blocken)接受了媒體採訪,並將研究報告結果通過推特發布。特殊時期自己公開發表研究成果,布洛克表示是希望能直接引發同行的討論,共享成果,因為它可能馬上就能發揮作用。

經過網絡和媒體的傳播後,這項尚未經過同行評審,未被科學期刊接受發表的研究報告引發了一些爭議,因為這項研究已經引起了恐慌。在一些地區,政府部門已經禁止出門騎自行車和跑步。

這項研究得出了什麼結論?

那麼,這項研究究竟說了什麼?根據研究團隊發表的預印本論文,貝特·布洛克是第一作者。此前他發表的研究主要有關城市環境中汙染物的擴散,以及風力發電機周圍的熱力學流。

在這項有關新冠肺炎的研究中,布洛克和他的團隊進入了埃因霍溫大學的風洞,以三種速度測量跑步和騎行者周圍的空氣流動:正常的步行速度,快速跑步和中等自行車行駛速度。儘管在整個測試中,研究團隊並未計算側風、逆風或順風時會發生什麼,但考慮了飛沫的蒸發影響。

然後,他們將數據與有關運動期間呼吸道飛沫如何擴散的現有研究結合。需要指出的是,研究並未嘗試估計運動過程中暴露感染的風險,只是描述了飛沫顆粒在空氣中的流動。

4.5米距離以上,以每秒4米的速度運行時,垂直中心平面中的空氣速度輪廓。

經過計算後,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認為騎自行車的人和跑步者必須離其他人1.5米的距離以上,以避免他人吸入飛沫或者飛沫落在身上。團隊還計算了每種運動的安全距離:以每小時18英裡(1英裡約等於1.6公裡)速度騎車時需要保持65英尺(相當於19.8米)的距離,以每英裡配速6分44秒的節奏跑步時,需要保持33英尺(相當於10米)的安全距離,而當你以正常速度走路時,需要保持16英尺(相當於4.9米)。布洛克表示在這些安全距離以外,飛沫已經來到地面,而不會落在路人的臉上。至於並排騎車或者慢跑,布洛克表示,除非正好是病毒攜帶者的咳嗽方向,否則問題不大。

三種跑步方式下的飛沫傳播圖示

風洞測試得出的結論是,潛在危險區域落在跑步者和騎自行車者後面的狹窄滑流中,而不是形成一個寬大的V形錐體。布洛克稱,從理論上講,這意味著跑步者或騎自行車的人可以通過錯開位置避免滑流感染病毒。

爭議都來自哪裡?

有意思的是,關於這份研究爭議的根源,不在於團隊是否做了科學的實驗,能證明飛沫會落在哪裡,而在於研究引發了人們對飛沫能有多大傳染力的疑惑。

當病毒攜帶者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病毒會隨飛沫落在物體表面,被下一個人接觸時,新冠病毒就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有研究數據表明,病毒在體外存活的時間取決於物體表面的性質。但是感染下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大的病毒密度,一直是科學家真正想要回答的問題。例如,在擁擠的室內空間會比開放的室外空間擁有更多的病毒載量。同時,接觸時間也很重要,在人行道上向鄰居打招呼的風險可能要比戶外咖啡館裡幾位朋友一起喝咖啡的風險小。

對於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可能性,全球的科研究人員之間也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如果病毒散布在咳嗽,打噴嚏或呼氣裡的較大飛沫中,它會很快掉到地上。其他人則認為,如果病毒通過更細的「氣溶膠」傳播,它可以在空中停留更長的時間,從而帶來更高的感染風險。還有人認為,無論如何,這兩個類別之間沒有明確的區分。

至於疫情期間要不要在室外跑步?許多專家都表示運動仍是提高免疫的手段之一,但是要儘可能地避免擁擠的空間,或者選擇線上運動。在推特上,有馬拉松選手看過布洛克的研究後,同意在同伴或騎手之間保持更遠的社交距離。這位馬拉松運動員表示:「你可以說我將與一個或兩個我很了解的夥伴一起去跑步,並聲稱他們沒有病,我相信這是可以的,但這並不萬無一失。」

面對不受控制的爭議,布洛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的目的是期望更多的人們意識到他們應該保持安全距離。我並不是說大家不應該外出跑步和騎自行車,相反我給出的是鼓勵信息,那就是跑步或者騎車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

來源:澎湃新聞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騎自行車和跑步會增加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一項研究引發爭議
    騎自行車和跑步會增加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在這項有關新冠肺炎的研究中,布洛克和他的團隊進入了埃因霍溫大學的風洞,以三種速度測量跑步和騎行者周圍的空氣流動:正常的步行速度,快速跑步和中等自行車行駛速度。儘管在整個測試中,研究團隊並未計算側風、逆風或順風時會發生什麼,但考慮了飛沫的蒸發影響。然後,他們將數據與有關運動期間呼吸道飛沫如何擴散的現有研究結合。
  • 研究:猩猩等狹鼻小目靈長類哺乳動物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極高
    近日,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探究了人類之外的其他動物感染和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研究結果顯示,哺乳動物,尤其是靈長類感染並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極高。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27日報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小組研究了400多種動物,包括252種哺乳動物、72種鳥類、65種魚類、4種兩棲類和17種爬行類,觀察各類物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受體結合能力,此前有多項研究認為ACE2是新冠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
  • 軟風也顯著增加新冠病毒傳播距離
    已知,新冠病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播。保持社交距離主要是降低呼吸道飛沫直接吸入接觸的傳播風險。但是,新冠病攜帶病毒的液滴在空中到底是如何傳播的,目前並未確知。風對呼吸道飛沫液滴傳播的影響:有風環境2米的社交距離不安全可以想見,呼吸道飛沫在空中的傳播方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飛沫大小和數量,微粒間相互作用(凝集和分散),液滴與周圍空氣的相互作用(風速,蒸發或吸溼等),以及環境溫度、溼度等。
  • 怎樣應對新冠病毒空氣傳播?
    專家也提到了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這又是什麼?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打噴嚏、咳嗽甚至呼吸都會釋放出病毒。而美國西雅圖的那一位感染者的糞便裡也檢測到了病毒——雖然看起來含量要比呼吸道裡的病毒含量少很多。這些含有病毒的體液可能會留在環境裡, 例如空氣中、電梯按鈕上、桌面上、椅背上等。
  • 騎自行車與跑步對身體有什麼益處
    一般來說,跑步比騎自行車能夠消耗更多的熱量,但它對肌肉和關節的影響也更大。那麼,哪一種運動更適合你呢?下面隨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來看看。  心血管健康  就心血管健康而言,跑步和騎自行車都是有益的。  有氧運動有助於增強你的心臟,使它能向身體輸送更多的氧氣。做有氧運動,比如跑步和騎自行車,可以使你的心臟能夠更有效地跳動。
  • 世衛組織:美國人最近喜歡囤酒,飲酒會增加感染風險
    針對「飲酒能殺死新冠病毒」等荒謬的說法以及美國酒精飲料銷量大增的現狀,日前,世衛組織官方做出了科普:不僅不能,還會增加感染風險。近日,紐約民眾去菸酒店買酒 圖源:CNBC據CNBC新聞報導4月15日報導,14日,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公室在網站上發布聲明,稱飲酒會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呼籲世界各國限制民眾接觸酒精類飲料。聲明中提到,飲酒會導致各種具有傳染性或非傳染性的疾病,這些疾病會損害人體免疫系統,使患者更容易得新冠肺炎。如果飲酒者已經感染新冠肺炎,則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 跑步VS騎自行車 5個面向帶你了解兩者差異
    騎自行車與跑步皆是對身體健康、維持身材很有幫助的有氧運動。此文章將會比較騎自行車與跑步對於卡路裡的燃燒、健康的益處、及受傷風險進行比較討論。
  • 新冠病毒是怎麼傳播的?警惕新冠病毒在電梯的4種危害性
    同時也要記好以下這4種可以確定的傳播途徑:1.飛沫傳播: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產生的飛沫進入易感黏膜表面;2.接觸傳播:在接觸感染者接觸過的東西後觸碰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導致病毒傳播;3.空氣傳播:病原體能在長時間遠距離散播後仍具有傳染性。
  • 食品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來源:國是直通車嚴防病從口入北京一名外賣人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該外賣小哥平均每天接單50次左右。這不禁讓人們擔心,食物會傳播病毒嗎?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防止病毒汙染廚房?新冠病毒不會在食品間傳播從外賣小哥到餐廳員工等,近期北京多名餐飲業相關人員確診,不禁讓人們擔心,病毒會否在食品之間傳播?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在發布會上回應說,新冠病毒不會在食品之間傳播。全世界還沒有發現食品傳播新冠病毒的報導。
  • 丹麥超100隻感染新冠的水貂逃逸,病毒在野外傳播或創造新宿主
    據英國《衛報》報導,超過100隻感染了SARS-CoV-2(新冠病毒)的水貂可能從丹麥水貂養殖農場逃逸。這些出逃的水貂增加了將SARS-CoV-2傳播給野生動物的風險,從而為創造病毒的新宿主提供了窗口。 丹麥獸醫與食品管理局的獸醫研究負責人Sten Mortensen表示:「每年都有幾千隻水貂逃跑。」
  • 【白宮醫生稱川普已無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據《國會山報》10月...
    2020-10-11 13:06:58來源:FX168 【白宮醫生稱川普已無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據《國會山報》10月10日報導,白宮醫生發布備忘錄稱,川普已不具備向他人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
  • 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義大利傳播新冠病毒 可能比中國還早!
    ①作為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在報告中,Peter博士指出新冠病毒可分為A、B、C三個變種。其中: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A類在武漢只有極少案例,且來源於在武漢生活過的美國人。A類和從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為相似。研究人員稱A類病毒為「爆發根源」(「the root of the outbreak」)。
  • 女留學生感染變異新冠病毒:曾在機場摘口罩吃飯
    打開APP,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據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周刊》研究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的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2月12日,即她飛回中國的前兩天,新冠檢測結果呈陰性。報導稱,她回憶自己在公園裡跑步時沒有戴口罩、等待登機時曾摘下口罩吃飯喝水,這些都可能導致自己被感染。
  • 下水道也能傳播新冠病毒?推薦使用非接觸式衛浴產品!
    新冠病毒的已知傳播途徑,以近距離飛沫、接觸為主,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還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官方通報指出,在確診患者的糞便中能夠檢測出核酸陽性,這說明病毒可以在消化道複製並且存在,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更讓人心驚的是,有「毒」的糞便還可能通過下水管道系統進行二次傳播,讓病毒趁機進入家裡。
  • 貓貓也會感染新冠病毒?病例持續增加的隱憂
    冠狀病毒家族有四大群體,分別稱為α、β、γ、δ,其中α屬和β屬主要感染哺乳動物,γ屬和δ屬主要感染鳥類和魚類,目前發現的貓狗冠狀病毒都是α屬,新冠病毒則是β屬。兩者之間不太可能交叉之前出現寵物狗之類的病例檢測陽性,是所謂機械性帶毒,即病毒只是附著到了動物的呼吸道黏膜,並未引發真正的感染。
  • 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傳播已失控|倫敦|英國_時政|新冠病毒|馬特...
    當地時間12月20日,英國衛生和社會保健部公布,過去24小時內,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5928例。目前英國平均每10萬民眾中有265人已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近期突然加劇的疫情與一種新變異的新冠病毒有關。
  • 胖的人如果想減肥,究竟是選擇跑步好,還是騎自行車更適合呢?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2020年的春天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家幾乎都是被迫宅在家裡,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再也沒有其他更多的娛樂方式,兩三個月下來,國民體重普遍會有一個攀升,隨著疫情逐步的離去,很多人也開始著手進行減肥,畢竟夏天就在眼前,總不能在換上薄衣之後露出幾道遊泳圈吧,那麼對於運動減肥來說
  • 騎自行車減肥還是跑步減肥
    核心提示:騎自行車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對脂肪的消耗量非常大,而跑步也是一項對減肥非常有好處的運動,這兩種運動方式消耗的卡路裡主要看人在做運動的時候能夠堅持多長的時間,如果從消耗脂肪快的角度上講,跑步消耗的脂肪更多,因為同等的時間下,騎行消耗的卡路裡含量一般在30000左右,而同樣的時間下做跑步可以消耗50000大卡,但是騎行有騎行的優勢,跑步也有跑步的優勢。
  • 義大利專家:要是跑步的話,請10米起!
    對此,一份歐美最新研究顯示,歐洲多國要求的安全距離(1米)不足以隔離病毒傳播,至少需要保持2米的距離。如果外出跑步最好保持10米距離。儘管出現了上述症狀,但九成人沒有要求進行病毒檢測,只有8%的人申請了測試,其中一半測試結果是陰性,一半未能成功進行檢測。另外調查還顯示,截至4月9日,大約有24%受訪者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64%認為自己沒有感染,3%確認自己感染。
  • 傳播速度更快!英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聖誕節臨近,英國部分地區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加快,疫情令人擔憂。英國政府正在調查這一狀況是否與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有關,並將首都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防控級別從第三級提升至新增加的第四級。12月21日拍攝的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倫敦眼」。12月21日,一名戴著口罩的女子打傘站在英國倫敦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