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國民黨主席連戰開始了為期8天的大陸之旅。在這8天的行程中,赴西安的祭祖活動以其濃濃的親情格外引人關注。在連戰之後,5月5日至12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又將來大陸訪問,其中重要的一項活動也是回他在湘潭的老家看望親人,祭祀祖先。由此可見,儘管部分「臺獨」政客為達到分裂祖國的險惡目的,拒不承認自己
是中國人,否認臺灣和大陸千絲萬縷的聯繫,但這無法掩蓋大部分臺灣人根在大陸的事實。
許多政要在大陸出生
臺灣「內政部」有關數據顯示,臺灣約有2300萬人口,其中98%是漢族。可以說臺灣地區漢族人的祖籍都在大陸,他們大部分是在明末和清朝年間從大陸福建、廣東地區移居到臺灣的。其中近80%祖籍福建,以漳(州)、泉(州)人為最多;近20%祖籍廣東,以梅(縣)、潮(州)人為最多。在漢族中約有280萬人是外省籍,他們或是祖父,或是父親,或者本人就是在大陸出生的。
連戰的祖籍是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舊稱龍溪縣)長洲村馬崎社。1682年,17歲的連氏後裔連興位從馬崎社渡過臺灣海峽赴臺灣,定居臺南馬兵營。連戰就是連興位的第九世孫。連戰的祖父和父親出於愛國心,從臺灣返回祖國大陸效力,父親還長期在西安工作。1936年8月27日,連戰在西安降生,因此連戰與西安結下不解之緣。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是1942年6月在南京出生,1949年隨父宋達去臺。他的祖籍是湖南省湘潭縣射埠鎮巨魚村。直到現在,巨魚村還有宋楚瑜祖上的3座墳墓,一座是曾祖父的,一座是祖父的,一座是祖母的,3座墓都保存完好,而且都立有石刻的墓碑。而宋楚瑜在巨魚村還有一個五服之內的親戚,那就是他的堂姑宋揚錫。老人家今年67歲,身體硬朗,她還能清楚地記得1948年宋楚瑜第一次,也是至今惟一一次回家鄉的場景。老人回憶道,「當時的宋楚瑜很活潑,也很大方,顯得特別聰明,還有點調皮」,而且「宋楚瑜還是一個感情很深的人,在他奶奶下葬的那天,他哭得非常傷心,一整天都沒有吃東西。後來離開湘潭回南京時,他說過一定會回家拜祭奶奶。沒想到,這一別就是57年。」老人還表示,當年宋達隨國民黨逃到臺灣時,大陸只留下了她們一家,就是為了看好宋家的祖墳。
國民黨中常委、「立委」蔣孝嚴(原名章孝嚴)是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兒子,祖籍浙江奉化,1942年出生在桂林。母親章亞若在蔣孝嚴不到1歲時去世。他隨即被送往章亞若的故鄉江西省
南昌市,由外婆撫養。1949年,外婆帶著蔣孝嚴移居臺灣。多年來,蔣孝嚴一直渴望認祖歸宗,2002年他提出更換身份證,稱認祖歸宗是出於對父母的追思和孝心,也是為了能給子女一個交代。當新身份證發下來之後,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副院長」江丙坤還專門為他辦了一個盛大的「歸宗」茶會。今年3月,他正式把名字從章孝嚴改為蔣孝嚴。4月5日,蔣孝嚴訪問大陸,他在祭祀黃帝陵時動情地說:「這次來是向祖先做個報告。清明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我來盡些孝道。」4月7日,蔣孝嚴第一次以「蔣家後人」的身份,在浙江奉化的蔣氏故居祭祖。有媒體報導稱,蔣孝嚴還準備將自己的名字正式列入蔣家「宗譜」。
此外,前「行政院長」唐飛祖籍江蘇省太倉市,1932年出生在上海。臺北市長馬英九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950年出生於香港,1952年移居臺灣。
「泛綠」政客祖籍也在大陸
不是在大陸出生,但祖籍大陸的臺灣高層人士更是數不勝數。頗有諷刺意味的是,經常矢口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陳水扁、呂秀蓮、遊錫等「綠營」高層,甚至連數典忘祖的李登輝的祖籍也在大陸,而且他們其中一些人在當政之前,還在各種原因的驅使下,秘密回到大陸祭祖。
陳水扁在2000年「大選」之時,就曾對客家人和詔安同鄉會宣稱:「我也是客家人,是詔安人,詔安二都的。」陳水扁所說的「詔安二都」就是今天的福建詔安縣,而詔安太平鎮星鬥村就是陳水扁祖籍的發源地。當地陳氏家族「族長」、星鬥村的陳水滾老人說,陳水扁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後裔。陳元光的第22代傳人陳元隆明末時曾當過江西的布政使,後覺得當官沒意思,回到詔安霞葛鎮隱居,死後就葬在霞葛,墓地現在還在。陳元隆的兒子分散居住在詔安的幾個村莊,其中一個兒子來到星鬥村,成為星鬥村的開基祖,從此,陳氏家族的一支就在這裡繁衍生息。200多年前,陳氏家族中有個叫陳烏的人離開星鬥村到了臺灣,陳水扁就是陳烏的第九代孫。
現任「總統府」秘書長遊錫的祖籍也在詔安縣。當地遊氏宗親會理事長遊文錦介紹,開基祖的第12世孫東山公渡海去臺灣,在宜蘭定居開墾,遊錫即為開基祖的第20世孫,東山公的第9世孫。1990年後,臺灣遊氏子孫開始回祖籍地尋根謁祖,雙方往來密切。遊錫的母親和弟弟遊錫賢多次到詔安縣。而且祖祠重建時,時任宜蘭縣長的遊錫不僅捐了2萬元人民幣,以「臺灣宜蘭縣長、第20代裔孫遊錫」之名贈匾一塊,上書「祖德留芳」。另贈一副對聯:「東聳雲霄宮牆原綺麗,升騰海嶠家道更豐融」。
臺灣的「副總統」
呂秀蓮祖籍是漳州市南靖縣。清朝康熙年間,南靖縣田中村呂氏家族中的呂廷玉攜帶家眷渡海到臺灣謀生,後定居桃園縣,成為桃園呂氏家族的開基祖。200多年來,海峽兩岸的呂氏宗親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呂秀蓮的胞兄呂傳勝先生就4次帶團回來。據呂氏族人披露,1990年8月29日,時任臺灣「民主人同盟」理事長的呂秀蓮曾經回到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面對祖先300多年前建起的宏偉建築,面對臺灣呂氏宗親血脈的源頭,呂秀蓮曾感慨萬分地說:「我們呂氏先祖確實了不起。」在一口古井前,呂秀蓮還親口對宗親們說:「我要喝一口故鄉的井水,這叫飲水思源。」直到1999年,身為臺灣桃園縣長的呂秀蓮還曾經託其胞兄呂傳勝給南靖縣的呂氏宗親捎去其為族譜的題詞:「呂祖萬古流芳,我族日月增光」。
鮮為人知的是,被稱為「臺獨精神領袖」的李登輝雖然口口聲聲強調自己是本省人,出生於臺灣臺北縣三芝鄉,但據考證,他的祖籍則是福建永定。根據李氏族譜記載,李氏的來臺祖先是崇文公,李登輝是來臺李氏15代興發公的第四代孫,是崇文公的第19代孫。而至今臺灣李氏和其祖籍地———樓下村李氏還有著密切聯繫。1991年元宵節,李登輝派侄兒李道雄率先回鄉尋根謁祖,隨後李登輝的堂弟李登泉、李重耀、李延耀等樓下村在臺人士也紛紛回到祖籍地祭祖掃墓。在樓下村李氏宗祠中,還曾掛過李登輝及其家人的照片。
在外省籍居多的臺灣軍界,許多高層的祖籍也在大陸。比如「國防部長」李傑的履歷表上雖然稱其出生在臺南縣鹽水鎮,是本省人,但其實李傑的籍貫是大陸天津。而「參謀總長」李天羽為山東臨淄縣人,「陸軍總司令」朱凱生為江蘇武進人,「空軍總司令」劉貴立是遼寧省瀋陽市人,「海軍總司令」苗永慶是山西晉城人,「副總參謀長」馮世寬是江蘇省淮安市人。
數典應不忘先世祖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漸加強,越來越多的臺灣政界高層人士來大陸返鄉祭祖,並希望以此推動兩岸關係更為良好的發展。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歷史,是現實,是常識,兩岸中國人本是同根生,數典應不忘先世祖。我們相信,隨著兩岸的交流不斷加深,臺灣民眾對大陸、對故鄉的認同度也會越來越高。 本報特約記者李潤田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