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泉州馬年春節專題
尾牙
臘八之後的重要節日是臘月十六日,即「尾牙節」。如今,「尾牙」是越來越熱鬧了。當然,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尾牙」原來稱為「尾迓」。「迓」有迎接之意,在民間習俗中,祭祀土地公的儀式叫作「做迓」。
在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商家都是要「做迓」祭拜土地公的。相傳,農曆的二月二日是土地公生日,閩南一帶的商家都要在這天舉行祭祀土地公活動,因為這一天的祭祀是一年裡第一次的「做迓」,所以稱為「頭迓」,而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的最後一次「做迓」,故稱為「尾迓」。
商家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後來在民間傳播開來,而且還附上了傳說的新內容。據說,以前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日辦好祭拜儀式之後,老闆即會請僱工們吃飯,表示已決定在這一年聘用他們做事,而到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內最後一次祭拜土地公,老闆仍然會宴請僱工們,以犒賞他們過去一整年的辛勞,或許是老闆在這一年最後請僱工吃飯,所以,稱為「吃尾牙」(閩南語之意是:尾牙節聚在一起吃飯)
吃潤餅
尾牙節對於那些商家老闆來說是一年活動的尾聲,而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則似乎是春節節日時光正式開始了。臘月十六日,閩南一帶的民眾要過「尾牙」,要燒香祭拜「福德正神」(土地公),以前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神的崇拜)。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要圍聚在一起「吃尾牙」。
特別是吃很有閩南特色的「潤餅」、「刈包」等。「潤餅」是將多種原料包在一起的嫩脆甜潤可口的食物,外面用餅皮卷包著,裡面有筍絲、胡蘿蔔絲、高麗菜絲、蛋皮絲、豆芽菜、韭菜、香菇、酥海苔、蝦仁、豆腐乾、蒜頭、豬腿肉、花生粉、番茄醬等。「刈包」是包著三層肉、鹹菜、筍乾、香菜、花生粉等的醇香多味的鄉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