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3時,青海代表團小組會議,審查計劃報告。記者張哲 攝
王玉虎代表(左)何峰代表會前交流議案建議相關問題。記者張哲 攝
3月7日下午3時,青海代表團小組會議,審查計劃報告。代表們步入會場。記者張哲 攝
任建新代表(左)與拜秀花代表討論相關議案建議。記者張哲 攝
諾衛星代表(左)娘毛先(中)程蘇代表交流議案建議。記者張哲 攝
鄧曉輝代表(左)與畢生忠代表交流議案建議。記者張哲 攝
韓永東代表(左)諾爾德代表認真記錄相關意見建議。記者張哲 攝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穆東升在審查計劃報告時發言。記者張哲 攝
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王曉(左)與王予波代表認真聽代表發言。記者張哲 攝
正義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曹燁瓊)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青海省的自然環境一直都在考驗著當地群眾的生存能力。3月8日,在青海代表團全團會議中,代表們屢屢提及服務大局、服務民生。
「堅持打造『綠色發展中的城市』,要不斷創新服務民生方式、途徑。」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曉表示,這一舉措不僅獲得群眾好評,更受到當地企業重視,當地企業逐漸將企業經營的商業性與生態保護的公益性結合起來,真正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提高當地經濟發展速度,增強群眾「獲得感」,高原、缺氧也有特色優勢。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巡視員、副主任、省招商局副局長李小松介紹道,地處氣壓較低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很適合鋰電池、新材料等製作加工,認清區位優勢,加強企業標準化建設,更利於加快當地經濟發展。
被譽為「三江源」「江河源頭」「中華水塔」的青海,承載著重大的水資源保護責任,持續關注水資源保護的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政協常委、民盟青海省委原副主委程蘇建議,成立「水生態文明先行區」,加強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保護力度,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依法推進生態補償機制,不斷創新生態補償方式,為流域生態提供紮實保障。司法機關應積極宣傳法治,增強基層群眾的法律意識,推動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助推青海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