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習俗多,今日「尾牙節」

2020-12-24 鵬說兵文書
圖文無關

伴隨著2018年春節的臨近,今天,2018年2月1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我們迎來了泉州人民都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尾牙。這個源於福建沿海、臺灣一帶、能給人們帶來好運和吉祥的重大節日,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推崇。尾牙這個節日具有承上啟下的重大意義,尾牙一到,即表示正式進入年關,百姓們開始備年貨、大掃除啦!

同事之間

閩南一帶傳統祭祀活動頗多,一年中每月的農曆初一、十五,初二、十六各家各戶都要進行燒香祭祀活動,祈求好運發財,保佑全家平安吉祥。而尾牙節日就是在每年臘月十六(也即一年到頭最後的一個例行祭祀日),所以尾牙活動是一年的尾聲,也是春節活動的先聲。對於這個節日活動,泉州當地的各大企業十分著重,一般都會舉辦「尾牙宴」,當天各大酒店酒樓可謂人山人海,辛苦勞作一年的大伙兒們坐在一起吃吃喝喝,猜拳行令,熱鬧非凡,彼此間訴說一年來的收穫及來年的期盼,懷著一顆虔誠之心希望在「尾牙宴」上吃出健康平安。當然,每家每戶也很重視,一大清早就能聽到陣陣鞭炮聲,再擺起貢桌,各處廟宇祠堂更是人頭攢動,香火不絕。除了這些隆重的祭祀外,到了晚上,大家都必須趕回家去與親人團聚,吃上一頓豐盛的「尾牙飯」。

尾牙宴開始嘍

對於泉州人來講,過了尾牙這一天,也便意味平安的度過了一年。因此,這被看著是一種福氣,有「尾牙討歡喜」的說法。同時「尾牙」也有「小年兜」之稱。過了尾牙節,人們著手置辦年貨,給家裡裝飾擺設一新,在外地的泉州人也將陸續回家準過大年咯!

好運來

(文中圖片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閩南春節習俗:臘月十六日尾牙節吃潤餅
    2014年泉州馬年春節專題尾牙  臘八之後的重要節日是臘月十六日,即「尾牙節」。如今,「尾牙」是越來越熱鬧了。當然,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尾牙」原來稱為「尾迓」。「迓」有迎接之意,在民間習俗中,祭祀土地公的儀式叫作「做迓」。  在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商家都是要「做迓」祭拜土地公的。相傳,農曆的二月二日是土地公生日,閩南一帶的商家都要在這天舉行祭祀土地公活動,因為這一天的祭祀是一年裡第一次的「做迓」,所以稱為「頭迓」,而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的最後一次「做迓」,故稱為「尾迓」。
  • 尾牙節的講究(1625)
    測財運是大往小來,本錢多,回來的少,得不償失,不可輕動。  今天財運,為兇,個人才能和智慧不夠,時運不濟,不能實現得財的願望,股市期貨,兇,行情不樂觀,有停盤危險,初六爻動,運勢,平,小心謹慎,不會有損失,股市期貨下跌,不宜操作,運勢不佳。今天是閩南文化的尾牙節。
  • 尾牙節的由來
    傳說中,尾牙節是拜祭土地公(福德正神)的活動,這一節日是福建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每年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
  • 尾牙節—舞臺劇"依禮長安"再現漢唐風情
    鳳凰汽車 西安訊 1月13日,由西安漢服社主辦的西安市首屆「尾牙節」晚會在大華1935舉行。「尾牙節」之所以叫「尾牙」。是因為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除了近年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
  • 傳統節日 | 尾牙節,老闆請你吃尾牙宴了嗎?
    是日,百姓家要祭福德正神,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焚香點燭燒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各商家行號要宴請員工,以犒賞一年辛勞,除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所謂「牙」字,古義中有軍中帳前的大旗之意,可以理解為「牙旗」的簡稱。
  • 傳統習俗傳承|泉州潤餅菜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清明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 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        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
  • 臺北見聞:社會問題受關切獨居老人的「尾牙節」
    中新社臺北一月二十六日電題:獨居老人的「尾牙節」  中新社記者邢利宇陳立宇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臺灣民眾有「食尾牙」的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土地公,並藉此機會聚餐慶祝。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財,以祭品犒賞員工,此為「食尾牙」。
  • 泉州中元節普渡習俗
    泉州民間鬼魂崇拜的習俗中,比較典型的當為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在泉州有句俗語是「七月半祭祖」,這其實是人們對逝去先輩們的一種祭奠和表達哀思。每到中元節這一天,也有的在農曆七月選一天,人們以雞鴨魚肉、糖餅水果,甚至全豬(閩南語俗稱神豬)等供品祭祀先人,在門前路邊燒紙錢放爆竹普渡孤魂。
  •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 傳統古早習俗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傳統古早習俗 (/3) (共3張) 2016-04-05 09:20 來源:泉州晚報
  • 【海絲•泉州】今日的泉州西街三朝巷
    【海絲•泉州】今日的泉州西街三朝巷:自西街開元寺紫雲屏背後的象峰巷拐彎處即是三朝巷了,從熙熙攘攘的街市到清冷僻靜的小巷,就走進了泉州老城的生活。這裡遠離都市的高樓大廈和時尚小區,只是些老舊的紅磚古厝、長條的手巾寮厝和自家翻建的小樓,還有上世紀機關單位的宿舍樓。
  • 【冬至習俗】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泉州人吃冬至圓拜床母趣多多
    其實,小編一直以為,泉州人的各種年慶習俗之類的,奏是為了找個舉國通用的理由更好地吃吃吃!所以,今天冬至夜那更不能例外啦!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於是日前後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節氣,有關的諺語也不少。如「吃冬節,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節過後,氣溫繼續下降,農活也很少,成了農閒季節,稱「上冬天」。
  • 泉州畲族人的獨特習俗
    在泉州,市區及惠安等縣、市、區多有畲族同胞分布,主要姓氏有藍、雷、鍾三姓(原有五姓,另外有盤姓、鼓姓)。
  •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下)
    你還了解哪些特色習俗呢?上期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上)泉州民俗專家吳燦雙為大家介紹了泉州端午特色習俗,採蓮本期泉州民俗專家吳燦雙繼續和大家分享具有閩南地方特色的端午習俗。「賽龍舟」的前期準備則是從四月初一起鼓。人們就早早扛著龍頭沿溪邊來到筍江(泉州市鯉城區筍江)預測當年大水的位置。這項特色習俗則稱為「試江水」,「或稱試龍舟水」。吳燦雙說,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為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江自沉。
  • 中元節到了,泉州地區的這些習俗美食你知道嗎?
    小編也要回去了~開心的同時還是為你們介紹泉州美食啊。愛我,請大聲說出來。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到來時,泉州的習俗是「中元普渡」。在泉州有句俗語是「七月半祭祖」,這其實是人們對逝去先輩們的一種祭奠和表達哀思。每到中元節這一天,也有的在農曆七月選一天,人們以雞鴨魚肉、糖餅水果,甚至全豬(閩南語俗稱神豬)等供品祭祀先人,在門前路邊燒紙錢放爆竹普渡孤魂。
  • 泉州今日開通南安梅山至泉州180醫院擁軍專線
    東南網8月1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通訊員 莊愛萍)8月1日,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6周年到來之際,泉州市交通委於今日開通南安梅山至泉州180醫院的擁軍客運專線。該班線具體運行線路為:南安梅山部隊—梅山汽車站一洪瀨汽車站一九日山公交站—泉州高鐵站—泉州180醫院。,日發5班往返10個趟次,班次往返時間分別為:6:30、9:10、11:50、14:30、17:10,7:50、10:30、13:10、15:50、18:30。
  • 泉州首屆咖啡文化節今日開幕 活動精彩紛呈
    喜歡喝咖啡的泉州人有口福了,21日,泉州首屆咖啡文化節在中駿世界城開幕。未來三天,咖啡愛好者們將可在泉州觀賞到世界級的咖啡大賽,聽冠軍咖啡分享心得,學習咖啡禮儀,並動手pk拉花藝術等。    泉州市旅遊局局長張錫坤,泉州政協常委、臺盟泉州副主委黃黌,中駿世界城總經理呂芙萍,泉州市汽車運動協會會長戴毅峰,泉州市收藏家協會會長陳朝暉,泉州市微電商交流協會會長陳佳蓉,泉州市微電商交流協會副會長顏春龍等出席開幕式
  •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時間:2020-01-24 12: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
  • 超級物種泉州首店今日開業
    12月7日,泉州首家超級物種(需求面積:300-800平方米)開業,落戶泉州中駿世界城(開業時間:2014-05、已籤約263個品牌),系全國第62家門店。 在剛剛過去的半年,泉州中駿世界城順應消費選代的變化,大玩跨界。此次,引進泉州首家超級物種店,這個自帶流量的"超級」品牌,有望成為泉州中駿世界城體驗式業態中新的流量地標。
  • 【古城•故事】今日的泉州西街甲第巷
    【古城•故事】今日的泉州西街甲第巷:泉州西街後半段未經舊城改造和旅遊商業開發,保留了較多泉州老城的風貌;南北連接西街後半段和新門街的甲第巷,更是原汁原味地體現了泉州古城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