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層多祖籍大陸 包括陳水扁等「泛綠」政客

2021-01-20 搜狐網

  4月26日,國民黨主席連戰開始了為期8天的大陸之旅。在這8天的行程中,赴西安的祭祖活動以其濃濃的親情格外引人關注。在連戰之後,5月5日至12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又將來大陸訪問,其中重要的一項活動也是回他在湘潭的老家看望親人,祭祀祖先。由此可見,儘管部分「臺獨」政客為達到分裂祖國的險惡目的,拒不承認自己

  是中國人,否認臺灣和大陸千絲萬縷的聯繫,但這無法掩蓋大部分臺灣人根在大陸的事實。

  許多政要在大陸出生

  臺灣「內政部」有關數據顯示,臺灣約有2300萬人口,其中98%是漢族。可以說臺灣地區漢族人的祖籍都在大陸,他們大部分是在明末和清朝年間從大陸福建、廣東地區移居到臺灣的。其中近80%祖籍福建,以漳(州)、泉(州)人為最多;近20%祖籍廣東,以梅(縣)、潮(州)人為最多。在漢族中約有280萬人是外省籍,他們或是祖父,或是父親,或者本人就是在大陸出生的。

  連戰的祖籍是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舊稱龍溪縣)長洲村馬崎社。1682年,17歲的連氏後裔連興位從馬崎社渡過臺灣海峽赴臺灣,定居臺南馬兵營。連戰就是連興位的第九世孫。連戰的祖父和父親出於愛國心,從臺灣返回祖國大陸效力,父親還長期在西安工作。1936年8月27日,連戰在西安降生,因此連戰與西安結下不解之緣。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是1942年6月在南京出生,1949年隨父宋達去臺。他的祖籍是湖南省湘潭縣射埠鎮巨魚村。直到現在,巨魚村還有宋楚瑜祖上的3座墳墓,一座是曾祖父的,一座是祖父的,一座是祖母的,3座墓都保存完好,而且都立有石刻的墓碑。而宋楚瑜在巨魚村還有一個五服之內的親戚,那就是他的堂姑宋揚錫。老人家今年67歲,身體硬朗,她還能清楚地記得1948年宋楚瑜第一次,也是至今惟一一次回家鄉的場景。老人回憶道,「當時的宋楚瑜很活潑,也很大方,顯得特別聰明,還有點調皮」,而且「宋楚瑜還是一個感情很深的人,在他奶奶下葬的那天,他哭得非常傷心,一整天都沒有吃東西。後來離開湘潭回南京時,他說過一定會回家拜祭奶奶。沒想到,這一別就是57年。」老人還表示,當年宋達隨國民黨逃到臺灣時,大陸只留下了她們一家,就是為了看好宋家的祖墳。

  國民黨中常委、「立委」蔣孝嚴(原名章孝嚴)是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兒子,祖籍浙江奉化,1942年出生在桂林。母親章亞若在蔣孝嚴不到1歲時去世。他隨即被送往章亞若的故鄉江西省

  南昌市,由外婆撫養。1949年,外婆帶著蔣孝嚴移居臺灣。多年來,蔣孝嚴一直渴望認祖歸宗,2002年他提出更換身份證,稱認祖歸宗是出於對父母的追思和孝心,也是為了能給子女一個交代。當新身份證發下來之後,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副院長」江丙坤還專門為他辦了一個盛大的「歸宗」茶會。今年3月,他正式把名字從章孝嚴改為蔣孝嚴。4月5日,蔣孝嚴訪問大陸,他在祭祀黃帝陵時動情地說:「這次來是向祖先做個報告。清明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我來盡些孝道。」4月7日,蔣孝嚴第一次以「蔣家後人」的身份,在浙江奉化的蔣氏故居祭祖。有媒體報導稱,蔣孝嚴還準備將自己的名字正式列入蔣家「宗譜」。

  此外,前「行政院長」唐飛祖籍江蘇省太倉市,1932年出生在上海。臺北市長馬英九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950年出生於香港,1952年移居臺灣。

  「泛綠」政客祖籍也在大陸

  不是在大陸出生,但祖籍大陸的臺灣高層人士更是數不勝數。頗有諷刺意味的是,經常矢口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陳水扁、呂秀蓮、遊錫等「綠營」高層,甚至連數典忘祖的李登輝的祖籍也在大陸,而且他們其中一些人在當政之前,還在各種原因的驅使下,秘密回到大陸祭祖。

  陳水扁在2000年「大選」之時,就曾對客家人和詔安同鄉會宣稱:「我也是客家人,是詔安人,詔安二都的。」陳水扁所說的「詔安二都」就是今天的福建詔安縣,而詔安太平鎮星鬥村就是陳水扁祖籍的發源地。當地陳氏家族「族長」、星鬥村的陳水滾老人說,陳水扁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後裔。陳元光的第22代傳人陳元隆明末時曾當過江西的布政使,後覺得當官沒意思,回到詔安霞葛鎮隱居,死後就葬在霞葛,墓地現在還在。陳元隆的兒子分散居住在詔安的幾個村莊,其中一個兒子來到星鬥村,成為星鬥村的開基祖,從此,陳氏家族的一支就在這裡繁衍生息。200多年前,陳氏家族中有個叫陳烏的人離開星鬥村到了臺灣,陳水扁就是陳烏的第九代孫。

  現任「總統府」秘書長遊錫的祖籍也在詔安縣。當地遊氏宗親會理事長遊文錦介紹,開基祖的第12世孫東山公渡海去臺灣,在宜蘭定居開墾,遊錫即為開基祖的第20世孫,東山公的第9世孫。1990年後,臺灣遊氏子孫開始回祖籍地尋根謁祖,雙方往來密切。遊錫的母親和弟弟遊錫賢多次到詔安縣。而且祖祠重建時,時任宜蘭縣長的遊錫不僅捐了2萬元人民幣,以「臺灣宜蘭縣長、第20代裔孫遊錫」之名贈匾一塊,上書「祖德留芳」。另贈一副對聯:「東聳雲霄宮牆原綺麗,升騰海嶠家道更豐融」。

  臺灣的「副總統」

  呂秀蓮祖籍是漳州市南靖縣。清朝康熙年間,南靖縣田中村呂氏家族中的呂廷玉攜帶家眷渡海到臺灣謀生,後定居桃園縣,成為桃園呂氏家族的開基祖。200多年來,海峽兩岸的呂氏宗親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呂秀蓮的胞兄呂傳勝先生就4次帶團回來。據呂氏族人披露,1990年8月29日,時任臺灣「民主人同盟」理事長的呂秀蓮曾經回到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面對祖先300多年前建起的宏偉建築,面對臺灣呂氏宗親血脈的源頭,呂秀蓮曾感慨萬分地說:「我們呂氏先祖確實了不起。」在一口古井前,呂秀蓮還親口對宗親們說:「我要喝一口故鄉的井水,這叫飲水思源。」直到1999年,身為臺灣桃園縣長的呂秀蓮還曾經託其胞兄呂傳勝給南靖縣的呂氏宗親捎去其為族譜的題詞:「呂祖萬古流芳,我族日月增光」。

  鮮為人知的是,被稱為「臺獨精神領袖」的李登輝雖然口口聲聲強調自己是本省人,出生於臺灣臺北縣三芝鄉,但據考證,他的祖籍則是福建永定。根據李氏族譜記載,李氏的來臺祖先是崇文公,李登輝是來臺李氏15代興發公的第四代孫,是崇文公的第19代孫。而至今臺灣李氏和其祖籍地———樓下村李氏還有著密切聯繫。1991年元宵節,李登輝派侄兒李道雄率先回鄉尋根謁祖,隨後李登輝的堂弟李登泉、李重耀、李延耀等樓下村在臺人士也紛紛回到祖籍地祭祖掃墓。在樓下村李氏宗祠中,還曾掛過李登輝及其家人的照片。

  在外省籍居多的臺灣軍界,許多高層的祖籍也在大陸。比如「國防部長」李傑的履歷表上雖然稱其出生在臺南縣鹽水鎮,是本省人,但其實李傑的籍貫是大陸天津。而「參謀總長」李天羽為山東臨淄縣人,「陸軍總司令」朱凱生為江蘇武進人,「空軍總司令」劉貴立是遼寧省瀋陽市人,「海軍總司令」苗永慶是山西晉城人,「副總參謀長」馮世寬是江蘇省淮安市人。

  數典應不忘先世祖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漸加強,越來越多的臺灣政界高層人士來大陸返鄉祭祖,並希望以此推動兩岸關係更為良好的發展。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歷史,是現實,是常識,兩岸中國人本是同根生,數典應不忘先世祖。我們相信,隨著兩岸的交流不斷加深,臺灣民眾對大陸、對故鄉的認同度也會越來越高。 本報特約記者李潤田

  

轉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臺灣高層」,共找到8375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從李登輝、陳水扁等人的祖籍看臺灣姓氏與祖國大陸的歷史淵源
    臺灣姓氏的「根」都在祖國大陸,在近年風靡世界各地的姓氏尋根活動中,臺灣同胞也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他們就衝破重重阻力和幹擾,不斷組團來祖國大陸尋根謁祖,典祭先賢,表達對祖地故土的思念和嚮往之情,以及飲水思源、葉落歸根的強烈意念。
  • 香港《文匯報》:陳水扁走向僵硬的「臺獨」胡同
    去年春暖花開之際,前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一眾國民黨高層訪問大陸,展開和平之旅,在中南海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五十年後的第一次握手,兩黨「相逢一笑泯恩仇」,化敵為友。大陸對臺政策,以「軟的更軟」的身段,不斷釋放善意的信息,令兩岸民眾對未來的前景充滿著憧憬。   大陸視民進黨也不是什麼敵人,陳水扁、呂秀蓮都曾經到訪過大陸。
  • 臺灣主要政黨簡介:泛綠陣營
    泛綠陣營主張臺灣應該捨棄現有的中華民國體制,另建「臺灣共和國」或「臺灣國」,成員對中華意識通常較無認同感。     1.發展歷史[編輯] 黨外時期 民主進步黨於1986年在臺北圓山大飯店成立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因中國大陸發生國共內戰失敗後撤退到臺灣作為根據地,之後宣布「戒嚴」長達三十餘年(1949年-1987年),人民的自由民主權利受到一定限制,但仍有部分黨外人士(即非國民黨人士)爭取民主與參與政治的權利。
  • 調查和有關資料表明:大批臺灣政要祖籍在漳州
    "臺獨"的政治需要,千方百計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大陸與臺灣自古就是同宗共祖、血脈相連的歷史印記是誰也無法抹去的!包括陳水扁在內的大批臺灣當局要人,其祖籍就在福建漳州。最近半月談雜誌特派記者走訪了漳州。
  • 南投縣、臺南市縣泛綠內部互相拆臺
    根據臺灣媒體最新民調,郭添財的民調已領先蘇煥智4個百分點,領先幅度雖小,但這是12年來,該縣國民黨候選人首次民調超過民進黨候選人,對國民黨而言意義深遠,對民進黨而言則是一項警訊。  南投阿扁挺蔡林派抗議  臺灣縣市長選舉最後一個星期天,陳水扁一早趕往南投縣,為他提名的候選人蔡煌琅掃街拉票,同時也呼籲選民「棄林保蔡」,結果引起原民進黨籍縣長林宗男的支持者不滿,引發雙方拿旗幟互毆衝突。  由於未獲民進黨支持而脫黨參選的林宗男,成為民進黨能否繼續在南投執政的重要關鍵。但就在選舉最後階段,民進黨公開要泛綠支持者「棄林保蔡」。
  • 那個舉椅子砸陳水扁的鬱慕明:我的根在上海,臺灣的根在大陸
    「2008年12月21日,當時在上海參加完活動,原本打算是22號回臺灣,我當時特地推遲了兩天,就是為了等12月24日。」鬱慕明說,「當天,我乘飛機從上海直飛到臺灣桃園縣,以此紀念我的60年。」 怒砸陳水扁「父親希望我能復興家業,重振家裡的『鬱良心堂』藥房。」鬱慕明說。
  • 清明大陸祭祖,哪位臺灣政要最勤?
    原標題:清明大陸祭祖,哪位臺灣政要最勤?作者:周宇清明節祭祖,兩岸都一樣。十幾年來,隨著兩岸溝通交流越來越多,臺灣居民回大陸掃墓不再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相反,在清明節前後,臺灣和大陸間還會開通專機,接送臺灣同胞回鄉掃墓祭祖。
  • 為何臺灣老百姓60%多不擔心大陸攻臺
    最後連署作業,各院黨高層齊聚,將名單送交「臺灣中央」選舉委員會。陳水扁:「入聯公投」第二階段的連署也已經得到272.6499萬份連署書的支持,不但超過法定的規定,也超過原本設定200萬份的目標。打仗這東西,尤其過一個臺灣海峽,彼此都會損失慘重,所以兩岸之間其實不應該兵戎相見,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時報》做了一個十年後臺灣圖像,就看老百姓擔心什麼事情,擔不擔心中共武力犯臺,擔心的22.5億,不擔心66.5億。也就是說軍方他們認為打不過,甚至美國還說,如果是因為獨立打,或者「入聯」、「反聯」這些事打了,美國不管。但是老百姓,臺灣老百姓最樂觀,不怕的有60%多。老百姓認為,不會打。
  • 大陸「威脅」臺灣?臺政客發出「警告」
    導讀:現如今,已有128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晶片或者數字身份證,而臺灣地區卻在使用老舊的紙本身份證。實際上,臺灣地區曾打算在2021年對身份證進行更換,將紙質身份證改為數字身份證。這本來是一件讓民眾生活更加便利的措施,卻遭到了臺灣一些不懷好意政客的惡意曲解。
  • 臺灣歷任領導人歷史評價 陳水扁好評最低(圖)
    來源:環球網  臺灣歷任領導人歷史評價 陳水扁好評最低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臺灣《聯合報》民意調查發現,民眾對兩蔣的歷史定位評價不一,29%認為蔣中正對臺灣的功大於過,30%成覺得功過相當,至於蔣經國,則得到跨黨派民眾的一致肯定
  • 如果大陸武統 七成臺灣年輕人願意一戰?臺網友光速打臉「瞎說」
    4月11日,國臺辦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稱,日前臺灣「民主基金會」一項民調顯示,如果大陸動武,七成臺灣年輕人「願意為臺灣而戰」,如何看待民調結果?這項所謂「民調」在海峽兩岸引發怎樣的反響?猛戳下面視頻↓↓如果大陸武統,七成臺灣年輕人願意一戰?
  • 臺灣政客為何喜歡訪問日本?
    對於很多臺灣政客來說,在「對外交流」方面,對日本的興趣有時甚過對美國,為什麼?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前所長陳鵬仁教授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臺灣、日本之間長期以來的「特殊關係」有關,有的政客尤其是綠營政客去日本是為了搞「臺獨」活動,有的則是通過城市營銷或經貿文化交流,以「出口轉內銷」的手段,提高自己在選民中的形象。
  • 臺政客發出「警告」,大陸會因此「威脅」臺灣
    實際上,臺灣地區曾打算在2021年對身份證進行更換,將紙質身份證改為數字身份證。這本來是一件讓民眾生活更加便利的措施,卻遭到了臺灣一些不懷好意政客的惡意曲解。這些政客聲稱,更換數字身份證將會有助於大陸「滲透」臺灣,影響臺灣民眾的個人安全。
  • 陳水扁重申所謂四階段論 稱臺灣大陸互不隸屬
    華夏經緯網9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陳水扁昨天在尼加拉瓜,又重申所謂的「四階段論」,宣稱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在大陸」;一九四九年後,「中華民國到臺灣」;李登輝時代,「中華民國在臺灣」;二OOO年以後,「中華民國是臺灣」。  據悉,陳水扁宣稱,臺灣不可能與過去歷史切開,更不可能推翻歷史演進過程,但大家必須對自己定位有認同感。
  • 披露:謝長廷先祖曾是清朝將軍 祖籍地福建東山
    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任「立委」的謝長廷曾經幾次訪問大陸,到過廈門、北京等地,沒有到過東山。他曾託人到閩南「尋根」,但沒有著落,故一直都有「尋根」之思。二000年七月他在高雄市長任上當選民進黨主席,準備應廈門市長朱亞衍邀請訪問鷺島時,就有請求大陸有關方面幫助他「尋根」的打算。但因受到黨內基本教義派及臺灣行政當局的阻撓,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 2007年臺灣政局述評
    度過下臺危機的陳水扁當局在「憲改」進程受阻後,瘋狂推動「入聯公投」,攪動島內政局與臺海局勢。島內民生持續衰退,民心思變,臺灣政局正處於大變動和重組的前夜。10月底,臺聯黨大動作「清黨」,但換來的是雪崩般的「叛黨」和「退黨」,多名黨籍「立委」和地方實力人士投靠民進黨。之後,臺聯黨自行提出了「立委」參選名單,兩黨長期結盟宣告破裂。泛綠裂解加劇了臺聯黨的泡沫化危機,民進黨則順勢收編其中一些有「剩餘價值」的人物。
  • 連宋訪問大陸宣告臺灣極端本土化政治圖騰瓦解
    從根本上講,兩岸關係的此次轉機是臺灣島內政治局勢發酵的結果,更是大陸反分裂國家法以及胡錦濤總書記新的對臺講話後所形成的兩岸關係的新趨勢。     年初,泛藍陣營在「立法院」選舉的獲勝,對於「臺獨」不啻為一次警告。為了打破泛藍在「立法院」過半數的局面,陳水扁積極拉攏宋楚瑜;而當時,宋楚瑜為避免政治上被國民黨邊緣化,恰也有意靠攏陳水扁。
  • 蔡英文憑這件事有可能超越陳水扁 臺灣該「打老虎」了
    臺灣包袱鋪,三次扒慶富!大家好,已經為大家扒過兩次慶富案的撩叔,現在又來「三扒」了!沒別的,這個漁船公司造軍艦的案子劇情反轉實在太精彩,經典橋段一出接著一出。要知道,陳水扁執政八年卸任後才被揪出貪腐,有輿論表示,這個案子有可能讓蔡英文執政一年就超越陳水扁。今天先從賴清德說起。
  • 政治與歷史交織下的臺灣籍閩南人:承認祖籍是大陸,就等於自己被...
    簡單說就是兩岸現狀下,在不少「臺灣意識」高漲的臺灣年輕人看來,承認自己祖籍是大陸,好像就自然被「統戰」了。 不過在我看來,說「閩南」在臺灣成為了意識形態,倒不如說「閩南」只是被抽離了原有的時空背景而空心化了。誠然大陸和臺灣都有「閩南」,但若不結合歷史和現實區分「閩南」在兩岸語境下的不同內涵,其實很容易概念錯置。
  • 捷運舞弊案衝擊波擴大 陳水扁信用破產氣數已盡
    陳水扁上臺以來,一直挑釁大陸,惡化兩岸關係,幾乎把臺灣變成了東亞的「火藥桶」。他之所以還能撐著,並號稱「臺灣之子」,就是因為他一直用「廉潔」、「向黑金開戰」的面目矇騙臺灣選民。近日,這個他政治生命的唯一支柱卻轟然倒塌了。  壓垮這根支柱的是今年8月,由泰國勞工暴動事件引出的「高雄捷運舞弊案」。